祖传秘方大全
主编:  王  宏  樊蔚虹
副主编:  (以姓氏笔画为序)
闫晓天
徐元秀
穆齐金
金培祥
姜益常
高天旭
陶红霖
编委:    (以姓氏笔画为序)
    王  宏  闫晓天  金培祥
    高天旭  徐元秀  徐风梅
    陶红霖  樊蔚虹  穆齐金
编审:  梁华龙
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
图书在版编目( CIP)数据
  祖传秘方大全/王宏主编.一北京: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,
2000.8重印
  ISBN 7-5304 -1846 -7
  I,祖…  Ⅲ.王…    1,秘方—汇编  Ⅳ。R289.2
  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(96)第05918号
    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
    (北京西直门南大街16号)
    邮政编码:100035
    各地新华书店经售
    北京市飞龙印刷厂印刷
787 x1092毫米  32开本  15印张  331千字
1997年1月第一版  2000年8月第四次印刷
    印数17001-22000册
定价:22.00元
(凡购买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图书,如有缺
页、倒页、脱页者,本社发行科负责调换。)
内容提要
    本书主要遴选辑录古、今方书所载,以及全国各地名、
老中医临床卓有疗效的秘、验方,以简、便、廉、验,无
毒副作用为原则,共分内、外、妇产、儿、传染、五官、皮
肤等七科200余种病证,所辑选之方规范、实用、疗效好,
可重复性强,经得起临床验证。是临床大夫、医药院校师
生、科研人员的必备参考书。广大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
使用。
目录(略)
感    冒
    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所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。临床表现
以鼻塞、流涕、喷嚏、咳嗽、头痛、恶寒、发热;全身不适
为特征。本病常年均可发生,而以气候变化较多的冬、春季
节尤为多见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】  防风、川芎、黄芩各10克,细辛每克,-苍术
9克,羌活6克,  白芷、、柴胡各9克,生地18克i    ‘
    [用法]水煎2次兑匀,早晚2次分服,一般1--2剂
即愈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风寒感冒、发热头痛。
    [来源]谭风华等,  《经效验方选》,山东科学技术出版
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,[组成]柴胡10克,葛根10克,羌活10克,荆芥10
克,防风10克,薄荷6克,炙桑皮12克,杏仁12克,苏叶
10克,甘草3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水煎,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外感风寒,咳嗽、感冒初起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中医学院附院王寿亭献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【组成]葛根、赤芍、香附各10克,升麻、陈皮、川
芎、白芷各6克,紫苏8克,麻黄、甘草各3克。根据春夏
秋冬,,湿暑燥寒之不同而加减:春加荆芥;夏加藿香;秋加
黄芩;冬加金银花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感冒。
    [来源]张振榆,  《陕西中医》  1987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【组成]大黄、山栀、僵蚕各4克,牛膝2克,细辛l
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上药研细末,每次5-8克,米醋调如糊状,敷
贴双涌泉穴,包扎固定4-6小时取下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外感高热证。
    【来源]  《陕西中医》  1988年第11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银花30克,葛根30克,生石膏30克,连翘
15克,黄芩15克,柴胡15克,牛蒡子9克,蝉衣9克,桔
梗9克,苏叶9克,荆芥穗6克,甘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  日  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风热感冒。
    [来源]郑延国等,  《山东中医杂志》  1985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羌活、防风、川芎、白芷各6克,细辛2克,
柴胡、黄芩、生地、苍术、甘草各5克,生姜3片,,吠枣3枚。
如恶心减黄芩,如有汗加白术,如口渴加知母、石膏,如鼻
塞加紫苏、葱白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  日  l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四时感冒,发热,恶风寒,头痛,身痛,
腰脊强,昼夜不眠,不思饮食。
    [来源]尚宗康,  《万全至宝》,中医古籍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香薷、藿香、姜半夏、白芷各9克,苏梗、厚
朴、陈皮各10克,茯苓、黄芩各12克,板蓝根30克,甘草
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2次兑匀,早晚2次分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暑湿感冒。症见发热较高,微恶风寒,无
汗,头痛身痛,脘闷心烦,口渴欲饮,时有呕恶,小便短赤。
舌苔黄腻,脉濡数。此型患者常在炎夏感受暑湿之邪而发病。
    [来源]邵维国,  《新疆中医药》  1986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制川乌、麻黄、细辛各6克,白芍、荆芥各30
克,黄芪、桂枝各15克,防风12:克,甘草3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阳虚感冒。症见发热,恶寒怕冷,鼻流清
涕,倦怠乏力,骨节酸痛,大便稀溏,面眦白无华,舌淡苔白,
脉细弱。
    I来源1白光辉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86年第6辫1
咳    嗽
    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。分别言之;有声无痰
为咳,有痰无声为嗽,有痰且有声的统称“咳嗽”:咳嗽的原
因很多,但不离外感和内伤两大类。外感咳嗽有风寒咳嗽,风
热咳嗽;内伤咳嗽有痰湿咳嗽,火热咳嗽,阴虚内热咳嗽等。
以下方剂,供治疗时选用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荆芥5克,紫菀10克,百部10克,陈皮5克,
桔梗5克,白前10克,炙甘草5克,黄芩10克,蝉衣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,分早、晚2次口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外感咳嗽,喉痒,咯痰不爽。
    [来源]何春水、柳方田,  《秘验方》,学苑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杏仁(炒、去皮)、桑白皮(蜜炙)、陈皮各12
克,半夏、细辛、百部各9克,川贝母、紫苏、前胡、生石
膏、粉甘草各lo克,麻黄、葶苈子、于姜各6克,茯苓15克,。
    [用法]将上药共为细末过细箩,存瓶备用。每日3次,
每次3克,  白糖水冲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咳嗽,痰多,吐痰不利。本方中药物温凉
并用,临床应用多年,效果较为理想,对感冒所引起之咳嗽
效果更佳。
    [来源]谭风华等,  《经效验方选》,山东科学技术出版
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紫苏4. 5克,麻黄。杏仁、桑白皮。官桂、陈
皮各3克,甘草、大腹皮各2. 4克,薄荷、乌梅肉各1. 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老幼素有咳嗽喘急,无论寒热常发不已,
晚间哮吼难睡。
    [来源]孙伟,  《良朋汇集经验神方》,中医古籍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】  杏仁(去皮尖、研)90克,桑白皮、木通、贝
母、紫菀、五味子,款冬花、知母各30克,生姜汁、蜂蜜、
砂糖各4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桑白皮、知母等药用水1500克煎至250克,
过滤去渣,再加入杏仁、砂糖、蜜、姜汁,再煎成稀膏。  ,每
服l匙头,含化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咳嗽,失音不出。
    [来源]朱佐,  《类编朱氏集验医方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【组成]冬瓜仁、9克,杏仁6克,薏苡仁12克,声根
15克,茯苓皮6克,法半夏6克,橘红3克,浙贝母4. 5克,
桑白皮4. 5克,炒苏子3克,炒菜菔子3克,炒白芥子3克,
炙枇杷叶6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水煎服。,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痰湿化燥型咳嗽。症见咳嗽痰多,黄白相
兼,咽红、微感不适,大便偏干,小便多,舌苔薄黄腻,脉
滑数。
  【来源,】  高辉远,《蒲辅周医疗经验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方六
  【组成]人参6克,炙紫菀6克,百部9克,桔梗6克,
桑白皮6克,五味子3克,阿胶9克,牡蛎炒贝母6克,乌
梅6.克,醋炒罂粟壳6克。
  【用法】…水煎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一切咳嗽不已。
    【来源]河南信阳板桥乡孙家润献方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【组成]  ,桑叶、丹皮、知母各9克,枇杷叶15克,桑
白皮、黛蛤散各12克,钩藤15克,蝉蜕9克,生甘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  l剂,水煎2遍兑匀,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肝火犯肺咳嗽。症见咳嗽阵作,咳时面赤,
咯痰不爽,胸胁胀痛,咳时尤甚,  口干苦,咳嗽常随情绪变
化而增减。
    [来源]杜昌华,  《新中医》  1987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炙百合6克,前胡6克,炙紫菀9克,炙桑白
皮9克,莱菔子4. 5克,冰糖10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前5昧用水煎,去渣,入冰糖融化后口服。此
为成人1次量,每日早晚各服1剂。服后,多喝热开水。’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肺燥咳嗽,  日久不愈。症见干咳少痰,咽
干口燥。
    【来源]河北省束鹿县北赵八庄赵月波献方。
发    热
    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症状,一般表现为两种形式。一是体
温高于正常;另一是患者仅自觉发热或手足心发热,而体温
并不升高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柴胡18克,黄芩9克,桂枝9克,羌活9克,
葛根15克,生石膏30克,金银花30克,大青叶30克,大
黄(后下)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外感高热。
    [来源]尚炽昌,  《疑难病证名验方辑要》,华龄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荆芥、防风各10克,银花10克,连翘10克,
生石膏30克,淡竹叶6克,柴胡10克,黄芩10克,板蓝根
15克,羌活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感冒发热不退。一般1-2剂可退热。
    [来源]何春水、柳方田,  《秘验方》,学苑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白蔻仁、藿香、木通、厚朴、黄芩、川贝母、
薄荷各10克,茵陈12克,连翘12克,滑石15克,射干12
克,制半夏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湿温发热。症见发热缠绵不愈,午后及夜
间热甚,身痛头痛,汗出口苦,或有恶心,不欲食,小便黄。
舌红,苔黄腻,脉数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中医学院周文川献方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青蒿、黄芩、清半夏、枳壳、竹茹、连翘、神
曲、碧玉散各10克,茯苓15克,栀子、豆卷各12克,芦根
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[备注】  主治湿温发热。症见高热寒战,寒热似疟,头
身痛无汗,口苦呕恶,脘闷纳呆,苔黄厚腻,脉浮滑。
  。t来源]臧力学等,  《天津中医》  1986年第4期。
  方五
  [组成]青蒿、红花、赤芍各10克,鳖甲、黄芪、桃
仁各15克,当归、桔梗、川牛膝、川芎各6克,生地20克,
甘草3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瘀血发热。症见长期发热,发热以傍晚为
甚,伴手足心热,形体消瘦,声音低微,性情抑郁。舌淡有
瘀点,苔薄白,脉细数。
    [来源]黄争三,。《陕西中医》 1987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柴胡、青蒿、前胡各9克,葛根、黄芩各l5克,
桂枝6克,太子参、生石膏、生苡仁、鲜芦根各30克,知母、
秦艽各12克,黄连4*5克,威灵仙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每日2剂,分4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发热以傍晚为甚,夜半汗出热退,  次,日又
复如故。舌淡红,苔薄腻,脉细。
    [来源]葛琳仪,  《浙江中医学院学报》L990年第5期。
咳    血
    血由肺内、气管而来,经咳嗽而出,或痰中带有血丝,或
痰血相兼,或纯血鲜红,间夹泡沫,均为咳血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川贝母3克,知母3克,  白芨3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共为细面,每次白开水送服3克,  日服3次。
咳血停止需继服白茅根(剂量多少依病情而定)煎汤数剂。
    【备注]用于肺热咳血。症见咳嗽,痰中带血,喉燥咽
痛,口渴欲饮。
    【来源]中医研究院,《中医验方汇编》,人民卫生出版
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白芨10克,枇杷叶10克,阿胶(烊化)5.克,
生地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咳血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灵宝县阳店公社下北卫生所李争琨献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青黛6克,瓜萎仁12克,诃子12克,海浮石
10克,侧柏炭15克,鱼腥草30克,炒山栀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肝火灼肺型咳血。症见咳嗽阵作,气逆,
咯痰粘稠色黄,咯出不爽,甚则咳吐鲜血,心烦易怒,胸胁
刺痛,尿赤便秘,舌红苔黄,脉弦数。
    [来源]《湖南中医杂志》 1989年第11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生石膏(先煎)  30克,冬瓜仁30克,金银花、
海浮石、黛蛤散(包)、炙紫菀各12克,黄芩、桃仁各9克,
竹沥油(冲)30毫升,白茅根2扎,十灰丸,t包,18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,[备注]主治痰热壅肺。症见咳嗽咯血,色鲜红,  口干
欲饮,咽喉疼痛,咳呛黄痰,量多并带有腥臭味,舌红苔薄,
脉数。
    [来源]丁厚第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87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丹皮、栀子各10克,柴胡4克,当归5克,白
芍20克,白术、黄连各6克,甘草3克,瓜萎仁15克,犀
角粉(冲)1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木火刑金型咳血。症见咯血量多,血色鲜
红,性急易怒,烦躁不安,口鼻干燥,口苦,大便秘结,脉
弦数有力。
    【来源]马哲河,  《新疆中医药》  1986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【组成]北沙参、麦冬、地骨皮、知母各10克;鳖甲
(先煎)20克,西洋参(另炖、冲)3克,川贝(研冲)  1. 5
克,阿胶(烊化、冲)20克,三七(研冲)3克。‘痰黄粘稠
加鱼腥草15克,瓜萎仁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轻者日l剂,重者日2剂。    ;
    [备注]主治阴虚火旺型咳血。症见咳嗽痰少,痰中带
血,血色鲜红,口干咽燥,五心烦热,颧红潮热,,舌质红,,脉
细数。
    [来源]陈裔清,  《福建中医药》  1985年第2期。
  ,方七
    [组成]藕节30克,花蕊石(煅,15克,寸冬10克,
阿胶(烊化,分2次冲服) '12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早、晚各服1次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咳嗽、痰中带血(对支气管扩张之咯血屡
用屡验)。
    [来源]许玉山,  《许玉山验方辑》,山西人民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参三七、蒲黄炭、杏仁、款冬花、川贝、橘红、
橘络、阿胶(烊化)、党参各15克,海蛤粉、南天竺、百合、
生白术、牡蛎各30克,糯米60克,白芨1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为细末,每日15克,分2次脤。
[备注]主治支气管扩张所致反复咳嗽,痰多。
[来源]费赞臣,  《新中医》  1983年第9期。
急性支气管炎
    急性支气管炎是支气管的急性炎症。临床可见咳嗽,胸
骨后疼痛,有时可有气急。若为病毒性炎症常为粘液性痰;有
细菌感染时可为粘液性、脓性痰。胸部x线检查正常,或为
肺纹理增粗。
    方一
  .【组成]麻黄、桂枝、白芍、干姜、细辛、五昧子、大
枣、甘草各20克,半夏30克,石膏1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支气管炎早、中期。
    [来源]熊永厚,  《成都中医学院学报》  1980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,  半夏6克,细辛2克,五味子3克,前胡4. 5
克,茯苓9克,白芷2克,桂枝3克,枳壳3克,党参6克,
炙甘草3克,酒制白芍4. 5克,生姜4片,大枣2枚。
    [用法J.水煎,食后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急性支气管炎。症见咳嗽吐痰,呕哕,胸
胁满闷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中医学院秦增寿献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生地、熟地、茯苓、玄参、百合、淮山药、麦
冬各30克,山萸肉、黛蛤散(包煎)各15克,五味子6克,
白芥子12克,款冬花9克,甘草、川贝粉(吞服)各3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支气管炎。症见咽痛颇剧,声音嘶哑,
咳以夜间为甚,喉痒即咳,每咳连续数十声,咳声重浊,痰
有咸味,胸胁隐痛。
    [来源]施洪耀,  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  1988年第6期。
1曼性支气管炎
    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
异性炎症。以长期反复发作的咳嗽,  ,咯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
表现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麻黄6克,半夏、桑白皮、五味子备10克,细
辛10克(老、幼、体弱者酌减),山海螺、夜交藤、胡颓子
各20克,甘草3克。
-  [用法】  上药加水800毫升,浓煎至200毫升。每晚8
时作高位保留灌肠,5天为l疗程。
  [备注]  主治支气管哮喘。
  [来源]  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 1985年第12期。
  方二
    I    Z
  [组成】  鱼腥草、败酱草、薏苡仁各30克,黄芩、贝
母、杏仁各9克,桑白皮、丹参各15克,茯苓、炒白术各12
克,桔梗、炙甘草各6克。
  [用法]  水煎服。
  [备注】 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。
  [来源]  余国飓,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86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桔梗9克,生麻黄3克,细辛3克,五味子9
克,半夏9克,桂枝9克,生石膏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喘息性支气管炎。
    [来源]孟连英,  《山西中医》  1986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活癞蛤蟆1个(大者为佳),生鸡蛋1个。
    [用法]将鸡蛋从癞蛤蟆口里塞进腹腔内(若癞蛤蟆口
小,鸡蛋塞不进去,可将癞蛤蟆口角两边剪开一些),嘴巴用
普通的白棉线缝好,勿使鸡蛋滑出,外用黄泥涂裹,再杷它
放在烧柴草的灶膛里烧烤,以外涂的黄泥开裂为度。取出泥
团,待冷却剥开,癞蛤蟆亦随之剥去,然后将鸡蛋去壳趁热
吃掉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慢性支气管炎。一般儿童连吃3个鸡蛋,
成人连吃5个即可见效。
    [来源]李锡安,  《新中医》  1981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】  麻黄6克,桑白皮10克,苏叶10克,大腹皮
10克,杏仁10克,肉桂4克,陈皮10克,薄荷6克,甘草
10克,乌梅2枚,生姜3片。.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久喘终年不愈。  ,
    [来源]杜杏之,  《广西中医药》  1986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熟地30克,麻黄、沉香、肉桂(上2味后
下)各5克,鹿角胶、法半夏、茯苓各10克,干姜、陈皮各
6克,  白芥子9克,甘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l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喘咳多年,每遇冬春发作频繁。症见喘咳
胸闷,喉中痰鸣,动则尤甚,不能平卧,痰多稀沫,咳甚则
遗尿,形寒肢冷、腰以下尤甚,夜尿频多,面色晦滞。舌淡
紫,苔白腻,脉沉滑。
    [来源]沈为民,  《北京中医》  1987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生晒参、制三七各20克,川贝30克,蛤蚧2
对(去头足,炙黄),沉香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研细末,装胶囊,每服,1, 5~2克,每
日2-3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慢性支气管炎、肺气肿。症见咳嗽,气喘,
痰粘不易咯出,胸闷,纳差,便溏,舌质淡胖,舌下静脉曲
张。
    [来源]江华鸣,  《江苏中医》  1988年第8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制乳香、制没药、麻黄、制马钱子(其制法为:
先取干净黄土碾细,入锅内炒热,加入马钱子炒至微黄色,以
鼓起为度,然后筛去土,用刀刮去皮毛即可)各等量。
    【用法]上药共研细粉,瓶贮备用。每日服,3次,每次
3克,开水冲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慢性支气管炎。
    [来源]王法祥、井紫兰,  《浙江中医药》  1979年第1
期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]黄芪24克,旋复花10克,地龙6克,百部10
    [用法]水煎温服。
  .  [备注]主治支气管哮喘。其适应证为:突发性阵咳作
喘,咯粘液样白沫痰,舌苔白腻,或面目稍浮肿,左关脉浮
细而弦。
    【来源]中医研究院,  《岳美中医案集》,人民卫生出版
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麻黄6克,细辛4. 5克,苏子、葶苈子各15克,
地龙、炙甘草、仙灵脾、补骨脂各10克,吴茱萸、乌梅各6
克,全蝎、沉香各3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,饭后半小时服,每日  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支气管哮喘属寒哮者。
    [来源]高锋等,  《中国医药学报》  1986年第11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iI组成],  煅砒霜12克,煨皂角60克,煅青蛤240克,
淡豆豉240克,乌贼骨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为细面,米面糊为丸,如绿豆大。成人每次
服8丸,凉开水送下,每晚睡前服1次;,6岁以下禁用,6 --
8岁月艮3丸,9~12岁服5丸,12~16岁服6丸,均每晚睡前
服1次。若病复发,可照前法再服、。砒霜有大毒,用量应严
格掌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痰浊壅肺之哮喘,呼吸喘促,甚则不能平
卧,痰多而粘,不易咯出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省卫生厅,  《河南省秘验单方集锦》,河南
科学技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佛耳草15克,老鹳草15克,开金锁15克,合
欢皮9克,防风9克,碧桃子15克,全瓜蒌9克,旋复花
(包煎)9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煎服2次。小儿用量减半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支气管哮喘。
    [来源]姜春华,  《中西医结合杂志》  1984年第,9期。
肺原性心脏病
    常由肺气肿发展而来。由于肺动脉高压,使右心室肥厚、
扩大,甚者可出现右心代偿不全及呼吸衰竭。临床可见长期
的咳嗽、咯痰、气促和哮喘,逐渐出现心悸、气急、紫绀、颈
静脉怒张、肝脏肿大、浮肿;  严重者可出现头痛、嗜睡、反
应迟钝、短暂神志不清、躁烦等脑病症状。
    方一
  ,[组成l,  人参3--9克(另煎兑服),熟附子6克,熟地
15克,胡桃肉(连衣)3个,山萸肉,12克,生山药30克,五
味子9克,紫石英15克(先煎),磁石15克(先煎),,冬虫
夏草9克,沉香1.5-3克(冲服)+胎盘粉9克(分两次用
药汁送服)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肺原性心脏病。症见呼吸急促,咯泡沫痰,
短气,动则加剧,  口唇青紫,下肢浮肿。舌淡,苔白腻,脉
细数。
  [来源卜周龙,《千家妙方》,解放军出版社。
  方二
  [组成】  紫河车、法半夏、炒白芥子、炒菜菔子、炒苏
子各g克、仙灵脾、紫石英各15.克,沉香4克,党参、生白
术各10克,茯苓12克,炙甘草、陈皮各6克。
    【用法】  水煎服,每日  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肺原性心脏病。
    [来源]季汉源,  《江苏中医杂志》  1982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【组成]全瓜萎30克,天竺黄、黄连各10克,郁金、
法半夏、石菖蒲各12克,鲜竹沥2支,礞石滚痰丸20、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痰热壅肺型肺心病。症见咳喘,不能平卧,
口唇青紫,,咳痰黄稠,口干喜冷饮,,口苦纳差,小便短赤,大
便干结。舌红紫暗,苔黄厚腻,脉滑数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河南中医学院李统华献方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法半夏10克,陈皮6克,炒苏子10克.核桃
仁15克,前胡10克,厚朴10克,沉香(冲服X2克》炙甘
草3克,蛤蚧(研末,每次服1克)1对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l剂。
  [备注】,  主治慢性肺原性心脏病。
    [来源]湖南中医学院王足明献方:
阻塞性肺气肿
    阻塞性肺气肿系指肺脏充气过度,导致肺泡过度臌胀,有
效的呼吸面积减少。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,活动时加重,胸
廓成桶状,口唇紫绀等。本病常继发于慢性支气管炎、支气
管哮喘和肺纤维化,尤以慢性支气管炎为最多见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【组成]白果仁、甜杏仁各100克,胡桃仁、花生仁各
2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捣碎,每日早晨取20克,加水1小碗,
煮开后加鸡蛋1个,冰糖适量,待鸡蛋煮熟后顿服,连服数
月至半年,大便溏薄者不宜。
    [备注]适宜于老慢支合并肺气肿。治疗多例,疗效甚
佳。
    [来源]刘正才,  《中医长寿之道》,中国广电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  红参、山萸肉、麦冬、枸杞子、胡桃肉、怀牛
膝、茯苓、法半夏各10克,熟地12克,补骨脂、生黄芪各
15克,五味子3克,紫河车、冬虫夏草各5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水煎服,每日l剂。
    [备注]用于肺气肿。症见咳喘时作,呼多吸少,喘促
气短,动则尤甚,吐白色粘稠痰量多,神疲乏力,双眼睑轻
度浮肿,舌质淡红,体胖嫩,舌苔白滑;脉沉细无力。
    [来源]陈惠仁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88年第10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党参、山药各15克,代赭石、丹参各30克,
山萸肉、苏木各10克,芡实18克,葶苈子、苏子各12克,
大黄8克,龙骨、牡蛎各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肺气肿。
    [来源]余惠民,  《四川中医》  1988年第9期。
肺  结  核
  ,肺结核是肺部感染结核杆菌所致的慢性传染病。临床主
要症状有咳嗽、咯血、潮热、盗汗、消瘦等。  ’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太子参(或党参、西洋参)  20克,沙参25克,
百合50克,川贝母15克,紫菀20克,炙百部15克,知母
20克,玉竹25克,五味子10克,地骨皮30克,桔梗15克,
生地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用水将药浸泡30分钟,文火煎煮40分钟,滤
汁加水再煮30分钟,将2次煎出之药汁混合。每日1剂,分
2-3次温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肺痨。症见咳嗽痰少,痰中带血,五心烦
热,,自汗盗汗,气短形消者。
    [来源]刘学勤,  《千家名老中医妙方秘典》,,中国中医
药出版社,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沙参90克,天冬120克,麦冬、百部、茯苓
各120克,款冬花'150克,阿胶90克,夏枯草3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为细末,炼蜜为丸,每丸重10克,每
服]丸,日2-3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肺结核。
    [来源]金振阁等,  《中医杂志》 1981年第1期。,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北沙参、麦冬、地骨皮、知母各10克,鳖甲
(先煎)20克,西洋参(另炖,冲)  3克,川贝(研冲)1.5
克,阿胶(烊化,冲)20克,三七(研冲)3克。如痰黄粘
稠加鱼腥草15克,瓜蒌仁10克;盗汗甚加煅龙牡(杵碎,先
煎)各25克,麻黄根9克;烦躁失眠者加黑栀子9克,夜交
藤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轻者日l剂,重者2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肺结核咯血。
    [来源]陈裔清,  《福建中医药》  1985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紫皮大蒜5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大蒜捣烂,蒜泥摊于玻璃瓶内,瓶口置于口鼻,
吸其挥发气,每次l一2小时,1日2次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肺结核形成空洞者。
    [来源]《新中医》  1980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猫眼草、蟾蜍皮、木鳖子、独角莲、守宫、乳
香、没药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各等份,共置香油中熬枯去渣,加黄丹收
膏,待温加入麝香,摊纸上备用。将制成膏药放于火上烘软,
外敷于结核病灶在前胸、后背体表的相应部位上,以及大椎、
肺俞、膻中等穴。每3日换药1次,2个月为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肺结核。
    [来源]《山西中医》  1989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地丁草500克,夏枯草500克,金银花300克,
山药300克,白芨300克,麦冬300克,贝母60克,黄连15
克,化橘红150克,当归150壳,茯苓150克,甘草15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上药研细末,以淡猪油500克,蜂蜜300克,
文火熬炼除去水分,注意掌握火候。然后将药末和入调匀,为
丸300粒,封藏待服,勿令霉变。每日早饭前服3丸,3个月
为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肺结核。
    [来源]郑祥吉,  《四川中医》  1988年第l期。
  *方七
    [组成】  盘肠草60克,夏枯草20克,百部10克,地
骨皮12克,银柴胡15克,黄芩15克,川百合15克,石斛
15克,女贞子15克,甘草15克。
    .[用法]水煎内服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主治结核热。
    [来源]葛仰山,  《辽宁中医杂志》  1981年第8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紫河车粉30克,百部120克,鸡蛋壳90克,
明党参120克,白芨120克,冰糖10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除冰糖、白芨外,皆以微火焙干或晒干,
各碾为细末,过细箩筛如日常所食之面粉样。白芨含大量胶
质,极难成粉,需拌以净砂烈火拌炒,炒至微黄褐色后,筛
去砂粒,留白芨候凉,然后碾为细末,再过细箩筛。将上5昧
药粉混合,加水适量,同时放入冰糖,以砂锅煎熬成糊状膏
即可。如加入适量防腐剂,则可存放使用。每日2-3次,每
次1大茶匙,温开水冲服。
    [备注]用此方治疗纤维空洞肺结核,效验良好,可长
期服用,无不良反应。
    [来源]裴正义,  ≤新中医》 1979年第3期。
    肺炎是肺部感染细菌、病毒、霉菌、支原体而引起的急
性炎症。主要症状为发热、气急、咳嗽、胸痛,甚则鼻翼煽
动、颜面苍白、口唇发绀等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鱼腥草30克,金银花30克,侧柏叶30克,丹
参30~60克,三七10克,黄芩15克,连翘15克,生石膏
60~300克,浙贝10克,杏仁10克,北五味子10克,大黄
(后下)10克,甘草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大叶性肺炎。
    [来源]李拜阔,  《湖北中医杂志》  1984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虎杖60克,鱼腥草30克,大青叶30克,瓜
萎仁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l剂。水煎,分2次服。热退后药量可酌
减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大叶性肺炎。
    [来源]刘国普,  《新中医》  1977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银花10克,大青叶10克,板蓝根10克,鱼
腥草25克,桔梗15克,  白沙参15克,桑白皮15克,  白芨
15克,生石膏50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水煎服,每日1剂,分3次服。儿童减半。
    [备注】本方治疗急性肺炎屡验屡效,脓痰、胸闷刺痛
加冬瓜仁15克,全瓜萎15克。
    【来源】  陆永年,《广西中医药>  1986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】  桑白皮、金银花各15克,桑叶10克,黄芩12
克,山豆根、鱼腥草、生石膏、枇杷叶、芦根各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l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大叶性肺炎。
    [来源]韩仲成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90年第]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金银花、金荞麦各30克,生大黄(后下)、杏
仁、桃仁、炒黄芩各10克,连翘12克。若痰多加贝母10克,
瓜萎皮12克,胸痛甚加郁金10克;咳嗽甚加佛耳草20克;
痰中带血加黛蛤散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高热病人,每日服2剂,每6小时服1次,症
状减轻后改为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肺炎。
    [来源]戴长林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89年第3期。
肺  脓  疡
    肺脓疡是由多种病原菌所引起的肺化脓性炎症。临床以
咳嗽、胸痛、发热、咯吐腥臭浊痰,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表
现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鱼腥草30克,桔梗15克,黄芩10克,黄连
    [备注]适用于肺痈初起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省商丘地区卫校邢春堂献方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】  芦根30克,桃仁12克,杏仁12克,冬瓜仁
12克,桔梗12克,桑皮12克,石苇30克,金银花30克,连
翘30克,鱼腥草30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每日)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肺脓疡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谢永洪,《中西医结合杂志》  1984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冬瓜子24克,薏苡仁30克,桃仁9克,杏仁
6克,芦根15克,桔梗12克,金银花30克,百部24克,黄
芩12克,鱼腥草24克(或败酱草24克),连翘15克,甘草
9克。若发热加生石膏30克,知母9克。胸痛加丝瓜络9克,
郁金9克,热退脓出加麦冬15克,生地30克,玄参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肺脓疡。
    [来源].耿洪业,《山东中医杂志》 1982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桔梗9克,巴豆1克,贝母9克,薏苡仁30克,
鱼腥草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为细末,温开水送服,每服1 --2克,1日2
次。,体弱者减之,若服后下泻不止,可饮冷水即止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肺痈,涌吐臭脓白痰,不发热,脉沉而滑
者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省固始县人民医院路连国献方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葶苈子、鱼腥草各30克,桃仁12克,白芨15
克,川大黄6克,大枣6枚。
    [用,法】  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用于肺脓疡。症见高热,寒战胸痛,吐脓量多
腥臭,舌红,苔黄腻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黎志远,《新中医》  1989年第12期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]西洋参3克,生地6克,白芍6克,麦冬6克,
元参6克,川贝6克,丹皮6克,甘草3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用于肺脓疡恢复期。
    [来源]北京市昌平县医院张寿泉献方。
    方十
    [组成]桔梗9克,浙贝母9克,知母9克,当归12克,
生黄芪9克,炒枳壳9克,瓜萎仁(炒研)9克,防己8克,
薏苡仁12克,甘草9克。若胸痛加五昧子3克,大便燥加大
黄9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。每日晚服1剂;病重,每日早、晚各服
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肺痈。咳嗽吐臭痰,甚则吐脓、吐血,发
烧,脉象洪数。
肺    癌
    肺癌是肺部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。早期常无表现,晚
期才见咳嗽、咯血、胸痛;发热、气急、消瘦、肥大性骨关
节病以及癌瘤压迫或转移引起的症状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【组成】  夏枯草30克,海藻30克,海带30克,生牡
蛎30克,石见穿30克,徐长卿30克,丹皮9克,瓜萎15克,
生地30克,野菊花30.克,王不留行子30克,铁树叶30克,
蜀羊泉30克,望江南30克,鱼腥草30克,蒲公英30克。若
咳嗽加半夏12克,陈皮9克,枇杷叶(包煎)9克,白芥子
30克;咯血加生地榆12克,大蓟12克,小蓟12克,花蕊石
15克,仙鹤草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  l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肺癌。
    [来源]杨今祥,  《抗癌中草药制剂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半枝莲30克,  白石英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曾治一女患者,  56岁,  1968年起病,先
后在杭州等地医院检查,诊断为右侧肺癌,伴胸膜转移。患
者坚持用本方治疗,3年来症状消失,全身情况好转,能参加
一般体力劳动。
    [来源]《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【组成]白花蛇舌草15克,茅根15克,百部20~30克,
干蛤蟆10克,急性子10克,鱼腥草15克,蛇莓草15克,薏
苡仁15克,藤梨根15克,天葵子15克,党参10克,黄芪
30克,陈皮10克,半夏15克,竹茹10克,代赭石30壳,海
藻15克,牡蛎15克,生姜5片,大枣5枚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2次,早晚分服。
[备注]主治肺癌。
【来源]孙秉严,  《治癌秘方》,华龄出版社。
尘    肺
    尘肺是由长期吸入粉尘而引起的以肺部慢性纤维结节病
变为主的疾病。其临床以咳嗽、胸痛和渐进性气急为特点。患
者多是矿工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麦冬(去心)、天冬(去心)、杏仁、川贝各30
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末,加蜂蜜500克熬膏,贮瓶备用。每晚
睡前服l汤匙,忌辛辣食物。
  [备注】,  滋阴润肺,化痰止咳,用于治疗尘肺。
    [来源]中医研究院,  《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》,人
民卫生出版社。’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大荸荠20克,海蛰10克,梨皮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,内服。
    [备注]滋阴润肺,用于治疗尘肺。
    [来源]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肖龙献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核桃仁120克,牡蛎30-克,海藻30克i昆布
30克,乌梅15克,郁金30克,夏枯草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,炼蜜为丸,每丸重9克,早、晚或
午、晚各服1丸,开水送下。
    [备注]
    [来源]
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
贼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
    [备注]
    [来源]
主治尘肺。
中医研究院,《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》,人
沙参、麦冬、百部、玉竹、当归各10克,木
水煎去渣加蜂蜜30克,每日1剂。
主治尘肺。
赵成学,《河北中医》  1985年第6期。
结核1生胸膜炎
    结核性胸膜炎是胸膜受结核菌感染而引起的炎症。其临
床主要表现为胸痛、发热、胸膜摩擦音和胸膜腔积液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柴胡15克,黄芩l5克,半夏15克,瓜萎25
克,枳壳15克,陈皮15克,桑白皮15克,白芥子10克,甘
草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,分3次服,空腹服用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胸膜炎。
    [来源]  梁国卿,《千家妙方》,解放军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.  全瓜萎、葶苈子、滑石各20克,。冬瓜仁、白
茅根、薏苡仁各30克,茯苓15克,、柴胡、杏仁、桔梗、枳
壳各10克,鲜芦根60克。若发热较高者加黄芩;大便干结
加大黄;胸痛较重者,加桃仁、玄胡。.
    [用法]水煎,  每日l剂,分3次温服。
    [备注]用于悬饮(胸膜炎)。
    [来源]关强生,  《湖北中医杂志》  1986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郁金30克,当归、柴胡、黄芩、滑石各15克,
瓜萎25克,桔梗、穿山甲、金银花、牛膝各20克,桃仁、杏
仁、葶苈子各15克,甘草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结核性胸膜炎。
    [来源]吴深涛,  《陕西中医》  1987年第l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红参、法半夏、葶苈子各10克,瓜萎皮30克,
薤白、桂枝、苏子、沉香各6克,茯苓、麦冬、黄芪各15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结核性胸膜炎。症见发热,咳嗽,吐大量
泡沫痰,胸痛,呼吸困难,下肢浮肿,汗出气促,面色淡黄,
舌淡紫绀,苔灰白滑润,舌下络脉紫晦曲张,脉沉弦细等属
心脉气虚,胸阳不振,络瘀积滞,饮留于胸症。
    [来源]黄明中,  《四川中医》  1987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葶苈子18克,大枣8枚,全瓜萎20克,泽泻、
车前子、桑白皮各15克,旋复花(包煎)  12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用于结核性胸膜炎(胸腔有中等量积液)。
    [来源]黎志远,  《新中医》  1989年第12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甘遂、大戟、芫花各15克,大红枣250克。
  [用法]。将前3味共研末,大红枣去核打泥,和丸如绿
豆大。每用7粒,每日  1次,空腹服,连服7日,停3日。
    【备注]健脾利水,用治渗出性胸膜炎属脾虚型。
    【来源]湖北中医学院洪子云教授验方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苇茎、薏苡仁、鱼腥草各15克,冬瓜仁10克,
桃仁、黄芩各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,  日1剂,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清热利湿,活血消炎。用于治疗胸膜炎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省南阳李鸣皋名老中医验方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柴胡、黄芩、桔梗各9克,制半夏、黄连、枳
壳、葶苈子各6克,全瓜萎12克,王不留行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  l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胸膜炎胸腔积液。
    [来源]梁映涛,  《新中医》  1985年第1期。
心    悸
    心悸是以自觉心慌、惊惕、悸动不安为主症的病证。一
般呈一过性,每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而发作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【组成]南星、川乌各等份。
    【用法]上药共为细末,用黄蜡融化敷于手、足心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心悸。
    【来源】  《中医外治法简编》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丹参15克,党参15克,香附12克,佛手10
克,远志10克,生龙骨、生牡蛎各15克,柏子仁10克,炒
枣仁15克,朱砂1.2克(冲服),琥珀1.2克(冲服),磁石
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,每日  l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心神经官能症。症见心慌气短,眩晕耳鸣,
烦躁失眠,忧郁,精神不振等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赵明志、王淑媛,  《古今偏方精选520例》,山
西科学教育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苦参、红花、炙甘草,以1:1:0.6的比例制
成浸膏丸,每丸重o.5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每次口服3丸,每日3次,4周为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由冠心病、风心病、风湿病活动期、心肌
炎后遗症等所致的各种房性、室性、交界性早搏。
    [来源]赵金辉,  《家传秘方治百病》,中国医药科技出
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附子6~12克,桂枝6-  12克,补骨脂6~12
克,细辛3克,麻黄6-9克,炙甘草3-9克,仙灵脾15—
30克,麦冬15~30克,炒枣仁15~30克,远志3-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至300毫升,早、晚分服,每
周6剂,两周为1疗程,停服其他能影响心率的药物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心动过缓所致的心悸气短,头晕胸闷,便
溏,肢冷,舌淡胖,苔白,脉沉迟结等。
    [来源]山东省吉岛市中医院鞠文翰献方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党参20克,丹参20克,苦参20克,炙甘草
15克,柏子仁10克,常山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l剂,水煎分2次服,30天为1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心悸、胸闷(早搏所致)。
    [来源]福建省中医研究所朱锡光献方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炙麻黄6克,细辛3克,熟附片9克,红参6
克,玉竹10克,黄精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,每日]剂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对心动过缓所致心悸有较好疗效。
    [来源]湖北省宜昌医学专科学校王武兴献方。
  、方七
    [组成]珍珠母、牡蛎各30克,紫石英、辰丹参、灵
磁石、麦冬各12克,五味子、炙甘草各9克,川芎、桂枝各
6克,石莒蒲4. 5克,葛根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。  日1剂,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平肝潜阳,滋阴养心。对功能性室性期前
收缩及病毒性心肌炎所引起的传导阻滞有较好的疗效。
    [来源]《浙江中医学院学报》  1978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生地12克,丹皮12克,知母9克,黄柏6克,
黄连6克,龙眼肉12克,玉竹12克,莲子肉12克,枣仁9
克,夜交藤15克,,珍珠母15克。若失眠多梦加朱砂安神丸
l丸;  口苦苔黄加龙胆草12克:血压高、头晕加玄参12克,
钩藤12克,地龙12克;五心烦热,面红,盗汗加地骨皮12
克;月羟失调加益母草18克;舌质有紫痕、瘀斑,胸部隐痛
加丹参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 水煎服,每日l剂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滋阴降火,养心安神。用于治疗心神失养
所致心悸。
    [来源]薛芳,  《河北中医学院学报》  1986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]法半夏6克,茯苓6克,化橘红4,5克,炙甘
草1. 5克,炒枣仁9克,远志3克,石菖蒲2. 4克,党参4.5
克,枳实2,4克,松节9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补益心气,理脾祛痰。适于心悸病证属心
气不足,又兼有痰湿者。
    [来源]《蒲辅周医疗经验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十
    [组成】  黄连5克,黄芩、白芍各10克,阿胶12克
(烊化,分冲),鸡子黄1个(冲入药汁),炒枣仁、麦冬各30
克,生龙、牡各25克;(打碎,先煎)。
    [用法]煎服,  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心悸怔忡,心动如跃,胸闷,心烦易怒,
恶闻响声,夜寐不宁,  口苦。脉弦细数,苔白薄,舌尖深红
而鲜,证属阴血暗耗,心失所养,津亏火炎,  ,,瞬申不安者。
    [来源]何止湘,  《江苏中医》  1988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十一
    [组成】  炙黄芪、白芍、太子参各30克,炙甘草、丹
参各15克,麦冬10克,桂枝5克,生姜3克,大枣5枚,饴
糖2匙(冲服)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也可共研调末,饴糖炼丸,  日服2次,
每次6克。
    [备注]  主治心律失常所致心悸,属心脾两虚、心神失
养者。
    [来源]  奚风霖,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  1990年第?期。
    方十二
    [组成]  炙甘草、生地各15克,党参、桂枝、阿胶
(烊化,分冲)、生姜、麦冬各10克,麻仁12克,炒枣仁15
克,生龙骨、  生牡蛎各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 水煎,每日l剂。
    [备注]  主治心悸,胸闷,头昏,气短,面色萎黄,四
肢疲倦乏力,  口干,舌淡少苔,脉沉细。
    [来源]  河南中医学院孙建芝经验方。
低  血  压
    舒张压低于50毫米汞柱(6. 67kPa),收缩压低于90毫
米汞柱( 12. OkPa),则属低血压。临床常见头晕、乏力、健
忘、食欲不振、心悸,甚则晕厥等症状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黄芪25克,党参15克,白术9克,炙甘草6
克,升麻6克,柴胡3克,当归9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有升高血压及增强机体免疫力之功效。
    [来源]赵金辉,  《家传秘方治百病》,中国医药科技出
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人参8~10克(或党参30克),黄芪30克,黄
精30克,山萸肉25克,五加皮15克,  当归15克,炙甘草
10~30克,附片6-9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内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低血压(气血虚弱型)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李志峰,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 82年第7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】  黄芪30克,党参30克,五味子20克,麦冬
10克,北柴胡3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每日1剂,水煎服,15剂为1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用于治疗原发性低血压。
    [来源]福建省长汀县中医院李以松经验方。
高血压病
    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升高,尤其是舒张压持续升高为
特点的全身性、慢性血管疾病。头痛、头晕、乏力等是较常
见的一般症状。晚期病人因心、肾、脑等脏器出现不同程度
的器质性损害,还可有相应的各种临床表现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夏枯草15克,生白芍10克,生杜仲12克,生
黄芩6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先将前3昧加水500毫升,煎煮30分钟,再
加入黄芩煎10分钟即可服用。每日]剂,  日服3次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降压作用缓慢而持久,特别适用于老年人。
    [来源]云南省五溪市药品检验所王正坤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茯苓30克,半夏10克,竹茹10克,牛膝30
克,地龙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内服,  日  1剂,  日服3次。
    【备注]本方具有降压作用,患者用药10—20天左右,
头痛眩晕渐止。
    [来源]云南省弥勒县人民医院郭维光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何首乌50克,石决明25克,珍珠母20克,白
菊花15克,钩藤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内服。
    [备注]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。症见头晕目眩,头痛
耳呜,心烦失眠,口燥咽干,腰膝酸软,脉弦细,舌淡红。
    [来源]吉林省磐石县中医院张成思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丹参30克,丹皮30克,山楂30克,粉葛根
30克,泽泻30克,首乌30克,黄芪30克,地龙:'15克,五
味子15克,赤芍15克,川芎15克,夏枯草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冷水浸1小时再文火煎30分钟,每剂服l一2
日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高血压病。
    [来源]湖北省荆门县沙洋人民医院李邦阔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猪胆1个,黑豆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  将鲜猪胆内装入黑豆,s蒸熟晒干,内服黑豆,
每日2次,每次口服20~30粒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预防、治疗高血压病均有效。
    [来源]吉林省延边医院方文龙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莲须12克,女贞子12克,桑椹子12克,淮
山药15克,钩藤10克,地龙10克,旱莲草10克,生牡蛎
(先煎)25克,龟版(先煎)  25克,牛膝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滋肾养肝,故对高血压病辨证为肝肾阴虚
者有良效。
    [来源]广州中医学院邓铁涛教授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川牛膝20克,丹参20克,泽泻20克,钩藤
30克,桑寄生15克,川贝6克,生地10克,益母草10克,
地龙10克,山药10克,枸杞子10克,制附片3克,茶叶适
量。
    [用法]煎服,每日l剂,用量可据症情增减。
    [备注]用于高血压病(Ⅱ期)。
    [来源]严冰,  《江苏中医》  1988年第8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胆汁制吴菜萸500克,龙胆草醇提物6克,硫
磺50克,醋制白矾100克,朱砂50克,环戌甲噻嗪17.5毫
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诸药混合研面备用。肚脐用温水洗净后,取
药面200毫克敷于肚脐内,上盖以棉球,按紧,用胶布固定,
每周换药1次。
    [备注]对I  卫期高血压病人疗效较好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中医学院李忠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]玄参15克,钩藤15克(后入),夏枯草9克,
地龙9克,炒枣仁9克,夜交藤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加水300毫升,煎至100~150毫升,分
2-3次温服。每周3-5剂,  1个月为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高血压。
    [来源]河北新医大学代桂满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十
    [组成]花生仁,食醋。
    [用法]将花生仁浸泡在食醋中,一星期以后取用(浸
泡时间越长越好)。每晚临睡前取3-4粒,嚼碎吞服,连服
7天为l疗程。一般经1个疗程,血压就可降至正常。用本方
时注意:①花生仁不要去掉红色的外衣,否则效果大减;②
食醋易蒸发,在浸泡花生仁时要将容器口妥善密封,切勿走
气:③服完1个疗程后,如血压降至正常,  自觉症状已消失
者,为了巩固疗效,防止复发,可每星期服]次,每次服浸
花生仁2粒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对高血压病疗效颇佳,对动脉粥样硬化病
患者疗效亦佳,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。但要长期
服用,才能保持疗效。
    [来源]傅健,  《新中医》  1978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十一
    [组成]磁石、石决明、党参、黄芪、当归、桑枝、枳
壳、乌药、蔓荆子、白蒺藜、白芍、炒杜仲、牛膝各6克,独
活18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取汁,浸泡双脚1小时,l一3次血压即可
降至正常,血压正常后停用。
    [各注】  用本方治疗20例高血压,均获满意效果。
    [来源]  姚亮捌,  《四川中医》  1988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十二
    [组成]  钩藤20克,冰片少许。
    [用法]  钩藤剪碎,布包冰片少许,放入盆内并加温水
浴脚,每次30~45分钟。早、晚各1次。
    [备注]  主治高血压病。
    [来源]    《辽宁中医杂志》  1990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十三
    [组成]  钩藤9克,黄芩6克,当归9克,桑寄生6克,
杜仲6克,枳实4.5克,川牛膝4.5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 水煎,分2次服下,每日  l剂。
    [备注]  主治高血压。
    [来源]  河北省邢台专区医院贾朴斋经验方。
冠  心  病
    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,使血管腔阻塞,导致心肌缺血、缺
氧而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(简称冠心病)。临床表现以心
绞痛、心肌梗塞、心肌硬化、心律不齐、心力衰竭、心脏扩
大等为主,心电图可有心肌缺血等相应的改变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蒲黄10克,五灵脂10克,丹参15克,赤芍
12克,川芎12克,降香10克,葛根30克,瓜萎15克,三
七粉(冲服)3克。若偏阳虚者可加入附片、肉桂;偏阴虚者
可加入首乌、寸冬;偏气虚者可去灵脂,加人参或党参、黄
芪;有痰湿者可加入陈皮、半夏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冠心病心绞痛属气血瘀阻,心脉不通者。
    [来源]李文亮,  《千家妙方》,人民解放军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全瓜萎18克,黄连10克,半夏12克,茯苓
20克,石菖蒲15克,远志12克,竹茹12克,枳壳12克,赤
芍15克,丹参30克,当归12克,川芎12克,山楂15克,
甘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冠心病、心绞痛。症见胸闷如窒而痛,入
夜更甚,心烦口苦,形体肥胖,舌苔黄腻,舌质偏红有瘀点、
瘀斑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中医学院孙建芝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黄芪、党参、全瓜萎各30克,薤白、制半夏、
陈皮各15克,桂枝10克,白术、炙甘草各9克,干姜6克,
枳壳、生姜各.12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用于冠心病、心绞痛。症见心绞痛经常发作,
多因劳累或寒冷刺激所诱发,伴有心慌、气短,乏力,便溏、
食欲减退。舌质淡,苔薄白,脉沉弦。
    [来源]中国中医研究院东直门医院赵锡武教授经验
方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郁金15克,薤白15克,茯苓15克,白芍15
克,元胡15克,甘草15克,桂枝12克,厚朴12克,枳实
12克,川芎12克,木香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内服。
    [备注]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。
    [来源]吉林省大安县中医院李明全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茯苓、泽泻、藿香、佩兰各12克,白术、桂
枝、陈皮、半夏各10克,瓜萎、薤白、党参各15克,炙甘
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适用于冠心病脾阳不足,饮停心下症。临床可
见心悸阵作,头眩,胸胁满闷,咳吐稀痰,夜间呼吸困难。苔
白滑,脉沉滑。
    [来源]张炳厚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,1980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附片、川芎、元胡、仙灵脾各10克,黄芪、白
术、补骨脂、丹参、党参、石菖蒲各15克,红花12克,干
姜6克,三七片6片(冲服)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冠心病、心绞痛、陈旧性心肌梗塞。症见
心绞痛发作频繁,伴胸闷气短,面色苍白,形寒怕冷,肢凉
乏力,、大便偏溏,唇紫,舌胖淡暗,苔薄白。
    [来源]赵冠英,  《陕西中医》  1987年第8卷第1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党参30克,白术、陈皮、枳实、川椒、干姜、
制/,f r[草乌各9克,茯苓15克,细辛3克,水蛭3克,虻虫3
克,赤石脂30克,诃子9克。
  ‘  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用于心绞痛反复发作,伴有胸闷、怕冷、夜尿
频、便溏、五更泻等属阴寒痼结、心脾肾阳虚证。
    [来源]刘俊士,  《北京中医》  1987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人参30克,田三七20克,丹参60克,琥珀
15克,冰片3克。
    [用法]研细末,密封贮存,每日服2次,每次服3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冠心病,对胸痛、胸闷有较好疗效。
    [来源]湖北省宜昌医学专科学校王兴尖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]人参15克,黄芪30克,生龙骨(先煎)30克,
生牡蛎(先煎)30克,制附片(先煎)15克,干姜10克,当
归15克,肉桂10克,玉竹12克,熟地20克,山萸肉12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浓煎,频服或鼻饲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主治急性心肌梗塞、心原性休克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李文亮,  《秘验方》,学苑出版社。
风湿性心脏病
    由风湿病引起的以慢性心瓣膜损害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心
脏病称为风湿性心脏病。临床表现为心悸、劳力性呼吸困难、
紫绀、咳嗽,甚至咳血、面浮身肿等症状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连翘20克,银花25克,防己25克,木瓜25
克,知母25克,粳米25克,生石膏100克,甘草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  日  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风湿热、风湿性心脏病。
    [来源]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朱良春教授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茯苓30克,丹参15克,沙参15克,制半夏
9克,枳实9克,川芎9克,赤芍9克,麦冬9克,五味子9
克。若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、柏子仁;气虚加党参、黄芪,阳
虚加附子、桂枝;浮肿加苡仁、木通;喘甚加蛤蚧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重者2剂,30剂为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风心病(肺络瘀阻型)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省南阳地区中医研究所袁宝庭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【组成]当归15克,丹参30克,川芎15克,红花15
克,元胡10克,灵脂1'0克,葶苈子15克,车前子(布包)
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用于风心病早期左心衰属心肺瘀阻者,表
现为心悸气短,胸痛憋闷,或咳喘咯血,两颧紫红,甚者面
色瘀暗,唇绀,舌质瘀暗或有瘀点。
    [来源]孙建芝,  《河南医药》  1980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炙麻黄、清半夏、陈皮各10克,细辛、五味
子、白芍各3克,干姜、桂枝各5克,茯苓12克。
    [用法]煎服,  日1剂。
    【备注]适用于风心病、心力衰竭。症见心悸气喘,咳
嗽咯痰,全身浮肿,畏寒,舌淡,苔薄白,脉浮大而虚。
    [来源]王树谦,  《江苏中医》  1989年第8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当归尾、赤芍、桔梗、川牛膝、杏仨各10克,
丹参20克,j茼8克,枳实、桃仁、瓜萎各12克,柴胡6克,
红花8克,  丫草4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风湿性心脏病(肺络瘀血型)。
    [来源]黄争三,  《陕西中医》  1987年第8卷第4期。
病毒性心肌炎
    多由柯萨奇B族病毒所引起,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
的急性、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病变。多数患者有胸闷、胸部隐
痛、心悸、乏力、恶心、头晕等症。部分病人以心律不齐为
首见症状。重症患者可在短期内迅速发生急性心衰或心原性
休克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】  人参、麦冬各10克,生地、丹参各15克,枣
仁、瓜萎壳、炙甘草各10克,桂枝6克,夜交藤20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每日l剂,分2次服,人参另蒸。
    [备注]用本方治疗68例病毒性心肌炎病人,治愈
(症状、体征消失,心电图正常,随访6个月无复发)48例,
占70. 59%;好转(症状、体征明显改善或消失,心电图接近
正常或有明显进步)14例,占20. 59%;无效(症状不变或
稍有改变,体征及心电图无变化)6例,占8. 82%。疗程:最
短13天,最长67天,平均20- 75天。
    [来源]张兆湘等,  《江苏中医杂志》 1985年第12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连翘6—8克,金银花10~12克,杏仁6-9克,
芦根12~15克,大青叶10~12克,板蓝根15克,南沙参9一
12克,麦冬10~15克,玄参l5-20克,生地10~12克,炙
甘草6-10克,丹参10~12克,桂枝3克,川芎6-9克,炙
黄芪10~20克,党参9一l5克,五味子3-9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水煎服,每日l剂。
    【备注]用本方治疗20例病毒性心肌炎,基本痊愈16
例,有效4例。
    [来源]姚亚南,  《江苏中医杂志》 1986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玄参  15~30克,沙参9~15克,麦冬9-15克,
生地15~30克,炙甘草9~15克,黄芩9~15克,蒲公英9—
12克,大青叶9~12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病毒性心肌炎。症见心悸,气短,胸闷,
心前区疼痛,五心烦热。舌质红,苔黄,脉细数。
    [来源]徐永秋,  《中西医结合杂志》 1983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】  生地、炙甘草:党参、丹参各15~30克,麦
冬15克,桂枝、甘松各6-9克,苦参9~12克,紫石英30
克,板蓝根12~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用于病毒性心肌炎。
    [来源]邵启惠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88年第10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陈皮、半夏、枳实、竹茹、薤白各10克,茯
苓、瓜萎、苦参、丹参各20克,甘草6壳,柴胡15克,黄
芩8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病毒性心肌炎以胸闷、胸痛时作,伴心慌、
气短。舌质黯红,苔黄腻,脉弦滑为主要表现者。
    [来源]陈建国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90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】  炒枣仁15克,元肉20克,黄精15克,玉竹
12克,当归12克,白芍15克,生地15克,丹参30克,  1I
芎10克,制乳香10克,制没药10克,炙甘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用于病毒性心肌炎。症见心慌,胸闷痛,气短
乏力,时有眩晕,面色萎黄,夜寐不酣。舌淡有瘀点,脉沉
细结代。
    [来源]屈百鸣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89年第12期。
心力衰竭
    心力衰竭一般是指原有心脏病发展到一定严重程度时,
心脏的工作能力下降,超过各代偿因素的限制,即出现心功能
不全的临床表现。常见症状为心悸、气短、咳喘、水肿等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黄芪10~15克,党参10克,益母草10~12克,
泽兰10克,炙附片6-10克,制半夏6~10克,北五加皮4—
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心衰。
    [来源]郭维琴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 88年第l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葶苈子30克,桑白皮30克,车前子30克,生
黄芪30克,太子参30克,丹参30克,泽泻15克,麦冬15
克,五味子10克,全当归10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每剂浓煎成200毫升。病情重时,每日服2剂,
分4次服;病情转轻后,改为每日l剂,分2次服。心衰缓
解后仍可继续服用,以巩固疗效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治疗30例心衰病人,其中21例继服原来西药
而心衰不能控制者,加服本方后全部有效;  9例未用西药者,
单纯服用本方7例有效,2例无效。
    [来源]许心如等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83年第11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葶苈子5一l0克,党参15~30克,麦冬12克,
五昧子10克,茯苓15~30克,泽泻30克,白术12克,车
前子30克,猪苓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。
    [来源]邢月鹏,  《河北中医》  1983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党参24克,黄芪、丹参、茯苓各30克、麦冬、
益母草、玉米须各20克,炙甘草10克,泽兰、葶苈子各15
克,五加皮7克,万年青根(鲜品)  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慢性心衰有特效。
    [来源]王如侠,  《江苏中医》1989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柴胡10克,枳壳10克,党参10壳,红花10
克,丹参20克,车前子10克,瓜萎皮30克,
    【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风心心衰。
    [来源]陆国康,  《北京中医学院学报》
吐    血
北五加皮10克。
1987年第3期。
    此处指血从胃来,经呕吐而出,血色红或紫暗,常夹有
食物残渣的病证。以门静脉高压性肝硬化、胃与十二指肠球
部溃疡、胃癌等病引起的吐血较为常见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【组成]党参15克,炒白芍12克,炒白术10克,茯
苓10克,白芨粉10克,炙甘草10克,炒蒲黄6克,乌贼骨
粉9克,枳壳8克,石菖蒲6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适用于胃、十二指肠溃疡出血。
    【来源]广西柳州空气压缩机厂职工医院陈伟生经验
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鲜小蓟5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打烂成糊,敷脐,上压干棉球,外用胶布
条固定。每日用药1次,连用3天。
    [备注]  治疗吐血。
    [来源]    《百病家疗全典》,重庆大学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  生龙骨9克,生牡蛎9克,白芍9克,阿胶6
克,白薇6克,侧柏叶(炒炭)3克,蒲黄1克,附子15克,
生姜3片,大枣2枚,甘草1.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主治吐血。
    【来源]广东省信宜县西圳乡李仲述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【组成】  乌贼骨6份,白芨5份,甘草5份。
    【用法]共研细粉,每服5克,  日服3次。
    【备注]适用于上消化道出血。
    【来源]沈阳铁路中心医院朱希均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黄连4. 5克,黄芩9克,大黄9克,犀角3克,
白芍9克,粉丹皮9克,生地15克,牛膝9克,苏木9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,饭后顿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吐血、呕血、鼻衄,并见心烦、气逆、头
痛、小便黄、大便燥等症。
    [来源]河北省中医研究院钱祺光经验方。
昔    疽
    黄疸,是以面、目、身肤黄染,小溲黄赤为特征的疾病。
多因时气疫毒、湿热、寒湿之邪侵袭,或酒食不节所致。现
代医学之病毒性肝炎、肝硬化、胆石症、胆囊炎、钩端螺旋
体病等,出现黄疸见症者,皆可参照本病治疗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茵陈50克,栀子15克,黄柏15克,  白芍15
克,陈皮15克,川朴15克,枳壳15克,炒神曲15克,麦
芽15克,甘草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  每日  l剂,20天为)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用于阳黄(急性黄疸型肝炎)。
    [来源]黄金城,  《黑龙江中医药》  1984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柴胡、黄芩、山栀、大黄、黄连、茯苓各10克,
板蓝根、马鞭草各15克,茵陈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  l剂,  18日为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用本方治疗阳黄102例,第1疗程临床治愈87
例,第2疗程临床治愈15例,全部有效。
    [来源]炊积科,  《陕西中医》  1987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】  茵陈30~60克,郁金10克,桃仁10克,大
黄10~30克,枳壳10克,厚朴10克,山楂10克,金钱草
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瘀阻型肝炎有良效。
    [来源]朱立专,  《江苏中医杂志》  1984年第]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H  茵陈30克,炮附子15克,白术10克,干姜
10克,黄芪20克,党参15克,茯苓20克,厚朴12克,甘
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水煎服,每日l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、慢性黄疸型肝炎,伴见食少便溏、腹
胀、神疲畏寒、舌淡、苔白腻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李普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]黄芪20克,党参、茯苓、制首乌、白花蛇舌
草、乌梅各15克,  白术、虎杖、泽泻各10克,丹参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  日l剂,30天为1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慢性乙型肝炎。
    [来源]周志光,  《湖南中医杂志》  1984年第3期。
呕    吐
    以胃内食物、液体从口中吐出为主症,常伴有上腹不适、
反酸、暖气、恶心、厌食等症状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半夏15克,丁香6克,甘草6克,朱砂30克,
冰片0.6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上药研成细末,盛瓷瓶内密封,用时启塞。成
人每次3~4.5克,淡姜汤送服÷胃寒用姜汁l酒杯,加白开
水送服。小儿酌减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顽固性或一般胃肠功能紊乱所致的呕吐。
    [来源]河北省吴桥县后留名府张风池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陈皮6克,姜半夏9克,茯苓9克,甘草15克,
麦冬9克,石斛9克,扁豆6克,竹茹9克,生石膏(另
包)15克,代赭石(另包)9克,黄芩9克,黄连(吴萸水
炒)6克,麦芽9克,枇杷叶9克,旋复花c布包)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。先下石膏,赭石,  煎沸十几分钟;再下
它药共煎。煎至药液剩1茶杯,空腹顿服。年老体弱和儿童,
可2-3次分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胃炎及食物中毒所致的恶心呕吐、口
渴、腹痛、头晕、发热、身体倦怠等。
    [来源]河北巨鹿县医院中医门诊部陈克俭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党参、茯苓各10克,吴菜萸、陈皮各6克,生
姜15克,半夏9克,大枣5枚。
    【用法]水煎2次,兑匀,频频服之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脾胃虚寒所引起的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。在
临床应用中多数患者l剂即愈。
    【来源]谭风华等,  《经效验方选》,山东科学技术出版
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沉香6克,厚朴、陈皮、乌梅各12克,竹茹、
代赭石各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上药共碾细末,过细箩,用时可根据年龄、
病情而定,一般小儿1-6克,成人9~12克,将药粉倒入碗
内,用100~500毫升滚开水冲药,待温徐徐饮用,呕吐自止。
    '备注]主治各种疾病引起的急性呕吐。
    [来源]谭风华等,  《经效验方选》,山东科学技术出版
社。
呃    逆
    呃逆以气机上逆,喉间呃呃连声,声短而频,令人不
能自制为主症。
    万一
    [组成]人指甲。
    [用法]取自身手指甲一小片,嵌入香烟远端内,然后
点燃吸之(此时可闻及特异的臭味)。
    [备注]用本法治疗呃逆13例,疗效满意。一般吸烟
1-2口后,呃逆即止,未见复发和不良反应。
    [来源]叶德超,  《浙江中医药》 1978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【组成]柿蒂5克,广木香5克,代赭石5克,竹茹5
克,陈皮5克,蜂蜜90克,鸡蛋3个。
    【用法]前5昧共为细面,分3份,每1份和蜂蜜30克,
鸡蛋1个,兑后徐徐服下,半日内3份服完。
    [备注]适用于顽固性呃逆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省许昌中医院徐应坤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【组成]柿蒂30克,蚕茧30克,红糖30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将前2味浓煎,药液冲红糖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呃逆频作。
    【来源]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曹红云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【组成]白芍15克,炙甘草、威灵仙、厚朴各12克,
广木香9克。若热甚加黄芩12克;寒重加肉桂6克;脾胃虚
弱加党参12克、大枣10枚;阴虚加北沙参30克,石斛12克:
痰湿重,加陈皮、半夏各12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用本方治疗22例顽固性呃逆患者,18例呃止,
4例呃减。
    [来源]姚庆云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82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赤芍、当归、白芍各12克,桃仁、枳壳、木
香、苏子、郁金、炮姜各9克,红花15克,丹参18克,生
赭石末30克,灵磁石、川朴、牛膝、炒麦芽各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,每日  l剂,早晚服,连服2-3剂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20例顽固性呃逆,在l—3剂内全部治愈。
    [来源]刘光汉,  《陕西中医》  1982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沉香曲9~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服9~15克,1日2次。开水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呃逆兼食积者。
    [来源]  《百病家疗全典》,重庆大学出版社。
腹    泻
    是指排便次数增多,粪便稀薄,甚至泻出如水样物而言。
临床上常见于肠道疾病。
    方一’
    【组成].  黄连lo克,冬瓜子30克,生地榆15克,赤
石脂12克,茯苓30克,炒薏苡仁30克,干姜6克哼、生山药
30克,甘草3克.
  【用法】‘  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【备注]适用于虚寒型或寒中挟热型腹泻(非特异性溃
疡性结肠炎、过敏性结肠炎)。
    【来源]河南省中医研究所党炳瑞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苍术20克,葛根15克,车前子15克,茯苓
15克,黄芩10克,泽泻10克,藿香10克,甘草10克,肉
桂5克,米壳10克。若湿热型加黄连、竹叶;兼呕加竹茹、
石斛;寒湿型加炮姜、吴茱萸;兼呕加半夏、生姜,滑脱型
去茯苓、泽泻、黄芩,加附子、干姜、党参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用本方治疗56例流行性腹泻,均治愈。疗程
最短1天,最长6天,平均2. 5天。
    [来源]黄显达,  《吉林中医药》 1984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苦参60克,仙鹤草根、白头翁各45克,石
榴皮27克,苦楝根皮、铁苋菜各18克,槟榔16克,木香15
克,辣蓼、凤尾草各21克,甘草12克。若肠胃湿热加葛根、
黄芩、薏苡仁、车前子、木通;湿盛困脾加苍白术、生苡仁、
陈皮、车前子、大腹皮;脾胃虚弱加山药、莲肉、扁豆、砂
仁。
    【用法]水煎服,每日l剂。1(天为l疗程。
    【备注]治疗200例滴虫性肠炎,全部治愈。急性122
例,1-3个疗程治愈;慢性78例,  l一5个疗程治愈f
  ,[来源]高文武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81年第8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槟榔、苦楝根皮、苦参各9克,石榴皮、乌梅、
百部各6克。以上为10岁儿童剂量,可随证加减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.  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用本方治疗48例滴虫性肠炎,均获痊愈。疗
程最短3天,最长12天,平均5天。
    [来源]陈天祥,  《湖北中医杂志》 1982年第l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附片、干姜、广木香各6克,党参15克,白
茯苓、焦山楂、焦神曲、苍白术各9克,砂仁3克,薏苡仁
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l剂,空腹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霉菌性肠炎。
    [来源]季德隆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86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【组成]桃仁15克,丹皮10克,赤芍10克,乌药15
克,元胡10克,甘草10克,川芎15克,当归fs克,”灵脂
10克,红花10克,枳壳10克,香附15克,公英50克,山
楂炭50克,黄连10克,车前子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  l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慢性结肠炎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洛阳市龙门医院李惠卿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茯苓6克,白术6克,莲子6克,芡实6克,
金樱子9克,乌梅9克,山药9克,车前子3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水煎内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慢性腹泻。
    【来源]赵爱华《湖北中医杂志》  1984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【组成]防己10克,茯苓30克,车前子(布包)30克,
茶叶3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内服,  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用于脾湿泄泻,大便清稀如水,脘闷食少,脉
濡缓,舌苔薄白或白腻。
[来源]河南省中医研究所赵国岑经验方。
便    血
    血液经肛门而出为便血。血液可附着于粪便表面,有时
与大便混合在一起。血色或鲜红或黯红混浊,血量多时淋漓
不尽,大便后肛门疼痛加重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云南白药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每次0.3克,每日  2-3次,温水吞服。
    [备注】适用于中、大量便血。
    [来源】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肖龙献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椿根白皮(蜜炒)75克,炒艾叶6克,炒黄芩
6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面,每服9克,黄酒送下,每日1次。
无论证属虚实,均可奏效。服药期间忌食油腻、生冷、椒酒、
辣物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大便下血。
    [来源]清,孙伟,《良朋汇集》,中医古籍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阿胶、食醋各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取阿胶30克加醋500克化开,加热烧开后先
熏后洗肛门。每日2次,原液可洗多次。.
    [备注]用于肛裂、痔疮出血。
    [来源]《百病家疗全典》,重庆大学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【组成]炙黄芪30克,党参15克,升麻10克,柴胡
12克,大黄炭8克,炮姜炭10克,炒白术15克,炙甘草10
克,地榆炭10克,赤茯苓15克,白芨粉(冲)3克,三七粉
(冲)3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饭前1小时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中气不足,脾失统摄所致便血。症见便血
日久,腹部隐痛,面色不华,神倦懒言,便溏。
    [来源]伺,春水、柳方田,  《秘验方》,学苑出版社。
便    秘
    指粪便在肠腔滞留过久,大量水份被肠壁吸收,使大便
干燥,排出困难,排便时间延长;或大便并不干燥,但排出
无力的一种病症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大黄粉。
    [用法]取上药适量,用醋调成糊状,敷脐部,外用纱
布固定。
  [备注】    主治便秘。
  [来源】    《类编朱氏集验医方》。
  方二
  [组成】  全瓜蒌30克,玄明粉10克。
  [用法】  共捣烂,轻煎内服,每日2-3次。
    [备注]老年体弱,大便秘结。
    [来源]开封市中医院连介一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麻仁15克,当归30克,芦荟30克,朱砂15
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前2味共为极细末。朱砂另研,以7.5克入药
面内,炼蜜为丸,如黄豆大;  另7.5克朱砂为衣。欲取缓下
者,于饭前服3-4丸,半日轻泻l—2次;欲取微润者,于
每晚睡前服l丸。服数日后,至大便滑润,每日大便1次,即
停药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由血虚所致的经常性便秘,以及因长期便
秘所引起的头痛、眩晕、耳鸣、口舌生疮、精神抑郁等症。
    【来源]河北平山县石桥村杜熙载经验方。
胃    痛
    以上腹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。伴纳差、胃腹闷胀、
恶心、呕吐、暖气等。常见于急、慢性胃炎,胃及十二指肠
溃疡,胃神经官能症,胃痉挛等疾病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黄连(炒炭)  6克,黄柏(炒炭)3克,大黄
(炒炭)4,5克,乳香9克,干姜2.4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为细面。胃痛不出血,每次服0. 5~1克;胃
痛出血,每次服1.5、3克;大量出血,每次服6-9克。白
开水温服。每日3次,或每隔3小时服1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胃脘痛、胃出血,及吞酸、呕吐等症。
    [来源]南官县西王村宏康诊所王瑞林经验方。
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    良姜9克,官桂6克,乌药9克,香附6克,
元胡6克,木香6克,砂仁9克,枳实9克,厚朴6克,青
皮9克,白术6克。
    [用法],以上药味用水l大碗,煎至1小碗,一次服下,
每日1-2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胃部胀满疼痛,打嗝,纳差,恶心呕吐等。
    [来源]河北省中医研究院、卫生工作者协会,  《中医
验方汇选》,河北人民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】  马齿苋30克,蜂房10克,乌梅12克,山楂
30克,赤芍15克,丹参30克,山药15克,沙参15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萎缩性胃炎。
    [来源]赵金辉,  《家传秘方治百病》,中国医药科技出
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】  白芨15克,黄连5克,川贝5克,:沉香3克,
田三七3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研末装胶囊备用。每次8粒(含生药4. 5
克),每日3次,空腹服用,  3个月为1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消化性溃疡,慢性胃炎。
    [来源]湖南省马王堆疗养院唐琼云等经验方。  ,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】  胎盘粉60克,制乳香30克,制没药30克,田
三七10克,生蒲黄10克,玄明粉30克,柿饼霜60克,生
牡蛎60克,乌贼骨90克,大贝母30克,甘松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为细末,每服3—4.5克,饭后l—2小
时温开水送下,每日3次。2周为1疗程。一般服1个疗程后
胃痛、吞酸、潜血等明显好转;2-3个疗程溃疡愈合,须继
服l—2个疗程,以巩固疗效。
    [备注]适用于胃脘痛(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)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省中医研究院张海岑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百合15克,乌药9克,当归9克,川芎9克,
白芍25克,白术6克,茯苓12克,灵脂12克,元胡9克,
香附9克,灵仙12克,三七粉(冲服)2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l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慢性胃窦炎。
    [来源]李恩复等,  《河北中医》  1985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荜拨、干姜各15克,甘松、山奈、细辛、肉
桂、吴菜萸、白芷各10克,大茴香6克,艾叶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以上诸药共研细末,用软棉布缝制一个20厘
米见方的布兜,将药装好,  日夜兜在胃脘部,  1-2个月换药
1次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脾胃虚寒型胃痛。
    【来源]《中医杂志》 1981年第8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乌贼骨5Q0克,  白芨120克,大贝60克,三
七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乌贼骨去硬壳,研细面后炒黄,与其它药共为
细面、掺匀,每次5克,每日3次,饭后服。
    [备注]适应于胃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,胃痛日久不怠,
吐酸等。
  [来源].河南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黄蕴之经验方。
  方九
  [组成】  百合15克,柴胡10克,党参10克,山药10
克,当归10克,郁金10克,乌药10克,乌梅10克,赤芍
10克,甘松5克,甘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分2次服,3个月为1疗程。
  ,t备注]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。
    [来源]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夏度衡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十
    [组成]公英30克,白芍15克,焦山栀12克,炒苍
术12克,炒川楝子12克,五灵脂10克,法半夏10克,枳
壳lo克,甘草3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]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慢性胃炎。
    [来源]四川成都市新津县万和卫生院胃病科研组陈会
甫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十一
    [组成]女贞子15克,旱莲草15克,枸杞12克,川
楝子10克,当归12克,郁金6克,生地15克,麦冬12克,
沙参18克,青、陈皮各9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  日  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萎缩性胃炎、胃酸缺乏症。
    [来源]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赵金铎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十二
    [组成]凤凰衣30克,玉蝴蝶30克,马勃20克,象
贝母20克,血余炭15克,琥珀粉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为细末,每次2克,每日3次,饭前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消化道溃疡。
    [来源]章次公经验方,  《山东中医杂志》  1985年第2
期。
    方十三
    [组成]连须葱头30克,生姜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上2味共捣烂炒烫,装入布袋,热敷胃脘部,
药袋冷即更换,每日2次,每次30分钟,或以疼痛缓解为度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寒性胃痛。
    [来源]民间流传方。
    方十四
    [组成]黄连6克,木香10克,公英30克,炒黄芩10
克,陈皮12克,姜半夏12克,茯苓30克,薏苡仁45克,三
七粉(冲服)6克,甘草5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水煎服,  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糜烂性胃炎。
    [来源]刘润普,  《新中医》  1986年第10期。
胆道感染、胆囊炎
    胆道感染、胆囊炎是指胆道系统的急、慢性炎症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】  柴胡15克,虎杖15克,大黄12克,郁金12
克,公英20克,金钱草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内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胆囊炎。症见右上腹疼痛剧烈,恶心呕吐,
恶寒发热,口苦或出现黄疸,小便黄赤,大便秘结,舌红,苔
黄腻,脉滑数。
    [来源]四川省开江县中医院梁远立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茵陈30克,金钱草30克,麦芽30克,白芍
20克,川楝子15克,柴胡12克,元胡12克,木香10克,枳
壳10克,大黄(后下)6克,甘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内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胆囊炎。
    [来源]山东省泰安市中医一院l、乃锃等献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柴胡12克,金钱草50克,败酱草15克,公
英30克,板蓝根20克,茵陈15克,黄芩10克,郁金15克,
丹参20克,桃仁10克,鸡内金12克,车前子(包煎)15克,
生大黄(后下)10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水煎服,日l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胆囊炎、胆道感染。症见发热寒战,
胁痛胀满,恶心呕吐,纳差,尿黄,舌红,苔黄腻,脉弦数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中医学院王孝福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柴胡10克,黄芩10克,威灵仙25克,防己
12克,苏梗6克,虎杖20克,郁金12克,炒枳壳9克,香
附12克,麦芽15克,甘草3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  日  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、慢性胆囊炎,以胁痛、口苦、尿黄为
主症者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中医学院王孝福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玉米须30克,芦根30克,茵陈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  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用于胆囊炎、胆石症。
    [来源]云南玉溪市药检所王正坤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鲜黑牛胆1枚,黑豆100克,郁金30克,半
夏30克,枳壳30克,木香30克,  白术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诸药装入牛胆内封口,待胆汁将药浸透后,
置瓦上焙干,研末过筛,装入胶囊内备用。每次2粒,1日3
次,开水送服。1料药为l疗程。症状消失后继服1料。忌食
油腥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慢性胆囊炎。
    [来源]宁夏固原地区中医院孙希圣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黄芩10克,虎杖30克,蒲公英15克,郁金
12克,木香9克,柴胡、元胡粉(冲)、生大黄(后下)各10
克,炒白芍12克,生甘草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  1剂,重症1日2剂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急性胆囊炎。
    [来源]李兰舫,  《江苏中医杂志》  1985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红藤60克,蒲公英30克,生大黄(后下)9
克,川朴9克,元明粉(分冲)9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单纯性胆囊炎、早期化脓性胆囊炎。
    [来源]朱培庭等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83年第3期。
胆道蛔虫症
    胆道蛔虫症是蛔虫钻进胆道中所造成的急性阻塞性炎
症。其典型症状为突然发生的上腹部或剑突下剧烈绞痛,有
向上钻顶样感觉,伴恶心、呕吐,疼痛间歇期无任何症状与
体征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乌梅30克,鲜苦楝皮24克,使君子24克,槟
榔15克,  川楝子12克,川椒10克,生大黄(后下)  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,  日2剂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137例胆道蛔虫症,全部治愈。
    [来源]王忠民等,  《山东中医杂志》 1983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,I组成】  使君子15克,槟榔15克,苦楝皮10克,乌
梅20克,川椒10克,大黄15克,鹤虱10克,  白芍30克,
茵陈10克,公英10克,龙胆草10克,醋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后加醋,混合服之。一般服药后很快止痛,
此时再服驱虫药物(如驱蛔灵、灭虫宁等)。’
    [备注]主治胆道蛔虫症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李文亮,  《千家妙方》,解放军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】  金钱草25克,茵陈29克,白芍15克,川楝
子15克,槟榔12克,乌梅12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  l剂,分2次煎服。
    【备注】  共治107例胆道蛔虫症,74例服药5剂后症状
完全消失;  28例服药3剂后症状完全消失;3例服药1剂后
症状完全消失;2例兼胆石症患者服药后症状缓解。总有效率
100%,治愈率98%。
    [来源]湖南安化县云台医院周应征经验方。
肝  硬  变
    肝硬变是各种致病因素持久地、反复地损害肝脏,使肝
脏变形,质地变硬,故名肝硬变。患者常常食欲不振、腹胀、
恶心、呕吐、便溏,后期的症状则有腹部臌胀、腹壁静脉怒
张、下肢浮肿、腹水等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黄芪、丹参各20一30克,黄精、鸡内金(研
末冲服),板蓝根、连翘、败酱草各15~20克,白术、茯苓、
郁金、当归、女贞子各12~15克,紫河车粉(装入胶囊中吞
服)2-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l剂,水煎服,或研为细末,炼蜜为丸,
每丸重9克,每服1丸,每日3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早期肝硬化。
    [来源]蒋森,  《新中医》 1983年第8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山药、扁豆、薏苡仁各30克,神曲、谷芽、麦
芽各10克,三棱、莪术各15~30克,生蒲黄10克,丹参、
赤芍各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l剂。
    [备注]用本方治疗肝炎后肝硬化(代偿期)  33例,痊
愈22例,显效11例,总有效率90.5i4
    [来源】  刘浩江,《上海中医杂志》  1985年第10期坤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  廑虫、炮山甲各l00克,水蛭75克,大黄50
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,水泛为丸,每服5克,日服2-- 3次,
温开水送服。
    [备注]用本方治疗40例早期肝硬化,治愈24例,好
转12例,总有效率为9016。
    [来源]王建中,  《河北中医》  1987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】  醋制甘遂15克,木香6克,砂仁6克,‘黄芩
6克。
    [用法]研末为丸,每服7. 5~10.5克,空腹服,日  1
次。
    [备注]用于肝硬化腹水,体质一般,脉弦或弦滑有力  ,
无慢性胃肠疾患及吐血、便血等病史者。
    [来源]邢锡波,  《新中医》  1981年第7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制甘遂1份,生川军、槟榔、牙皂、莱菔子、
车前子、陈皮各3份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共为细末,水泛为丸,每日9一l5克,分早、
晚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肝硬变腹水。
    [来源]韩哲仙,  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  1984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青、陈皮各6克,茯苓9克,薏苡仁30克,泽
泻20克,炙鸡内金12克,麦芽12克,车前子(包煎)30克,
白茅根30克,丹参30克,生鳖甲(先煎)30克,生牡蛎
(先煎)30克,川石斛30克,太子参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  日l剂。
    [备注]适用于肝硬变腹水。
    [来源]夏德馨,  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 1986年第8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桂枝、茯苓、丹皮、生桃仁、赤芍、白芍、醋
柴胡、党参、郁金、姜黄、茜草、水红花子、鳖甲、生牡蛎、
砂仁、橘红各30克,广木香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为细末,炼蜜为丸,每丸重10克,成人早、
晚各服1丸,儿童酌减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早期肝硬化、慢性肝炎。
    【来源]王占玺,《 ii缶床验方集》,科学技术出版社。
食  管癌
    本病是发生于食管的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。临床表现为
吞咽困难,胸骨后疼痛,食物反流,食管出血:癌肿压迫可
出现声音嘶哑、气短,干咳等症状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桃仁9克,丹参30克,丹皮9克,赤芍9克,
元胡9克,当归9克,五灵脂9克,红花6克,枳壳9克,乌
梅15克,硇砂0.3克(冲)。
    [用法]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食道癌属血瘀津枯者。
    [来源]印会河,  《中医内科新论势,山西人民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  硇砂12克,冰片15克,白芨60克,金礞石
90克,芥穗15克,蜈蚣3条,章丹60克,全虫9克,蜗牛
12克,  巴豆霜12克,川军90克,麝香1.5克,血竭21克,
苍术30克,甘草12克,川芎12克,没药21克,蟾酥15克,
乳香21克,朱砂l5克,银花12克,斑:蟊?.个,明雄30克,
杜仲120克,甲珠45克,大赤金25张,沉香30克,黄芩30
克,天麻12克。
    [用法]以上29昧研细末,用白酒浸蟾酥调药面做成
黄豆粒大的小丸,每次服1粒,每天3—?粒,食前2小时或
食后2小时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食管癌。
    【来源]孙秉严,  《治癌秘方》,华龄出版社。
田    ,栏h
目    ,BS
    胃癌是原发于胃部的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。临床上主要
表现为上腹胀闷不适、隐痛、胃纳减退、厌食、进行性贫血
及消瘦,晚期上腹可扪及肿块,粪便潜血持续阳性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黄药子30克,川断15克,,沙苑子15克,莪
术15克,桃仁15克,海藻15克,牡蛎15克,乌贼骨10厶
15克,蛤粉10克,党参10~15克,黄芪20--- 30克,二丑30
克,槟榔30克,川军10克,元明粉(冲)10克,陈皮10克.
半夏15克,大枣5个,生姜5片。
    [用法]
    [备注]
    [来源]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
打穿25克。
    [用法]
疗程。
水煎,分2次服。
主治胃癌。
孙秉严,  《治癌秘方》,华龄出版社。
龙葵50克,白石英50克,蛇果草25克,石
每日l剂,水煎,分早、晚2次服,10剂为1
    [备注]  主治胃癌。服药期间忌食鱼、虾、辣、酸。
    [来源]  杭州市四季青三堡十四组,李忠良祖传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  黄芪15克,炒白术15克,海浮石30克,半
夏15克,旋复花15克,代赭石30克,煅瓦楞子30克,一
棱30克,莪术30克,炮山甲30克,元胡30克,桃仁30克,
鸡内金25克,砂仁15克,蛤粉30克,白芨30克,三七粉
15克,乌梅30克,生晒参10克,甘草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为末,每次服3-6克,蜂蜜调服,每日
2次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本方用于初、中期胃癌。
  ,  [来源]  杨今祥,《抗癌中草药制剂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肝    癌
    原发性肝癌系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。临
床上以肝脏进行性肿大与疼痛,黄疸,发热,腹水,出血,甲
胎球蛋白阳性等为主要表现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生黄芩30克,太子参15克,生山药20克,花
粉15克,天冬15克,鳖甲15克,鸡内金15克,赤芍10克,
桃仁10克,焦山楂30克,白芍15克,杞果30克,猪苓30
克,白茅根30克,生苡仁30克,龙葵15克,夏枯草15克,
半边莲15克,代赭石15克,三七粉(冲)3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用于肝癌属气阴不足、血瘀水停者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中医学院肿瘤专家李修伍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白毛藤30克,刺老苞30克,仙鹤草30克,刺
五加15克,黄芪30克,三七粉3克,枸杞30克。
  [用法】  除三七粉外,余药水煎后,用药汤分3次冲服
三七粉。每日1剂,早、中、晚各服1次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治疗肝癌,对早、中期患者疗效较佳,晚
期病人疗效较差。
    [来源]云南省卫生厅,  《云南抗癌中草药》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】  当归10克,白芍15克,三棱15克,桃仁15
克,红花10克,柴胡10克,鳖甲30克,牡蛎30克,,斑蝥
5个,滑石15克,肉桂30克,干姜20克,附子30克,生、
熟地各J5克,党参15克,二丑30克,槟榔30克。
  [用法】  日1剂,水煎,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肝癌。
    [来源]孙秉严,  《治癌秘方》,华龄出版社.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活癞蛤蟆(去内脏)  1只,雄黄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雄黄加温水少许调成糊状,放入癞蛤蟆腹内,
敷在肝区疼痛最明显处(癞蛤蟆腹部贴至痛处),然后固定。
一般敷15~20分钟后可产生镇痛作用,并可持续12~24小
时;夏天敷6-8小时换1次,冬天可24小时换1次。敷2小
时后癞蛤蟆变成绿色,无不良反应。
    [备注]用于肝癌止痛。
    [来源]傅丹,  《新中医》  1980年第3期。
血    尿
    血尿是指肉眼见尿液呈红色或“洗肉水”色,或尿镜检
有红细胞者,均为血尿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知母、黄柏各25克,肉桂3.5克,生地20克,
蒲黄(包煎)12克,血余炭8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  1剂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清热化湿,凉血止血。适用于血尿伴发热,
尿热,口干,舌红苔黄,脉滑数。
    [来源]叶中贤,  《浙江中医学院学报》 1988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黄芪、仙鹤草各24克,当归、熟地各15克,
阿胶、茜草炭、炒山药各12克,艾叶炭、桃仁各9克,川断、
菟丝子各18克,甘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尿血。症见腰痛、少腹痛,尿血,尤以夜
间为甚,气短乏力,舌质绛,脉芤等;属气阴双亏者。
    [来源]李庭五,  《新中医》  1974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阿胶(烊化)、猪苓、茯苓、泽泻、白术各12
克,滑石、女贞子、党参各15克,旱莲草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尿液如洗肉水样,伴口干、心烦,  口渴但
饮水不多,神疲乏力,小便短少,舌淡,脉细弱。
    [来源]梁柳文,  《新中医》  1982年第8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桃仁、大黄各12克,桂枝、甘草、芒硝(冲
服)各6克,红参10克(另煎频服)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肉眼血尿,色暗夹有小血块,小便淋漓不
尽,疼痛不已伴面色苍白,唇甲无华,大便秘结,神疲气短,
舌质淡,边、尖有瘀点,苔白微腻,脉弦涩。
    [来源]刘飞荣,  《新中医》  1985年第8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】  木通9克,滑石9克,当归尾6克,赤芍6克,
生地15克,炒栀子6克,竹叶3克,白茅根6克,小蓟9克,
甘草梢3克,藕节9克,炒蒲黄9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如血多者,可另加三七粉3克冲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膀胱胀坠,小便热痛,尿血之症。
    [来源]南宫县大堤村联合诊所司索炎经验方。  ;
乳  糜  尿
    本病主症是小便混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脂膏,多在劳累
和进肉食后发作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炒菟丝子12克,桑螵蛸9克,龟版21克,鹿
角胶12克,黄芪30克,党参12克,茯苓18克,萆薛9克,
当归9克,煅蛤粉30克,陈皮6克。若伴血尿者加旱莲草15
克。
  ,  [用法]每日  l剂,水煎,分2次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用上方治疗乳糜尿和乳糜血尿患者4例,全部
治愈。
    【来源]叶章汉,  《新医学》 1972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苦参18克,熟地15克,山萸肉15克,怀山
药30克,萆薛12克,石菖蒲6克,乌药9克,益智仁9克。
若尿浑如膏,尿时涩痛,加赤苓、石苇;小便色红、淋涩不
畅,加白茅根、炒蒲黄、琥珀末(分吞);小便色如米泔,重
用萆薜,另加煅龙骨、牡蛎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,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用上方治疗乳糜尿患者28例,除l例情况不
明,l例疗效不明显中断服药外,其余26例均治愈,血、尿
检查均呈阴性。
    [来源]皖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李济仁教授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来源]糯稻根30克,红枣10枚。
    【用法]水煎,  每日  l剂,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用本方治疗6例乳糜尿患者,,均治愈。疗程最
短者1周,最长者月余。
    [来源]中国人民解放军101医院内科,《新医学》 1977
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枸杞子、益智仁、黄芩、黄柏、泽泻各10克,
菟丝子、侧柏叶各15克,萆薜、土茯苓、板蓝根、生地榆、
莲须各30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水煎服,每日  l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小便乳白,夹粘块,涩沥不畅,阴中热痛,
少腹胀满,腰酸倦怠,舌质淡,苔白腻,脉细软。
    [来源]刘景辉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80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【组成]党参、黄芪、生白芍、枸杞子、川断、  、芡实、
茜草、龙骨各10克,生熟地、侧柏叶各12克,怀山药15克,
煅牡蛎、小蓟各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‘  [备注]主治小便混浊如乳,夹有血块,每因劳累,或
房室、产后而发作,伴腰酸乏力、头昏心慌、面色萎黄,舌
质淡,苔薄,脉细弱。
    [来源]刘景辉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80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萆解30克,海金砂30克,茯苓l8克,‘石苇
30克,蓆蓄15克,白茅根30克,旱莲草15克,六-散15
克,白术12克,猪苓12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l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乳糜尿属湿热下注者。
    [来源]陈克忠等,  《中医杂志》 1983年第7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萆解、炒金樱子、炒芡实、石莲子(去壳)、炒
山药各等份。
  [用法】  共研细末,水泛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次10克,
每日3次,空腹淡盐汤送下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省信阳卫校附属医院吴一渊经验方。
尿    闭
    尿闭又称尿潴留。是指膀胱内有尿液而不能排出而言。临
床上常见于前列腺肥大、肿瘤、尿道狭窄及膀胱肌麻痹、直
肠、盆腔疾病引起膀胱括约肌痉挛等病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白芍40克,玄参40克,丹参40克,怀牛膝
4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加水1000毫升,煎取药液500毫升,
温服。
    [备注]各种原因所致尿闭。
    [来源]民间验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食盐少量,  ,葱白2根。
    [用法]先将食盐炒熟,待凉后将食盐研为细末,纳脐
子L,上置葱饼,再将艾炷压在葱饼上,柱尖朝上点燃.至脐
部感灼热时,再换一壮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癃闭。
    [来源]《中西医结合杂志>  1985年第11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大黄15克,桃仁12克,水蛭9克,虻虫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  1剂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对外伤、术后、产后、泌尿系结石、前列
腺肥大所引起的急性尿潴留均有较好疗效。
    [来源]湖北省建始县红岩镇卫生院汪风杰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【组成]人参10克,灯芯草5克,荷梗5克,琥珀0. 5
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250毫升,先煎人参20分钟,再入灯芯、荷
梗,煎至100毫升时冲入琥珀粉,分2次温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适用于麻醉后排尿反射障碍,会阴及腹部
手术后排尿肌痉挛或无力;产后尿潴留等症。
    [来源]天津市钟山医院吴钲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炙黄芪30克,党参15克,麦冬、车前子(布
包)、冬葵子、茯苓各12克,泽泻、王不留行、炙升麻、炒
枳壳各10克,通草5克。若兼夹湿热内盛者加炒知母、黄柏
各10克,肉桂1-2克(后下),或加金银花15克;瘀血阻
滞胞宫者加琥珀粉3-5克(冲服)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每日1剂,水煎服。.
    [备注]用本方治疗30例尿潴留病人,服药1-2剂痊
愈26例,3-4剂痊愈4例。
    [来源]汪荫华,  《中医药信息报》  1990年10月27日
第2版。
水    肿
    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,泛滥肌肤,引起眼睑、头面、四
肢、腹背甚至全身浮肿,严重者还可伴胸水、腹水等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青皮9克,陈皮9克,地骨皮9克,茯苓皮21
克,生姜皮6克,葶苈子6克,五加皮9克,大腹皮9克。
  【用法】  水煎服,每日1剂,黄酒3盅为引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面目与四肢水肿,腹胀等。
    【来源]定兴县西落堡村张子清经验方。  —: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麻黄9克,生石膏30克,生甘草9克,生苍
术9克,杏仁9克,桑白皮15克,生姜9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日1剂,水煎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水肿属肺失宣降者。
    [来源]印会河,  《中医内科新论》,山西人民出版社。
腰    痛
本病以腰部疼痛为主症,,可表现在腰部的一侧或两侧。
万一
[组成】  土牛膝50~100克,猪瘦肉60克,冰糖30克。
[用法l1  每日l剂,水煎,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用上方治疗腰肌劳损患者108例,均茯痊愈。
其中服药1—3天痊愈者96例,4-7天痊愈者12例。
    [来源]林青,  《福建医药杂志》  1979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泽泻7. 5克,白芥子6克,防己6克,白术15
克,肉桂3克,山药15克,柴胡4.5克,薏苡仁6克,莲子
6克,甘草1.5克,生姜、大枣为引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温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湿气腰痛。
    [来源]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肖龙献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白术40~i20克,薏苡仁30~90克,芡实30~
60克,川断20克,桑寄生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  1剂。
    [备注]用本方治疗50例腰痛患者,痊愈42例,显效
4例,有效3例,无效1例。
    [来源]周黎民等,  《陕西中医》 1985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杜仲、山药、生姜、当归、续断、黄芪、熟地
各60克,千年健、破故纸、五加皮、伸筋草、白鲜皮、石南
藤、石菖蒲、前胡、牛膝、寻骨风、威灵仙各30克,肉桂、
附片、制台乌、生石膏、土元、甘草各15克,白酒25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浸入酒内7日,每次服15毫升,每日3次,
一月为1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肥大性脊椎炎所致腰痛。
    [来源]罗安民,  《湖北中医杂志》  1984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  地龙、苏木、桃仁各9克,官桂、麻黄、黄柏
各3-6克,当归12克,甘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 上药水煎,食前服,  日  2次。
    [备注]  主治慢性腰痛50例,痊愈者40例,效果不显
著者4例,  中断治疗6例。
    [来源]  杨宝明,《湖北中医杂志》  1983年第l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  酒糟500克,陈石灰500克,透骨草60克,活
络草30克,荆芥30克,防风30克,制乳香、没药各15克,
当归15克,带须葱白5-7个。
    [用法]  石灰打碎,和诸药,布包后沸水笼蒸10分钟
左右,趁热  (以不烫伤皮肤为度)敷于腰部疼痛处。
    [备注]  主治腰痛(寒湿血瘀型)。
    [来源]  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崔玉衡经验方。
肾功能衰竭
    肾功能衰竭由各种不同原因所造成的肾实质性损害,致
使肾脏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(包括排泄代谢产物,调节水、盐、
酸碱平衡,分泌和调节各种激素代谢等),从而出现氮质血症
等一系列临床症状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】  芒硝15~30克(冲服),附片、枳实各10克,
大黄(后下)、茯苓各30克,白芍、厚朴、白术各20克,生
姜、半夏各,15克。
    【用法】  每剂水煎至400毫升,分3次服用。服后以泻
下稀便或水便2-5次为宜。
    [备注]用于急性肾衰(少尿期)。
    [来源]马丽钟,  《新中医》  1985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小红参30克,紫丹参30克,益母草30克,薏
苡仁30克,红花10克,大黄(后下)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,分3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肾衰少尿期。临床治疗5例,均获缓
解。
    [来源]云南省血液净化中心肾病专科门诊部张翔华经
验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熟附块(先煎)9~15克,姜半夏9^,15克,生
大黄(后下)6~15克,紫苏30克,绿豆15~30克,落得打
15~30克,六月雪30- 60克,党参12~30克,黄连3克,生
甘草6克,炒白术12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慢性肾衰。
  1I来源]毛如宝,  《新中医》  1987年第7期。
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黄芪15克,益母草15克,半边莲15克,法
半夏10克,枳实10克,茯苓10克,生大黄(后下)10克,
附片6克,陈皮6克,甘草3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,  1个月为1疗程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慢性肾功能衰竭。
    【来源]骆继杰,  《湖南中医学院学报》 1988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玄参30克,麦冬30克,鲜生地60~120克,
鲜茅根250~500克,大黄(后下)15~30克,元明粉(冲)
12~15克,车前子(包)30克,通草9克,知母12克,黄
柏12克。
    [用法]轻者每日1剂,重者每日2剂,水煎至200毫
升,保留灌肠,  日2—4次,直至多尿期来临为止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急性肾衰。
    [来源]徐德先等,  《中医杂志》1986年第10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】  生地10~20克,当归,制首乌、黄芪、益母
草各15~30克,枸杞子、防己、怀牛膝、仙灵脾各10~15克,
大黄(后下)6- 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—2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。
    [来源]庞春景,  《河北中医》  1989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七。
    【组成】  当归12克,赤芍15克,川芎10克,桃仁10
克,红花10克,丹参30克,益母草30克,穿山甲15克,山
楂15克,黄芪30克,太子参30克,白茅根30克,牛膝15
克,熟地30’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慢性肾功能不全属瘀血阻滞者。症见面色、
晦暗,舌质暗红有瘀斑。
    【来源]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王自敏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】  黄连12克,半夏10克,陈皮6克,  竹茹10
克,枳实10克,茯苓15壳,附子30克,人参5克,大黄30
克,桑白皮15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先将附子水煎2小时,再入余药共煎30分钟,
每日1剂,分3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适用于恶心呕吐,皮肤瘙痒,口有尿臭,倦怠
乏力,大便干结,血尿素氮升高,舌苔黄腻,脉弦数之慢性
肾衰者。
    [来源]邹卫兵,  《江西中医药》  1989年第5期。
肾    炎
    肾炎是以双侧肾的肾小球病变为主的一种原发性疾病,
分为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。
    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有水肿、高血压、蛋白尿、管型尿
等。起病多较急,病前2-3周约半数以上有呼吸道或皮肤链
球茵感染史。
    慢性肾炎起病缓慢,病程长,临床表现轻重悬殊,初期
只有少量的蛋白尿或镜检有血尿和管型,以后有水肿《高血
压、蛋白尿、后期出现贫血、严重高血压,并发展为慢性肾
功能不全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荆芥、防风、大力子、当归、苍术各10克,蝉
衣、生甘草、木通各5克,苦参、生地、茺蔚子各10~20克,
知母5~10克,石膏20~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,15天为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肾炎。
    [来源]张炉高等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 1986年第9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  丹参50克,川芎15克,赤芍15克,红花10
克,益母草30克,白茅根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肾炎有血瘀征象者。
    [来源]余益礼,  《山东中医杂志》  1984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白茅根100克,土茯苓100克,夏枯草25克,
桑白皮15克,大腹皮12克,小蓟12克,蝉蜕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肾炎79例,痊愈65例,显效8例,
好转5例,无效l例。
    [来源]王玉等,  《吉林中医药》 1985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】  白茅根50克,益母草25克,泽泻25克,半
边莲25克,车前子(布包)20克,猪苓20克,大腹皮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,分早、晚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治疗急性肾炎110例,痊愈87例,显效
14例,有效:9例。
    [来源]韩建方,  《吉林中医药》 1982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  益母草30克,半边莲30克,黄芪15克,熟
地15克,怀山药10克,泽泻15克,山萸肉6克,丹皮6克,
茯苓10克,苏叶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用于治疗慢性肾炎。
    [来源]骆继杰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86年第12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黄芩20克,寸冬15克,地骨皮20克,车前
子(布包)15克,柴胡15克,甘草5克,莲子15克,茯苓
15克,黄芪50克,党参5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慢性肾炎。
    [来源]王铁良等,  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 1987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白术9克,泽泻9克,茯苓24克,桂枝4. 5克,
鱼腥草30克,鹿含草30克,益母草30克,车前子(布包)
15克,党参24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,15天为l疗程,服至症状
完全缓解后,继续服药1个月,以巩固疗效。
    [备注]用上方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20例,完全
缓解15例,基本缓解5例。
    [来源]福建福州市第一医院陈正芳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地肤子15克,荆芥9克,苏叶9克,桑白皮
9克,瞿麦9克,黄柏9克,车前子(布包)9克,蝉蜕10只。
若血尿较重可加大瞿麦用量;蛋白尿较重可加重蝉蜕、苏叶
用量;尿中自细胞较多可加连翘,并加重黄柏的用量;管型
较多可加用石苇。
    [备注]用上方治疗急性肾炎79例,痊愈62例,好转
16例,无效1例。
    [来源]广东蕉岭县中医院钟思潮经验方。
肾盂肾炎
    是指肾脏及肾盂的炎症,大都由细菌感染所致。急性
肾盂肾炎起病急,高热、寒战、腰痛、尿频、尿急、尿痛等:
慢性肾盂肾炎表现有乏力、食欲不振、腰酸痛或反复发作的
尿路感染,晚期可发生尿毒症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蒲公英15克,生栀子15克,黄芩15克,益
母草20克,车前草20克,金钱草20克,旱莲草20克,地
锦草20克,蕭蓄20克,白茅根30克,甘草梢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  l剂。10天为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150例急性泌尿系感染,其中痊愈143例,
有效5例,无效2例。
    [来源]汪秀华等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1986年第9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苦参9~15克,柴胡9~18克,黄柏9克,蒲
公英30克,马齿苋30克,石苇30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水煎内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治疗50例泌尿系感染,其中痊愈48例,无效
2例。
    【来源]山东中医学院附院李碧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【组成]小蓟15克,生地20克,滑石(包)30,,木
通9克,71厄子9克,金银花10克,连翘15克,蒲公英!30克,
茅根30克,竹叶6克,甘草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泌尿系感染,症见尿急、尿频、尿痛、血
尿等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开封第一人民医院代灿华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生蒲黄、滑石、车前子、金银花各20克,茯
苓15克,白术10克,甘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用本方治疗76例淋证,其中42例为急性肾盂
肾炎,34例为急性膀胱炎,均见舌苔黄或黄腻,脉滑数或弦
滑。
    [来源]李德全等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85年第11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大黄12克,生地9克,蓆蓄9克,瞿麦9克,
车前子(布包)9克,滑石9克,泽泻9克,木通6克,连翘
6克,金银花9克,栀子12克,甘草梢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  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泌尿系感染。症见小便热痛,不利,尿色
黄红,两脉数实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洛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杨逢春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猪苓20克,茯苓12克,滑石12克,泽泻18
克,阿胶(烊化)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用于慢性肾盂肾炎长期反复发作,久治不愈,
属阴虚邪恋者。
    [来源]岳美中,  《新中医》  1977年第2期(增刊)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  肉桂、小茴香各3克,菟丝子9克,茯苓12克,
怀山药、覆盆子各15克,山萸肉、枸杞子各10克,熟地18
克,杜仲15克,补骨脂9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  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主治肾盂肾炎反复发作,腰痛甚,尿频尿急,
量少色混,四肢困倦,舌质淡,脉沉迟,属肾阳虚弱者。
    [来源]孑L庆洛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80年4月号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】  金银花、连翘、石斛、山药、茯苓、生地、丹
皮、菟丝子各10克,生甘草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慢性肾盂肾炎。症见腰酸痛,低热,尿痛,
尿常规白细胞反复出现,舌质红,脉弦细。
    [来源]张天,  《北京中医》 1985年第4期。
缺铁性贫血
    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可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已被
用尽、红细胞生成受到障碍时所发生的贫血。这种贫血的特
点是骨髓、肝、脾及其他组织中均缺乏可染色铁,血清铁浓
度和血清转铁蛋白的饱和度均降低,典型病例的贫血是小细
胞低色素型的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人参、炙甘草各9~12克,黄芪20~30克,白
术12克,山药15克,大枣10枚,生姜9克,桂枝、五味子、
砂仁各6-9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开始每周服药12剂,每日2剂;以后随症状
好转,改为每周6剂,每日服l剂,水煎服。疗程1.5—2个
月。
    【备注]用于缺铁性贫血属脾胃虚弱者。
    [来源]孙新华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85年第l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当归4.5克,陈皮6克,草果9克,知母6克,
苍术9克,乌梅15克,常山6克,槟榔9克,砂仁6克,柴
胡9克,黄芩9克,香附12克,藿香9克,红花4.5克,广
木香9克,甘草3克,皂矾(炒红)15克,小枣(用肉)120
克。
    [用法]前16昧共研细面,皂矾炒红研细共合一处,用
枣泥和丸(如枣泥不足可酌加面糊)如绿豆大。每次服3克,
每日3次,饭后服。服药期间忌吃牲口肉、白南瓜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黄病(缺铁性贫血)。
    [来源]河北省中医研究院、卫生工作者协会,  《中医
验方汇选》,河北人民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黑矾250克,大枣500克,当归90克,川芎
30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用水5000毫升,先煎熬当归、川芎,捞出药
渣,放入枣、矾,将水煮干为度,每日食药枣2枚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血虚(缺铁性贫血)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卢氏县医院王惠敏经验方。
再生障碍性贫血
    本症是由于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,引起造血功能衰
竭而发生的一类贫血。外周血中红细胞、粒细胞和血小板都
明显减少,临床上常出现较重的贫血、感染和出血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黄芪30克,熟地25克,枸杞子20克,旱莲
草20克,山药15克,山萸肉15克,  当归15克,阿胶(烊
化)15克,仙茅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加水1500毫升,文火煎至200毫升,纱
布过滤。再加水煎取100毫升,过滤去渣并两次煎液共30毫
升,1日3次,1次100毫升,食后服用,同时冲服阿胶5克。
    [备注]适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。
    [来源]辽宁省辽阳市中医院李士杰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  丹参12克,  当归12克,白芍12克,女贞子
12克,丹皮12克,旱莲草30克,仙鹤草30克,花生衣10
克,桑椹30克,玄参12克,生地30克,构杞子30克,龟
版30克,生龙骨、生牡蛎各30克,党参30克,黄芪30克,
大枣30克,鸡内金15克,麦芽12克,三七粉(冲服)3克,
甘草10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水煎服,每日1剂,连续服药应在2个月以上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再障属肝肾阴虚型。
    [来源]华玉祥,  《山东中医杂志》  1987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黄芪30克,党参30克,白术12克,  当归12
克,熟地30克,人参(另煎)4克,鹿茸粉(吞服)0.4克,
甘草10克,  白芍30克,山萸肉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  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再障属气血亏损、脾胃阳虚型。
    [来源]华玉祥,  《山东中医杂志》  1987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黑矾90克,青朱砂(熬过药的旧砂锅碎片)90
克,百草霜(烧柴火的锅底黑灰)  90克,伏龙肝(烧柴火的
灶心红土)90克,飞罗面(小麦面)  90克,胡桃肉(核桃
仁)125克,枣肉(脱皮去核)250克,肉桂30克,蜂蜜125.
克。
  [用法]  ①将黑矾、青朱砂、百草霜、伏龙肝、肉桂分
别轧碎过细箩,加飞罗面混合,加入胡桃肉碾轧细腻均匀。②
把红枣加水煮沸,后脱皮去核(250克枣肉约需原于枣590克
左右),取含水之枣肉再同以上粉剂混合,用手挤抓调和均匀。
⑧以125克蜂蜜炼为蜜丸,,,每丸重3克,即成再障丸。’每日
服3次,早、午餐饭前和晚上临睡前各服1丸,白开水送下。
对较严重病例,也可酌加用量。不得间断用药,愈后可继服
半年到1年,以巩固疗效。如能配羊架汤,即鲜羊架骨熬煮
的汤(淡汤、甜汤、咸汤均可),则疗效更佳。服药期间忌吃
狗、马肉、绿豆.
  [备注】  用本方治疗再障患者6例,除1例因未坚持服
药无效外,2例有效,3例在1年内治愈。本方治疗血小板减
少性紫癜亦有显著疗效。
    [来源]李瑞江,  《荷泽医药》  1979年第1期。
血小板减少性紫癜
    本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,主要的临床表
现为自发性皮肤瘀点和瘀斑,粘膜和内脏出血;血小板减少
及出血时间延长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【组成]藕节30克,旱莲草20克,黄芪20克,大枣
20克,生地15克,熟地15克,党参15克,鱼鳔胶珠15克,
当归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服药时间宜延长至症状消
失l周以上。
    [备注]  主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。
    [来源]  湖南省桃源县陬市镇医院粟长远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  侧柏叶15克,炒槐花10克,大枣20个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每Bi剂,吃枣喝药汤,服15~20剂。
    [备注]  主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(或有紫斑),气血双
虚,  内有虚热。
    [来源]  河南省中医研究所陈阳春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,  [组成]黄芩18克,炒栀子10克,五味子15克,玄
参、生地、麦冬各20克,蒲黄10克,三七4克,地榆炭、白
芍、石苇各30克,红枣12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。
    [来源]王健中,  《湖北中医杂志》  1987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鸡血藤、商陆(先煎3小时),仙鹤草、生甘
草各30克,当归12克,益母草24克,侧柏叶15克,生黄
芪120克,生地6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  l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33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。痊愈15例,
好转10例,无效8例。
    [来源]苏尔云,  《中西医结合杂志》  1987年第10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】  黄芪30克,党参、当归各20克,白术、枣仁
各12克,木香3克,茯神、肉桂(后下)各10克,龙眼肉、
紫草各15克,甘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I  水煎服,日  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气不摄血型。症见:四
肢紫癜斑密布,齿龈出血,面色不华,唇甲色淡,神疲肢倦,
月经量多,色淡。舌淡,脉细。
    [来源]陈虞滨,  《四川中医》  1988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【组成】  羊蹄根60克,,商陆15克,黄连9克,紫草9
克,生地30克,银花15克,血余炭9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,三餐饭前服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癞患者78例,痊愈76例,
无效2例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湖北省襄阳县防疫站,《湖北卫生》  1973年第
5期:
过敏性紫癜
    过敏性紫癜属于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。临床
特点除皮肤紫癜外,常有过敏皮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、  专节
炎、腹痛及肾炎等症状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金银花、蒲公英、紫花地丁各15克,土茯苓
30克,白鲜皮、地肤子、萆薜各12克,丹参、赤芍、蝉衣、
防风、泽泻各9克,白芷、生甘草各6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每日1剂,水煎,早晚各服1次。
    【备注]用上方治疗过敏性紫癜患者9例,一般4-6剂
即可见效。经治后皮肤紫癜全部消退、半月内无复发者鸟例;
皮肤紫癜大部消退、偶有极少数出血点者1例。
  .I来源]  ,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血液病研究室姚宝森
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党参、苦参、丹参、茜草、仙鹤草、白蒺藜各
15.克白鲜肉、地肤子各l忍克,地榆、。丹皮、赤芍、广木香
各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过敏性紫癜。
    [来源]谷雍安,  《湖南中医杂志》  1985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茜草根30克,生地15克,玄参12克,丹皮
10克,防风10克,阿胶(烊化)  10克,白芍10克,黄芩10
克,甘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[备注】  治疗6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,全部治愈。疗程
最短者6天,最长者21天,平均9. 05天。
    [来源]宋廷廉,  《山东中医杂志》  1986年第5期。
痹    证
    痹证是以肌肉、筋骨、关节酸痛、麻木、重着、屈伸
不利,甚或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。它包括现
代医学中的风湿性关节炎、类风湿性关节炎、坐骨神经痛等
疾病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l  炙全蝎(研吞)1—1.5克,炙蜈蚣(研吞)1
一1.5克,炙蜣娜4.5克,炙蕲蛇4.5克,甘草4.5克,炙廑
虫6克,鹿衔草9克,寻骨风9克,钻地风9克。
  [用法]  ,水煎内服。
  [备注】  本方治疗15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,其中痊愈
141例;显效12例;有效3例;无效1例。
    [来源]程爵棠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82年11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泽漆30克,补骨脂30克,虎杖30克,威灵
仙30克,雷公藤30克,白花蛇舌草30克,秦皮20克,生
地20克,丹参20克,当归20克,全蝎9克,昆布10克,海
藻10克,蜈蚣3条,细辛10~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。
    [来源]安徽中医学院附院汤琢成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制川乌10克,制附片10克,北细辛10克,嫩
桂枝10克,淡干姜10克,制马钱子1克,淡全蝎l克。
    [用法]前5味宽水慢煎,去渣取汁;后2味研末装胶
囊,分作2次,用所煎药汁送服,1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主治坐骨神经痛100例,其中痊愈87例,
好转10例,无效3例。
    [来源]湖南省隆回县中医院刘炳焱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生黄芪25~50克,鸡血藤25~50克,桂枝10一
15克,干姜5 -10克,生白芍25克,当归20克,丹参20克,
乳香15克,没药15克,牛膝15克,木瓜15克,甘草15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水煎服。症状重者每日服3次,轻者每日服2
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坐骨神经痛。
    [来源]李玉轩,  《吉林中医药》  1983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川乌、草乌、樟脑各90克。
    [用法],上药共研为末,装瓶备用。取药末适量,醋调
敷患处压痛点,外盖纱布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肩背痛。
    [来源]《山西中医》  1986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】  马钱子1000克,生川乌、’草乌各150克,生
乳香、生没药各150克,青风藤、当归各200克,芝麻油2000
克,广丹1000克(冬季750克)。
    [用法]先将马钱子入油内炸至黑色,捞出。除广丹外,
再将余药入油内炸枯后捞出,将油滤出药渣,再将油加热后,
把广丹徐徐加入油内,用槐条不停搅拌,使油与广丹充分化
合成膏。置冷水内浸泡8~10日即可应用,微加温,贴患处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风寒湿痹、颈肩腰腿痛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中医学院娄多峰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制川乌9克,制草乌9克,乌梅9克,紫草9
克,牛膝9克,冰糖120克,白酒5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诸药切成碎块,共装酒内密封,  2天晃动1次,
泡?天后,滤渣取酒,每晚睡前服6~12毫升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风湿性腰腿痛(坐骨神经痛也有效)。
    [来源]鹤壁矿务局工程处医院刘崇学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麻黄15克,制乳香15克,制没药15克,僵
蚕15克,肉桂15克,制马钱子6克,细辛10克,干姜15克,
白胡椒5克,蜈蚣3条,制草乌10克,  白酒500毫升。
    [用法]将前11味粉碎,浸泡在白酒内,1周后待用。
去渣、饮酒,每日3次,每次5毫升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寒痹证(关节凉痛,得热则舒者)。
    【来源]词,南中医学院李俭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【组成]生川乌10克,生草乌10克,川牛膝20克,怀
牛膝20克,当归20克,白苟20克,生地40克,熟地40克,
川断15克,生杜仲15克,金银花30克,桑寄生15克,羌
活、独活各30克,牛胫骨20克,红花20克,粮食白酒1000
毫升,红糖1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前16种药碾为细末,装入纱布袋内。白酒与
红糖混合搅匀,然后将药袋放入浸泡,密封。夏季10天,冬
季20天,春秋季15天即成。每日早、晚各服15~20毫升,
不饮酒者酌减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由风寒湿所引起的肌肉筋骨疼痛、四肢麻
木、腰膝酸软、步履艰难或偏瘫、口眼歪斜等症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汲县人民医院李焕文、马应选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十
    [组成]伸筋草9克,川牛膝9克,川萆薜9克,木瓜
6克,乳香12克,没药12克,五加皮12克,防己9克,羌
活9克,独活9克,威灵仙9克,千年健9克,川芎9克,粉
甘草3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水煎,食前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感受风湿,关节红肿疼痛。
    【来源]徐水县南白塔村张然明经验方。
糖  尿  病
    本病是因胰岛功能减退而引起代谢紊乱所致。早期无
症状,至症状期才有多食、多饮、多尿、烦渴、善饥、消瘦、
乏力等表现。依据糖尿、高血糖、葡萄糖耐量减低及胰岛素
释放试验异常可确诊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【组成]生石膏30克,生山药30克,麦冬20克,天
花粉20克,熟地20克,石斛15克,萆薜15克,芡实15克,
覆盆子15克,菟丝子15克,桑螵蛸15克,益智仁10克,五
倍子6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水煎服,每日  1剂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治疗215例糖尿病患者,其中治愈62例,
好转88例,无效65例。
    [来源]河北医学院二附院中医科田永淑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生黄芪50克,生地50克,花粉50克,丹参
30克,玄参30克,太子参25克,山药20克,苍术20克,黄
精15克,当归15克,赤芍15克,桃仁10克,红花lp克,
川芎7. 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分早、晚两次煎服,3个月为1疗
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。
    [来源]  、王兴义,《实用中医内科杂志》 1988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海参1个,茶叶4克,花粉6克,:黄芪6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海参泡发后,与诸药同煮30分钟,吃参喝
汤,早晨空腹1次服下。每日1次。
  .[备注]主治阴虚燥热型糖尿病。
    [来源]钟志贵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 1990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生黄芪、山药、苍术、生地、熟地、云苓、葛
根、丹参各15克,玄参24克,党参、麦冬、五味子、  :补骨
脂、玉竹各9克,生牡蛎30克,五倍子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  日l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糖尿病属气阴两亏,兼有血瘀型。症见倦
怠乏力,眠差腰痛,舌淡暗,舌下静脉怒张,脉弦细。尿中
常见酮体出现。
    [来源]祝谌予,  《新中医》  1977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【组成]西瓜皮、冬瓜皮各30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每日l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适用于糖尿病病情较轻者。
    [来源]《百病家疗全典》,重庆大学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<组成]熟附片12克,上肉桂3克,山药30克,玄参
24克,生、熟地各15克,萸肉15克,仙灵脾15克,黄芪20
克,苍术10克,泽泻10克,鸡内金12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糖尿病(阴阳两虚型)。
    [来源]邱祖萍,  《江苏中医》 1988年第1日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黄连1份,党参(或人参)1份,天花粉2份,
泽泻2份。
    [用法]共为细末,每次服3克,  日服3次,开水送服
或淀粉纸包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糖尿病。
    [来源]山东烟台海军407医院刘士杰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十
    [组成】  生黄芪40克,山药30克,,元参35克,苍术
20克,黄芩15克,黄连15克,黄柏15-克,栀子20克,生
地30克,当归20克,川芎15克,赤芍15克,茯苓20克,
生牡蛎50克。
[用法]
[备注]
[来源]
方十一
[组成]
[用法]
[备注]
[来源]
水煎服,每日l剂。
主治糖尿病酮症。
长春宽城糖尿病研究所李玉才经验方。
薏苡仁、糯米各30克,枸杞子、山药各25克。
加水适量煮粥食。早、晚各1次。
主治糖尿病。
黄作贤,《四川中医》  1987年第12期。
中    暑
    夏日酷暑高温所引起的高热、出汗、心慌、头晕,甚则
神昏、抽搐等,称为中暑。与现代医学的热痉挛、热衰竭、l热
射病、日射病等大致相同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【组成】  生石膏50克,寒水石12克,滑石18克,水
芹5克,鲜石斛15克,鲜茅根30克,九节菖蒲6克,神犀
丹1粒。
    【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暑热内闭心包之暑厥证。
    [来源]叶林夫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 1985年第l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细辛1克,,牙皂角3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将二药研粉和合,吹鼻得嚏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中暑突然昏倒,不省人事。
    [来源]郑庆良,  《民间偏方秘方精选》,人民军医出版
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半夏500克,好醋500克,茯苓(去皮)250
克,生甘草25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醋煮干,与上药共为细末,生姜汁作糊,做
如桐子大药丸。每服五六十丸,或百丸,开水送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中暑伏暑,烦热闷乱,或脉微欲绝者。中
暑为患,下药即苏。
    [来源]胡正心等,  《万病验方》,中医古籍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【组成]香薷500克,厚朴(姜汁制)500克,白扁豆
(微炒)5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锉散,体虚者取1-2钱,体实者取4—
5钱。用水二盏,绍酒半杯,煎至半盏,以前散药入碗内调和,
俊水冷服用,一日内服完。    J
    [备注]凡暑月食凉卧湿,或生冷不节以致吐利,,或发
热、头痛、体痛,或转筋,或四肢逆冷,或烦闷欲死均可治
之。服之立效。
    [来源]黄伯垂,  《经验良方大全》,哈尔滨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蒜头2颗。
    [用法]研烂,取路上热土,  日晒热处净土,若污泥不
可用,取新汲井水调匀服1钱。
    [备注]用于中暑诸证,甚效。
    [来源]鲍相墩等,  《验方新编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青竹叶1把,鲜藿香叶30克,青蒿15克,茶
叶10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将前3味药煎水冲茶叶,每次服半碗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适应证为中暑,高热神昏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省密县超化煤矿卫生所马杰献方。推荐人:
刘俊岭。
食物中毒
    食物中毒包括果菜、鱼蟹、畜肉及饮酒中毒等。轻者呕
吐腹痛,痞满腹胀,腹泻;重者高热、剧吐剧痛、神昏抽搐,
甚则引起死亡。对于中毒轻症或一时无急救条件时,可参考
使用下列方剂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橘皮汁20克,大豆汁14克,马鞭草汁20克,
芦苇根汁12克,大黄汁6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将上药调拌,加入蜂蜜少许,灌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诸鱼中毒。
    【来源]周萍,  《中国民间百草良方》,湖南科学技术出
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葛根汁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饮服。
    [备注]治饮酒中毒不醒,又治大醉连日烦闷不堪。
    [来源]庞国明等,  《中医秘单偏验方妙用大典》,中国
中医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冬青树叶,不拘多少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上药捣烂取汁二三碗,服下即愈。若叶干,稍
入水捣绞,或加绿豆粉、井水灌入更妙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主治砒毒。随取随灌,甚效。
    [来源]胡正心等,  《万病验方》,中医古籍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甘草60克,瓜蒂1个,玄参60克,地榆15克
(或苦参30克)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食物或药物中毒,时间在3 --- 4小时内,毒
物大部分或部分尚未进入肠道和未被完全吸收,症见胃脘痛,
欲吐而吐不出者。
    [来源]方药中等,  《实用中医内科学》,上海科学技术
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】  金银花9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温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毒蘑中毒。
    [来源]郑庆良,  《民间偏方秘方精选》,人民军医出版
社。
盗    汗
    寐中汗出,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。本证既可单独出现,也
可作为症状而伴见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。后者病情较重,需
首先治疗原发病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郁金粉0. 24克,牡蛎粉0.06克。
    [用法]以米汤适量调匀,分二份敷于患儿左右乳中穴,
每日更换1次(如有皮肤过敏者,可隔日1次)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小儿各种疾病(不包括肺结核)伴有盗汗。
    【来源]吴宜澄等,  《中医杂志》,1985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五倍子粉2-3克,飞辰砂1-1.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加水调成糊状,涂在塑料薄膜上敷于脐窝,用
胶布固定,24小时为1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肺结核盗汗。
    [来源]刘敬东,  《浙江中医学院学报》 1989年第、,3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生地6克,元参15克,沙参9克,石斛9克,
麦冬9克,山栀9克,连翘9克,竹叶9克,龙骨9克,,牡
蛎30克,浮小麦30克,五倍子9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,每日  1剂,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阴虚内热之汗出。
    [来源]孙一民,《 ii缶证医案医方》  (修订本),河南科
技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】  牡j蛎30克,黄芪、麻黄根各20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水煎,每日1剂,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盗汗。
    :【来源]贾河先等,  《百病良方》第一集(增订本),科
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【组成]生黄芪30克,黑大豆90克,白术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洗净加清水500毫升,煎至250毫升,加食盐
少许,饮汁与黑豆同餐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入睡后盗汗过多者。
    [来源]上海市南市区陈家桥地段医院吴望达献方。推
荐人:詹闯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酸枣仁、五倍子各等份。
    【用法]共研细末,贮瓶备用。于就寝前取药粉20~30
克,加蜂蜜调成糊状,敷于两足底心(涌泉穴),用绷带或布
条固定,翌晨取下,每晚换药1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盗汗。一般外敷3--- 7次,其盗汗可愈。
    [来源]广西南宁市沙井煤矿卫生所陈海潮献方。推荐
人:徐福宁。
自    汗
    自汗是指不问朝夕,动或静止,醒时汗出。包括西医的
甲状腺机能亢进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黄芪30克,制附片20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附片先煎2小时,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阳虚自汗。
  【来源]贾河先等,  《百病良方》第一集(增订本),科
学技术出版社重庆分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  炙黄芪30克,黄精30克,当归12克,知母
9克,干生地12克,地骨皮10克,生龙骨30克,生牡蛎30
克,浮小麦30克,玄参30克,麦冬10克,炙甘草12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每日l剂,水煎N次,分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气阴两虚,  自汗、盗汗并见者。阴虚重用
知母、生地、麦冬、地骨皮;气虚重用黄芪、甘草、黄精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省卫生厅,  《河南省名老中医经验集锦》,
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五倍子、郁金各等份,蜂蜜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前2昧研极细末,加入蜂蜜调和成膏,瓶贮备
用。每次2-3克,临睡时敷肚脐窝,上盖纱布,以胶布固定,
次晨除去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自汗、盗汗。注意脐部有湿疹或皮肤破损
者勿用。用5-6次无效者停用。
    [来源]黑龙江省林甸县陈玉春献方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炙黄芪皮15克,党参15克,煅牡蛎15克,麻
黄根10克,瘪桃干10克,浮小麦10克,五昧子7克,,炙甘
草?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每日l剂,水煎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自汗、盗汗。盗汗者加细生地10克,炒
白芍7克。
    [来源]张柏生,  《广西中医药》  1985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黄芪10克,五味子10克,浮小麦30克,生
龙骨、生牡蛎各15克,防风3克,甘草3克。
[用法]龙、牡先煎,每日1剂。
[备注]主治小儿自汗、盗汗。
[来源]邓铁涛,  《新中医》  1989年第10期。
肥  胖  症
    当进食热量多于人体消耗量而以脂肪形式储存体内,超
过标准体重20%,或进行性增重时称肥胖症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荷叶30克,桂肉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煎水代茶或研末服6克,每日2-3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肥胖症。
    [来源】    《农村百事通》编辑部,  《验方,偏方·秘
方》,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  首乌30克,当归30克,鸡血藤30克,茯苓
20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水煎,每日1剂,分2次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单纯性肥胖症。
    [来源]庞国明等,  《当代中国名医高效验方1000首》,
中国中医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[组成】  麻子仁丸,每次6克。
【用法]用焦荷叶煎水送下,每晨
【备注]主治胃热脾约型肥胖症。
【来源]刘成成等,  《中成药研究》
1次,以微利为度。
1982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】  荷叶12克,泽泻15克,茯苓15克,草决明
15克,薏米15克,防己15克,  白术15克,陈皮10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每日1剂,分3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肥胖症属脾湿痰湿型者。
    [来源]翁维良等,  《中医杂志》 1988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柴胡6克,白芍10克,乌梅10克,茯苓10克,
荷叶10克,泽泻10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每日l剂,分2次服。待体重下降接近正常标
准时,可按上述处方配成蜜丸,每丸重9克,每日2丸,早
晚分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单纯性肥胖病。肝火旺盛、烦躁易怒者,
加丹皮10克,炒山栀6克;妇女闭经者,加益母草30克,当
归30克,  白带多加苍术10克,黄柏6克。
    [来源]曲竹秋等,  《北京中医杂志》 1987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】  柴胡、枳实、当归、香附、郁金;泽泻各12克,
丹参30克,生山楂50克,荷叶10克,水蛭、大黄各6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每日l剂,水煎服,或制为散剂服。3个月为
1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肥胖症。肝火过盛加龙胆草、炒栀子;口
干欲饮、消谷善饥去柴胡、生山楂,加麦冬、元参、石膏;腹
胀便干加白术、柏子仁、莱菔子,大黄加量;气短、心悸、浮
肿加车前子、滑石、磁石;月经少加桃仁、红花;闭经加三
棱、炮山甲、文术.服药期间忌酒和辛辣、酸、甜、油腻、生
冷食物,禁用其他减肥药。
[来源]张宽智,  《北京中医》1994年第4期。
头    痛
    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,指整个或局部头部
的疼痛的感觉,可以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。引起头痛
的原因虽然很多,但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。至于外伤跌
仆,以及久病入络也容易引起头痛。头痛可见于现代医学内、
外、神经、精神、五官等各科疾病中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何首乌9克,土茯苓30克,天麻6克,当归
9克,防风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l剂,水煎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一切头痛,不拘正痛,或左或右偏痛皆效。
    [来源]吕志杰,  《河北中医》  1988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荞麦粉。
    [用法]荞麦粉炒热,加醋再炒,乘热敷上,用布包紧,
勿令见风,冷则随换,  日夜不断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寻常伤风头痛及偏正头风。疗效神验,但
对气虚及风火、虫痛无效。
    [来源]鲍相墩等,  《验方新编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【组成]川芎15克,柴胡21克,黄连(酒炒)30克;
防风30克,羌活30克,炙甘草45克,黄芩(酒炒)90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上述诸药研为末,每次用6克入茶少许调匀,
睡前白开水送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各种头痛,但血虚头痛不治。
    [来源]黄伯垂,  《经验良方大全》,哈尔滨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当归、川芎、  白芷各10克,细辛3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,  日服2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头痛(头痛剧烈伴呕吐、颈项强直)。
    [来源]郑庆良,  《民间偏方秘方精选》,人民军医出版
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全蝎、蜈蚣各等份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末,每服1. 5-   2. 4克,1日2次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顽固性头痛。
    【来源]进生等,  《中华民间秘方大全》,世界图书出版
公司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】  白芷30克,川芎15克,细辛10克,升麻10
克,冰片6克,薄荷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上药共研末,贮瓶备用。用药棉蘸少许药粉
塞鼻,深吸气,左痛塞左,右痛塞右,两侧痛双侧同塞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神经性头痛、偏头痛及慢性鼻窦炎所致头
痛。该方有效率达90A6以上,止痛时间一般在5~10分钟左
右。
    [来源]李长远,  《山东中医杂志》  1987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[组成】  川羌活9克,香白芷6克,川乌4. 5克,草乌
4. 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以上4味焙焦共研末成钙粉状。分9次服用,
每日3次,饭前服之,白开水送下,须避风3天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偏头痛。一般一剂取效而愈。
    [来源]庞国明等,  《中医偏单秘验方妙用大典》,中国
中医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制首乌、制龟版、煅磁石各25克,女贞子、草
决明、白芍、龙牡粉各15克,杭菊花、苦丁茶、白蒺藜、牛
膝、石斛各10克,珍珠母粉30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—  加水浓煎,分3次服,可连服5~10剂。以后
再发按原方续服。若每发时即服药1次,再发则症状减轻。如
此反复治疗,可望得到根治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脑震荡后遗头痛,头脑昏闷胀痛,呕逆,
尤以颞部及后脑部为甚。
    [来源]庞国明等,  《当代中国名医高效验方1000首》
中国中医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]全蝎2克,制川乌4·5克,制草乌4·5克,白
芷12克,川芎9克,白僵蚕9克,,生姜6克,甘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1剂,用500毫升清水,先入川乌、草乌
煎煮30分钟,然后加入余药再煎20分钟,去渣,将2次煎
出的药液混合。每日1剂,分2次温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偏头痛。
    [来源]沙星垣,  《中医杂志》 1989年第11期。
    方十
    [组成]川芎、白芷、黄芩各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l剂,水煎2次,分服.
    [备注]主治偏头痛。血虚头痛加杞果15克,白菊6克:
肝风上扰,血压高者加钩藤30克,石决明30克,怀牛膝15
克;痰浊不化加胆南星9克或金礞石15克。
    [来源]来春茂,  《来春茂医话》,云南人民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十
    [组成]白芷30克,川芎、川乌、甘草各13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上药混合均匀,取一半炒黄,轧细,另一半
生的也同样轧细,各过90~120  目筛,然后将生、熟药末和
匀,分成10包,也可制成水丸。每日早、晚各服l包,以薄
荷、茶叶各3克,水200毫升煮沸取汁送下,或用开水冲泡
亦可。头痛甚者可临时加服l包,但一昼夜不要超4包。发
作频繁者痛止后仍需服药l周,以资巩固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血管神经性头痛。
    【来源]李正东等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83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十一
    [组成]白芷75克,川芎30克,炙川乌30克,生甘
草30克,天麻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诸药研细,每次3克,每日2次,兼肝火盛者
以龙胆泻肝汤加石决明30克煎汤送服;胃火盛者玉女煎送
服;胃阴虚者六味地黄汤送服;无明显兼症者以细茶一撮,薄
荷1. 5克,泡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肌紧张性头痛。
    [来源]张家驹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86年第8期。
    方十二
    [组成]生石膏25克,郁金10克,白芍15壳,菊花
15克,僵虫10克,蔓荆子20克,炒枣仁20克,夜交藤50
克,龙骨30克,山栀15克,红花15克,石斛2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l剂,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顽固性头痛。阴虚内热者加知母,并重用
石斛;肝胆火盛者加龙胆草;阳明胃热盛者重用生石膏、山
栀;血瘀者加桃仁、赤芍。
    [来源]孙岩等,  《吉林中医药》  1987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十三
    [组成]银柴胡、炒黄芩、制半夏各10克,荆芥、防
风各6克,夏枯草12克,制香附10克,甘草3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每B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主治眉棱骨痛。疼痛剧烈者加川芎、白芷、郁
金;呕吐者加竹茹。
    [来源]孙金章,  《江苏中医杂志》  1986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十四
    【组成】  辛荑9克,川芎30克,细辛3克,当归30克,
蔓荆子6克。临床随证加减。
    【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慢性头痛。
    [来源]刘寿年,  《河北中医》  1984年第l期。
    方十五
    [组成】    白萝1\1个。
    [用法]洗净去皮切丝挤汁,加少许冰片,滴耳,与头
痛侧左右交叉滴药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偏头痛,每日滴药2~3.次可收效。
    [来源]郭簇宝,  《中国医药报》,1988年5月2日第三
版。
    方十六
    [组成]石决明、白芍各30克,丹参、炙甘草各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 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三又神经性、血管神经性头痛和神经衰弱。
肝阳上亢加天麻、钩藤、生地、川芎、牛膝、山栀、丹皮;肝
肾阴虚加熟地、川芎、玄参、首乌、女贞子;气血虚弱加川
芎、熟地、当归、黄芪、党参、白术;气滞血瘀加桃仁、红
花、川芎、全蝎(研末冲服)、赤芍、郁金;痰扰清窍加川芎、
黄芩、竹茹、法夏、枳实。
    [来源]樊中瑜,  《实用中医药杂志》  1994年第2期。
眩    晕
    眩是眼花,晕是头晕,二者常同时并见,故统称为“眩
晕”。轻者闭目即止,重者如坐车船,旋转不定,不能站立,
或伴有恶心、呕吐、汗出,甚则昏倒等症状。眩晕以虚者居
多,如阴虚肝风内动,血少脑失濡养,精虚髓海不足等均易
导致眩晕。此外,亦有由于痰浊壅遏,或化火上蒙所致。现
代医学中的内耳性眩晕、脑动脉硬化、高血压、贫血、神经
衰弱以及某些脑部疾患等,以眩晕为主要表现者,均属本病
范畴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代赭石、牡蛎各20克,白芍、草决明、钩藤、
半夏、茯苓、陈皮、旋复花、竹茹、五味子、柴胡、黄芩各
10克,甘草3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先将上药用凉水浸泡30分钟,再用文火煎煮
30分钟,每剂煎2次,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,分3次温服。
病重者每日2剂,病轻者每日l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耳源性眩晕。疗效可靠。
    [来源]王书成,  《河北中医》 1989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玉米须1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,将药汁倒出,再加水
煎煮15~20分钟。将头煎、二煎药汁混合。分4次服,  1日
服完。连服3日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眩晕。
    [来源]进生等,  《中华民间秘方大全》,世界图书出版
公司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柴胡、党参、桑叶、菊花、钩藤各10克,僵
蚕、黄芩各9克,半夏、川芎各6克,甘草3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  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前庭神经炎眩晕。
    [来源]张福荣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81年第11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Z组成】  黄芪30~50克,丹参30/--60克,葛根30—40
克,鸡血藤30- 40克,赤芍20~30克,当归10克,川芎10
克,桃仁9克,红花10克,山楂10~15克,广地龙10克,
生甘草9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每日l剂,水煎,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眩晕。
    [来源]王承训等,  《北京中医杂志》1986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【组成]黄精20克,夏枯草、益母草、车前草、孺莶
草各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,再煎煮30分钟,
每剂煎2次,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。每日1剂,早晚分服。
    [备注]高血压性眩晕。
    [来源]董建华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89年第9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怀牛膝、五味子、枳壳各9克,生赭石、生龙
骨、生牡蛎、灵磁石、炙龟版、生白芍、谷芽各15克,麦冬、
生地各12克。
    [用法]眩晕发作期,  日1剂,水煎服;症状缓解后用
镇眩丸(上方,随症加减,倍量制成蜜丸,朱砂为衣,每丸
6克),2丸/日,早、晚2次口服,  1月为l疗程,疗程间隔
1个月,治疗2个疗程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美尼尔综合征。恶心、呕吐甚加竹茹、半
夏;耳鸣、耳聋甚加石菖蒲、葱白;  口苦、目赤、脉弦数加
龙胆草、黄芩;神疲、失眠、脉细弱加生黄芪、炒枣仁;五
心烦热,腰膝酸软加熟地、女贞子;头重如蒙、胸闷、舌苔
白腻加白术、半夏。
    [来源]常济公,  《山西中医》  1994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】  黄芪30~75克,川芎、赤芍、当归、桃仁、红
花、天麻各10克,葛根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l剂,水煎服,治疗l—3个月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脑—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。肾阳虚加
菟丝子、鹿角胶、杜仲、苁蓉等;肾阴虚加龟版、枸杞子、熟
地、山药等;肝肾阴亏酌加生她、白芍、牡蛎、鳖甲、龟版
等;痰浊中阻加白术、泽泻、二陈汤等;痰郁化火加黄连、竹
茹、胆南星、竹沥、半夏。
[来源】  朱承胜等,《江苏中医》  1984年第6期。
失    眠
    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而言。失眠的症情不
一,轻者入睡困难,或寐而不酣,时寐时醒,醒后不能再寐,
严重者可整夜不能入寐。失眠多由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所
致,以虚者尤多。失眠多见于现代医学的神经官能症、高血
压、脑动脉硬化、贫血、肝炎、更年期综合征以及某些精神
病等。
    万一.
    [组成]白芍、当归、熟地、玄参各30克,柴胡、石
菖蒲各3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上药每日1剂,水煎2次,下午3点、晚8点
各服1次,每次1茶杯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顽固性失眠。疗效可靠,且愈后多不复发。
    [来源]  邵子亮,《山东中医杂志》  1986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  柴胡9克,黄芩15克,半夏12克,青皮9克,
枳壳9克,竹茹9克,珍珠母50克(先下),龙胆草9克,栀
子9克,夜交藤15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每日1剂,水煎2次,分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痰火郁结型失眠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鲍相墩等,  《验方新编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女贞子30克,酸枣仁15克,石莲子10克,五
味子5克,琥珀末4克(冲服)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每日l剂,下午和晚上各服1次。结合针刺陶
道穴,快速进针,深度为5~6.5厘米,不留针,每日上午1
次,连续5次,在治疗期间,一般要求中午不午睡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顽固性失眠。
    【来源】  易介仁,《新中医》 1982年第11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【组成]百合30克,夏枯草15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每日1剂,水煎2次,分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长时间失眠,神情不安,心悸、烦躁、脉
弦,舌苔薄而质红。肝肾不足加枸杞子、制首乌;虚烦心悸
不安加柏子仁、酸枣仁;食欲不佳加广木香、红枣。
    【来源]魏长春,  《中医实践经验录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当归、酸枣仁根皮各20克,元胡22克,何首
乌15克,苦参12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浓缩,睡前半小时服。临床可随证加减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失眠。
    [来源]刘天峰,  《河北中医》  1982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党参、  ,大枣各15克,茯苓、白术、黄柏各15
克,炙甘草8克,苍术、远志各10克,黄芪、山药各30克,
谷芽、麦芽、酸枣仁、夜交藤各20克,合欢皮25克,冰糖
5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,连服5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顽固性不寐。阴虚火旺型去党参、苍术,
加沙参、黄芪、山栀子。
    [来源]张元鸿,  《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》 1993年第12
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丹皮、栀子、合欢皮各10克,炒枣仁、夜交
藤各24克,柴胡5克,生龙骨、生牡蛎(先煎)各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l剂,水煎,于午睡前、晚睡前30分钟
分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失眠。口燥咽干加沙参、麦冬各15克;气
血不足加黄芪、桂圆肉各15克;心肾不交加交泰丸。
    [来源]莫太安,  《江苏中医》 1993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当归15克,生地、赤芍各12克,川芎10克,
桃仁6~10克,枳壳、柴胡、桔梗各6克,川牛膝30克,西
红花(另煎)2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  l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血瘀性失眠。症状改善后,气虚加西洋参
或太子参;阴虚加阿胶、龟版、知母、鹿角胶;脾虚加白术、
茯苓、山药;适当选用重镇安神药如磁石、朱砂、琥珀、生
龙牡等。
    [来源]赵福顺等,  《江西中医药》  1992年第2期。
中    风
    中风是以卒然昏仆,不省人事,伴有口眼喁斜,语言不
利,半身不遂;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喁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
病。其发病主要与虚(阴虚、气虚),痰(风痰、湿痰)、气
(气逆)、火(肝火、心火)、风(肝风、外风)和血(血瘀)
等因素有关,其中又以肝肾阴虚为其根本。中风分为中经络
和中脏腑两大类,中经络者一般无神志改变而病情较轻,中
脏腑者常有神志不清而病情较重。中风包括现代医学中的脑
出血、脑血栓形成、脑栓塞、蛛网膜下腔出血、脑血管痉挛、
病毒性脑炎及面神经麻痹等病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苏木、丹参各15克,水蛭5克,地龙10克,
炙山甲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中风(小发作)。上肢麻木无力加桑枝;下
肢重加牛膝、桑寄生;语言蹇涩明显地龙加至20克,并加石
菖蒲、僵蚕、蝉蜕、白芥子。
    [来源]邰金亮,  《河南中医》  1992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何首乌、黄精、杜仲、女贞子、白芍、胆星、
菖蒲、熟地、桑枝、水蛭、土元、炮甲珠各10克,葛根、怀
牛膝、孺莶草、鸡血藤、丹参、瓜萎各15克,地龙12克,僵
蚕、三七、全虫各6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每日l剂,水煎服,10日为l疗程,疗程间隔
2—3日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脑卒中。头昏、头胀、头痛加草决明10克;
腹实便秘加生大黄粉6克(冲),中病即止;四肢拘挛加伸筋
草12克:阴虚夹热加生地12克,赤芍10克;痰热内闭、神
昏谵语加服安宫牛黄丸,  日2粒。
    [末源]张江生,  《甘肃中医学院学报》  1992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【组成]赤芍、石菖蒲、当归各15克,三棱、莪术各
6克,赤石脂、炒荆芥、桃仁、川芎各9克,益母草、丹参、
瓜萎各30克,党参18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中风后遗症。出血性脑血管病加茜草15
克,蒲黄(包)9克;缺血性脑血管病去赤石脂、炒荆芥,加
鸡血藤30克,重用党参至30克;下肢瘫痪无力甚加桑寄生
30克,川断18克;上肢偏废加桂枝9克;患侧手足肿甚加茯
苓30克,泽泻9克;患侧僵硬拘挛伴肝阳上亢加石决明(先
煎)30克,钩藤(后下)12克;大便秘结加生大黄(后入)
6克;言语不利甚加郁金15克,远志12克;口眼歪斜加全蝎、
僵蚕各9克。
    [来源]刘昌青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93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    黄芪60~120克,当归、川芎、桃仁、红花各
10~15克,廬虫4-6克,桂枝6~12克,丹参20~30克,赤
芍、地龙、葛根各15~20克,炮穿山甲6~10克,甘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,    B为  疗程,疗程间隔
l—3  日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脑血栓。阴虚去桂枝加生地、玄参各15克:
失语加菖蒲、郁金各12.克;  口眼歪斜加白附子10克,全蝎
4克;肢体麻木加鸡血藤30克;痰多有内热去桂枝加胆南星
10克,鮮竹沥(兑服)30克;气虚痰湿瘀阻加苍术、茯苓各
12克,陈皮  克;高血压加石决明    克;血压低者加太子参
20克;血脂高加何首乌25克,山楂50克。
    [来源]李学文等,  《安徽中医学院学报》  19 93年第2
期。
    方五,
    【组成]炙黄芪60~100克,党参、黄精各30克,升
麻、柴胡各3克,当归15克,炙甘草6克,白术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l剂,水煎服。30日为1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脑中风。头昏头痛加夏枯草、茺蔚子、丹
参;肢体疼痛加长寿草、元胡;颈项不舒加葛根、钩藤;颜
面燥热加益母草、生龙牡;食欲不振加神曲、炒谷芽、炒麦
芽;便秘加大黄、生地、枳实、草决明。
    [来源]李道本等,  《北京中医》  1993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当归、川芎、全蝎各15克,桃仁、红花、水
蛭各10克,蜈蚣2条,陈皮9克,半夏12克,青礞石30克,
天竺黄、竹茹18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肥胖人中风。意识不清加麝香、石菖蒲或
三宝;热痰闭阻加大黄、黄芩、鲜竹沥、川贝母;寒痰加白
附子、干姜;口眼喁斜加牵正散;言语不利加解语丹:上肢
瘫痪加桂枝、桑枝、姜黄;下肢瘫痪加川牛膝、桑寄生;偏
阳亢加菊花、天麻、磁石;偏气虚加黄芪、党参;偏肝肾阴
虚加何首乌、山萸肉、杜仲。
    [来源]祁崇孝等,  《河北中医》  1993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【组成]葛根20~40克,麻黄暑一6克,桂枝5~10克,
白芍、当归各10~20克,甘草6克,生姜3片,大枣5枚,
丹参20-30壳,红花6~10克,  川芎10~15克。
  【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寒凝经脉、气血瘀阻型缺血性脑梗塞。上
肢活动不便为主加桑枝、鸡血藤;下肢活动不便为主加川断、
.桑寄生、牛膝;口眼喁斜、言语不利明显加全蝎、白附子、僵
蚕;痰浊较重加陈皮、半夏、天麻;血压较高加磁石、夏枯
苴。
    [来源]王平等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93年第9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天麻、天南星各10克,僵蚕、穿山甲各15克,
蜈蚣1条,全蝎6克,水蛭20克,地龙30克,黄芪60克,
鸡血藤5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中风后遗症。
    [来源]李正,  《实用中医内科杂志》  1993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]地龙4克,全蝎、水蛭各2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研末,装胶囊。  日分2^ 3次口服,或加
温水适量鼻饲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中风。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经络、中脏腑
者及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脏腑者用上述剂量治疗;  出血性中
风恢复期和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经络者及部分缺血性中风恢
复期用上述药物剂量的2倍;中风后遗症期用药剂量为上述
3倍。
    [来源]王文生等,  《山东中医杂志》  1993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十
    [组成]黄芪、桑枝各50克,当归、赤芍、桃仁、怀
牛膝、姜黄、元胡各10克,川芎、桂枝各8克,红花、秦艽
各12克,甘草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中风后中枢性痛。肌强直加伸筋草、络石
藤、鸡血藤、穿山甲或蛇、蝎、蜈蚣、蜣螂;抑郁加郁金、菖
蒲、枳壳、青皮、柴胡;肾阴虚加地黄、麦冬、首乌、女贞
子、枸杞、巴戟天、肉苁蓉、龟版。
    [来源]李立贤,  《江西中医药》  1993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十一
    【组成】  枳实、地龙、水蛭、半夏各10克,葛根、丹
参、石菖蒲、茯苓各30克,竹茹、川芎各15克,甘草6克,
生姜5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每日l剂,水煎分3次服。10日为1疗程,治
疗4-10个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脑血栓形成。
    [来源]施先庚等,  《湖北中医杂志》  1994年第1期。
三又神经痛
    三又神经分布区内,反复发作的阵发性、短暂剧烈疼痛,
不伴三又神经功能破坏表现的称三又神经痛。中医称之为
“偏头风”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生石膏24克,葛根18克,黄芩、荆芥穗、薄
荷、甘草各9克,赤芍、苍耳子、钩藤、柴胡、蔓荆子各12
克,全蝎6克,蜈蚣3条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三又神经痛。屡试屡验。目痛甚者加桑叶、
菊花;牙痛甚者加细辛、生地、牛膝。
    [来源]庞国明等,  《当代中国名医高效验方1000首》,
中国中医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【组成]  ①穿山甲(炒)100克。将上药喷入乳香、没
药醇浸液各70毫升,烘干,研为细末,过筛;再加入鸡矢藤
挥发油0.5毫升,冰片少许。②山楂浸膏10克,厚朴100克,
白芍120克,甘草浸膏3克。将上药烘干,研为细末:加鸡
矢藤挥发油2毫升,冰片少许。
    [用法]以上2种药,等量混合,1次用200~600毫克,
黄酒调成膏,纱布包裹,敷神阙穴。上盖玻璃纸、纱布、胶
布固定。5天换药1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三又神经痛之疼痛剧烈者。
    [来源]进生等,  《中华民间秘方大全》,世界图书出版
公司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草乌、  ,川乌各15克,川芎(酒炒),天麻、甘
草各30克,,白芷6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极细末,  口服3次,每次3克。细茶、薄
荷煎汤送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三又神经痛。
    p毛源]杨仁甲,  《四川中医》  1988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】  猪苓、茯苓各15克,泽泻、桂枝各12克,白
术、防己各9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上药共制成16片,日2次,每次8-9片,病
情缓解后改为每日1次,疼痛消失后宜再服2周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三又神经痛。
    【来源]马奎云等,  《中西医结合杂志> 1986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地龙5条,全蝎20克,路路通10克,生南星、
生半夏、白附子各50克,细辛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,加面粉l半,酒调成饼贴于太阳穴,
敷料固定,每日换1次。疗程2-6日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主治三又神经痛。
    [来源]李志文,  《陕西中医》  1989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全蝎、僵蚕、白附子各10克。随症加减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,分为10包。每次1包,日  1-2次,
饭后黄酒送服,  10日为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原发性三又神经痛。
    [来源]蒋吉林,  《浙江中医学院学报》 1989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细辛、白芷、,僵蚕各12~18克,制半夏、知
母各9-12克,蝉蜕6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每日  l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朱久育,《四川中医》  1-988年第8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白附子r00克,全蝎150克,川芎、僵蚕、白
芷各200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共研细末,每次2克,日2次,热酒调服,10
天1疗程,治疗2~3疗程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三叉神经痛。
    【来源]侯景媛,  《广西中医药》 1984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]白芍50克,炙甘草30克,酸枣仁20克,木
瓜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l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三又神经痛。
    [来源]黄冬度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83年第1]期。
    方十
    【组成]  白芍30~60克,全蝎、穿山甲、甘草各6~10
克,川芎30克,蜈蚣l—2条,桃仁9~12克,细辛3-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。io日为1疗程,疗程间隔
2-3日,治疗1—2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三叉神经痛。胃火炽盛加生地、黄连、石
膏、大黄;肝阳偏旺加钩藤、丹皮、龙胆草;遇风痛甚加白
芷、芥穗、僵蚕;瘀血阻络加丹参、元胡、当归;久痛甚加
马钱子粉。
    [来源]牛永琴等,  《河南中医》  1994年第l期。
面神经炎
    面神经炎系指茎乳突子」内急性非化脓性的面神经炎,引
起周围性神经麻痹。本病确切病因尚未明确。中医称之为中
风,属风中经络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秦艽、白附子、川芎、红花、羌活、没药、香
附各10克,白僵蚕、桃仁、当归、地龙各12克,全蝎6克,
鸡血藤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  日服l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面神经麻痹。
    [来源]贾河先等,  《百病良方》第一集(增订本),科
学技术出版社重庆分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羌活、独活、白芷各10克,白胡椒适量(每
餐l粒)。
    [用法]研细末过筛,泛蜜为丸,每剂2丸,分别放于
两面颊部,含漱,任其口涎从口角缓缓流出,勿将药液吞咽。
并根据季节不同,酌加衣被,以头面部微微汗出为宜,每次
需1~1. 5小时,含漱后用温水漱口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面神经炎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梁恩信,《山东中医杂志》  1987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,】  皂角6克(去皮及籽)。
    [用法]研细末,微火炒至焦黄,再加醋30克制成膏,
将药膏平摊于敷料上贴患处,稍向患侧牵拉固定,每日换]
次,2日后改为隔日1次至病愈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面神经炎所致的面瘫。
    [来源]张庆瑞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1989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马钱子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清水浸泡24小时后捞出,沿纵轴切成薄片,排
列于胶布上贴于患侧面部,  7天换1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面神经麻痹。
    [来源]朱新武,  《中级医刊》  1989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肉桂、  川贝各12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,用时取药粉适量,白蜜调匀敷患处,
每日1次,可连续外敷4—5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面神经麻痹。
    [来源]吴润得等,  《中成药研究》 1982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番木鳖5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加水3600毫升,煮沸20分钟,趁热刮去
外皮,取净仁切片置瓦上文火烘酥,研筛为细粉,白蜜调为
稀糊状,文火煎熬'15分钟,待温备用。将药膏涂患侧面部。
向左边喁斜涂在右边,  向右边喁斜涂在左边,厚约2毫米
(口眼部不涂),用纱布覆盖,每日更换药1次。搽药处3-5
日发生奇痒,  6-8日现粒疹,9~14日若疼痛剧烈,为向愈
之兆,即可停药。注意患者慎勿感寒。取膏2日后再净面,黑
垢处每日擦鲜人乳3次,3-7日后肤色复原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面瘫。
    [来源]褚成炎等,  《四川中医》 1985年第8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】鲜鳝鱼血,乳香末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】将上药拌匀敷地仓、颊车、下关、颧黪等穴周
围(左喁涂右,右喁涂左)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面神经麻痹。
    [来源]刘清顺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 1982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防风30克,全蜈蚣2条(研为细末)。
    [用法]以防风煎汤送服蜈蚣末,  日  1剂,晚饭后服,
药后避风寒。儿童用量酌减。  10夭为1疗程,病程长者加当
归、川芎以养血活血,一般无需加减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王炳范,《山东中医杂志》  1986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]龙胆草、木通、泽泻、柴胡、车前、当归、栀
子各10克,生地12克,黄芩15克,甘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l剂,水煎分3次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急性周围性面瘫。兼风热表证加银花藤、
钩藤、菊花;兼风寒表证加防风、白芷;半月未愈加白术、薏
苡仁。
    【来源]夏时金,  《成都中医学院学报》 1994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十
    [组成]制南星、防风各4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晚睡前武火煎煮取液,  1次服,服后盖被取汗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面神经炎。
    [来源]周复峻,  《山西中医》  1994年第4期。
癫    痫
    癫痫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,又名“痫证”或
“羊痛风”。其特征为发作性精神恍惚、甚则突然仆倒,昏不
知人,口吐涎沫,两目上视,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,
移时苏醒。本病发作特点具有突然、短暂、反复三个特点。与
现代医学的癫痫基本相同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紫河车一具(米泔水洗净),人参、当归各15
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紫河车蒸熟捣烂,再将人参、当归研末,同
捣匀为丸如桐子大,每服三五十丸,  日进三服,人乳下,间
服八珍汤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痫疾(猪婆疯)。其效可靠,无不愈者。
    [来源]黄伯垂,  《经验良方大全》,哈尔滨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川牛膝、地龙各20克,丹参30克,穿山甲、
防风、荆芥、大茴香各12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加水1500毫升,文火煎30分钟后加白酒,
待凉后装瓷罐密封大半月,过滤去药渣,取液装瓶备用。每
服)5~20毫升,  日3次口服,2周为l疗程,疗程间隔3—
5日,治疗1 --- 3个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顽固性癫痫。
    [来源]张文才,  《四川中医》  1993年第11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黑丑、白丑各120克,蜈蚣、全蝎、钩藤、地
龙各50克,沉香、胆南星、甘遂、青礞石、海浮石各40克,
远志、菖蒲、皂角刺各35克,  当归尾、,丹参、赤芍、川芎、
甘草各30克,珍珠母20克,羚羊角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,炼蜜为丸,每丸9克,每日2丸,
分2次服。3个月为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癫痫。痰多加白矾、天竺黄各30克;抽
搐严重加蜈蚣、全蝎(等量为末,  1. 5克/日,分2次冲服》
便干加郁李仁、火麻仁各35克;热重加黄连、黄芩各25克:
失眼加珍珠母、炒枣仁各45克;情绪焦躁加甘草、小麦、合
欢花各15克、大枣15枚。
    [来源]史学义,  《山西中医》  1994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丹参、当归、白花蛇、蜈蚣、竹茹、半夏、枳
实、茯苓、陈皮、橘红、全蝎、紫河车、人参、何首乌、天
冬、麦冬、青黛、远志、冰片、地龙、僵蚕、皂角、礞石、菖
蒲、沉香、天麻、白矾、胆南星、郁金、黄芩、桂枝、柴胡、
白芍、钩藤、蝉蜕、栀子、天竺黄、白术、神曲、琥珀、熟
地、山菜萸、大黄、朱砂各等份。
    [用法]以上药去杂质,熬膏、烘干、研细末,装胶囊,
每粒重0. 5克。8~10粒/日,分2次口服,小儿酌减,3个
月为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癫痫。
    [来源]黄吉文,  《甘肃中医学院学报》 1994年第l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牛黄15克,雄黄、琥珀、全蝎各60克,代赭
石、青礞石、郁金各20克,磁石600克,珍珠20克,朱砂
30克,蜈蚣60条,僵蚕150克,栀子300克,菖蒲、胆南星
各15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为细末,过100目筛,蜂蜜、曲糊为丸如绿
豆大。每次12粒,小儿剂量酌减,每晚睡前口服:发作频繁
者日服2—3次,1个月为1疗程。治疗1—3个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癫痫。
    [来源]郭用露,  《山西中医》  1994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陈皮、法半夏各15克,茯苓、胆南星、郁金、
全蝎各12克.枳实、石菖蒲、生远志各10克:沉香、朱砂
各6克,蜈蚣3条,海浮石、青礞石各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.研末,装瓶备用。成人每服6~10克,日3次
口服,发作频繁者每次10克,6小时服1次或改汤剂。小儿
酌减。2个月为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癫痫。
    [来源]高国举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92年第10期。
癔    病
    癔病,或称癔症,或称歇斯底里,系由于心理因素或暗
示或自我暗示等而引起的一组疾病,表现为急发的短暂的精
神障碍,躯体障碍,包括感觉、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,这
些躯体障碍均没有相应的器质性基础,可用暗示疗法而使症
状消失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】水蛭6~15克,菖蒲、大黄各6~20克,郁金
10~20克,丹参、茯苓各15克,白芍、远志各10克,甘草
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女性癔症昏厥。体健初发加大水蛭、大黄
用量,加细辛、枳实;体弱常发去大黄,加龙骨、牡蛎、太
子参;牙关紧闭、呼吸气粗、四肢颤抖加钩藤、石决明、沉
香。
    [来源]符俊,  《湖南中医杂志》  1994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半夏18克,厚朴、茯苓各15克,生姜12克,
干苏叶(后下)9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早、午、晚3次煎服,症状缓解后
改服六君子汤善后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癔症痰郁型。初病气郁偏甚者加香附、甘
松各15克;病久痰浊胶结甚者加川贝母、郁金、枳实各15克:
病久挟瘀者加桃仁12克、红花10克、水蛭15克;病久耗伤
正气而显气虚者加党参24克、白术15克;痰郁久有化热之
象者加天竺黄24克,海浮石30克,黄芩15克:痰郁滞扰心
神呈神志迷乱者加石菖蒲、远志各15克,琥珀6克(研冲)。
    [来源]丁德正,  《河南中医》  1991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  百合、炒枣仁各30克,生地、竹茹各15克,
远志、茯苓、龙骨、郁金各9克,知母12克,甘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癔病。头痛头晕加川芎、天麻各.9克:恶
心纳差加陈皮、半夏各9克;气血不足加黄芪8克,当归12
克;胸胁痛加川楝子、元胡各9克;咽干耳鸣加麦冬9克,桑
椹子15克,昏厥加针刺人中穴。忌酒茶。
    [来源]杨钟发,  《陕西中医》  1980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炙甘草、菖蒲各9克,浮小麦30克,肥大枣
?枚,炙百合、淡豆豉、郁金各12克,生地黄15克,首乌藤
18克,鸡子黄2个(分冲),莲子芯3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洽癔症引起的下肢瘫痪。
    [来源]进生等,  《中华民间秘方大全》,世界图书出版
公司。
神经衰弱
    神经衰弱是指大脑由于长期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,从
而产生精神活动能力的减弱,其主要特征是精神易兴奋和脑
力易疲劳、睡眠障碍、头痛等,伴有各种躯体不适等症状,病
程迁延,症状时轻时重,病情波动常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红参须9克,蜜炙黄芪、淡水龟甲(打碎先
煎)、麦冬、益智仁、石菖蒲(后下)、知母各12克,北五味
子、甘松各10克,远志6克,当归8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,1个月为l疗程,用2个
疗程。,
    [备注]主治神经衰弱。
    [来源]华伦荣,  《新中医》  19 94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生牡蛎、龙骨各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每日1剂,2次分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神经衰弱有心悸和梦遗滑精、妇女带多之
患者。
    [来源]郑庆良,  《民间偏方秘方精选》,人民军医出版
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【组成]干花生叶25~5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10分钟,睡前温服,连服3天以上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神经衰弱性失眠。
    [来源]杜泉槐,  《江苏中医杂志》  1980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太子参、酸枣仁各4克,北五味子2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.主治神经衰弱。心脾两虚合归脾汤;心肾不交
合六昧地黄丸、交泰丸;血虚肝郁合逍遥丸。
    [来源]殷恒泽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82年第9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淫羊藿25克,陈皮、白术、茯苓、桔梗、半
夏、郁金、当归各10克,酸枣仁、枸杞、黄芪、党参各15克,
熟地20克,细辛3克,炙甘草6克,大枣5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神经衰弱。
    [来源]罗庭耀,  《陕西中医》 1981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党参、茯神、远志、菖蒲、蜂王浆、蜂蜜各等
份。
    [用法]依法制成膏剂,贮存备用。每天服100毫升,
分2次服,20天为]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神经衰弱症。
    [来源]彭亿海等,  《湖南中医杂志》  1986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刺五加浸膏2000克,何首乌10 000克,茯苓
1500克,夜交藤1500克,蜜25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何首乌、五昧子、茯苓、夜交藤共为细末,拌
入炼蜜和刺五加浸膏中,做成6000丸。每日  3丸,早、午、
晚分服。
[备注]主治神经衰弱。
[来源]李作田,  《黑龙江中医药》  19 81年第4期。
癫    狂
    癫与狂都是精神失常的疾患。癫证以沉默痴呆,语无伦
次,静而多喜为特征;狂证以喧扰不宁,躁妄打骂,动而多
怒为特征。因二者在症状上不能截然分开,又能相互转化,故
癫狂并称。本证多见于青壮年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大黄10克,元胡粉10克,枳实10克,川芎
10克,生石膏30克,香附10克,青皮10克,郁金10克,菖
蒲30克,合欢花30克,胆南星10克,清半夏10克,青礞
石10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每日1剂,水煎2剂,分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狂证发作不久,行为紊乱,弃衣而走,登
高而歌,逾垣上屋,骂詈不避亲疏,大便秘结,舌苔黄燥厚,
脉弦滑而数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沈全鱼等,《癫狂痫证治》,中医古籍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郁金10克,枯白矾10克,半夏10克,茯苓
10克,橘皮10克,竹茹6克,胆南星6克,天竺黄10克,石
菖蒲10克,黄连10克,白芍10克。
  [用法】  每日'1剂,水煎服。
  [备注:’】  主治精神抑郁,表情淡漠,寡言呆滞,或多疑
善虑,语无伦次,或喃喃自语,喜怒无常,舌苔白腻,脉象
弦滑,中西相参,本方可治疗单纯型精神分裂症。
    [来源]沈全鱼等,  《癫狂痫证治》,中医古籍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生龙齿、生牡蛎、生石决明、生珍珠母各30克,
胆草、天竺黄、九节菖蒲、矾郁金、旋复花、黄芩各10克,
代赭石、金礞石各10~30克,沉香3克,大黄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300毫升,分2次服。另配:甘遂1.5克,
朱砂1.5克,2味研细,每早空腹1次随汤药送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狂证。
    [来源]王季儒,  《北京中医》  1984年第l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清半夏、广陈皮、远志、枳实、九节菖蒲、矾
郁金、天竺黄、月旦南星各10克,茯神、竹茹各12克,生龙
齿、生牡蛎各15克,磁石30克,朱砂1.5克(冲)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  l剂,水煎2次,分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沉默寡言,或喃喃自语,精神失常。
    [来源]王季儒,  《北京中医》  1984年第l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磁石100克(先煎?生龙骨、生牡蛎各30克
(先煎),茯苓25克,柴胡18克,黄芩、半夏、太子参、菖
蒲、郁金各15克,桂枝12克,大黄、生姜、大枣各10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每日l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躁狂性精神病。缓解期用上方去磁石、加
朱砂20克,共研细末,和蜜为丸,每丸约10克,每次1丸.
日3次口服。
    【采源]张健等,  《陕西中医》  1993年第10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柴胡24克,茯苓、生龙骨、生牡蛎各30克,
桂枝6克,黄芩9克,半夏12克,党参15克,大枣6枚,大
黄10~15克,铅丹4.5克,铁锈30~6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l剂,水煎服。不寐加朱砂、琥珀;烦闷
加菖蒲、郁金;痰热加胆南星、天竺黄、礞石;痰阻胸膈配
用瓜蒂散或明矾。肝肾功能异常、年老体弱、中毒性精神病
不用铅丹;一般用药中病即止。
    [来源]包培蓉,  《山东中医杂志》  1994年第]期。
一一立    夕\牙
弟一早    +
破  伤  风
    破伤风,又称“金疮痉”,多因皮肤破伤处受邪(破伤风
杆菌)所致。临床表现以面唇青紫,颜面肌肉阵发性痉挛,苦
笑面容,角弓反张,牙关紧闭,舌强流涎,甚而呼吸困难,痰
鸣,窒息等为特征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蝉蜕30克,南星6克,天麻6克,僵蚕6克,
全蝎3克,朱砂1.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  日服1剂,分3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据山西医学院报道,以本方为主治疗破伤风27
例,治愈率达81. 9%
    [来源]漆浩,  《家庭效验良方大全》,北京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蝉蜕适量,黄酒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蝉蜕去头足,焙干研细末,每次45~60克,每
日2次,用黄酒90~120毫升,调成稀糊状,口服或经胃管
注入。新生儿用5之6克,黄酒10~15毫升,再以稀粥调成
稀糊状,分1次或数次喂之,儿童用量随年龄增减。
    [备注]据报道治疗破伤风8例,结果:全部治愈。其
中7天治愈者2例,  8天2例,10~17天4例,随访无l例
复发。
    [来源]王明琛,  《陕西中医》  1985年第7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蜈蚣1条,全虫、天南星、天麻、白芷、防风
各3克,羌活6克,鸡矢白6克(焙干、研细末,另包)。
    [用法]先煎诸药去渣,再放入鸡矢白末,加黄酒一杯,
上为1日量,分3次内服,必要时成人可加倍服用。
    [备注]据报道治疗破伤风10例,效果满意。
    [来源]马洪文,  《新编验方秘方大全》,学苑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当归6克,胆南星、防风、白芷、白附子、羌
活、天麻各9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,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治疗破伤风病。适用于角弓反张,颈项强
直,牙关紧闭,呈苦笑面容,痰鸣气喘,头汗等症。此方为
玉真散加味而成,用治破伤风有较好的疗效,若加入麝香0. 3
克,后入煎,收效尤捷。
    [来源]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刘智壶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蝉蜕15克,黄酒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蝉蜕研末,入黄酒煮沸,乘热连渣服用,每
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治疗破伤风,适用于创伤后发生吞咽困难,
口不能开,颜色苍白,面呈苦笑状等症。服后遍身出汗,牙
关即开。可续服玉真散加味方,或用四物汤(当归、川芎、生
地、白芍)加钩藤、羚羊角、茯神、川贝煎服。
    [来源]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刘智壺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南星(汤泡7次,急用则以湿纸裹煨)、防风、
白芷、天麻、白附子、羌活各等份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研末,每服6克,热酒调服,更敷伤处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破伤风之牙关紧急、角弓反张,甚者咬牙
缩舌。若伤势重,每服9克,用童便调服,虽内有瘀血亦愈。
至于昏死者,心腹尚温者,连进二服,亦可保全。
    [来源]清·田间来是庵,《灵验良方汇编》,中医古籍
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】  鱼胶(烧存性、研细),麝香少许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上药每服6克,酒调下。不饮酒者,苏木煎汤
下。先煮鱼胶3克封疮口,或用胶如疮大一片,浸湿,火炙
熔,贴之,大效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破伤风口噤强直。
    [来源]明,胡正心等,《万病验方》,中医古籍出版社。
    疖,是一种生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。临床表现
以红、肿、热、痛,根浅,结节初起较硬、圆形,肿势局限,
易消、易溃,脓出即愈为特征。多发于颈项、臀部及头面、四
肢、背部,是急性化脓性毛囊和毛囊周围炎症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活蜈蚣8条,无水酒精200毫升。
    [用法]将活蜈蚣放入装有无水酒精的玻璃瓶内,密封
浸泡半个月以上,置避光处保存备用。用时以棉签蘸药液少
许涂擦疖肿处即可,每日3-4次。
    【备注]本方适用于疖肿早期未化脓者。一般用药后l
小时内痛止,  12小时内疖肿变软,12~24小时内红肿消退。
此药外用无毒副作用,不可内服。疖肿已化脓或破溃者不宜
使用。
    【来源]江西省上高县人民医院胡思明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【组成]黄柏10克,蜈蚣3条(焙干,共研细末)。
    [用法]清洗疮面,上药研细末,取适量用猪胆汁调搽
患处(如有瘘管,可用细纱条蘸药汁内敷),1日4次。同时,
用三棱针点刺迎香、少商、少泽、二间、肩髑、曲池等穴,微
见血即可。隔3日行1次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治疗肩疖。本病俗称担疮,是夏秋季农村
中的常见病。多由暑热邪毒侵袭肌表,复因肩部肌肉挤压受
损,致使局部气血阻滞,滞而化热,热灼肉腐而成疖。此方
以黄柏、猪胆汁清热解毒,蜈蚣托脓拔毒。再配合针刺外治,
以泄血中热毒,内外合治,故疗效可靠。
    [来源]浙江中医学院蔡鑫培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  巴豆霜3克,信石3克,明雄黄3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 共研细末,收瓶备用。用时以陈醋调敷患处。
每日1次。约1日,疮头即自行穿溃。
  [备注]  本方名“代针散”。治疗一切疮疖成脓未溃,以
此散穿破挑脓。如遇皮犀之疮,须用消毒之针刺开少许,  再
敷此药。如未成脓之疮疖,则此药不可使用。
    [来源]湖南省常德市第三人民医院刘天健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】  藤黄]o克,马钱子6克,冰片6克,新鲜猪
胆汁1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马钱子沙拌炒软,去毛研末,藤黄、冰片亦分
别研末。将上药掺入猪胆汁中,混匀备用。用时取棉签或小
毛刷蘸药汁涂于患部,涂药范围要比红肿的范围大0,5厘米。
每日涂2—3次,重复涂药时,上次药液不要洗掉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疖肿。一般2—3天即愈。
    [来源]谢岳兴,  《新中医》  1981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】  海藻、昆布、当归、赤芍各12克,煅牡蛎、白
茅根、紫花地丁、蒲公英各30克,贝母、川芎、陈皮各9克,
黄芪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,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成人多发性疖肿。
    [来源]姚庆之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81年第10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蒲公英。
    [用法]研细末,用75%酒精调成糊状,敷局部,然后
包扎。每日换药1次,对已破溃的创面敷四周,  中间留一小
洞,以利引流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多发性疖肿,一般2-4天即可。
    [来源]李洪儒,  《新中医》  1980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人参茎叶及杂根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加适量水煮1-2次,去渣合并滤液,用
文火煎成较稠之浸膏,装入宽口瓶中,高压消毒30分钟,密
封备用。用时将浸膏涂子消毒好的厚纸上贴敷患处,隔日  1
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颈、背、面部疖肿。
    [来源]朴光日,  《新中医》  1981年第5期。
疔    疮
    疗疮,又称“疗”,是一种发病迅速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
化脓性疾病,因其坚硬而根深,形如钉状,故名。临床表现
以初起形如粟粒,上有白色脓头,形小而根深,肿硬如钉着
骨,疼痛剧烈,来势急凶,易扩散而走黄为特征。多发于颜
面和手足等处,多由火热之毒蓄结所致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白薇40克,苍术40克。
,  [用法]加水600毫升,煎成300毫升,1次顿服,药
渣捣碎敷患处,每日l剂,连服2天。
    [备注]该方主治各种疔疮,疗效可靠,特别对于红丝
疗,其效更佳。
    【来源]湖南省西湖农场医院孙旭升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  山慈菇30克,千金子30克,大戟30克,文.
蛤(去虫)60克,麝香0. 3克,川乌60克,草乌6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为细末,以糯米煮糊捣匀,用木模压制成3
克重的墨状条块,阴干备用。每次服1锭。病重者,可连服
2锭,用温酒磨服。每日服1次。通下之后,服以温粥调补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名“太岁墨”,用于治疗疔疮肿毒。内服
之外,还可用醋磨搽患处,疗效极佳。
    【来源]湖南省常德市第三人民医院刘天健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苍耳虫20条,香油1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苍耳虫全部浸没于香油(麻油)中。浸泡1
周后,待苍耳虫软化,取苍耳虫敷贴于患处,外用纱布包扎。
    [备注]l本方治疗一切疗疮,适用于疔疮溃疡前或溃疡
初起。一般治疗后2-3天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。苍耳虫寄生
在苍耳树内,在苍耳子成熟前1月时为多,呈乳白色。
    [来源]浙江省温岭市第二人民医院陈麟祥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田边菊250克(新鲜带花全草),从中黄3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采摘到的鲜草洗净,捣烂取汁,调入人中黄
末,加适量凉开水,1次服完,连服3日,每日服1次。
    【备注]本方治疗疗疮走黄。症见恶寒发热,头面肿大,
烦躁谵语,口噤如痉,甚或心神昏愦,四肢厥逆,抽搐,牙
关紧闭等。本方有解毒、熄风、清热的作用,因此疗效颇捷。
    [来源]湖南省常德市第三人民医院刘天健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蟾酥、硇砂、轻粉、白丁香各6克,雄黄、朱
砂各12克,炙蜈蚣6克,麝香0. 6克,白砒3克,制乳香4
克,犀黄3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研极细末,加蒸熟的糯米粉适量,拌捣
制成麦粒大小、呈尖头钉状之药锭或如绿豆大小之药丸,晒
千后瓷罐密贮备用,勿令受潮、泄气。疔疮初起者,常规消
毒后,挑破粟粒样脓头,将此丹置放在疮顶上,贴上千锤膏。
隔日揭开。如疗疮已3-4日,疮形已成,脓头增大而不宜者,
取丹1粒徐徐插入,若插入有抵抗者,可先刺破脓头,置放
1丸即可,切不可强行插入。然后盖膏换药,勿令泄气。疮顶
有多个脓头者,可插入或置放数枚药丸。如疗疮红肿明显、范
围较大、散漫不聚者,可配箍围药,可使毒聚,助拔疗之功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疗疮。
    [来源]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陈鸿宾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红干辣椒、生桐油各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取完整辣椒1只,去蒂、籽,倒入适量桐油,
将患指(趾)插入,然后固定椒皮囊口,使油不外溢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主治疔生于手指、脚趾末端者,一般如无
发烧等全身症状,可不配合其他药物治疗。
    [来源]胡天时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82年第7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鲜猪胆1只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取猪胆1只,去净胆囊外面油脂,保留全部胆
汁,根据患指的粗细剪一小口,以能插进指头略紧为宜。用
温开水将患指洗净插入胆囊,胆囊口以细线扎紧;
    [备注]主治蛇头疔,通常用药1次,2-5天即可治愈。
    [来源]孙健,  《河南赤脚医生》  1981,年第3期。
痈    肿
    痈肿是气血为毒邪所阻滞,壅遏不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
患;临床以局部皮肤红肿高起,灼热疼痛,周围界限分明,光
软无头,未脓易消,成脓易溃,脓尽易愈,,病位较浅为特征,
相当于西医的体表脓肿或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等疾患,属于
祖国医学“外痈”的范畴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川乌20克,草乌120克,生南星60克,野芋
头120克,芙蓉叶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备用,用时以酒调敷。如皮破者以清
油调敷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治疗各种痈肿,有消散痈肿之功效。方中
野芋头如难配到,亦可用水仙花瓣代替。
    [来源]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刘智壶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轻粉20克,红粉5克,乳香20克,没药20克,
儿茶10克,血竭20克,黄丹100克,蜂蜡100克,头发10
克,蛇蜕10克,香油400克,麝香1克,冰片5克。
  [用法】  将前6味各单研为细粉过100目筛。麝香、冰
片单研为细粉。将香油放入锅内熬沸后放入蛇蜕、头发炸枯
过滤去渣。滤油再放入锅内熬沸,随即徐徐放入黄丹及蜂蜡,
不停搅拌,呈黑色时即停止加热。药油离火降温,加入轻粉
等前6昧细粉搅拌均匀,再将麝香、冰片细粉加入充分搅匀,
即成软膏,收贮备用。
    [备注]此软膏治疗痈肿,溃或未溃,或日久溃烂,久
不收口。临床使用多年,疗效甚佳。
    [来源]内蒙古扎兰屯布中蒙医院刘金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银花9克,羌活、独活、川乌、草乌、防风、
苍术、薄荷、苏叶各6克,桑叶、祧叶、槐叶、樟叶各9克。
    [用法]加水1000毫升同煎,沸后30分钟取煎汁,将
所煎之药液,趁热先薰后洗,洗后避风。
    【备注]本方治疗痈肿溃烂,难以生肌之症。用此汤洗
后,可祛除腐烂,促使生肌。如欲散结消肿,加入黄柏、大
黄、生地,则效果更佳。未成脓溃破者,薰洗之后,将药渣
捣烂敷患处。
    [来源]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刘智壶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紫金皮15克,生南星10克,生半夏10克,草
乌10克,冰片5克,樟脑5克,如意金黄散30克,
    [用法]上药分研细末,与适量葱头、蜜糖混匀捣烂成
米糊状,分2-3次外敷患处,每日或隔日更换1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感染脓肿尚未形成者。
    [来源]吴定斌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81年第10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猪胆若干个,冰片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将猪胆剪破,取汁入广口瓷罐内,放在日光下
晒稠后,再加入为其量1/10的冰片粉调匀,取适量涂敷患处,
外加纱布覆盖,胶布固定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主治痈症初起。通常敷后即肿消,痛止而平复。
倘敷后药已干燥,而肿痛尚未全消者,可换药1次。
    [来源]查少农,《中草药外治验方选》,安徽科学技术
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槐花30克(炒焦色),胡椒10个(连壳膛火
煨热,、去壳)。
    [用法]上2味药,于沙盒内研烂如泥,热酒调,和渣
温服。
    [备注]
    [来源]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
    [用法]
饮汤吃鸽肉。
    [备注]
    [来源]
公司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
    [用法】
    [备注]
    [来源]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]
    [用法]
4次可愈。
    [备注]
    [来源]
主治背痈、附骨疽、乳痈及一切痈肿未成脓者。
明·虞抟,  《医学正传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北芪、枸杞子各30克,乳鸽1只。
鸽去毛和内脏,与药同隔水炖熟,去药渣调味,
2-3天)次,连服3-5次。
本方适用于痈症收口期。
进生等,《中华民间秘方大全》,世界图书出版
大葱10克,蜂蜜100克。
共捣如泥膏,敷于患处,  每日1-2次。
主治一切痈症。
李文亮等,《千家妙方》,解放军出版社。
鲜紫花地丁、鲜蒲公英各50克。
上药洗净、捣碎,外敷患处。每日1次,3—
本方适用于痈疽初起,症见红肿热痛者。
固始县中医院薛运堂经验方。
丹,  毒
    丹毒是一种急性的皮肤热毒病症,临床以患处煆红肿赤,
色如涂丹,轮廓鲜明,压之褪色为特征。多发于小腿或面部,
继而迅速蔓延扩展。本病中西医同名,多因血分有热或疫毒
外侵所致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当归9克,川芎9克,生地9克,牛蒡子9克,
天花粉10克,防风9克,柴胡9克,黄芩10克,栀子6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水煎服,每日  ]剂,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治疗各种丹毒有特效。一般服药3剂即明
显好转,  5剂可获痊愈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省柘城县人民医院张立亭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头发10克,麻油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先将头发燃烧成灰,麻油调和头发灰,涂患处,
1日3次。
    [备注]此方外用治疗丹毒,效果显著,一般治疗3—
5天可痊愈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省柘城县人民医院张超伟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鲜鸭跖草叶50片(宽叶),食醋5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叶片放入食醋内浸泡l小时,用叶片外敷患
处(将病灶全部敷盖),干后更换,每日换4-6次。至全身
症状减轻,红肿灼热、疼痛消失后停用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本法治疗丹毒,疗效满意。一般病灶范围在8X
5厘米以内者,用30~40片即可治愈。范围较大者需多加鸭
跖草叶浸泡。少数有并发症者需配合内服药。
    [来源]江西省中医药研究所杨宁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油菜叶(芸苔叶)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捣敷患处,每日更换2-3次。
    【备注]本方行瘀散血,消肿解毒,主治丹毒。
    [来源]清·罗国纲,《罗氏会约医镜》,人民卫生出版
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【组成]牛黄0. 3克,绿豆衣0.5克,生甘草1.5克,
金银花3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上药共研极细末,匀分7包,每日1包,分2
次服,7天服完。亦可取糖水调和,置奶瓶内让患儿吮吸。以
上为新生儿剂量,婴幼儿可酌加用量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新生儿丹毒(赤游风)。
    【来源]江苏省南通县兴东公社卫生院,  《江苏中医》
1981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【组成]牛蒡子、金银花、蒲公英、玄参、大青叶各30
克,连翘60克,黄芩、黄连、黄柏、栀子、马勃、薄荷、桔
梗各12克,菊花20克,甘草6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水煎服,每Bi剂,重者可每日2剂。可配合
适当外治法。
    【备注]本方为已故河南中医学院外科名医吴润苍先生
验方,主治火毒上攻,头面皆肿发生水泡之瘟毒。服药期间
忌食辛辣食物及酒。
    【来源]河南中医学院吴润苍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【组成】  苦参、黄柏、地肤子、大黄、蛇床子、花椒、
甘草、白矾各30克,白芷24克,雄黄18克。
  【用法】  上药水煎后,温热浸渍或热敷患处,每日2次。
    【备注]本方清热燥湿解毒,主治下肢丹毒(‘腿游
风”、“流火”)。
[来源]
方八
[组成]
[用法]
[备注]
[来源]
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廉振三经验方。
王不留行、青黛、雄黄各等份。
上药共研细末,香油调涂患处。
主治丹毒。
河南省周口市南郊门诊部赵祥海经验方。
甲状腺肿大(瘿)
    甲状腺肿大包括单纯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甲状腺肿,中
医称为“气瘿,临床以颈部漫肿,肿块柔软无痛,可随喜怒
而消长为特点。其形成与平素饮食含碘不足以及患怒无节、情
志不畅有关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】  海藻、昆布、牡蛎各20克,天花粉、夏枯草、
银花、连翘、山豆根各15克,生地、射干、桔梗、升麻、白
芷各10克,甘草7.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次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治单纯性甲状腺肿。据报道治疗单纯性甲
状腺肿?例,用药3-6个月,结果:肿块消失,全部治愈。
随访2年未复发。
  【来源】  赵广贤,《吉林中医药》  1987年第3期。
  方二
  【组成]五味子适量,米醋适量。
  [用法]五味子适量,炒黄研细粉,每晚睡前用米醋调
成膏状敷患处,次晨洗去,  7次为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治疗甲状腺肿。据报道治疗甲状腺肿23
例,结果:治愈20例,无效3例,治愈率为86. 95%。治愈
时间,3个疗程治愈13例,  5~10个疗程治愈7例。
    【来源]覃秋,  《四川中医>  1989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香附、郁金、青皮、三棱、莪术、白芥子各10
克,山慈菇、全瓜萎各15克,海蛤壳、生牡蛎各30克,八
月札、白花蛇舌草各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,分2次服。3个月1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治疗甲状腺肿。据报道治疗甲状腺肿块
116例,结果:治愈50例,肿块缩小42例,无效24例,总
有效率79. 3%
    [来源]许芝银等,  《上海中医药杂志>1985年第7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】  象贝、煅牡蛎、郁金、海藻各等份:指干共研
细末)。
    [用法]每次3克,每日2次,黄酒送服。
  [备注】  本方治疗甲状腺肿。,据报道治疗甲状腺肿§例,
结果,月屁药2个月痊愈6例,并随访10年以上未见复发。
    [来源]赵国仁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 1980年第专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;木香、橘红各6克,,防风、山甲、郁金、南星、
皂刺各9克海藻、海蛤、  昆布各15克,生地l2克,元参
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洼]主治甲状腺瘿瘤。
    [来源]徐德先,  《陕西中医》  1981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当归、海藻、赤芍15~30克,川贝、半夏、炒
山甲、黄药子各9~12克,牡蛎、桃仁各9~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30日1疗程,治疗3个疗
程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活血化痰,主治甲状腺囊肿。
    [来源]梁钦,  《中西医结合杂志》  1990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】  猫爪草30克,石上柏、丹参、风粟壳、夏枯
草各20克,三棱、莪术、浙贝、牡蛎各15克,甘草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。30日1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清热化痰,逐瘀散结,主治甲状腺囊肿。
    【来源]梅广源,  《新中医》  1990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当归、白芍、贝母、柴胡各10克,昆布、海
藻、夏枯草、三棱各12克,海浮石20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甲状腺腺瘤。
    [来源]黄国麒,  《湖北中医杂志》 1986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【组成]昆布、黄药子、海藻各15克,土贝母12克,
炒山甲、乌蛇、重楼各l0克,生牡蛎、忍冬藤各30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,连续治疗3个月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各种甲状腺肿块。
    [来源]谢远明,  《陕西中医》 1988年第7期。
颈淋巴结结核(瘰疬)
    本病主要指发生于颈部淋巴结的慢性感染性疾患。常结
块成串,累累如贯珠,故名“瘰疬”。临床以起病缓慢,初结
块如豆,皮色不变,坚硬无痛,后渐大成串,将溃时皮色暗
红,溃后脓水清稀,久不收口,可形成窦道或瘘管为特征,又
名“鼠疮”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松香30克,白矾9克。‘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,麻油调搽患处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名为“如神散”,主治瘰疬已溃,瘀肉不
去,疮口不合。
    [来源]清·田间来是庵,《灵验良方汇编》,中医古籍
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核桃50个(去壳),穿山甲25克,僵蚕25克,
蜈蚣30条,全蝎2. 5克,火硝2. 5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研为细末,每次5克,每日2次,陈酒
送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淋巴结结核。孕妇、出血或有出血倾向的
患者禁服。
    【来源]吴中有,  《辽宁中级医刊》1981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【组成]全蝎6个,七星蜘蛛(即黑色蜘蛛背部有散在
白点者,如无,可用一般蜘蛛代替)6个(开水烫死,阴干),
蛇蜕1克(剪碎)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捣碎,调入2只去壳生鸡蛋,用芝麻油
(或食用植物油)煎成鸡蛋饼,每晨空腹食用1次。
    【备汪]主治颈或颌下淋巴结结核。
    【来源]刘强,  《中医杂志》 1981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【组成]蓖麻仁30克,柏油(或嫩松香) -30克,苦杏
仁(去皮)s克,铜绿6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上药共捣成膏,瓷罐贮存。按瘰疬大小,取适
量摊于布上,贴患处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主治瘰疬(淋巴结结核)。对未溃者,贴
之能消散:对已溃者,贴之能收敛。
    [来源]安徽中医学院查少农教授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连翘、银花各30克,玄参、蒲公英、夏枯草
各20克,牡蛎2 5,,克,浙贝母15克,甘草3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加水500毫升,煎至300毫升,煎2次,
一般沸后20分钟即可。每日1剂,早、晚各服1次。30日为
1疗程;
    【备注]本方适应于颈项部瘰疬,不红,可移动,。有轻
微压痛者。一般服药1个疗程即可。
  ,  【来源]刘智壶,  《中国传统医疗绝技大全溝,山西科学
技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白芍、白术各30克,柴胡6克,天花粉9克,
茯苓15克,陈皮3克,附子l片,甘草3克,蒲公英10. 5克,
紫背天葵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,连服8剂,将药减半,再
服10剂。瘰疬尽化,再服1个月。可继服六君子汤以为善后
之计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名为消串丹,主治瘰疬。
    [来源]清,许克昌等,《外科证治全书》,人民卫生出
版社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干姜30克,鲜姜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干姜研细粉,鲜姜捣烂取汁调成膏状,取适量
黄丹粉为衣,做成药饼,外敷破溃疮口,每日1次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颈淋巴结核。
    [来源]王明陵,  《精选中医良方》,成都科技大学出版
社。
肠  梗阻
    肠道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腔时,称肠梗阻。临床以剧
烈腹痛、呕吐、不排便不排气、腹部可见肠形等为特征。其
病因较为多样,西医分为机械性、动力性、血运性三大类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白萝l、汁50毫升,大黄15~30,克,芒硝15-
20克,炼蜜50-  100毫升,植物油25毫升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大黄煎成50 - 100毫升煎剂,与诸药拌匀,1
次或数次服下。服药后由上而下顺行按摩腹部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肠梗阻。
    [来源]徐承源,  《黑龙江中医药》  1990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丁香30~60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研细末,用?5%酒精调和敷脐及脐周,直径约
6-8厘米,上盖塑料薄膜、纱布,胶布密封固定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麻痹性肠梗阻,通常4—8小时排气、排
便。机械性肠梗阻不宜用本法。
    【来源]李世祥,  《中医杂志>  1988年第11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生甘遂10~20克,生大黄(后下)、芒硝、枳
实、厚朴各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煎汤200---300毫升,保留灌肠,必要时
4-6小时再灌1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粘连性肠梗阻。一般经]—4次灌肠,于
24小时内即效。
    [来源]张福忠,  《安徽中医学院学报》  1987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皂刺50克,火麻仁15克,蜂蜜2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前二味水煎取汁200毫升,冲蜂蜜顿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麻痹性肠梗阻。
    【来源]黄梅生,  《四川中医》1989年第7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附子、炒山楂各9克,细辛6克,大黄15克,
代赭石、炒菜菔子各30克,枳壳、川朴各12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2-3剂,待胃肠减压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温阳通痹,主治瘀结型肠梗阻。
    [来源]田广秀,  《陕西中医》 1988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乌梅、大黄各30克,干姜20克,蜂蜜1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先煎干姜、乌梅10分钟,后加大黄、蜂蜜煎
2—3分钟,取汁少量频服,呕吐重者经胃管灌入,2小时1次,
每次50毫升。6小时仍未好转者,可行灌肠。连用3-5天即
可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蛔虫型肠梗阻。
    [来源]陈宗治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88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厚朴35克,枳实30克,生大黄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  l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肠梗阻。
    [来源]何华廷,  《湖北中医杂志》  1984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生大黄粉。
    [用法]每天2次,每次4- 5克冲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肠梗阻,一般24小时即效。
    [来源]陈加龙,  《陕西中医》  1984年第8期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]大黄、木香各15克,芒硝10克,甘遂0. 6克。
    [用法]前2味药浸于1sF;酒精60毫升中,1周后过
滤去渣冲服后2味药,每日1-2剂,分1-2次服(先行胃
肠减压)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主治肠梗阻。
    [来源]何景伟,  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  1983年第4期。
阑尾炎(肠痈)
    中医认为,现代医学之急性阑尾炎及其合并症,是发生
于肠的痈肿,故称之肠痈。临床表现以转移性右下腹天枢穴
附近持续性疼痛和右下腹拒按为主要特征。成因多与感受外
邪、饮食不节、劳累过度及情志不畅有关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银花、公英、冬瓜子各30~60克,大活血15-
30克,木香6 --10克,生大黄10~20克(后下)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,重症每日2剂§一般用药
3一l2天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阑尾炎。
    [来源]朱日升,  《江西中医药》 1988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鲜白花蛇舌草全草30~1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第一天服4剂,第二天开始,每天服
2—3剂,每剂只煎1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阑尾炎。
    [来源]姚育修,  《中西医结合杂志》  1983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桂枝、木香各0. 9克,生白芍1. 8克,陈皮、
大枣肉各1.2克,生甘草、生姜各0.6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加水100毫升,煮沸5分钟后温服。每日
1N 2开0,小儿用量同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阑尾炎。
    [来源]郑丛勤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令1987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】  鬼针草、败酱草各30克,紫花地丁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Bl剂,重者可日服2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阑尾炎。
    [来源】    (福建)《医药卫生》,1975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】  公英90克,生大黄(后下)、厚朴各15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入院后24小时水煎服上方2剂,以后每日
剂,出院后继续服药l周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妊娠急性阑尾炎。
    [来源]管纯寿等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84年第7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筋骨草30克(鲜品60克)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,分2次服,7天1疗程。另
以鲜品洗净捣烂敷患处,每日1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阑尾周围脓肿。
    来源]杨丁林,  《江西中医药》    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三棱、莪术、丹皮各9克,丹参15克,红藤、
败酱草各30克,公英:薏苡各18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l剂。—
    [备注]主治阑尾周围脓肿。  t,
    [来源    陆康福,  《中医药信息    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【组成】  大黄10克,丹皮10克,银花18克,桃仁10
克,连翘12克,黄芩12克,赤芍12克,木香10克,元胡
    毫升。令病人
    厘米后接输液器,以每分
次。
    【备注]治急性阑尾炎,用药直至症状体征明显好转,
血象接近正常为止。
    【来源]谭正宇,  《四川医学》    年第  期
    方九
    克转液器,以    分钟
疝    气
期。
[以注以
    [用法]开水炖取药液,加入白酒适量(10~60毫升)
顿服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非绞窄性疝。一般患者单用即可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陈承梁,《霞浦医药》  19 81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麦门冬(连心)、乌药(连须)、升麻各9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水煎、空腹饥饿时服。3次即效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主治疝气。
    [来源]明·胡正心等,《万病验方》,中医古籍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乌药、木香、高良姜、青皮各9克,炒小茴、
槟榔、川楝子、荔枝核各10克,桶叶、桶络各6克,沉香3
克(研末冲服)。
    [用法]  水煎服,每日l剂,煎服2次。
    [备注]  主治各种类型疝。
    [来源]  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骆祖峰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  青皮3克,官桂1. 5克,当归尾3克,槟榔6
克,大茴香(微炒)2. 1克,黄柏1克,橘核6克,木通6克,
紫苏2- 1克,香附3克,赤茯苓6克,柴胡3克,荔枝核
t炒)7枚,生姜1片。
    [用法]加水500毫升,煎至200毫升,煎2次,空腹
热服,每日l剂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各种疝气,以寒疝尤为对症。一般服药7—
14剂即效。
    [来源]刘智壶,  《中国传统医疗绝技大全》,山西科学
技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
    [用法】
    [备注]
    [来源]
籍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
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
咽下。
    [备注]
    [来源]
版社。
荔枝核适量。
炒过为末,每服6克,空心热酒送下。
主治小肠疝气。
明·龚廷贤,《种杏仙方·鲁府禁方》,中医古
杏仁(去皮尖)、茴香各30克,葱白(焙干)
上药研末,每服15克,黄酒调服,嚼核桃肉
主治小肠气痛(疝气)欲死。
清·孙伟,《良朋汇集经验神方》,中医古籍出
脱    肛
    脱肛是直肠粘膜、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,脱
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。任何年龄均可发病,常由于气血不足,
气虚下陷所致。如小儿气血未旺,老年中气不足,妇女分娩
耗气以及久咳久泻等,均可导致脱肛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【组成]  附子9克,干姜9克,,赤石脂12克,粳米12
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脾肾阳虚型直肠脱垂。
    [来源]李文亮等,  《千家妙方》,解放军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鱼腥草30克,薏苡仁50克,南瓜蒂3个,枳
实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,分3次内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中气不足之脱肛。
    [来源]刘光瑞等,  《中国民间百病良方》,四川科学技
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】  ①方:红参、升麻各10克,炙黄芪80克,乌
梅3个;②方:乌梅、五倍子各.20克,银花、黄柏各30克。
  【用法]①方水煎服,每日1剂;②方水煎坐浴,早晚
各1次。
    【备注]本方益气举脱,主治脱肛。
    【来源]余立杉,  《新中医》  1987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【组成】  五倍子、煅龙骨各等份。
    【用法]共研细末,用开水洗净患处,涂药粉并托回直
肠,平卧1个小时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脱肛,效果良好。
    【来源]《上海医药杂志》 1956年第10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【组成]老枣树皮、石榴皮各6克,明矾4.5克。
    [用法]煎水洗浴脱肛部位,每日2-3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脱肛。
    [来源]梁永安,  《新中医》  1984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人参芦头20枚。
    [用法]文火焙干研细末,分20包,早、晚各空腹服
1包,10天1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脱肛。
    [来源]王乃山,  《中成药研究》  1983年第l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菝葜90~120克,金樱根60~9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l剂,分3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脱肛。
    [来源]曹会卿,  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  1981年第10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乌梅5粒,冰片0.2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乌梅用文火焙干(勿焦),与冰片共研为细
末,用香油调成糊状,每次大便后肛管或直肠向外脱出时,涂
药于脱出部分周围,直至痊愈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小儿脱肛。
    [来源]田来旺,  《新中医》  1981年第11期。
痔    疮
    痔是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扩张、屈曲所
形成的柔软静脉团。以其发生部位不同分为三大类:内痔,发
生于齿线以上,以出血、脱出为特征;外痔,发生于齿线以
下,以疼痛、坠胀、异物感为特征;混合痔,兼有内、外痔
的特征。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。形成多与脏腑失调、久站久
行、分娩、便秘腹泻及饮食起居、感受外邪有关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炉甘石30克,冰片3克,干艾叶30克,香油
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炉甘石研细末,与香油调成稠糊状,均匀地
摊涂在大瓷碗内,约1毫米厚。再将艾叶捏成艾团置于平底
盘内点燃,用艾烟熏药,待艾团烧尽,药碗冷后取下药粉,调
入冰片,装瓶备用。用时根据痔核大小,用药粉1-2克,调
入香油成糊状,涂擦患处。每晚用药1次。
    [备注]适用于治疗外痔。用药前应排净大便,不需包
扎。2-5次后即效。
    [来源]刘瑞起,  《辽宁中医杂志》  19 81年第10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  无花果10-20颗(用根叶亦可)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上药加水2000毫升放砂锅内煎汤,于晚上临
睡前30分钟熏洗肛门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期间禁用酒类及辛、酸、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主治痔疮肿痛、出血等症。
    [来源]吴润德,  《中成药研究》  1981年第9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】  花椒、大蓟各40克,黄柏50克,连翘35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置搪瓷盆内加水共煎3次,每次半小时,取药
液熏洗患处,温度适宜时坐浴15~30分钟,每日治疗2次,
l剂可用3日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痔疮。
    [来源]高培新,  《黑龙江中医药》  1990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】  公英、黄柏、赤芍、丹皮、土茯苓各30克,桃
仁20克,白芷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加水2500~3500毫升,煎汤熏洗
患处2-3次。l~lo天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痔疮。
    [来源]邹桃生,  《广西中医药》  1988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搏落回、黄柏、红藤各60克
    【用法]加水2000毫升,煎至1000毫升,过滤,趁热
熏洗患处15~30分钟,每日2-3次,用药3-5天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主治痔疮合并感染。
    [来源]熊晓荣,  《云南中医杂志》  1988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丹皮、赤芍、川芎各30克,黄芩、黄柏、甘
草各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Bl剂,水煎,熏蒸、坐浴患处,每日2次,
治疗1—.9天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痔核。
    [来源]周孜,  《河南中医》  1989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野菊花、红花各20克,朴硝、明矾各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,熏洗坐浴,  日2—3次,每
次20分钟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痔疮。
    [来源]邓凡禹,  《中国肛肠病杂志》 1987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【组成]椿根白皮30克,草红花、当归、灯芯草、竹
叶、粉草各10克,红糖120克,黄酒250毫升(或白酒30-
50毫升)。
    [用法]
1小时服。
  ·[备注]
    [来源]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]
苦参15克,
    [用法]
    [备注]
    [来源]
    方十
    [组成】
    [用法]
    [备注]
    [来源]
    方十一
  ,t组成】
    [用法]
    [备注]
    [来源]
加水1200毫升,煎至400毫升,分3次饭前
主治痔疮出血。
焦源,《湖北中医杂志》  19 85年第6期。
乌梅、五倍子、射干、炮山甲、火麻仁各10克
煅牡蛎30克。
  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主治内痔。
  凌朝光,《广西中医药》  1982年第6期。
鲜鱼腥草全草300~400克。
水煎坐浴。
主治痔疮出血。
简祖林,《贵州医药》  1988年第1期。
煅石膏30克,冰片1.5克。
开水调成10~20毫升糊状,保留灌肠。
主治痔核、肛裂等。
龙本立,《四川中医》  1981年第4期。
前列腺炎
    本病是中壮年男性常见的生殖器疾病,其形成多与房事
不当有关,急性期以尿急、尿频、尿痛、会阴部胀痛为特征,
属中医“热淋”范围,较少见;慢性期以少腹、会阴、睾丸
不适感及尿道中常见白色分泌物溢出为特点,属中医“精
浊”、“劳淋”范围,较多见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地龙、虎杖、莱菔子、穿山甲各20克,木通、
车前子各15克,黄芪30克,甘草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慢性前列腺炎。
    [来源]《吉林中医药》 1982年第,3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丹参12克,赤芍12克,红花15克,桃仁15
克,王不留行10克,败酱草15克,泽兰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慢性前列腺炎。
    [来源]漆浩,  《家庭效验良方大全》,北京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生地、穿山甲各20克,青皮、玄参、生大黄
(后下)、生山栀各10克,滑石、赤小豆各30克,黄柏、牙
皂、苏叶各12克,红藤4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2次,分早、晚2次服用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前列腺炎,效果显著。
    [来源]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付才祥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白头翁、生地各15克,秦皮、丹皮、泽泻、知
母各10克,黄连6克,黄柏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2次,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老年前列腺炎、前列腺增生之有热象者。
    [来源]刘智壶,  《中国传统医疗绝技大全》,山西科学
技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白花蛇舌草30克,生黄芪、蒲公英、土茯苓、
赤芍、延胡索各20克,虎杖15克,川楝子、乌药、熟大黄
各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2次,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慢性前列腺炎属于湿热兼瘀血证患者。药
渣加水煎煮,滤出药汁坐浴。
    [来源]周安方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93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】  苍术、黄柏、丹参、白芨、槐花各12克,牛
膝、薏苡仁、茯苓各20克,甘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水煎服,沸后20分钟即可。每日l剂,  日服
3次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清热利湿,益气涩精,主治前列腺炎。
    [来源]云南省昆明市妇女保健所袁曼宇经验方。
前列腺肥大
    本病又称前列腺增生症,是老年男性常见病。有症状的
前列腺肥大,临床以小便频数、小便困难、急性尿闭或小便
失禁等为特点,属中医的癃闭、小便失禁、小便遗溺等证范
围。其形成多与肺、脾、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】  大蒜头3瓣,生山栀3枚,净芒硝3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先将山栀碾成粉,次入大蒜同捣烂如泥状,再
将芒硝加入碾匀,备用。用时将药泥涂于患者脐中,外以胶
布一块贴紧,待小便解下即去掉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前列腺肥大所致尿潴留。
    [来源]安徽中医学院查少农教授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猪苓9克,茯苓9克,生黄芪15克,槐花9克,
大枣2枚,甘草6克,车前子6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加水1200毫升,煎至400~500毫升,每
日l剂,分早、晚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前列腺肥大所致之尿潴留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省柘城县人民医院张立亭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沉香片2克,肉桂1. 5克,黄柏9克,知母9
克,石苇9克,车前仁12克,当归9克,王不留行12克,赤、
白芍各12克,菟丝子12克,巴戟天12克,皂角刺9克,生
甘草3克。
    [用法].除沉香、肉桂后下外,余药先用水浸泡30分
钟,再煎煮30分钟,然后加入沉香、肉桂,稍沸即可。每剂
药煎2次,将2次所煎药液混合,分2次服,每日  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前列腺增生症之排尿困难。治疗期间,忌
酒及辛辣食物。
    [来源]张寿永,  《中医杂志》 1989年第7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柴胡、牛膝各10克,生牡蛎30克(先煎),丹
参、当归、赤芍、海浮石(先煎)、海藻、昆布、、夏枯草、亥
参各15克,川贝粉3克(分冲),肾金子5粒(桂元肉包,第
一次服药时吞服)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I备注1本方疏肝散结,主治前列腺肥大尿潴留ol
    [来源]印会河经验,  《当代名医临证精华》  (男科专
辑),中医古籍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黄芪、海藻各20克,党参、丹参各15克,枸
杞子、菟丝子X际牛膝、泽泻各10克,白花蛇舌草、半枝莲
各30克,王不留行12克,甘草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分两次服,症状严重者每日2
剂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益气补肾,清热利尿,通窍散结,主治前
列腺肥大尿潴留。
    【来源]牟重临,  《江苏中医》 1990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】  芒硝、益母草、天花粉、生葱各30克,大黄、
白芷、艾叶、车前草各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后熏洗阴部,每日2-3次。10-  20天即
效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前列腺肥大,小便困难或潴留不通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李建生等,《常见老年病的中医治疗》,中原农
民出版社。
血栓闭塞性脉管炎
本病是一种动脉和静脉都被侵犯、进行缓慢、周期性加
剧的全身性疾病,属于中医“脱疽”的范围,临床以趾、指
末端疼痛、坏疽,甚者趾(指)节脱落为主要特征。好发生
于北方有吸烟史的男性青壮年,多在寒冷、潮湿、毒素及精
神因素等刺激下导致长期血管痉挛而发病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【组成】  白花蛇舌草30克,地丁30克,桂枝30克,鸡
血藤60克,七叶莲30克,松鳞根60克,筛基根6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外洗,每日2次,每剂可煎洗数次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名为解栓活血汤,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。
    [来源]陈卫等,  《新编千家妙方》,中国医药科技出版
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方,①:制松香12克,水蛭1克,全蝎0. 8克。
    方②:松香220克,生桐油loo毫升。
    [用法]方①共为细末,冷开水送服,每天3次,30天
为1疗程;方②用桐油调松香末为糊状,外敷局部整个创面,
纱布包扎,每日换药1次。方①、方②分别为1次用量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各期。同时鼓励病人自
己按摩患肢和进行功能锻炼,以促进血液循环和侧支循环的
建立。
    [来源]黎镜,  《新中医》 1987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薏苡仁、白术、土茯苓各30克,茯苓60克,
车前子15克,桂心3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2次,分2次服。另外用露蜂
房30克研为末,醋调搽息处,每日3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。
    [来源]侯士林,  《新中医》  1984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生黄芪40克,广郁金9克,桃仁9克,怀牛
膝9克,白芷9克,红花6克,全蝎3克,当归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l剂,煎服2次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主治脱疽,寒证加桂枝9克,附子9克,
北细辛3克:热证加银花30克,玄参30克,黄柏9克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俞凡先,《浙江中医学院学报》 1981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方①:紫草15克,益母草60克,紫花地丁30
克,赤芍15克,丹皮15克,生甘草30克。
    方②:生大黄粉500克,玉枢丹10克,面粉500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方①水煎服,每日l剂,分2次煎服。方②用
温水、稀醋调匀如糊状,涂敷患肢,包裹,隔日换药1次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主治栓塞性静脉炎,适应于患肢麻木、疼
痛、溃疡及坏死者。热偏重者加水牛角片30克,生石膏60克,
柴胡10克;湿热偏重者加生大黄10克,黄芩15克,黄柏15
克。
    [来源]奚九一等,  《中医杂志》 1982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全当归20克,桂枝10克,木通6克,生白芍
20克,细辛2克,生甘草6克,川牛膝10克,丹参30克,赤
芍12克,生黄芪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加水煎沸后,再煎15~20分钟,每剂煎2次,
混合后分2欢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适应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早中期(血管痉
挛期、缺血期)。服药期间禁吸烟、节房事、慎寒凉。一般服
40剂即效.
    [来源]浙江省温岭县中医院詹学斌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鸡蛋黄10个,乳香、没药各5克,珍珠l克,
元寸0. 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取煮熟蛋黄,入锅内炸至焦枯出油,余药为细
末,共调成稀膏,外敷患处,每日3次。
    [备注】主治脉管炎溃破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中医学院吴润苍经验方。
乳头皲裂
    乳头皲裂,又名乳头风、乳头破碎,临床以乳头、乳晕
表面皮肤有小裂口及溃疡为主要特征。  ,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】  生大黄30克,香油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生大黄研末,与香油调成糊状备用。用时先将
乳头洗净拭干,再将上药涂擦在乳头裂口局部,用纱布覆盖。
重者日涂5次,轻者2次。
    [备注]哺乳时洗去药物。
    [来源]王明陵,《精选中医良方》,成都科技大学出版
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茄子花(经霜打的)、香油各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将茄子花焙干,研成细末,用香油调成糊状,
涂于患处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清热、润燥、生肌,主治乳头裂痛。
    [来源]王灼清,  《中医效方精选》,中国中医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银花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加水100毫升,浸泡30分钟,文火煎至50毫
升,加入食用植物油20毫升,再煎20分钟,待冷却后用棉
球蘸药汁涂擦患处,每日4-5次。
  [备注]  主治乳头破裂。
  [来源]  刘俊德,《古今妙方》,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。
  方四
  [组成]  白芷3克,白芨3克,青黛3克,朱砂3克,
鸡蛋3个。
  [用法]  将前4味药共研极细末,鸡蛋煮熟,将蛋黄置
于勺内,炸枯,取油调药面成糊状,涂患处,每日1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乳头破裂(乳头风),疼痛或有分泌物,长
期不愈或因小儿吮乳常复发。注意勿令小儿吮乳,  ,用吸奶器
吸之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省卫生厅,  《河南省秘验单方集锦》,河南
科学技术出版社。
乳    痈
    乳痈多因产后乳汁淤积,化热酿脓,或肝郁胃热,气滞
血壅而成。临床以乳房部红肿热痛,甚至化脓溃烂,或乳汁
排出不畅,伴恶寒发热为特征,属西医学乳腺炎范围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全蝎3克,柴胡9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全蝎研末,柴胡煎水吞服全蝎末,每日1次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疏肝活血,主治急性乳腺炎。
    [来源]樊明法,  《时珍国药研究》  1993年第l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  麻黄、川芎、生甘草各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l剂,水煎2次,温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发汗退热,消积散结,解毒通络,主治急
性乳腺炎。
    [来源]董连华,  《江苏中医杂志》  1992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当归、丹参各15克,乳香、没药、生甘草各
6克,金银花、全瓜萎各30克,赤芍15克。
    【用法】  水煎服,每Bl剂。辅以乳房热敷。
    【备注]本方活血通络,清热解毒,主治急性乳腺炎。
    【来源]唐乾利,  《广西中医药》  1990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【组成]生大黄、芒硝各等份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研末,加入少量凡士林油膏,用开水调匀,
将药摊于纱布上,敷贴于乳房红肿部位。每日3-4次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清热解毒,活血化瘀,软坚散结,主治急
性乳腺炎。
    [来源]肖伍华,  《四川中医》  1987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】  皂刺15克,路路通、炒王不留行各12克,通
草、炒穿山甲、当归各10克,川芎9克,红花6克。’
    [用法】  水煎取汁600毫升,分2次温服,每日l剂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活络化瘀,通乳止痛,主治乳汁瘀积症。
该症进一步发展可引发乳腺炎或回乳。
    [来源]王心好等,  《四川中医》  19 92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郁金9克,冰片3克,红枣3枚。
    【用法]红枣温水浸泡去核,共捣如泥,取1/4药泥塞
健侧鼻子L,每天用药1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乳腺炎初起。晚期或化脓、破溃的病
例均不适宜。
    [来源]刘富有,  《江苏中医杂志》  1982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赤芍30克,公英、生甘草各15克,柴胡、鹿
角片各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取汁,兑入白酒适量内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适用于乳腺炎初期未化脓者。服药后盖被
卧床休息半小时,取微汗。
    [来源]赵荣胜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 1984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【组成]  ①方:当归、青皮、瓜萎仁各10克,制乳没、
生甘草各6克。
    ②方:熟石膏9克,红升丹1克。
    [用法]①方每日l剂,水煎服;②方共研极细末,制
成纱条外用,每日换药1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乳腺炎,初期、成脓期、溃后期均可。
    [来源]亢荣华,  《湖北中医杂志》 1982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]全瓜萎、赤芍、生甘草各30克,丝瓜络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,加红糖适量趁热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乳腺炎,一般眼药1-3剂即可。
    [来源]张学明,  《中国医药报》  1988年8月11日。
    方十
    [组成]  ①方:生甘草、陈皮各50克,成脓加桔梗25
克,收口加黄芪30克;②方:黄柏、生石膏各等份。
  [用法】  ①方水煎服,每日1剂。②方共研细末,未溃
者用冷开水调,已溃者用香油调成膏,敷患处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乳腺炎。
    [来源]郑学良,  《辽宁中医杂志》  1983年第5期。
乳腺增生病
    本病属于中医“乳癖”范围,包括乳腺囊性增生和乳腺
小叶增生,是中青年女性乳房部常见的一种非炎性的慢性肿
块。临床以乳房肿块,经前胀痛加重,经后减轻为主要特征。
发病多与郁怒思虑、肝郁痰凝或冲任气血失调有关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当归12克,瓜萎30克,乳香3克,没药3克,
甘草3克,橘核15克,荔核15克,昆布15克,海藻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 水煎服,每日  1剂。1个月为1个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乳腺增生病之肝郁气血凝结者。经期暂停
用药。
    [来源9  李文亮等,《千家妙方》,解放军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老鹳草30~60克。
[用法]  水煎服,每日1剂。
[备汪]  主治乳腺增生症。
[来源]  柳崇典,  《中医杂志》
方三
30~60天为1个疗程。
1983年第9期。
    [组成]  陈皮10克,生山楂30克,露蜂房、香附、路
路通各10克,桔核、莪术各15克,夏枯草、蒲公英、海藻
各20克,甘草3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 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  主治乳腺增生症,可随症加减。
    [来源]  胡秀荣,《中国医药杂志》  1990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  山楂、五味子各15克,麦芽50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 水煎服,每日)剂。10天为1个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  主治乳腺增生症。
    [来源]  杨驰,《黑龙江中医药》  1985年第l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  柴胡、天冬各12克,郁金、丹参各15克,仙
灵脾、甘草各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,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疏肝理气,活血化瘀,主治乳腺增生病。
伴有纤维瘤或肿块偏硬者,选加生牡蛎、夏枯草、海昆布等。
    [来源]章琴韵,  《江苏中医杂志》  1987年第11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麦芽、鸡血藤各10克,山楂、通草各5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制成冲剂,每包相当于生药30克。每次
]包,每日3次,2个月为l疗程。疼痛严重,增生明显者,
每次2包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活血散结,舒肝理气,主治乳腺增生症。
停药半年后复查。
    [来源]蒲永东等,  《中西医结合杂志》  1989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当归、桃仁、红花、枳壳、柴胡、甘草、川芎
各10克,三棱、莪术各15克,丹参、赤芍各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l剂,水煎服。病情好转后改为隔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活血消痈散结,主治乳腺增生病。临床可
随症加减。
    [来源]刘浩江,  《天津中医》  1986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知母、花粉各20克,大贝、半夏、白芨、穿
山甲、皂刺、三棱、莪术、香附各15克,乳香10克,公英
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l剂,早晚水煎各服1次,20剂为1疗程。
月经期停服,经后继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疏肝解郁,活血化瘀,主治乳腺增生病。
    [来源]贾玉学,  《辽宁中医杂志》 1987年第10期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]川芎5克,生地、当归、延胡索、鸡血藤、益
母草各9克,赤芍、月季花各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乳腺囊性增生。
    [来源]王明陵,  《精选中医良方》,成都科技大学出版
社。
乳腺癌(乳岩)
    本病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,多与正气不足,七
情内伤,肝脾郁结,冲任失调有关,临床以初起乳房肿块,质
地坚硬,推之不移,溃后状似泛莲、菜花为特点。多发于40-
60岁女性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黄芪、党参、沙参、侧耳根、夏枯草、蒲公英
各30克,白术、天门冬、半边莲各15克,  白花蛇舌草、半
枝莲各60克,茯苓12克,山楂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术后1周开始服用,  3年内每日  1剂,3年后
酌情减少服药次数,维持5-6年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益气养阴,解毒散结,主治乳腺癌术后患
者。可配合放化疗、内分泌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。
    [来源]柯新桥等,  《新编妇科秘方大全》,北京医科大
学、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人工牛黄10克,制乳没、海藻各15克,黄芪、
山慈菇、香橼、炒三仙各30克,夏枯草、三七粉、首乌、苡
仁、紫花地丁、莪术、仙灵脾各60克。
    【用法】  上药共研细末,水泛为丸,每次3克,每日2
次。
    【备注]本方健脾扶正,化瘀散结,主治乳腺癌术后。
    【来源]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,  《中医杂志》
1985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漏芦15克,八角莲、白蔹、金雀花各9克,芸
苔子、天葵子、木馒头各30克,地鳖虫、露蜂房各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l剂,分2—3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清热解毒,止痛消瘤,主治乳腺癌。一般
适用于正气未衰的患者。
    [来源】杨今祥,  《抗癌中草药制剂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人工牛黄15克,乳香、没药、黄芪、三七粉、
薏苡仁、何首乌各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,水泛为丸。每日2次,每次3克,
温开水送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驱邪解毒,扶正抗癌,用于乳腺癌手术、
放疗、化疗后配合治疗,以巩固疗效。
    [来源]王桂绵等,  《中级医刊》  1988年第8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【组成]狼毒500克,红枣5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二药共煮,去狼毒,吃红枣,每次5枚,每日
2-3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乳腺癌。
    [来源]漆浩,  《家庭效验良方大全》,北京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  ①乳香60克,没药60克,五倍子60克,鸦
胆子(去壳)20克;②鲜蟾皮。
    [用法]  ①上药捣烂合醋1250克,慢火熬成膏,摊于
布上外敷,每2天换药1次;②外敷,每天一换。
    [备注]用于乳腺癌坚硬不化的辅助治疗。
    [来源]李岩,  《肿瘤临证备要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  ④黄麻叶;②壁虎2条。
    [用法]黄麻叶捣烂外敷患处,  2天一换;或壁虎用香
油浸2个半月后沾油涂患处。
    [备注]用于乳腺癌溃破不敛的辅助治疗。
    [来源]同上方。
泌尿系结石
    泌尿系结石属中医“砂淋”、“石淋”、“血淋”范围,临
床据结石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,常见有血尿、阵发性绞痛及
胀痛、小便涩痛、排尿中断等,多因湿热下注膀胱或中气下
陷、肾虚气化无力所致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白果根120克,冰糖1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周4-5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尿路结石。服药后每日饮水量要增至
1200~1800毫升。结石由输尿管中段进入下段或尿道时,必
须用总攻疗法,加倍饮水和运动,每天早上、中午、下午各
运动1次,每次约15分钟。并发尿路感染者要抗感染。
    [来源]林鹤和,  《江西中医药》  1982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  穿山甲10克,皂刺、乳香、没药、牛膝、白
芷、青皮、薏苡仁、厚朴、枳壳各9克,三棱、莪术、车前
子、赤芍各18克,金钱草27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输尿管结石。
    [来源]薛建中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82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【组成]金钱草30~120克,海金沙15~30克,鸡内
金10~15克,滑石15~30克,王不留行15~30克,胡桃肉
30~60克,川牛膝15-30克,乌药9~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l剂,水煎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泌尿系结石(肾结石、输尿管结石、膀胱
结石)。
    [来源]柴彭年,  《天津医药》  1982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萑草30克,金钱草12克,海金沙10克,星
星草30克,炒食盐3克,白糖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海金沙用布包煎,除白糖、炒食盐外,其余药
物放砂锅内加水500~800毫升,煎至300毫升,将炒食盐、
白糖放碗内,用药液溶化。成人1次服,儿童可分次服。6小
时后再煎二渣,不加糖盐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石淋(尿道结石)。
    [来源]鹤壁卫生干校原锦汉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瓦松9克,瞿麦15克,石苇9克,桑寄生9克,
刘寄奴5克,蓆蓄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石淋(肾结石)、膀胱炎。忌酸辣。
    [来源]南阳市公疗门诊部樊伯玉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六
[组成】  琥珀30克,鸡内金30克,车前子30克。
[用法]上药共研末,每服3克,每日1—2次。
[备注]主治膀胱结石。
[来源]进生等,  《中华民间秘方大全》,世界图书出版
胆    结  石
    胆结石包括胆囊结石与胆管结石,其临床表现及治疗不
同,但发作时皆可出现右上腹剧痛,向右肩、背部放射,伴
发热、寒战、恶心、呕吐或黄疸,属中医“胁痛”、  “腹痛”、
“黄疸”等范围,多与湿热、毒邪为病相关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柴胡、大黄(酒制)、枳实、郁金、川楝子、没
药各12克,黄芩、法半夏、鸡内金各10克,茯苓15克,金
钱草、荸荠粉各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除荸荠粉外,加水煎沸,去渣取汁,兑荸
荠粉服用。每日l剂,煎服2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胆结石病,尤其对胆管泥砂状结石疗效显
著,但须坚持服药2-3个月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湖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刘松青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  柴胡、青皮、三棱各15克,金钱草80克,赤
芍10克,威灵仙30克,桃仁12克,鸡内金、大黄、枳实、
延胡索、广木香各20克。
  [用法】  水煎3次,共取液3000毫升,分2次服下。以
上为成人量,  10天为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肝内胆管及胆囊结石。
    [来源]江西省抚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唐学游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香油、冰糖、核桃仁各300克,金钱草5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香油、冰糖放入锅内,文火煮,待冰糖完全
溶化后,加入核桃仁,炒微黄为度。待温热时切成约30克的
小块,装瓶备用。取金钱草50克煎浓汁,冲服上药,每日3
次,每次服30克。上药为1个疗程的量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胆结石,对泌尿系结石也有较好的效果。
注意不能服过量,过量会引起腹泻。忌辛燥食物,戒恼怒。
    [来源]四川省旺苍县医院王仲衡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】  茵陈、金钱草、败酱草、玉米须各30克,板
蓝根20克,栀子、川郁金、枳壳、穿山甲、鸡内金各15克,
甘草3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,分2次服,连服1个月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胆结石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省卫生厅,  《河南省秘验单方集锦》,河南
科学技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金钱草60克,半枝莲30克,黄连10克,川
楝子15克,赤芍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胆结石、胆囊炎。
    [来源]罗山县定运公社卫生院李复义经验方。
肩  周  炎
    本病是肩周肌肉、肌腱、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
无菌性炎症,与外伤、疾病、药物等有关。表现为肩部疼痛,
入夜加重,活动受限,外展、旋转、持重时疼痛,肩关节周
围广泛压痛,严重者可有肌肉萎缩。多发生于50岁上下,俗
称“五十肩”,中医称为漏肩风,又名凝肩、冻结肩等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纯松香粉50克,铅丹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和匀,取油纸或塑料布1方,依肩痛范围
大小,将药均匀地洒摊于纸或布上,再用白酒喷湿,敷于患
处,外用棉花、绷带包扎,  3日1换。
    [备注]治肩关节周围炎效果满意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黄宇康,《四川医学》  1982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【组成】  ①方:川乌、草乌各150克,白花菜子100克,
白胡椒、肉桂、丁香各20克,乳香、没药(均去油)各80克,
麝香2克,冰片0.5克:②方:黄芪、葛根各30克,白芍、
桑枝各20克,当归、桔枝、桑寄生各12克,片姜黄、生姜、
大枣各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①方共研细末,取药粉适量酒调成糊,置胶布
中心,敷贴手三里、肩髑穴及肿痛点上,3—4小时取下,每
周1次,如有过敏起水泡,可涂点肤轻松即愈;②方加减日
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主治肩周炎。
    [来源]杜见斌,  《河北中医》    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】  黄芪30克,桂枝、赤芍、羌活、姜黄、当归
各6克,桑寄生9克,地龙10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日l剂,水煎服。配合针刺(肩髑、曲池、外
关、合谷)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治疗肩周炎。
    [来源]黄金全,  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    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姜黄15克,羌活、炒白术各10克,炙甘草5
克。
    [用法]随症加减,  日]次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治疗肩周炎。
    [来源]刘晨,  《江苏中医杂志》  1985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①方:山萸肉35克;  方:山萸肉10~20克,
熟地lo克,当归、白术、桂枝、姜黄各10克,山药15~20
克,炙甘草3克,陈皮7克。
  【用法]  ①方日1剂,水煎,分2次服。病情好转后药
量减至10 -15克,水煎服或代茶饮;②方加减,日1剂,水
煎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本方主治肩周炎。
    【来源]宋麒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84年第11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【组成]川乌、草乌各90克,樟脑9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备用。用时据疼痛部位大小,取药末
适量,用食醋与蜂蜜调成糊状,外敷于肩部疼痛点,药厚约
0.5厘米,外用绷带或纱布固定,并以热水袋外敷30分钟,日
1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肩周炎。
    [来源]王明陵,  《精选中医良方》,成都科技大学出版
社。
骨    折
    骨折是指骨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被破坏者。古代称之为
“折疡”、“折骨”。多因外力作用,跌仆、闪挫、挤压、负重、
劳损等引起。症见在正常的骨中出现断裂,或粉碎性骨片,或
断折骨重叠,出血红肿,骨折处疼痛难忍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广地龙90克,地鳖虫24克,冰片6克,红糖
25克,白酒适量,麦面粉1撮。
    【用法]先将前3种药碾成细粉,再同麦面粉、红糖拌
匀,将白酒煨热冲调成厚糊状。将上列药膏涂于纱布上约3分
厚,贴敷于骨折(已经过整复处理)处之周围皮肤上,外用
粗细适合的2片杉木皮夹住,并以绷带固定。通常3天换药
1次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四肢闭合性骨折。
    【来源]查少农,  《中草药外治验方选》,安徽科学技术
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鹿角霜15克,熟地20克,锁阳15克,水蛭
10克,甲珠10克,片子姜黄10克,黄明胶10克,骨碎补30
克,香附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  1剂(儿童用量可酌减)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陈旧性骨折。
    [来源]李文亮等,  《千家妙方》,解放军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】  柳树枝120克,桑枝60克,骨碎补60克,鸡
血藤30克,三七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上述药物研末,调拌白酒。骨折复位后,敷
贴患处,  3日换1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外伤骨折。
    [来源]刘光瑞等,  《中国民间百病良方》,四川科学技
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土鳖虫500克,制马钱子5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研细末,用蜂蜜和匀,制成药丸,每粒
5克。每次1丸,早晚各]次,黄酒送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骨折及各种扭伤、跌打损伤。
    [来源]孟伟,  《辽宁中级医刊》  1981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】  真绛香10克,白芨10克,土鳖虫、当归尾、
田三七、甜瓜子、血竭、大黄各12克,补骨脂6克,乳香15
克,没药18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为细末,炼蜜为丸,每丸3克。每日服
l一2次,每次1丸,白开水或黄酒送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活血止痛,消肿散瘀,长骨。适用于骨折
早期、脱臼等症。经期及孕妇忌服。
    [来源]天津中医学院刘洪涛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制马钱子12克,麻黄15克,香瓜子、土鳖虫、
生姜、自然铜、川续断、乳香、没药各30克,麝香3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上药共研细末,炼蜜为丸,每丸1.5克,日服
1次,每次2丸,  白开水送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通络活血,散瘀止痛,接骨续筋。适用于
骨折中期,治筋伤骨断,跌打损伤等症。
    [来源]天津中医学院刘洪涛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  ①方:乳香、没药、牛膝、威灵仙、归尾、桃
仁、丹皮、赤芍各12克,羌活、香附、台乌、木通10克,红
花6克,甘草3克;②方:桂枝、川芎各6克,桔梗、羌活、
独活、桃仁、木通各10克,续断、秦艽、归尾、乳香、没药
各12克。
    [用法]皆水煎服,每日1剂,煎服2次。可先行手法
复位。也可研诸药为末调敷伤处(无破溃可用)。
    [备注]  ①方适用于下肢诸骨受伤或骨折、脱位;②方
适用于上肢软组织损伤及骨折、脱位。
    [来源]湖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院医院刘青松经验方。
跌打损伤
    跌打损伤包括J1枪、跌仆、殴打、闪挫、刺伤、擦伤、运
动损伤等,伤处多有疼痛、肿胀、出血或骨折、脱臼等,也
包括一些内脏损伤。在此主要以软组织损伤为主。
    万一
    [组成】  当归9克,赤芍15克,川芎6克,红花6克,
乳香、没药各6克,地鳖虫12克,落得打15克,橘叶、橘
核各9克,小茴香3克,荔枝核12克,青皮、陈皮各6克,
台乌药9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水煎服,每日l剂,分2次煎服。药渣再加适
量水煎沸,熏洗患处,每日  l一2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阴部挫伤(男子睾丸、女子下阴部)。
    [来源]  朱文海,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  1983年第12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赤小豆100克,冰片1.5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研为极细粉末,用清水调成糊状,均匀
地摊敷在纱布上,厚约0.5厘米,敷患处,每12~24小时换
药1次。有张力性水泡者,应妥善保护,防止继发感染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适用于闭合性软组织损伤。
    [来源]江波,  《陕西中医》  1980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生栀子、生韭菜各等量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混合捣烂,用鸡蛋清调匀成糊状,均匀地
敷于患处,厚度约2-- 4毫米(如有骨折,固定后再敷),外
用纱布固定,每日换药1次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用于治疗闭合性软组织损伤、小腿挫伤、
踝关节扭伤肿痛等。
    [来源]李家武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82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黄芪18克,桂枝12克,姜黄6克,牛膝12克,
川续断9克,乌药9克,乳香6克,没荮6克,,桃仁12克,
红花6克,虎杖12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上药加水煎成汤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跌打损伤。
    [来源]刘光瑞等,  《中国民间百病良方》,四川科学技
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肉桂、地龙各1. 2克,黄柏、甘草各3克,羌
活6克,苏木1. 8克,麻黄1. 5克,桃仁6枚,当归尾0.3克,
独活3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研为粗末,每用15克,用水250毫升,煎
至125毫升,去滓温服,每日2次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活血通络,祛风除湿,主治跌打损伤,瘀
血停滞,腰脊腿胫肩臂疼痛。
    [来源]金·李呆,  《兰室秘藏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地鳖虫(焙)  5个,苏木、乳香、没药各6克,
木耳、穿山甲、丹皮、枳壳、蒲黄、当归尾、木通、甘草各
3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上药水煎去渣,入白酒30毫升(不会饮酒者
可减量或不用)混合,每日l剂,  日服2次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活血化瘀,,消肿止痛,主治各种外伤肿痛。
    [来源]清,祁坤,  《外科大成》,科技卫生出版社。
骨髓炎(附骨疽)
    本病是一种毒气深沉,附着于骨的深部脓疡,即化脓性
骨髓炎。多因病后余毒血行感染或外伤骨骼、感染邪毒所成。
临床以局部肿疡、附筋着骨,推之不移,疼痛彻骨,溃后脓
水淋漓,不易敛口,可成窦道为特点,多发于10岁以下男孩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款冬花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嚼成糊状,涂于消毒敷料上,贴于创面固定,
每日换药1次,10次1疗程,疗程间隔2日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慢性骨髓炎。
    [来源]蔡万清,  《新中医》  1989年第11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【组成]  ①方:麻黄、皂刺各5克,白芥子、熟地、浙
贝各15克,肉桂、生姜各3克,鹿角霜、连翘各20克,银
花30克,穿山甲6克,乳香、没药各10克;②方:黄芪、花
粉各30克,当归、鹿角霜、浙贝各15克,银花、白芥子各
20克,  肉桂3克,炮山甲、川芎各8克,赤芍、木瓜、白芷
各10克,连翘12克。
    [用法]急性期用①方,慢性期用②方,均为每日l剂,
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骨髓炎。
    [来源]刘宁富,  《新中医》 1990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天麻、血竭、白芍、干姜、附子、大黄、樟脑
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配成膏药、敷患处,再用吹风机或热水袋热疗
半小时,纱布包扎固定,25小时除去敷药,3-4日1次,40
日1疗程。
  [备注】  主治硬化性骨髓炎。
    [来源]安新志,  《山西中医》 1989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【组成]朱砂、血竭各4.5克,血余炭、硼砂各1.5克,
麻油少许,猪肝4.5克。
  [用法】  制成5丸,每日  l丸,分3次服。儿童可制成
8丸,  日服1丸。
  [备注】  主治慢性骨髓炎。疼痛者加乳香、没药各9克。
  [来源】  郭日植,《辽宁中医杂志》  19 80年第12期。
  方五
  [组成】  黄连粉65克。
  【用法】  加水2000毫升,煮沸3次,每次15分钟,不
去渣温度适宜时浸泡患处,每日1次,每次1-3小时。浸毕
常规换药至痊愈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指骨骨髓炎。
    [来源]黄友熊,  《中西医结合杂志》  1985年第10期。
下肢溃疡(臁疮)
    臁疮是发生于小腿下三分之一胫骨嵴两旁(臁部)肌肤
之间的慢性溃疡,俗称“老烂脚”,现代医学称“小腿慢性溃
疡”,其疮口凹陷,脓水淋漓,久不愈合,臭秽不堪,症属顽
疾。多因久立负重,气陷血瘀,肌肤失养所致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】  鲜女贞叶15~20片。
    上用法]煎汤熏洗患处,再用煮熟的叶片贴敷伤口,敷
料胶布固定,  日换2-3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下肢慢性溃疡。
    [来源]章磊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84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海螵蛸30克,铁落粉30克,冰片6克,鸡蛋
黄油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将前3药研极细粉,再加入蛋黄油适量调成软
膏。用时先用四季葱数根煎水,待温时洗净患处脓液,再将
药膏涂满疮面,外以消毒纱布束之,如第2天不流出脓液,即
不必再换药,待7 -- 10日后,疮口即平复。
    [备注]同上方。
    [来源]查少农,  《中草药外治验方选》,安徽科学技术
出版社: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半边莲、半枝莲各150克。
    [用法]煎浓汁内服,再煎外洗。  日服2次。
    [备注]同上方。
    [来源]王明陵,  《精选中医良方》,成都科技大学出版
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乳香、松香、轻粉各等份。,,
    [用法]共为细末,以麻油调稠。用油纸以针密刺细fL,
将药匀搽纸内,再以油纸一张盖之。将疮先用葱汤洗净,遂
以油纸有fL-面对疮贴之,一日一换,自效。
    [备注]治臁疮初起,多疼少痒者。忌房事、煎炒之品
等。方名“三香膏”。
    [来源]清,田间来是庵,《灵验良方汇编》,中医古籍
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砂糖200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砂糖碾为极细末,撒于溃疡面上,用3-5厘
米宽的胶布叠瓦样贴盖,4-5日换药1次,直至溃疡渐愈。
    【备注]治小腿皮肤溃疡。
    【来源]漆浩,  《家庭效验良方大全》,北京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【组成]蜈蚣、五倍子各等份。
    【用法]共研细面,撒布溃疡面,以消毒纱布覆盖,隔
日换药1次。每次换药前先用淡盐水清洗溃疡面,外周皮肤
用0. 1%新洁尔灭消毒。疮面上的痂壳不必除去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慢性溃疡。
    [来源]李显仲,  《河北中医》  1985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】  枯矾、活性炭各30克,珍珠粉6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,创面处理后撒上药粉,敷料加压包
扎,2-6天换药1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慢性皮肤溃疡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涂恩来,《云南中医杂志》  1988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l  黄柏、黄芩各12各,紫草、密陀僧、赤石脂、
五味子各30克,龙骨20克,苍术6克,冰片0. 5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共研细末,蜂蜜调糊涂患处,敷料包扎固定,
5—?天换药1次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下肢慢性溃疡(臁疮)。
    【来源]杨必成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85年第5期。
烧  烫伤
    烧烫伤是由于物理或化学因素的高热,作用于身体表面
所引起的损伤;轻者局部红晕、起疱或破损溃烂,重者损伤
面积大而深,皮焦肉烂,甚至热毒内攻,高热神昏,危及生
命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五倍子30克(沙炒微黄),生地榆30克,黄
连15克,冰片6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先将前3味药研为细粉,再加入冰片研匀,麻
油或其它清油调成薄浆,用毛笔蘸涂患处,每日  3-4次。烫
伤水泡较大者,用消毒针筒抽去泡内渗液后涂药。一般不须
包扎。
    【备注]本方有良好的消炎止痛、防腐生肌作用,适用
于I、Ⅱ度烫伤。
    【来源]葛克明,  《新中医》 1980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【组成】  金果榄4克,大黄2.5克,金银花1.5克,黄
连素1.5克,冰片0.5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分别研为细末、过120月筛:然后混合装
瓶备用。按常规清创后,将药粉与香油调成稀糊状,涂于创
面上,每天1—2次。如渗出液较多:也可用药粉直接撒布于
创面上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对I一Ⅱ度烧伤治疗效果甚佳。
    [来源]武汉军区某师医院门诊所,  《人民军医>  1981
年第10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焦炭若干,冰片少许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为细面,对干燥创面,可加冷开水适量,
调成糊状,外涂;创面如有渗液,则将药面直接撒于其上,每
日上药2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局限性烫(烧)伤。
    [来源]王秋石,  《天津赤脚医生》  1980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寒水石6克,黄连6克,冰片3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面,香油调和涂患部,每日3-4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开水烫伤。
    [来源]刘俊德,  《古今妙方》,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瓦楞子、菜籽油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将瓦楞子研为细末调入菜油,装容器内高温消
毒备用。烧伤部位清创后用纱布吸干,均匀涂药,不必包扎。
换药时用双氧水及0.1%一0.2%新洁尔灭顺次清洗局部,用
无菌敷料或棉签吸干后涂药,每日1-2次。如有感染,应除
去痂皮及脓液后涂药,室温低时,可用烤灯。其余按烧伤常
规处理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Ⅱ度烧伤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周旭东,《四川医学》  1982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】  黄柏、黄芩、大黄、虎杖各150克,地榆200
克,黄连、紫草各60克,甘草45克,冰片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,麻油调糊,装瓶备用。暴露创面,
每天涂药1次,涂药前先用生理盐水、后用1坻新洁尔灭清洗
消毒创面。
    [备注]  主治I一Ⅲ度烧烫伤。
    [来源]  董永洪,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88年第11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  地榆、大黄各50克。夕
    [用法]  共研细末,油调糊状涂患处,每日3次。
    [备注]  主治烧伤。
    [来源]  邱建明,《四川中医》  1983年第3期。
冻    伤
    冻伤是人体遭受低温侵袭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的损
伤,多发于儿童、妇女及久坐少动者,以四肢远端及暴露处
为好发部位,。较多见的是局部性冻伤,如冻疮。
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白萝l、1个,生姜25克,白附子2.5克,桂
枝2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趁热洗患处,每日1剂,连洗2天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冻疮。
    [来源]周洪范,  《中国秘方全书》,科学技术文献出版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五倍子粉1. 5克,雄黄粉1克,艾叶粉1克,
复合维生素B3片,维生素Eis毫克,烟酸0. 8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研为细粉,用微量水调成浓糊状,摊敷
于冻疮上,然后用橡皮膏在外面固定好,  3天换药1次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适用于未溃型冻疮。
    [来源]李芷春,  《天津赤脚医生》  1980年第l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肉桂、冰片、樟脑各2克,炙乳、没各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分研细末,混匀,用凡士林调成膏,敷患
处,2-3天换药1次。用药前先用萝l、汤或淡盐水清洗创面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冻疮破溃者。
    [来源]周振朝等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83年第l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当归12克,桂枝、赤芍各9克,生姜、甘草
各5克,大枣10枚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冻疮。
    [来源]许岳林,  《大众医学》  1981年第12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桂枝、川椒、生地各30克,红花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煎汤约4000毫升,温度适宜时浸泡患处,每
天1-2次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主治冻疮。若破溃,可加五倍子30克,地榆
20克。
    [来源]李家强,  《广西中医药》  1981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木瓜30克,红花9克,辣椒杆适量,桐树叶
或枝适量,麦苗一把。
    [用法]煎水熏洗患处,每日2次。
    [备注]适用于未破溃之冻疮。
    [来源]范正祥,  《常见病简易疗法手册》,人民卫生出
版社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甘草、麦芽各12份,官桂、艾叶各1. 5份,花
椒0.5份,樟脑粉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,取药粉10克,冲入沸水100毫升,
待温度适宜时,将未破溃之患处浸于药液中泡20~30分钟,
并按摩局部,随时添加热水以保持温度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冻疮。
    [来源]杨天顺,  《四川医学》  1981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桂枝6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加水1000毫升,煎煮10分钟,早、晚各1次
浸泡患处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未破溃之冻疮。
    [来源]潘文昭,  《新中医》  1980年增刊3。
毒蛇咬伤
    毒蛇咬伤后,神经毒者,疼痛不剧烈,常因呼吸麻痹,造
成重要器官缺氧而导致死亡;血循毒者,疼痛剧烈,患处易
坏死,甚者会导致功能障碍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】.  半边莲30克,青木香、菊花、白芷、大黄、法
夏各10克,赤芍、银花各15克,甘草3克。
    [用法]急煎1—2剂,分2次口服。翌日起每日l剂。
并常规清创、排毒、换药等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毒蛇咬伤。
    [来源]刘丽芳,  《湖南中医学院学报》 1989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金钱草10克(鲜品)。
    [用法]捣泥状敷患处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毒蛇咬伤。
    [来源]何明修,  《四川中医》  1983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  ①方:苍术、白芷各50克,蜈蚣2条,蚤休
40克,银花25克,连翘、元参、花粉各20克,防风15克,
甘草10克。
    ②方:苍术、白芷、公英、地丁各50克,连翘、防风、
荆芥各20克,川芎、黄柏、蚤休各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 ①方每日1剂,水煎服。②方煎汤熏洗患处。
另外,患处常规消毒后“十”字切开,深达皮下组织,使毒
血排出,如有残存毒牙,应立即取出,然后伤口用浓茶调雄
黄末外敷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毒蛇咬伤。
    [来源]朱振兴,  《辽宁中医杂志》  1982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半边莲30克,青木香、银花各15克,龙胆草、
菊花、赤芍、地丁、大黄各12克,夏枯草10克,甘草3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毒蛇咬伤。严重病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,
同时抓紧清创排毒处理。
    【来源]袁银山,  《湖南中医学院学报》 1985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新佩兰叶100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洗净捣烂,伤口常规消毒扩创排毒后,敷佩兰
泥于创面,敷料覆盖固定,每日换药2-3次。每次换药前需
冲洗伤口,消胀后即停止用药,未愈之伤口可按外科常规换
药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毒蛇咬伤。
    [来源]朱胜典,  《广西中医药》  1985年第4期。
第三章  妇产科
妊娠恶阻
    本病又名妊娠呕吐,临床以妊娠早期反复出现恶心呕吐、
头晕厌食,甚或食入即吐,进而影响孕妇健康为主要特征。其
发生多与脾胃虚弱、痰湿阻滞、肝胃不和等因素有关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乌梅10克,白芍15克,甘草9克,代赭石6
克,竹茹10克,麦冬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一日2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妊娠恶阻之胃阴虚者。
    [来源]贺元林等,  《妇科病良方》,云南大学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鲜芜荽l把,苏叶3克,藿香3克,陈皮6克,
砂仁3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煮沸后倒入壶内,壶嘴对准患者鼻子L,令
其吸气。每次数分钟,1天熏数次。
    [备注]适用于严重妊娠恶阻,甚至药、食难进者。
    [来源]进生等,  《中华民间秘方大全》,世界图书出版
公司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白术(炒)  3克,人参l,5克,丁香、甘草
    [备注]本方有清热安胎、降逆止呕之效。全方药性平
和,经临床观察无任何副作用。曾治200余例,疗效达95%。
    [来源]长春市二道河子区第二医院许梦森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生姜60克(带皮切片),伏龙肝60克,童鸡
1只。
    [用法]将伏龙肝煎取澄清液备用。将童鸡处死(雌雄
均可),去毛洗净,剖去内脏,纳生姜于腹中,置瓷罐内,然
后加入伏龙肝澄清液适量,食盐少许,盖密炖烂,取汤徐徐
饮之,鸡肉亦可食。每日或隔日服1次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温中补虚,降逆止呕,主治脾胃素虚之妊
娠恶阻。
    [来源]吴光烈,  《福建中医药》  1988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桂枝10克,白芍12克,炙甘草6克,生姜3
片,红枣12枚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每日l剂,分煎2次药液混合,频频
少量饮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调和阴阳,平冲降逆,主治妊娠呕吐。呕
吐甚者重用生姜;痰湿较甚者加法夏;虚寒较甚者加人参、干
姜。
    [来源]王贤春,  《湖南中医杂志》  1988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]党参、麦冬、茯苓、山药各10克,白术、陈
皮、竹茹各6克,红枣5枚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  l剂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健脾和胃,降逆止呕,主治妊娠恶阻。
    [来源]
    方十
    [组成]
降香各6克
    [用法]
    [备注]
    [来源]
石坚,《浙江中医学院学报》  1987年第6期。
丹参12克,赤芍、半夏、白术各10克,红花、
黑枣仁、珍珠母各30克。
水煎频服,每日l剂。
本方活血安神,平冲止呕,主治妊娠剧吐。
赵文研,《辽宁中医杂志》  1992年第7期。
妊娠腹痛
    本病又名胞阻、妊娠小腹痛,临床以小腹疼痛为主症。妊
娠期中,因胞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腹痛,应注意审视腹
痛不同的性质特点,以指导治疗,免其日久令胎动致病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当归10克,芍药30克,川芎15克,茯苓12
克,泽泻15克,  白术12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3次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调和肝脾,止痛安胎,主治妊娠腹痛。
    [来源]刘献琳,  《金匮要略语释》,山东科学技术出版
社。
  ‘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  薤白30克,当归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.  本方主治妊娠腹内冷痛及胎动不安。
    [来源]郭博信,  《妇女百病偏方》,中医古籍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人参30克(去芦),熟地30克(九蒸),白术
30克(土炒),炒山药15克,炙草3克,山萸15克(蒸,去
核),杜仲9克(炒黑),枸杞6克,扁豆15克(炒,去皮)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补脾益肾,止痛安胎,主治妊娠少腹痛,
胎动不安。方中人参可以党参或嫩黄芪代之。
    [来源]清·傅山,  《傅青主女科》,上海人民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党参30克,白术30克,炒扁豆25克,熟地
30克,山药30克,山萸肉30克,黑杜仲12克,杞果15克,
炙甘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l剂,分早、晚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补肾健脾,调和气血,冲任得养,胞胎自
固。主治妊娠4-5个月,少腹坠痛,胎动不安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省卫生厅,  《河南省秘验单方集锦》,河南
科学技术出版社。
胎漏、胎动不安
    胎漏又名胞漏、漏胞、漏胎,临床以孕后阴道不时少量
下血,或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,但无腰酸腹痛及小腹下坠等
为特征,常发生于妊娠早期(孕12周之前),病因以脾肾之
虚、气血之虚为主。胎动不安以先感胎动下坠、腰酸腹痛或
坠胀不适,继而或有少量阴道下血为特征,多见于妊娠12-
28周期间,病因与胎漏相近。二者可见于现代医学之先兆流
产等病变。
[来源
方二
克,石    克,黄芩  克,川黄连  克
[用法]水煎服,每日
    [组成]艾叶100克,阿胶珠20克,甘草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胎动不安,腹痛下血。
    [来源]陈卫等,  《新编千家妙方》,中国医药科技出版
社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当归、泽泻、川芎各10克,芍药、茯苓各15
克,白术12克,川断、寄生、菟丝子、苎麻根各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两煎,每煎200毫升,早、晚各温服
1次。1个月为1个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补益肝肾,养血安胎,主治先兆流产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谷宝森,《天津中医》  1986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  ①方:当归、川芎、阿胶珠各10克,白芍15
克,白术、泽泻、茯苓、没药各8克,血余炭6克;②方:川
断、菟丝子、桑寄生、党参各12克、黄芪15克,砂仁3克
《后下),香附6克。.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l剂,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①方调肝养血、止血、止痛安胎,主治先兆流
产第一阶段以下腹疼痛、阴道流血为主者。若下腹疼痛明显
者重用白芍再加甘草;出血量多者重用血余炭再加艾叶炭;焦
虑不安者加合欢皮、酸枣仁。②方补益肝肾,调和冲任,主
治先兆流产第二阶段下腹疼痛缓解,出血停止,腰痛或不痛
者。
    [来源]李兆苓,  《湖北中医杂志》  1989年第各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桑寄生、杜仲各24克,阿胶(烊冲>、白术各
15克,黄芩、苏梗各12克,砂仁(后入)、艾叶炭各6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.  水煎服,每日l剂,分2次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本方补益肝肾,理气健脾,养血安胎,主治先
兆流产。临证可据情随症加减。
    [来源l,  王忠民,《湖北中医杂志>  1985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]熟地、山萸肉各10克,阿胶(烊化冲服)9克,
桑寄生、杜仲各12克,菟丝子、党参各15克,苎麻根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,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补肾益气,固肾安胎,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先
兆性流产。若阴道出血量多,色鲜红,心烦口渴者加黄芩9克,
旱莲草18克;腹痛较频者加白芍15克;腰酸明显者桑寄生
量增加20克;恶心呕吐者加苏梗10克;小腹冷痛者加艾叶
炭5克;大便干结者加淡苁蓉10克。
    [来源]高萍,  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  1991年第6期。
妊娠杂病
    妊娠期间,由于生理上的特殊改变,发生一些与妊娠有
关的疾病,称妊娠病,除前面所述病证之外,某些一般疾病
发生于妊娠期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,概称妊娠杂病,如:妊
娠咳嗽(子嗽)、心烦(子烦)、肿胀(子肿)、失音(子痦)、
小便不通(转胞)、小便淋痛(子淋、小便难)、眩晕(子
晕)、痫证(子痫)等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紫菀3克,天冬3克,桔梗1.5壳,炙甘草1.5
克,桑白皮1.8克,杏仁(泡)  1.8克,竹茹1.2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,入蜜温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妊娠咳嗽不止,胎气不安。
    [来源]清·姚俊,  《经验良方全集》,中国医药科技出
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川贝母(去心)。
    [用法]麸皮同炒黄,去麸研末,砂糖为丸,弹子大,
含咽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妊娠咳嗽。
    [来源]清·王士雄,《四科简效方》,中医古籍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当归3克,川芎1. 5克,黄芩、熟地、麦冬
(去心)、白芍(酒炒)、茯苓各3克,竹叶5片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孕妇心惊胆怯,烦闷不安。
    [来源]四好居士,  《古今灵验秘方大全》,中国中医药
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人参15克,生黄芪9克,柴胡3克,甘草0. 3
克,当归9克(酒洗),白术15克(土炒),茯苓30克,升
麻0. 9克,陈皮0.9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健脾补肺,益气祛湿,主治妊娠浮肿。
    [来源]清·傅山,  《傅青主女科》,上海人民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鲤鱼1尾,白芍、当归、生地各9克。
    [用法]酒煮服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妊娠遍身浮肿,两足俱肿,  3次即消。
    【来源]明,胡正心等,《万病验方》,中医古籍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天仙藤、香附、陈皮、甘草、乌药、木瓜各10
克,紫苏6克,生姜3片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理气祛湿,舒郁化滞,主治羊水过多症
(胎水肿满)。若妊娠8个月以上,肿胀较重者,加车前子、泽
泻各1b克;腹胀满难忍,加腹皮、莱菔子各10克;肿甚纳
呆,加赤小豆、茯苓皮各10克。
    [来源]张丽蓉等,  《天津中医》  1984年创刊号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桔梗10克,甘草6克,玄参15克,麦冬15克,
石斛10克,细辛3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  日服3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妊娠失音。
    [来源]贺元林等,  《妇科病良方》,云南大学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【组成]黄芪30克,大腹皮、当归、党参、车前草各
15克,  白术、茯苓各20克,山药30克,泽泻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健脾益气,行水利湿,主治妊娠水肿。应
用时可随症加减。
    [来源]杜中语等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85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】  红鲤鱼1条(约250克左右),茯苓6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先把鲤鱼洗净去鳞,除掉鱼腮和内脏。加入茯
苓及清水1000毫升,用文火煎成500毫升,分2次温服,。每
日l剂,连服20天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健脾安胎,利水消肿,主治妊娠水肿。
    [来源]张达旭,  《广西中医药》  1990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十
    [组成]当归10克,川贝母12克,苦参10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水煎服,每日l剂,早、晚服。7天为1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利水通淋,养血安胎,主治妊娠膀胱炎
(子淋)。治疗期间注意休息,忌食辛辣食物。若为阴虚者,加
生地、枸杞、车前子、木通;实热者加黄柏、淡竹叶、瓜  ,;
热盛者加生栀子、黄芩;渴甚者加麦冬、沙参;气虚者加黄
芪、党参、川断等。
    [来源]张宽智,  《中西医结合杂志》 1986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十一
    [组成]金银花30克,连翘、蒲公英、紫花地丁、蕭
蓄各18~30,克,石苇、黄柏、茯苓、车前草各12~15克,白
术、山药、生栀子各12克,白茅根10克,甘草梢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  l剂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清热解毒,分利湿热,主治妊娠合并尿路
感染  C子淋)。服药同时要大量饮水。若腰痛加杜仲、续断;
血尿加苎麻根、.旱莲草;便干加冬葵子;发热加柴胡、黄芩;
呕吐加半夏、竹茹。
    [来源]桑海莉,  《安徽中医学阬学报》  1989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十二
    [组成]生黄芪60-  90克,潞党参、当归、白术各16
克,肉桂、柴胡、升麻各6克,:陈皮3克,茯苓、泽泻、琥
珀各10克,杏仁、连翘各7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取汁300毫升,每日1剂,分3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补中益气,利尿保胎,  主治妊娠尿潴留
(转胞)。
    [来源]王俊,  《四川中医》  1987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十三
    [组成]山羊角、钩藤、生地、白芍各30克,白僵蚕
(蛹)、地龙各20克,  当归12克,川芎9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2次,合汁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养血柔肝,息风止痉,活血行气,主治妊
娠高血压综合征(子晕等)。浮肿明显者,加防己12克,白
术、天仙藤各30克;有蛋白尿者,加鹿衔草、益母草、米仁
根、淮山药各30克。中度以上妊高征患者,同时口服解痉散
(羚羊角粉0. 3克,全蝎1.5克,琥珀粉4·5克),每日:3次。
必要时配合西药治疗。
    [来源]钱祖淇等,  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 1989年第7期。
    方十四
    [组成]生地、石决明各30克,桑寄生、白芍各15克,
沙参、枸杞、麦冬、丹参、川楝子各12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,必要时每日  2剂。
    [备注J  本方滋养肝肾、育阴潜阳,主治妊娠中毒症先
兆子痫。临床可随症加减,必要时配合西药治疗。
  .[来源]梅振翼等,  《湖北中医杂志》  1981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十五
    [组成]当归40克,川芎35克,升麻5克.柴胡5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水煎服(空腹服)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妊娠转胞,小便突然不通,小腹急痛,小
便点滴不下,大便不通。
  [来源】  曾渝,《妇女百病验方》,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
司。
习惯性流产(滑胎)
    凡连续3次以上自然发生堕胎、小产者,即称为滑胎,亦
名数堕胎,现称习惯性流产。其原因主要与脾肾亏虚和阴血
不足有关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菟丝子240克,熟地180克,党参150克,续
断、阿胶、白术、枸杞、巴戟天各120克,杜仲、鹿胶、当
归各90克,吉林参30克,砂仁15克,大枣50枚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研细末,炼蜜为丸。日服3次,每次5克,
饭前淡盐水送服。3个月为1疗程,经期停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本方补肾益气健脾,养血止血安胎,主治习惯
性流产、先兆流产。服药期间忌萝l、、苡米、绿豆等;孕期
禁房事和过度用力;有阴道流血者应卧床休息,如出血稍多,
或有滑胎史而腰痛明显者,可另煎吉林参10克、艾叶15克
送服。服药少则1、2周取效,多则1-3个月,但滑胎者一
般服至孕3个月后渐停药。
    [来源]张玉珍等,  《新中医》  1983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,t组成]黄芪30克,川断、菟丝子各12克,桑寄生20
克,阿胶10克(烊化冲服)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分2次服,每日l剂,每10剂为l疗程,
阴道出血停止后可再服1个疗程以巩固疗效。一般在孕后出
现先兆流产时开始服药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益气补肾,止血安胎,主治习惯性流产。
临床可随症加减用药。
    [来源]汪一平,  《湖北中医杂志》  1992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当归、酒白芍、阿胶、肉桂、熟地、黄芪、党
参、白术各15克,巴戟天10克,-黄芩、川芎、木香各6克。
    [用法]老母鸡1只,宰杀后扒出内脏,肚内装糯米1
碗,用线缝合,加水煎药及煮鸡,至鸡肉烂熟为止,加调料,
吃鸡肉喝汤汁,每2天服鸡1只和药l剂,每月用3剂。从
妊娠之月起,持续用药到超过既往流产月份1个月即可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补气健脾,益肾安胎,主治习惯性流产。
服药期间忌房事,避免体力劳动,防止外伤,勿食生冷及刺
激性食物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杜连华,《河北中医》  1990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莲子肉、苎麻根、糯米、杜仲各12克,白术、
菟丝子各9,克,砂仁、黄芩、桑寄生各6克,白银元2枚。
    【用法]每月3剂,水煎2次,早、晚空腹分服,服至
超过流产月数为止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清热安胎,健脾补肾,主治习惯性流产。
肾虚者加重菟丝子、杜仲至15克;脾虚者加重白术、莲子肉
至15克;流血较多者,加地榆炭、艾叶炭、阿胶(烊化)各
10克;气虚者加黄芪、党参各15克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吴盛荣,《福建中医药》  1989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鹿角片、巴戟天、仙灵脾、山萸肉、杜仲各10
克,党参、熟地各12克,炙黄芪、淮山药各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l剂,每月服15剂左右,服至
前几次流产的月份,而后递减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本方补肾助阳安胎,主治习惯性流产(阳虚或
阴阳两虚型)。如已见阴道出血,则佐入止血药,待血止再服
此方。
    [来源]胡章如,  《浙江中医学院学报》 1987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】  桑寄生、菟丝子、芡实各12克,川断、炒杜
仲、太子参、山萸肉、石莲肉、大熟地、苎麻根、椿根皮各
10克,山药15克,升麻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补肾固冲,扶本安胎,主治习惯性流产、
先兆流产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赵松泉等,《中医杂志》 1988年第l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党参、熟地各15克、续断、淫羊藿各12克,
当归、白芍、白术、黄芩、丹皮各10克,甘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l剂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补气养血,固冲安胎,主治同上方。
    [来源]赵玉海,  《云南中医杂志》  1986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菟丝子、桑寄生、川断、阿胶各1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,上药为末,溶化阿胶水为丸,每丸0. 5克重。
每服20丸,开水送下。若气虚加丽参50克,食欲不振加白
术100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习惯性流产。
    [来源]曾渝,  《妇女百病验方》,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
司。
    附:茵陈二黄汤
    [组成]茵陈、黄芩各12~30克,制大黄3—4.5克,
甘草6克,山栀9~12克,木香、白术、白芍各6-9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,至分娩后止。
    【备注]本方清热解毒,  主治AB()血型不合引起早期
流产。孕前服药者,加益母草6~12克。临证适当配合西药
治疗。
    [来源]韩金兰等,《中西医结合杂志》  1993年第1期。
难    产
    妇女怀孕足月,临产时胎儿不能顺利娩出为难产。难产
是一种对母体及胎儿都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疾病。其原因不
外是产力、产道和胎儿的异常,而产力异常主要与气血虚弱
或气滞血瘀相关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百草霜、香白芷各等份。
    [用法]共为细末,每服6克,以童便、好醋各半调和,
煮开后调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主治难产,一服见效,甚者再服即可分娩。
    [来源]郭博信,  《妇女百病偏方》,中医古籍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蒲黄5克,五灵脂5克,醋龟版15克,血余
炭]块。
    【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交骨不开之难产。
  [来源】  贺元林等,  《妇科病良方》,云南大学出版社。
  方三
  [组成]蜜炙黄芪20克,当归、杞子、酒炒白芍、党
参各15克,茯神、龟版、川芎各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大补气血,主治气血虚弱之难产。若神疲
气短,阵缩无力,久产不下,大汗淋漓者,宜用人参15-  20
克。
    [来源]褚玉霞等,  《女科新书》,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当归、川芎、枳壳各3-6克,陈皮、甘草各
9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,早、晚各服1次,连续3
剂为1个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调和气血,矫正胎位,主治胎位异常(臀
位)。
    [来源]张正荣,  《中西医结合杂志》1988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生黄芪、荆芥、川贝各9克,当归、川芎各4. 5
克,羌活、甘草各1. 5克,生姜3片。
    【用法]水煎服,妊娠6-7个月服1剂,7-8个月服
2剂,8-9个月服3剂,均在服药后10~15天复查胎位。如
果转为正常后又回复异常位置者,可按月份大小再给以治疗
剂数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益气升阳,养血活血,主治胎位不正。
    [来源]李爱先,  《江苏中医杂志》  1986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【组成]人参3~30克,  当归15~60克,川芎15克,
牛膝9克,升麻1.2克,附子o.3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水煎服,每日  1剂,连服2剂为l疗程。2剂
后胎位尚未转正者可继服1个疗程。胎位矫正后复不正常者,
仍可继服-上方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补气养血,活血行气,温助阳气。主治胎
儿脚、手先下之胎位不正。
    [来源]庞保珍等,  《山东中医杂志》 1987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党参、黄芪、川断、桑寄生各15克,炙升麻、
炙柴胡、炙甘草各3克,  当归9克,大腹皮、枳壳、炒白术
各10克,陈皮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2次,隔日1剂。服药同时用艾
条灸双侧至阴穴,距离以热感能忍受为度,每日1次,每次
15分钟,7天为1疗程。第8天复查,胎位转正者停药,无
效者进行第2个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益气健脾,行气宽中,补肾安胎,主治胎
位不正。
    [来源]梅明友,  《新中医》  1990年第5期。
    附:过期妊娠方
    方一:保产无忧散
    [组成]川芎、当归各'12~15克,芥穗、生黄芪各6-
9克,白芍15~18克,菟丝子9~12克,川贝6-9克,枳壳
20~30克,厚朴、芜活、甘草、蕲艾各6克,生姜3片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l剂,  2次服完。  .
    [备注]本方补气行气,益血活血,暖宫催生,主治过
期妊娠。
    [来源]王黎,  《国医论坛》 1991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二:参芪启宫汤
    [组成]生黄芪30~50克,潞党参、当归、怀牛膝、血
余炭20 --30克,川芎15~25克,炙龟版40~60克,王不留
行子15~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取汁250毫升,分.2次服。一
般服药1一5剂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益气活血,启动宫缩,主治过期妊娠、胎
膜早破、死胎不下。属胎膜早破、死胎者,加玄参、麦冬。
    【来源]陈芳等,  《江苏中医》  1984年第2期。    :
    方三:黄芪催生汤
    [组成]黄芪30克,党参、白术,当归、川芎、  ,生地
各10克,枳壳9克,怀牛膝、木通、甘草梢各田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一般1-3剂即可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益气催生,活血调妊,主治过期妊娠。
    [来源]李来祥,  《湖北中医杂志》  1992年第、.5期。
胎盘滞留
    本病中医称为“胞衣不下”,临床以胎儿娩出后,经过半
小时以上,胎盘滞留腹内不能自然娩出为特点,其病因不外
气虚或血瘀。本病也是产后出血的原因之一。,
    万一
    [组成]芒硝9克,当归、牛膝各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酒煎服,入童便服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产后胎衣不下。
    [来源]明,胡正心等,《万病验方》,中医古籍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  牛膝90克,葵子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胞衣不下。
    [来源]清。姚俊,  《经验良方全集》,中国医药科技出
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当归60克(酒洗),川芎15克,益母草30克,
乳香、没药各30克(不去油),芥穗9克(炒黑),麝香0. 15
克(研、另冲)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名曰“送胞汤”,  主治正产胞衣不下,服
之即下。药量可据情增减。
    [来源]  清,傅山,《傅青主女科》,上海人民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  当归15克,川芎、炮姜、桃仁、人参各10克,
炙甘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 水煎服,每日l剂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本方益气养血化瘀,主治气虚之胞衣不下。若
心悸气短者,  加黄芪、茯神各15克,五味子6克;血色紫黯,
腹痛拒按者,  加牛膝l5克,枳壳12克。
    [来源]褚玉霞等,《女科新书》,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
    [用法]
    [备注]
    [来源]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
    [用法]
于产妇两足心
    [备注]
即去掉敷药。
皂角刺。
烧为末,每服3克,温酒调下。
主治胎衣不下。
张磊等,  《产鉴》注释,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。
蓖麻子14粒。
去壳,洗净仁捣如泥状,分做2个小饼,分敷
外以胶布贴紧。
用药后嘱产妇闭目仰卧片刻,胞衣即下,下后
    [来源]  查少农,《中草药外治验方》,安徽科学技术出
版社。
产后中风
    本病又称“产后痉症’?褥风”,临床以产褥期中,突然
出现项背强直、四肢抽搐,甚至牙关紧闭,角弓反张为特征。
其病因与产后血虚或感染邪毒有关,可见于现代医学之“产
后破伤风”/‘产褥感染”、“产后眩晕”等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炒荆芥12克,桑寄生15克,僵蚕10克,蜈
蚣2条,全蝎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3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产后破伤风。
    [来源]贺元林等,  《妇科病良方》,云南大学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羌活、防风、当归(酒洗)、川芎、白芍(酒
炒)、肉桂、黄芪、天麻、秦艽各6克,姜枣引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水煎热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产后血虚生风之口目蠕动、手足弯曲、身
如角弓。
    【来源]四好居士,  《古今灵验秘方大全》,中国中医药
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【组成】人参15克,石莲子15克,石菖蒲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 .共研细末,每服6克,每日3次,开水冲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产后中风不语。
    [来源]郭博信,  《妇女百病偏方》,中医古籍出版社;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荆芥穗,.黑豆。
    [用法]芥穗焙研,每服6克,以黑豆炒焦入醇酒中,
取酒调下。
    [备注「  主治产后惊风,角弓反张。口噤者,撬开齿灌
之,甚则灌其鼻中。
    [来源]清,王士雄,《四科简效方》,中医古籍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人参(珠子参)  60克,丹参、黄芪、煅龙骨各
30克,  当归15克,川芎、3 -'- 6克,荆芥炭10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,分2次服。,
    【备注]本方益气固脱祛邪,主治产后血晕,可随症加
减。
    [来源]谢文军等,  《陕西中医》 1990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当归15克,川芎4.5克,熟地15克,川断9
克,丹皮6克,秦艽3克,防风s克,生芪6克,白芍4.5克
(酒炒),桑寄生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本方养血润筋祛风,,主治产后中风发痉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明,陈文昭,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,上海科学技
术出版社。
产后发热
    此指产褥期内的发热,可表现为寒战后高热不退,或起
病即为高热,或恶寒发热,或寒热时作,或低热缠绵等。总
之,以发热为主症,伴有其他症状。病因多与感染毒邪或外
受风寒、风热、暑热之邪,或血虚、血瘀、乳汁蕴结等相关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人参、桂心各6克,当归、生地各9克,麦冬
12克,白芍10克,粳米30克,竹叶3克,大枣3枚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取汁500毫升,每日2次,每次250毫升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益气养血,养阴清热,调和营卫,主治产
后发热。
    [来源]弭阳,  《陕西中医》 1991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金银花、野菊花、蒲公英、紫花地丁各30克,
紫背天葵15克,熟地、当归、白芍各10克,川芎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清热、解毒、补血,主治产后感染性发热。
    [来源]肖佩群,  《四川中医》  1988年第10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、t组成]石膏30~40克,苡仁20克,知母、竹叶、连
翘、  川芎各10克,当归12克,苍术、桃仁、山楂各15克,
甘草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分2—3次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宣泄清透,活血行瘀,主治产后发热。用
药期间停用抗生素与激素。
    [来源]胡有仁,  《云南中医杂志》  1985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柴胡15~24克,太子参7-12克,甘草3-6
克,法夏6~10克,生地15~30克,当归、川芎各6~12克,
黄芩、白芍各9~15克,生姜2-4片,大枣3-5枚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,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益气养血,和解少阳,主治产后发热。2—
3剂为1个疗程,治疗时不拘血象高低,一律用该方治疗,2—
3天复查1次。
    [来源]曾文长,  《新中医》  19 91年第8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,柴胡、黄芩、法夏各9克,党参、炙甘草各6
克,大枣10枚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  l剂,水煎取汁,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和解退热,主治产后发热。若恶露未净或
恶露量少,腹痛拒按者加桃仁、益母草:、川芎各10克:、兼大
便秘结者加制大黄10克。
    [来源]桂学明,  《湖北中医杂志》  1992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荆芥30克,柴胡、黄芪各15克,防风、薄荷、
当归、陈皮、白芍各10克,党参12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  l剂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发汗解表,益气活血,解毒退热,主治产
褥感染(产后高热)。用药期间停用抗生素;可根据病情补充
液体。
    [来源]王淑波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86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半夏、黄芩、枳实、厚朴、陈皮、杏仁、郁金、
荆芥各9克,黄连6克,当归、白芍、益母草各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2剂,分4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清热除湿、调和气血,主治产后发热。
    [来源]刘云鹏,  《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》,北京出
版社。
产后小便不通
    本病以产后小便点滴而下,甚至闭塞不通,小腹胀急疼
痛或小便时淋漓涩痛为主要特征。多发生于产后3天内,亦
可发生在产褥期。因产伤气、气虚下陷或气滞血涩、热邪挟
瘀等皆可致之。本病可见于西医之产后尿潴留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】  黄芪60克,甘草10克,肉桂6克,黄柏6克,
知母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  l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产后尿潴留。
    [来源]陈卫等,  《新编干家妙方》,中国医药科技出版
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【组成]炙黄芪12克,炙升麻、荆芥穗各9克,厚肉
桂2克(后下),琥珀末(冲服)、甘草梢各3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 ,水煎服,每日1剂,分2次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本方益气升阳,化气利水,主治产后尿潴留症。
    [来源]杨关通等,  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 1987年第11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肉桂、沉香各3克,黄芪、茯苓各15克,白
术、黄柏、知母、泽泻、荆芥、木香各10克,生军5克,车
前子12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 每日l剂,水煎分2次服。将本方第2次煎后
的药渣加生姜;葱、醋各适量同入锅中炒热,布包外敷小腹,
每日1一N次。
    [备注]  本方益气温肾,清热利尿,主治产后尿潴留。
    [来源]姚惕安,  《江苏中医杂志》  1985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玄参、车前子各30克,生地、麦冬各20克,
大黄、芒硝各6克,桔梗10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,分2次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本方通腑泻浊,益阴清热,宣畅气机,主治产
后尿闭。有感染发热者加黄柏10克,蒲公英50克。
    [来源]渐秀松,  《辽宁中医杂志》  1992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黄芪、当归、车前子、人参各15克,升麻12
克,通草、附片各6克,沉香3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水煎服,每日l剂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益气温阳补血,通利水道,主治产后尿潴
留。
    [来源]范自修,  《湖北中医杂志》 1989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】  炒车前子15~20克(包),上肉桂3-5克,生
黄芪20~30克,木通5~10克,冬葵子12~15克,焦枳壳
15~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,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温肾利湿,调理气机,主治产后癃闭(小
便不通)。
    [来源]费天道,  《江苏中医》  1989年第11期。
    方七    .
    [组成]大葱10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去根、叶、留葱白,洗净J1剁成粗末,放锅内
炒热(温度以皮肤能适宜为度),用布包成饼状,放于脐下,
上敷以热水袋,以尿通为度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温阳,散寒,利小便,主治产后尿潴留。
    [来源]温如杰,  《国医论坛》  1987年第3期。
产后腹痛
    本病是指分娩后发生的与产褥有关的小腹疼痛。临床表
现为分娩一周以上,小腹疼痛仍不消失,或产后虽不足一周,
但小腹阵痛加剧。其发生与产褥期胞宫复缩状态密切相关,主
要是血虚气弱、寒凝血瘀等因素的影响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炮姜10克,白芍15克,红花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]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产后小腹痛。
  [来源】  徐美滋,  《妇科常见病的食疗与验方》,天津科
学技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当归(酒洗)、熟地(九蒸)各30克,人参、
麦冬(去心)、,山药(炒)、阿胶(蛤粉炒)各9克,续断3克,
甘草3克,肉桂(去粗研末)0. 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益气补血,主治产后少腹痛。.
    [来源]张克敏等,  《傅山男女科全集》,山西科学技术
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当归15克,川芎、桃仁、炮姜各10克,益母
草、泽兰各30克,炙甘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活血祛瘀,散寒止痛,主治产后腹痛。
    [来源]褚玉霞等,  《女科新书》,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枳实(烧黑,勿太过)、芍药等份。
    [用法]研细末,每日3次,每次5克,以麦粥送下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理气和血止痛,主治产后腹痛,烦满不得
卧。
    [来源]刘献琳,  《金匮要略语释》,山东科学技术出版
社。
恶露不下
    恶露是产褥期中从阴道排出的胞中余血浊液的统称,约
产后2-3周排净。若胎盘娩出后,无余血浊液排出或排出甚
少,且伴有小腹疼痛及其他症状者,即为恶露不下。本病主
要因寒凝或气滞而使血液瘀滞所致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生蒲黄3克,五灵脂3克。
    [用法]煎膏,醋调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产后恶露不行,心痛腹痛。
    [来源]清·姚俊,《经验良方全集》,中国医药科技出
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当归15克,炙草1。5克,炮姜  1. 2克,川芎
6克,丹参4. 5克,桃仁9粒(去皮尖)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,加红花酒、童便各半小杯,冲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活血化,瘀,散寒止痛,主治产后恶露不下。
    [来源]四好居士,  《古今灵验秘方大全》,中国中医药
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红花15克,赤芍7. 5克,白冠花10克,益母
草15克,红苗扫帚子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l剂,分2次服,红糖为引。
    【备注]本方活血祛瘀,主治产后一二日恶露即断,小
腹痛起包块。一般服药后3-5小时可见恶露。
    [来源]曾渝,  《妇女百病验方》,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
司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芍药3克,知母2.4克,生姜3克,当归尾2.1
克,蒲黄3克,红花1.5克,荷叶中心蒂7枚,生地黄汁适
量(兑服)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  l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产后三四日,恶露不下。  ,
    [来源]明,王化贞,《产鉴》。
恶露不绝
    本病从胎盘娩出后,恶露(经阴道排出胞宫内的败血浊
液)超过3周仍淋漓不断,或多或少为主要特点。究其病因,
与气虚、瘀血、湿热及阴虚或肝郁血热而致冲任不固相关。
  .方一
    【组成]川芎、当归、刘寄奴、桃仁各12克,蚤休、枳
壳各20克,益母草、焦山楂各30克,炮姜6克,甘草3克。
,    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l剂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活血化瘀,清热解毒,适用于血瘀型恶露
不绝,恶露干净,症状消除后停药。
    [来源]刘新生,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90年第11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当归24克,川芎、桃仁各10克,炮姜3克,
炙甘草5克,炒麦芽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于产后当天或第2天开始给药,每日l剂,水
煎2次,早、晚分服,待胎膜排出后停药。不配合其他药物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活血祛瘀,温经止痛,调理气血,主治中
期引产后胎膜残留症。
    [来源]李季志,  《中西医结合杂志》  1991年第7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黄芪、乌贼骨、益母草、桑寄生各30克,党
参、当归、茜草炭、侧柏炭、‘血余炭、炒蒲黄各15克,枳壳
10克,三七粉3克(吞服),甘草5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  本方益气补肾,活血止血,主治产后恶露不绝。
气虚型重用黄芪50克,党参30克;血瘀型重用三七粉6克
(吞服),加桃仁、红花各10克;血热型轻用黄芪、党参各10
克,加生地30克,丹皮、栀子各10克。
    [来源]戚华,  《四川中医》  1992年第8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丹参60克,桃仁9克,乳香9克,没药9克,
茺蔚子15克,红花3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,分2次服。
  ,[备注]本方主治产后恶露不绝。兼受寒邪者加炮姜、
炒荆芥;血热者加黄芩;纳差者加山楂;气虚者加党参、黄
芪。
    [来源]石补天,  《广西中医药》  198J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当归10克,川芎10克,白芍10克,生地10
克,生蒲黄10克,元胡10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水煎服,每日  l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产后恶露不止
  [来源】  陈卫等,《新编千家妙方》,中国医药科学技术
出版社。
缺    乳
    产后或哺乳期中乳汁甚少或全无者称缺乳。缺乳多因气
血虚弱或肝郁气滞所致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【组成]漏芦10克,鸡蛋2个。
    【用法]漏芦煎汤去渣,冲鸡蛋服,每日  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产后缺乳,一般3剂乳汁即增加。
    【来源]陈风山,  《河北中医》  1983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王不留行25克,穿山甲、通草、,路路通各15
克,漏芦20克,寸冬、木通各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产后缺乳,可随症加减。
    [来源]孟庆珠,  《黑龙江中医药谤1987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三棱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后,用布浸药液外敷乳房上,并同时熏洗
乳房,每日2次,3天1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缺乳。
    [来源]民间验方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【组成]鲜花生米120克,猪蹄l对,灯芯草3克,木
通6克。
    [用法]
    [备注]
  [来源】
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
    [用法】
服。
水煎服,每日  1剂。
同上方。
迟钝,  《民间方》,能源出版社。
山甲珠、生鹿角霜、王不留行各等份。
共研细末,每日3次,每次6克,用猪蹄汤冲
    [备注]同上方。
    [来源]山西省卫生局中草药汇编小组,  《常见病验方
选编》,山西人民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【组成]王不留行、炮山甲各12克,路路通、漏芦、川
芎、天花粉、麦冬各9克,丝瓜络15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先将诸药用纱布包好放入去内脏之公鸡腹内,
温水泡半个小时,以慢火煎,开锅后再煎半小时,待鸡肉脱
骨后即可喝汤吃肉,数量不限,一般3剂为1疗程。
    【备注]本方活血通络,养阴增乳,主治产后哺乳期乳
汁甚少或全无,临床可随症加减。
    【来源]周可贵,  《黑龙江中医药》  19 91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桃仁12克,红花、当归、生地黄、牛膝各9克,
川芎、赤芍、桔梗;柴胡、枳壳、甘草各6克。
  【用法】  水煎服,每日l剂。
  【备注]本方活血祛瘀生乳,主治产后缺乳。服s剂后
加黄芪20克,王不留行15克。
    [来源]张润民,  《陕西中医》1990年第7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】  黄芪30克,白芍24克,升麻9克,柴胡9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l剂,分早、晚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产后缺乳症,一般3—5剂即效。
    [来源]张培元,  《河南中医学院学报》  1980年第l期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]木通6克,路路通6克,猪蹄1个。
    [用法]共煮去渣,食肉喝汤。每日1次,连用3日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产后乳少、乳胀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省卫生厅,  《河南省秘验单方集锦》,河南
科学技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十
    [组成]穿山甲(炒,研末)  9克,核桃肉5个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捣如泥,黄酒冲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用于产后下乳,甚效。
    [来源]清,孙伟,《良朋汇集经验神方》,中医古籍出
版社。
乳汁自出
    产后或哺乳期中,乳汁不经婴儿吸吮而自然流出者为乳
汁自出,常伴有其他症状,多因气虚不摄或肝火亢盛所致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黄芪20克,五味子10克,芡实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气虚乳汁自出。
    [来源]褚玉霞等,《女科新书》,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  当归、白术、茯苓、桔梗各10克,熟地、白
芍、党参、芡实、麦芽各15克,炙甘草、五昧子各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清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补气益血,固摄敛乳,主治脾胃虚弱,中
气不足之产后乳汁自出。
    [来源]梁剑波,  《妇科菁萃》,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  .生地、牡蛎、白芍、麦芽各15克,丹皮、柴
胡、焦山栀各10克,青皮、当归、甘草各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清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疏肝解郁,清热回乳,主治产后情志不舒、
肝郁化热之乳汁自出。
    [来源]同上方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黄芪30克,防风15克,白芷6克。
    [用-法]水煎服,每日  l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产后乳汁自出不止。
    [来源]贺元林等,  《妇科病良方》,云南大学出版社。
    回乳并非病名,乃一种疗法,适用于乳母体质虚弱,或
因病不宜授乳,或产后不需、不欲哺乳,或已至断乳之时者。
亦可用于堕胎或中期妊娠引产术后需回乳者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番泻叶4克(1日量)。
    [用法]加开水150~300毫升,浸泡10分钟,每日1
剂,分2-3次口服。
    [备注]用以退乳,疗程3—7天。脾胃素虚者忌用。
    [来源]李明,  《四川中医》,  1989年第12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    炒麦芽100克,地丁20克,淡豆豉、神曲各
15克,蝉蜕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  1剂。
    [备注]用以回乳,  2-3剂即可。
    [来源]冼基岩,  《广西中医药》  1985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花椒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后取药汤加红糖60克,一日分3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用以回乳,  1-3剂即可。
    [来源]张鹏程,  《中级医刊》,1966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淡豆豉30克,三花酒30毫升。
    [用法]共捣成糊,涂于双侧乳房上,干后即再涂,保
持湿润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回乳消胀。
    [来源]党义文,  《广西中医药》  1984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生大黄6克,怀牛膝15克,炒麦芽60克,炙
甘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  ]剂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回乳效果极佳。
    [来源]王子融等,  《河南中医》  1989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】  净芒硝1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用沸水300毫升,将药溶化贮以备用。每次以
药液浸透的消毒纱布6层,围敷于乳房四周,干则更换,以
敷至乳汁不外流、乳房无胀感为度。
    [来源]查少农,  《中草药外治验方选》,安徽科学技术
出版社。
月经失调
    月经失调是指月经失去正常规律性,期、量、色、质等
发生异常变化。西医的有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、子宫
肌瘤、生殖道炎症等所致的月经紊乱,属本病范畴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【组成]黄芩:生栀子各10克,酒大黄、升麻各1克,
麦冬、杭白芍各12克,茯苓15克,泽泻9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水煎服,每日l剂。月经净后第5天开始服药,
连进7~15剂,可连服3个月经周期。
    【备注]本方清热泻火,调血固经,主治月经先期。服
药期间月经来潮应停服,治疗期间须忌食刺激性食物。
    【来源]马爱华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88年第7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生地、玄参、赤芍、失笑散(包)各12克,丹
皮9克,旱莲草15克,鹿衔草30克,甘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  1剂,早、晚各服1次。经前l
周随症加减服用上方;经血干净期间,阴虚血热为主者服六
味地黄丸、二至丸,偏肾阳虚者服金匮肾气丸、二至丸。连
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滋阴凉血,活血祛瘀,主治月经先期、月
经过多、经期延长。治疗期间,慎忌辛辣、温热食物。
    [来源]周志东,  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 1987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红蓖麻子仁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捣如泥,敷百会穴(剪去头发),绷带上
下包扎,血止后洗去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月经过多的月经不调。
    [来源]黑龙江省林甸县陈玉春献方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当归、枸杞、炒牛膝各10克,熟地15克,杜
仲12克,肉桂(煸)  3克,炙甘草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,12剂为1疗程,可连服2
个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养血温经,扶阳散寒,主治血虚兼寒之月
经后期。
    [来源]梁剑波,  《妇科菁萃》,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黄芩、白芍、乌贼骨各10克(微炒),生地、
旱莲草(鲜)、白茅根(鲜)各15克,丹皮、血余、茜草根
各6克(炒炭)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诸药先用水浸泡30分钟再行煎煮,每日l剂,
煎2次、分3次服。病重者可每日服2剂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清热凉血,和血止血,适用于月经不调,
或经期错行,或经来不断,血下如崩,或淋漓不止。
    [来源]李培生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88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生地15克,地骨皮、玄参各12克,丹皮、白
芍、黄柏、麦冬、阿胶(烊化)、旱莲草各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  1剂,分2次温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清热滋阴凉血,固经止漏,主治胞宫血热
所致的月经紊乱、漏证,或月经提前、初时量多而后淋漓不
断之证。血热兼瘀者加蒲黄10克,丹参12克;血热不甚者
去旱莲草,加益母草10克;心火亢盛者加炒枣仁10克。本
方尤其适用于更年期前后出现的月经紊乱,经期过长。
    [来源]秦家泰,  《广西中医药》  1991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大黄炭、生地、熟地、制香附、云苓、白术、
巴戟天、炒地榆各15克,当归、柴胡、蒲黄炒阿胶(研末吞
服)、元胡、焦黄柏各10克,炙黄芪30克,三七粉6克(吞
服)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l剂,分3次温服。每于发病时
服2—6剂为1疗程,连服2个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行气、活血、益气、补肾、调经,主治放
环后月经不调。
    [来源]刘正求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91年第8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炙黄芪、重楼各30克,太子参、大生地、贯
众炭、鸟贼骨各15克,炒黄芩12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l剂。服药时间随病情而定,一
般服5~10剂即可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益气摄血、清营凉血、解毒、固冲、止血,
适用于妇科多种血证,如月经过多、经间期出血、崩漏、胎
漏、产后及人流后恶露不绝等属气阴两虚、营热扰冲或夹瘀
血、湿热者。临床可随症加减。
    [来源]姚寓晨等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90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]党参、茜草、生蒲黄、生槐花、大蓟、小蓟、
生地、白芍、女贞子、升麻各等份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制成冲剂,每包30克(3包相当于1剂中
药量)。经前5-7天开始服药,每日3次,每次l包,直至
经净。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祛瘀生新,益气养阴,主治月经过多。
    [来源]夏慧琴等,  《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》 1992年第
2期。
    方十
    [组成】  蒲公英、茯苓各15克,黄芩、焦山楂、当归、
赤白芍、陈皮、侧柏炭、山栀各12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  l剂,3日为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清热利湿,凉血止血,理气止痛,主治放
环后阴道出血。
    [来源]魏金荣,  《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》  19 92年第12
期。
    方十一
    [组成】  生地黄15克,补骨脂、制香附各12克,金樱
子根、,白头翁、生地榆各30克,生蒲黄(包)、五灵脂、大
黄炭各9克,大红枣?枚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  ]剂,  30日为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补肾调冲,祛瘀止血,主治放环后月经量
多。出血严重者改生地榆60克,大黄炭15克。
    [来源]许仁和,  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  1984年第7期。
    方十二
    [组成]月季花30克,干漆12克。
    [用法]麦秸10斤(5000克)烧成炭,用水3碗搅拌
后过滤(过滤后的水分2次用),再同上2味药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月经量少、色暗红。禁食生冷,虚证忌用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省卫生厅,  《河南省秘验单方集锦》,河南
科学技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十三
    【组成]当归15克,熟地12克,枸杞15克,山萸肉
9克,菟丝子30克,巴戟天10克,山药30克,茯苓15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【备注]本方补肾养血调经,主治肾虚之月经过少。
    [来源]褚玉霞等,  《女科新书》,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十四。
    [组成]陈皮、茯苓、归身、川芎、香附(童便炒)、枳
壳各3克,制半夏2. 4克,甘草1. 5克,滑石0. 9克,姜枣
引  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体胖痰盛之月经过少。
    [来源]四好居士,  《古今灵验秘方大全》,中国中医药
出版社。
    附:倒经方(经行吐衄)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白芍、川牛膝、黄芩、生地各10克,佛手、香
橼皮、木贼草、绿萼梅、柴胡、白蒺藜、无花果、甘草各6克,
木蝴蝶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l剂,水煎2次,合汁分2次服。月经期
后服六味地黄丸以益肾固本,月经再至时继服本方3剂,连
续数个周期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养血疏肝,调经降逆,醒脾益胃,主治倒
经(经行吐,衄)。
    [来源]刘时尹,  《黑龙江中医药》  1985年第l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桃仁、红花、当归、赤芍各12克,川芎、生
川军、益母草、牛膝、甘草各10克,生地20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每日1剂,水煎服,每疗程15剂。可配合中
成药当归丸或桂枝茯苓丸调治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疏肝清热,滋阴降火,主治倒经(经行吐
衄)。
    [来源]江伟华,  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  1992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龙胆草10~15克,生地12克,车前子、栀子、
泽泻、黄芩、当归、木通各10克,柴胡6克,甘草3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。行经前3-5天开始服药,
每个周期服药3剂。一般治疗3个周期即可。
    【备注]本方清热泻火,调肝通经,主治倒经。出血多
者加怀牛膝或荆芥炭10克,腹痛明显者重用白芍30克。
    [来源]乔艾乐等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90年第4期。
    附: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有
    方一
茹、菊花、牛膝各15克,当归18克,青皮7,5克,细辛5克,
红花7.5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每日1剂,水煎2次,合汁分2次服,空腹时
    [备注]本方舒肝理脾,和胃降逆,引血平冲,主治经
期顽固性头痛、呕吐症。服药期间忌食刺激性食物,要保持
情志舒畅。
    [来源]刘国文,  《黑龙江中医药》  1985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【组成]北柴胡、酒炒香附、金铃子各6克,杭白芍15
克,赤芍药、台乌药、延胡索各10克,炙甘草5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每日1,剂,水煎分2次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本方疏肝理气,活血止痛,主治经期外阴掣痛,
牵掣两侧乳头疼痛。
    [来源]班秀文,  《妇科奇难病论治》,广西科学技术出
版社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当归、白芍、生地、防风、牛蒡子各12克,川
芎、白蒺藜、何首乌、薄荷各9克,荆芥、蝉蜕各10克,黄
芪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于经前5-8天开始,每日  1剂,连
服10剂。下次月经来潮前5-8天再服10剂,连服3个月经
周期为1个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养血活血,祛风止痒,主治经前期痉痒症。
    [来源]李爱华等,  《河北中医》  1990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桑皮、陈皮、大腹皮、茯苓、生姜皮各10克,
桂枝3克,益母草;黄芪各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 水煎服,每日l剂。
    [备注]  本方补益脾肾,利水消肿,主治经行水肿。
    [来源]  程润泉等,《四川中医>  1988年第11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  莪术100克,大黄、赤芍各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 以上为1日量,制成糖衣片分服。
    [备注]  本方活血化瘀,主治少女月经周期性精神病。
    [来源]  周龙标,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  1992年第2期。
闭    经
闭达闭经以女子年逾18岁尚未行经,或月经来潮后又连续停
    3个月以上为特征。前者为原发性闭经,后者为继发性
闭经,病因可分虚实两大类,较为复杂多样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当归、赤芍、红花、桃仁、三棱、莪术、川牛
膝、乌药、穿山甲、丹参、刘寄奴各10克,川芎5克,肉桂
3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一般服药60剂左右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活血化瘀,调气散寒,主治闭经,以原发
性闭经、继发性闭经属气滞血瘀者为宜。
    [来源]唐吉父等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85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干姜10克,附子、白术、白芍、茯苓、肉苁
蓉、桃仁各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加水适量,煎2次,共成浓汁200毫升,分2
次服。一般服35~40剂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温阳补肾,健脾通经,主治肾阳虚之闭经。
    [来源]侯锡五等,  《湖北中医杂志》  19 82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】  炙黄芪30克,炒党参、炒白术、当归、茯神、
龙眼肉各10克,木香、紫河车粉(吞)各5克,朱远志6克,
炙甘草3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上药煎汤,用汤药吞服紫河车粉。每日l剂,
每剂服2次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健脾养心,益气补血,主治人流术后闭经。
    [来源]方聪玉等,  《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》,1992年第
12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生石膏30~90克,生地、石斛、麦冬、灵磁
石各30克,当归、桃仁、红花、牛膝各15克,酒制大黄10
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一般服药2~21剂。
    【备注]本方清热生津,养血通经,主治抗精神病药物
引起的闭经。月经至后可改服女金丹或复方丹参片,也可在
下次经前期继服本方。用本方治疗期间继续服用西药(抗精
神病药物)。
    【来源]霍力华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89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【组成]杞子、覆盆子、车前子(包煎)、鹿角霜各10
克,菟丝子12克,熟地、紫石英各15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水煎服,每日l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肾亏精少之闭经。
    [来源]陆涛,  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  1988年第11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猪肝150克,绿豆1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先将绿豆煮熟后加入新鲜猪肝(洗净切片),稍
煮数分钟食用。每剂分2天服完。连用至愈为止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主治闭经,一般2-4剂即效。
    [来源]许仁健,  《福鼎医药卫生》  1979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当归、炙黄芪、菟丝子各30克,仙灵脾15克,
生姜3片,大枣10枚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,早、晚分服。连服3个月
为1疗程,连用l一2个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补气养血,补肾填精,主治多囊性卵巢综
合征出现的闭经和继发性I度闭经,不适用于实证。
    [来源]贺稚平等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84年第12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红人参、白术、益母草、肉桂、淫羊藿、甘草
各10克,  当归、川芎、茯苓、白芍、熟地各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Fd i剂,分2次服,另可同服胎盘
丸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养血益精,滋补肝肾,主治席汉氏综合征。
    [来源]王春林等,  《辽宁中医杂志》  1987年第]期。
痛    经
    妇女在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或痛及腰
骶,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者称为痛经或经行腹痛。严重者可
伴恶心呕吐,冷汗淋漓,手足厥冷,甚至昏厥。本病常见于
月经初潮后2-3年的年轻女性,病因广涉七情、六淫、内损
等多方面,可分为原发与继发两种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肉桂、三棱、莪术、红花、当归、五灵脂、延
胡索各12克,丹参30克,木香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上药制成冲剂,每剂药分成2小袋,每袋10
克,于经前2天开始服用,每日2次,每次l袋,冲服,持
续至经末后3天停服,连服3个月经周期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温经化瘀,理气止痛,主治原发性痛经。
    [来源]孙宁铃等,  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 1986年第7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元胡、白芍、香附各10克,甘草3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,连服3剂。在行经前1天
或有行经先兆时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活血祛瘀,理气止痛,主治室女痛经。
    [来源]袁耀先,  《北京中医》  1983年第l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当归12克,附子9克,艾叶6克,山楂12克,
生姜3片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l剂,  日服3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寒湿所致之痛经。
    [来源]刘光瑞等,  《中国民间百病良方》,四川科学技
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香附(炒)  120克,橘红60克,茯苓、炙草各
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粉末,每服6克,用沸水送下,日2-3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行经腹痛。
    [来源]许润三等,  《校注妇人良方》注释,江西人民
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金荞麦根50克.(鲜品70克)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B2次,每次约服200毫升。正常
月经来潮前3-5天用药,连服2剂。服2个月经周期为1疗
程。一般连服2-3个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活血祛瘀,调经止痛,主治原发性痛经。
    [来源]高开泉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90年第8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山药10~20克,  巴戟天、香附、当归、熟地
各9~15克,柴胡12~15克,白芍12~18克,郁金9一l2克,
丹参15- 21克。
    [用法]经前1周取上药1剂,水煎2次,分早、晚温
服。经后服肾气丸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养血活血,温经理气止痛,主治室女痛经。
    【来源]于荣,  《四川中医》 1988年第Il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当归、炒川楝子、醋玄胡、炒小茴各10克,川
芎、乌药各6克,益母草、炒白芍各30克,甘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每日l剂,水煎服,经前3-5天服用,连服
l—3个月经周期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行气活血,温经止痛,主治室女痛经。经
前痛加青皮6克,经期痛加炮姜6克,经后痛加党参、熟地
各15克。
    [来源]杨承先等,  《安徽中医学院学报》  1987年第l
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蒲黄、五灵脂、青皮各12克,山楂20克,血
竭粉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自患者完成各项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后的首次月
经净止日起,每日取药的头、二汁水煎剂分早、晚2次服完,
日服1剂,连服3个月经周期为全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行气活血,化瘀散膜,主治膜性痛经。偏
热型加红藤、熟军;偏寒型加小茴香、炮姜;至经期蒲黄宜
炒,血竭粉易三七粉。
    [来源]徐斌超等,  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 1987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]五灵脂、郁金各250克,冰片l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研细末,装在瓶中备用。月经前3-5天,
选关元、中极两穴,每穴取15克粉末,用白酒调成糊状,摊
在纱布块上,贴敷于穴位,外用橡皮膏固定。月经来潮后2-
3天无腹痛去掉膏药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舒经通络,散寒止痛,主治原发性及继发
性痛经。
    [来源]崔周燮,  《吉林中医药》  1992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十
    [组成]红花、当归各10克,益母草60克,川芎5克,
黑胡椒7粒。
    [用法]以上诸药,用白酒500毫升浸泡48小时即可
服用。每日早、晚各服1次,每次服20毫升。连服1个月经
周期为1个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系《金匮要略》红蓝花酒方加味而成,功
能活血祛瘀,理气止痛,主治血瘀为主之痛经。
    [来源]万仪辉,  《成都中医学院学报》 1990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十一
    [组成]当归、川芎、金铃子各10克,赤芍、大生地、
炒五灵脂各12克,红藤30克,败酱草20克,炙乳香、没药
各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先将上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后,煎煮30分钟,
每剂煎2次。于经行腹痛开始,每日服。1剂,早、晚各服1次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清热、活血、调经、止痛,主治痛经偏热
者。
    [来源]沈仲理,  《中医杂志》 1989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十二
    [组成]香白芷、川芎、炙甘草各6克,制香附、元胡、
益母草各15克,广木香、当归、炒五灵脂各10克,白芍12
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l剂,分2次服,痛剧随时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行气活血,调经止痛,主治痛经。寒盛加
生姜5片,肾虚加女贞子、旱莲草、仙灵脾各9~12克。
    [来源]孙济仁等,  《中医杂志》 1985年第5期。
朋    刀雨
    崩漏包括现代医学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,是月经周期、
经期、经量严重失常的病证。临床表现经血非时而下,忽然
大下者谓之崩中或经崩,经血淋漓不断者谓之漏下或经漏,统
称崩漏。其病因主要有热、  虚、瘀三大方面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】  地榆250克,食醋500毫升,.生地炭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合煎,每日  1剂,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】主治血崩、经漏之血热者。
    [来源]刘玉茹,  《吉林中医药》  1981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炒鸡冠花30克,红糖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,当茶饮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主治血崩,一般服3剂即见效,严重者可
加大用量,连服10剂,无不良反应。
    [来源]米震,  《湖南医药杂志》  1981年第l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】  熟地、山萸、杜仲、川断、桑寄生各20克,海
螵蛸、白芍、牡蛎各25克,阿胶、怀牛膝各15克,炒地榆
50克。
    [用法];  水煎服,每日1剂。连服为宜,直至病愈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为黑龙江中医学院妇科名家韩百灵先生之
经验方,功能育阴潜阳,固冲止血,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
(崩漏)。如气虚下陷者,加升麻15克,黄芪25克;流血过
多者,倍炒地榆,加侧柏20克;烦热者加麦冬、地骨皮各15
克。不出血时,减原方中炒地榆,加何首乌20克,龟版25克。
    【来源]哈荔田等,  《中医杂志>  1985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】  黄芪、当归各20克,川芎、赤石脂、党参、阿
胶(烊化冲服)、赤芍、丹皮各10克,三七(冲服)、炮姜各
4克,海螵蛸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如失血较多,  日服2剂,
好转后改为日服1剂,7天为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健脾补肾,止血养血,活血化瘀,主治功
能性子宫出血。
    [来源l'  刘家磊,《黑龙江中医药》  1991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当归、白芍、川芎、茯苓、白术、泽泻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按1:4:1:1.5.1:1.55的比例配方,共
研细末,装入胶囊,每粒含药粉o.5克,装瓶备用。每次服
s克(6粒),日服2次。整个月经周期持续服用,疗程为3—
6个月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益气、活血、养血,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。
本方为上海名医刘树农先生经验方。
    [来源]刘平等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83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当归5克,白芍、熟地、菟丝子、白术各15克,
女贞子、黄芪各20克,旱莲草、血见愁30~50克,甘草10
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,分2次服。
    [各注]本方滋阴补肾,固冲和血,主治青春期功能性
子宫出血。血净后减去血见愁,旱莲草减半量,加五味子15
克。
    [来源]郭德兰,  《黑龙江中医药》  1988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【组成】  吴莱萸15克,  当归、白芍、川芎、人参、桂
枝、丹皮、生姜、甘草、半夏、麦冬各10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研细为末,炼蜜为丸,  (每丸重至9克),每次
服1丸,  日服3次,温开水送下。  1个月为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温经散寒,主治中焦虚寒之青春期功血。
忌食生冷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陈秋实,《黑龙江中医药》  1989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】  炒栀子15克,鸡血藤、益母草、白茅根各30
克,红花炭9克,川楝子炭、生甘草各12克,鹿角霜lo克。
    [用法]出血时按上方随症加减,每白l剂,水煎服。
血止后去红花炭,加逐瘀清热补肾药如三棱、莪术、黄柏、墓
回头、淫羊藿、女贞子等,每日服l剂,至经前3—7天停药。
1个月为1疗程,一般治疗3-4个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清热养血止血,疏肝理气,调理冲任,主
治青春期功血及月经过多。
    [来源]胡玉荃等,  《中医杂志》1987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]菟丝子12克,淫羊藿12克,姜黄6克,桑寄
生12克,钩藤9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,分3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滋补肝肾,主治肝肾阴虚之崩漏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刘光瑞筹,《中国民间百病良方》,四川科学技
带  下  病
    带下病是指带下量多,或色、质、气味发生异常的一类
疾病。其病因以湿为主,与脾虚肾亏、湿热、湿毒、病虫等
诸多因素有关。涉及现代医学之阴道炎、宫颈炎、急慢性盆
腔炎或附件炎等疾病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萆解、黄柏、泽泻、车前子各15克,土茯苓、
苡米、茵陈、败酱草、蒲公英各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清热解毒,除湿止带,主治黄带症(常用
于子宫颈炎、阴道炎等病)。
    [来源]王志忠,  《湖北中医杂志》  1993年第)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  红藤、生地、乌梅、石榴皮各30克、蒲公英、
忍冬藤各20克,仙鹤草、赤芍各15克,生地榆、黄柏各10
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煎诸药,滤出药液200~300毫升,置盆中
徐徐浸入阴道,每次浸20~30分钟。每日用药l剂,5次为
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清热解毒,收敛止血,祛腐生新、主治急、
慢性宫颈炎、宫颈糜烂之带下。用药后觉阴道干涩者去乌梅、
石榴皮,加枸杞、菟丝子各12克。
    [来源]胡传宝,  《江苏中医》  1990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枯矾、五倍子、银花、儿茶、甘草各等份。
    [用法]将上药干燥后,粉碎过100目细筛,制成粉剂,
置消毒瓶内备用。上药前用干棉球清洁阴道及宫颈,再用带
线棉球蘸上药,放在糜烂创面上,  24小时后将棉球取出。每
隔2天上药1次,  5次为1疗程。宜连续用药4-5个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清热祛湿,防腐生肌,主治子宫颈糜烂带
下。
    [来源]庄玉芳,  《吉林中医药》  1982年第l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虎杖、土黄柏、川黄连、青黛、煅龙牡各等量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晒干,去杂质,共为细末,装瓶备用。据
糜烂的大小取药粉l克左右阴道上药。隔日  1次,10天为l
疗程。对糜烂程度重者,3-4次给药之后给予针刺糜烂至出
血。月经前后3天禁用。用药期间避免性生活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清热解毒,除湿止带,祛腐生肌,主治宫
颈糜烂带下。
    [来源]周玉英,  《四川中医》  1988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  ①内服方:苦参、蛇床子、黄柏各10克;②
薰洗方:苦参、蛇床子、黄柏各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①方每日1剂,  日服2次,7剂为l疗程;②
方每日l剂,早、晚熏洗坐浴各1次,7天为1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清热解毒,燥湿杀虫,主治慢性宫颈炎、
阴道炎、盆腔炎带下。对宫颈糜烂以热偏重者,效果不理懇。
    [来源]王文运等,  《中医药学报》  1986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当归20克,赤芍12克、丹参、玄胡各15克,
三棱、香附、台乌各10克,红藤、败酱草各30克,甘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煎水200~250毫升,分2-3次服。
月经干净后开始服药(子宫内膜炎患者经期可以服药)  。12天
为l疗程,一般只需l—2个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理气调经,活血化瘀,清热解毒,主治急、
慢性盆腔炎。
    [来源]张西芝,  《中西医结合杂志》  1980年第7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败酱草50克,黄芩、苡仁、赤芍各30克,柴
胡、川楝子、陈皮各15~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制成糖衣片,每片含生药0. 35克。每日
3次,每次服5片,20天为1疗程。7-10天复诊1次,每月
内诊1次。连续观察治疗1—3个月。亦可水煎服(量酌减)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清热利湿,活血化瘀,主治慢性盆腔炎带
下量多、下腹痛、腰骶痛等。
    [来源]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妇科教研室,  《中医
杂志》 1986年第8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薏苡仁、败酱草、附子、土茯苓、蚤休、全虫、
琥珀、白芷、丹参各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温经化湿,行瘀通络,主治慢性盆腔炎白
带量多或黄、腥臭、终日绵绵,少腹或小腹疼痛。
    [来源]韩桂茹,  《天津中医》 1989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】  土茯苓30克,鸡血藤、忍冬藤、苡仨各20克,
丹参15克,车前草、益母草各10克,甘草6克,桃仁、黄
柏各10克,鱼腥草20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水煎服,每日l剂,分2次服完。另用药渣加
白酒炒热外敷腹部患处,1日1次,1次30分钟。月经第5天
开始,敷药10天停药,连敷3个月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清热利湿,解毒化瘀,主治慢性盆腔炎带
下量多,色黄质稠、腹痛拒按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何秀容,《广西中医药》  1991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十
    [组成]丹参、败酱草、赤芍、玄胡、云苓各15克:桃
仁、丹皮各12克,香附6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上药加水1000毫升,浸泡30分钟,武火急煎
后用文火煎至300毫升,每日l剂,分2次服,12天为l疗
程,一般只需2-3个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清热利湿,化瘀止痛,主治慢性盆腔炎。
带下量多者,加芡实、苡米等。
    [来源]王飞霞等,  《湖北中医杂志》  1990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十一
    [组成】  炒柴胡10克,炒白芍、炒桔核、茯苓、炒荔
枝各15克,当归、白术、香附、玄胡各12克,丹参30克,
甘草3克,萆薜12克,鸡冠花、煅海蛸各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  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疏肝健脾,养血活血,软坚散结,主治慢
性附件炎带下色黄等。
    [来源]杨慧,  《云南中医杂志》  1992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十二
    [组成]小茴香(炒)、干姜(炒)、元胡、肉桂各3克,
没药(炒)+川芎、赤芍各6克,当归、蒲黄、苍术、白术、
茯苓、苡仁各9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水煎服,每日
逢月经期停用。
    【备注]本方温经活血
带下量多,色白质稀。
1剂,2次分服。15天为l疗程。
主治宫寒血瘀之慢性盆腔炎
[来源]黄承才,  《山东中医杂志》  1989年第1期。
阴    痒
    本病以女子外阴或阴道痉痒,甚则波及肛门周围,奇痒
难忍,坐卧不宁为主要临床表现。成因多为湿热蕴结或感染
病虫或血虚阴亏,化燥生风,外阴失荣等。可见于各种阴道
炎或外阴病变,如:外阴白斑、溃疡、阴肿等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蛇床子、白鲜皮、黄柏各50克,荆芥、防风、
苦参、龙胆草各15克,薄荷1克(后下)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熏洗,每日2次。如阴道内瘙痒可熏洗阴
道。10~15天为1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杀菌止痒,主治外阴瘙痒症。带下多而黄
者黄柏加倍,有滴虫者苦参加倍,霉菌感染者龙胆草加倍。一
般1个疗程后即可明显好转或治愈。
    [来源]张希良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80年第8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蜀椒、蒲公英、艾叶各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加水15 00毫升,置火上煮沸后,用文火
继煎2-3分钟,将药水倒入盆中,待水温适宜(60'C)方可
洗浴局部10~25分钟,每日2-3次,1剂可供2次煎煮使
用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杀虫止痒,清热止带,主治外阴瘙痒(湿
热型)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马爱华,《浙江中医学院学报》 1984年第l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【组成】  银花、蛇床子各20克,黄柏15克,苦参、蜀
椒、白鲜皮、明矾各10克,食盐3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煎水外洗外阴,每日  ]剂,煎洗2次,
5剂为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清热祛湿、活血祛风、止痒,主治外阴瘙
痒症;
    【来源】  宋慧芳,《河北中医》  19 90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】  蛇床子0.4克、枯矾、硼砂、轻粉各0.1克,
苦参0.5克,冰硼散0.05克(净粉)。
    [用法]将蛇床子、苦参烘干。明矾用文火煅起泡沫状、
呈乳白色,即成枯矾。上药共研细粉,过80目筛,去粗存细,
用“O”号胶囊分装。晚上洗浴后,取1粒胶丸塞入阴道深处,
每日1次,7天为1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清热解毒,杀虫止痒,化湿去毒,敛疮生
肌,主治滴虫性:阴道炎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江苏省高邮县甘垛卫生院妇产科,  《新中医》
1975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雄黄30克,苦参、苡仁各25克,蛇床子、薄
荷各20克,黄柏、生苍术、当归各15克。
痛,粘膜及皮肤变白、变厚,失去弹性,干燥或有瘙痒、灼
热感,皮肤表面发生裂纹和溃疡者。治疗期间禁房事,忌食
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    [来源]吴新荣,  《辽宁中医》 1991年第9期。
    方~\
    [组成]黄柏30克,百部、苦参、白鲜皮、白花蛇舌
草、甘草各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加水750毫升,文火煎20分钟即可。先
熏后坐浴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清热燥湿,止痒杀虫。主治外阴瘙痒症。
若外阴充血、水肿、疼痛者,加金银花、土茯苓。
    [来源]王淑媛,  《吉林中医药》  1991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]女贞子、旱莲草、蒲公英、首乌、枸杞子各30
克,巴戟天、知母各20克,黄柏、麦冬、当归、川牛膝、椿
根皮各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  日1剂,分2次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本方补益肝肾,清热止带,主治老年性阴道炎。
加减变化:赤带加山栀炭:便溏加砂仁、白术;阴痒严重加
百部;下肢浮肿加泽泻、苡仁。
  ,  [来源]叶静雯等,  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 1992年第7期。
子宫脱垂
    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解剖位置向下移位,甚至完全
脱出于阴道口外。临床以小腹下坠感及阴道口有块物脱出,带
下增多,二便异常为主要特征。本病常发生于劳动妇女,以
产后损伤为多见。临床按下降程度分为三度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生枳壳15克,益母草15克,蛇床子9克,川
黄柏15克,金银花15克,紫草根9克。
    [用法]加清水3000毫升,将上药煎浓汁,去渣倒入
盆中,先熏,后坐浴温洗,每晚1次,连熏洗l—2周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子宫脱垂及糜烂,糜烂者每次熏洗后,溃
烂处宜涂“生肌玉红膏”  (中成药),并以月经带护之为佳。
    [来源]查少农,  《中草药外治验方选》安徽科学技术
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荆芥、藿香、椿根白皮各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煎汤熏洗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子宫脱出不收。
    [来源]清·田间来是庵辑,《灵验良方汇编》,中医古
籍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刺蒺藜18克,蛇床子15克,鱼腥草30克,枳
壳9克。
  [用法】
为1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
    [来源]
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煎汤外洗患处,每日1剂,分2次,连洗5次
主治子宫脱出,痛不可忍。
刘光瑞等,  《中国民间百病良方》四川科学技
[组成]枳壳、茺蔚子各15克-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  每日l剂。6天1个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I度子宫脱垂。
    [来源]叶克义,  《中西医结合杂志》  1985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白胡椒、附片、肉桂、白芍、党参各20克,红
糖6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粉,分为30包,每天早、晚各空腹服
1包,服药前先饮少许黄酒或白酒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I ,-,Ⅲ度子宫脱垂。
    [来源]田世庆,  《陕西中医》  1984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柴胡、升麻、知母各15克,黄芪、党参各60
克,桔梗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二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主治I t  l度子宫脱垂。重症患者加红参15
克,另煎兑入。
    [来源]龚其恕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85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①)方:党参、黄芪、川断、桑寄生、煅龙牡各
15克,升麻、柴胡、杜仲炭、车前子、黄柏各9克:②方:苦
参、蛇床子各15克,黄柏9克。
  [用法]  ①方每日l剂,水煎服;②方煎汤熏洗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I  1度子宫脱垂。
    [来源]钱天相,  《陕西中医> 1982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炒焦升麻1. 5克,炙黄芪、夏枯草各9克,桃
仁20粒,炮姜1. 5克,川芎6克,当归12克,制香附3克,
淡菜20粒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  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子宫脘垂。
    [来源]四好居士,  《古今秘方集成》,世界书局。
不  孕  症
    凡育龄妇女,婚后配偶生殖功能正常,夫妻同居2年以
上,未避孕而未受孕者;或曾有妊娠,又2年以上未怀孕者,
称为不孕症。前者为原发性不孕,后者为继发性不孕,、多由
月经不调发展而来,病因比较复杂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柴胡、刘寄奴、王不留行各6克,益母草9克,
苏木3克,沉香0.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用于输卵管不通所致之不孕。
    [来源]褚玉霞等,《女科新书》,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l  熟地、萸肉、巴戟、当归、菟丝子、益智仁、
生地、杜仲各15克,鹿茸、远志、蛇床子各10克,茯苓、淮
山药、川断各12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共为极细末,炼蜜为小丸,如绿豆大,每服10
克,  日服3次,开水送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本方温肾养血,益气和冲,主治肾阳虚之不孕
症,属排卵功能不良的,效果较佳。
    [来源]清·沈金鳌,《妇科玉尺》,上海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党参、黄芪各15克,柴胡、当归、苍术、白
术、法夏、茯苓、香附各10克,枳壳、升麻、炙甘草各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燥湿化痰,活血益气,主治形体肥胖,输
卵管不通之不孕。
    [来源]清·傅山,《傅青主女科》,上海人民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当归、白芍、柴胡、茯苓、白术、香附各10克,
合欢皮、玫瑰花各15克,炙生姜3片,甘草5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 ,水煎服,每日  1剂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舒肝解郁,养血和冲,主治内分泌功能失
调,兼见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之不孕。
    [来源]梁剑波,  《妇科菁萃》,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酒当归12克,茯苓9克,酒黄芩6克,炒杏
仁9克,川芎6克,酒陈皮6克,熟地9克;;莲肉9克,,砂
仁4克,红枣4枚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经期连服4剂,下次经期
再服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主治心脾两虚致月经不调而久不受孕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潢川县人民医院,李绍庐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】  鸡血藤30克,杜仲18克,桃仁、车前子各15
克,川断12克,当归、木香、艾叶、焦三仙、佛手各10克,
三棱、莪术、泽泻各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月经前3天开始服药。每日1剂。水煎2次温
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活血化瘀,补益肾气。主治痛经不孕症。
    [来源]李玉瑞等,  《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》  1992年第
12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.  柴胡10克,当归30克,醋香附、赤芍、白芍、
川芎各15克,薄荷5克,鸡血藤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于月经干净后第3天开始服用。每日早、晚各
1次,每次10克,温开水送服。经期停服,  3个月经周期为
1疗程,未效继服1疗程。若在服药期间出现停经,继续服药
观察,直至经BBT、尿妊娠试验或B超等检查,确认妊娠后,
药量减半,再服4r6周后停药。加减变化,:肝郁阳虚、歹中任
阳虚者上方加肉桂5克,巴戟天、仙茅各15克;肝郁阴虚、
精血不足者上方加枸杞子、女贞子各15克,山萸肉10克,
    方八
    【组成]生晒参、炙远志各9克,大熟地、菟丝子、五
味子、炙甘草各15克,怀山药20克,山萸肉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30天为1疗程。第1疗程
结束后,在月经中期作精子制动试验复查,,转阴者即停药观
察,反之,继续进行第2疗程治疗。第2疗程结束后进行复
查,如仍未转阴者,继续作第3疗程治疗。    ,
    [备注]本方可补肾填精。主治免疫性不孕(杭精子抗
体阳性)症。
    [来源]陈晓平等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92年第12期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纽成]当归、川芎、熟地、白芍、茯苓、丹参、菟丝
子、黄芪各15克,枸杞10克(单包),山药2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服药从经前l周开始,直至月经来潮时止,为
l疗程。服药期间,注意精神放松,饮食起居规律,节制性生
活。服药最长时间为5个疗程,最短为3个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补肾调经,主治子宫发育不良所致不孕症。
    [来源]石黎南,  《黑龙江中医药》  1989年第1期。
    附:抗孕方
    方一
    【组成]土牛膝30克,川芎、红花各5克,归尾、桃
仁、京三棱、蓬莪术、水蛭、炒枳实各12克,炙草6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每日1剂,水煎分2次服。加减变化:如气虚
体弱者加党参、黄芪各10克;少腹痛有凉感者加肉桂3克:
大便干结者加大黄6克(后下),经行则停服上药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破气活血,通经化瘀,主要用于抗早孕。
    [来源]周庆文,  《江苏中医》  1987年第7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芸苔子、绿豆、急性子、茺蔚子、王不留行各
等份。
    [用法]取上方各原生药适量,分别碾极细粉末,混合
均匀/制丸如梧桐子大,于产后、人工流产术后或月经周期
的第5天开始服用,每次9克,  日服2次,连服7天。如哺
乳期间闭经者,可于每月适时服用7天,连服6个月经周期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避孕止胎,用于育龄妇女避孕。
    [来源]曹思亮等,  《浙江中医》 1992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三棱、莪术、桃仁、红花、当归尾、亦芍、泽
兰、牛膝、玄胡索各10克,川芎、益母草、丹参各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方水煎内服,  1日1剂。,
    [备注]本方活血化l瘀,抗早孕,主治身体健康而要求
终止早孕者。必要时随证加减。
    [来源]罗昌根,  《福建中医药》  1990年第5期。
第四章    儿    科
肺    炎
    肺炎是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疾病。本病一年四季
均可发生,尤于冬春季节为多见,好发于婴幼儿时期。其临
床表现以发热、咳嗽、呼吸急促为主要症状。在麻疹、感冒
或其它疾病过程中,由于先天不足,如佝偻病、营养不良等
亦易并发和继发本病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【组成】  水蛭3-6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文火煎20分钟左右,取汁内服。
    [备注]用治小儿肺炎的辅助治疗,对促进肺部咿音吸
收,改善症状有明显疗效。有出血倾向者忌用。
    [来源]甘肃省中医院韩芳林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熊胆0. 9一1. 5克,麝香0. 03~0.06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每日分2次冲服,用药以2-3天为度。
    【备注]治疗小儿肺炎22例,全部治愈。其中13例服
药1天开始退热,1l例服药l天气急消失。
    【来源]董廷瑶,  《幼科刍言》,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生花生米、蛴螬各150克,杏仁1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蛴螬捕后用开水烫死,洗净,去尾中之屎,用
麻油炸黄研末。将花生米和杏仁捣碎,与蛴螬末混匀,蜜制
为丸如花生米大。5岁以内每服5粒,  日服3次:10岁以内
每服10粒,  日服3次。1料为1疗程,病情严重者可连服2
个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53例,  45例服1料即痊愈,8例好转。
    [来源]江苏丰矿区第一建井工程处职工医院张华经验
方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麻黄、杏仁、陈皮、半夏、桔梗各3-5克,鱼
腥草10~15克,甘草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加减日  l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40例,总有效率为95%。
    [来源]石坚,  《贵阳中医学院学报》  1989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双花、鱼腥草各5~10克,杏仁、车前子各3. 5~
10克,薄荷、甘草各3·5-7克。
    [用法]加减,  日H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,,小儿肺炎’150例,全部治愈。
    [来源]王香菊,  《辽宁中医杂志》  1989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【组成]牛黄少许,竹沥30克。
  ’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,  日服3次。
    [备注].本方清热解毒,主治小儿肺炎。患儿服药l—
2剂后,,病情明显好转,疗效卓著。
    [来源]云南省弥勒县人民医院郭维光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】  钩藤、天竺黄、全蝎、僵蚕、莱菔子、大黄、
黄芩、车前子、麻黄、干地龙、生石膏、知母、木通。
    [用法]加减,  日1剂,水煎服,病重者可日服2剂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小儿肺炎166例,全部治愈。
    [来源]邓启源,  《江苏中医杂志》  1987年第12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金银忍冬藤冲剂(含双花、忍冬藤、黄芩。每
包相当生药11克)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1岁每次半包,  日服3次,随年龄递增。治疗
期间停用其他药物。
  ,  [备注]治疗小儿肺炎100例,总有效率100%。
    [来源]焦玉成,  《黑龙江中医药》  1986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]党参、茯苓、白术、麦冬各9克,甘草、赤芍
各6克,黄芪、丹参各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日  1剂,水煎缓服。外用白芥子、香附子、,莱
菔子、葶苈子各30克,加食盐90克,生姜适量,混匀炒热
后外熨背部,每次10 ~,15分钟,每日2次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小儿迁延性肺炎48例,结果:治愈41例;
好转5例;无效2例。
    [来源]张淑仙,  《江苏中医》  1989年第1期。
消化不良
消化不良是小儿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。由于饮食过饱、过
食生冷硬物、肚子受凉等引起。腹胀、手足及腹部发热、口
唇绛红,常趴着睡、流口水、不思饮食、大便溏泻,皮肤及
毛发干燥,常哭闹及腹痛等均为消化不良的常见症状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.t组成]使君子仁30克,鸡肝12个,生苍术30克,雷
丸30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先将鸡肝洗净,用竹J1切成小块放入碗内,然
后将其余3昧药碾成粉末,撒在鸡肝上,再将小碗放在蒸笼
锅内蒸熟,取出后焙干,其研细面。  l一3岁每次2克,3—6
岁每次4克,每日2次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小儿消化不良、虫积及肝脾肿大,不思饮
食,肚大青筋,消瘦等。
    【来源]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医院刘复五经验方:
    方二
    【组成]大癞蛤蟆1个,砂仁15'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将砂仁捣破,装入蛤蟆肚内(由口腔装入),黄
泥包裹+.柴草火烧焙焦黄,弃去泥土,研为细面,每次3克,
开水冲服,每日3次。
    【备注]适应于小儿面黄肌瘦,腹胀大,大便溏薄,食
减纳呆、食积、乳积,消化不良,,毛发焦枯,肌肤甲错等。
    【来源]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翟明义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【组成]炙山甲15克,炒神曲30克,炒麦芽、炙鸡内
金各15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共研细末,将鸡蛋打开一小口,将药装入蛋内,
封口。外用麦秸泥裹起来,烧熟食之,每个蛋装药3克,每
次1-2令鸡蛋。
  .I备注]
  [来源]
  方四
  [组成]
  [用法]
脐中,  以纱布
    [备注]
    [来源]
主治消化不良,纳差消瘦,间断发热。
河南省汤阴县瓦岗卫生院戴文芳经验方。
槟榔2份,良姜1份。
将以上药物共研细末,装瓶备用。将药物填充
(盖住肚脐为度)覆盖,用胶布固定。
主治小儿厌食症。
《河南中医》  1987年第3期。
疳    积
  —疳积症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胃肠机能障碍和营养紊乱的疾
患。本症类似于现代医学的“营养不良”或慢性消化不良及
某些小儿结核病的后期及其他慢性传染病的后期病症。发病
年龄多见于1个5岁儿童。其症状为面黄肌瘦,头发稀疏,大
便腥粘或发绿色,腹部凹陷如舟等,病久可影响生长发育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雄黄豆20克,姜15克,穿山甲片13克。
    [用法]采雄黄豆果实,炒后备用。用时按处方取药混
合,水煎服,每日3’次。
    【备注]本方治疗小儿疳积,对小儿面黄肌瘦、腹部膨
大、食欲不振、智力发育不良,均有较好疗效。
    [来源]云南省孟连县勐马卫生所沙拉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桃仁、杏仁、生山栀各等份。
    [用法]上述药晒干研末,加冰片、樟脑少许贮藏备用。
取药末15~20克用鸡蛋清调拌成糊状,干湿适宜,敷于双侧
内关穴,然后用纱布包扎,不宜太紧,24小时后去之。一般
1次多见效,每次间隔2-3天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疳证初、中期。
    [来源]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院康强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万丈深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万丈深洗净晒干研末,蒸瘦猪肉或蒸鸡蛋服。
每日1次,连服3天。
    [备注]万丈深具有补虚益损之功,用于小儿疳积功效
更著。
    [来源]云南省西双版纳军分区卫生科郑品昌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四,
    [组成]小米400克,麦冬5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.将小米铺铁锅内,麦冬摊于米上,加水超过麦
冬\厘米,文火加热,用物轻轻搅拌,待水干至小米成糊状
粘于锅底,麦冬即制成可用。2岁小儿每日煎服3-4次,20
日用完,小者用量酌减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凡小儿出现消化不良,食欲不振,肝脾肿大,
肚腹胀满,消瘦骨软,面色无光,五心烦热,肚大青筋,指
纹淡白,毛发干枯等症状,用之无不见效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河南省陕县观音堂区卫生院曹玉生经验方。
呕    吐
呕吐是小儿常见症状之一,是由于食管、胃或肠道呈逆
蠕动,并伴有腹肌强力痉挛收缩,迫使食管或胃内容物从口
中涌出,严重呕吐可使患儿呈呼吸暂停的窒息状态,长期呕
吐可致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症等。呕吐的原因很多,常见
有消化道疾病(功能异常、梗阻、感染),某些急性传染病
(如流脑、乙脑、中毒、药物反应及肠道寄生虫)等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】  酒大黄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胃热型恶心、呕吐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刘玉芝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吴茱萸3克,黄连3克,灶心土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少时,澄清频服。
    [备注]适用于呕吐不止者。
  ’【来源]杨新年,  《治小儿病方》,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。
  方三
  [组成】  酒炒白芍9克,胡椒1. 5克,葱白6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前2味共研为末,葱白适量与上药共捣成膏,
贴心窝(剑突下)。每日1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呕吐。
    [来源]清,吴尚先等,《理瀹骈文》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【组成】  代赭石15克(打碎),淡干姜3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频服。
    [备注]适用于顽固呕吐不止者。
    [来源]杨新年,  《治小儿病方》,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。
腹    泻
    婴幼儿腹泻又称婴幼儿消化不良,是婴幼儿常见疾病之
一。夏秋两季发病率较高,是由肠道病毒、细菌、肠道外感
染等引起。而饮食物的质量、喂养方法、气候环境、卫生条
件及生活规律等往往与腹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。本病轻者腹
泻次数稍多,大便稀如糊状或蛋花样,不发热或轻微发热,一
般无呕吐,能进食,精神尚好;重者腹泻每日10多次以上,
呕吐频频,多伴发热、精神萎靡或烦躁等。若不能进食者,须
引起重视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焦白术、炒山药、鸡内金各等份。
    [用法]共为细末,用白面粉加鸡蛋,焙成薄干饼食之。
    [备注]用治小儿消化不良,腹泻日行数次,倦怠乏力,
形体消瘦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新野县中医院张双善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吴菜萸30克,白胡椒30个,丁香6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,每次1. 5克,加凡士林调和如泥,
敷脐部固定,2日换药1次。
    [备注]治小儿受寒而致腹泻。  2-3次可愈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桐柏县果园医院郑云鹏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杏仁、黄连、通草、半夏、川朴各5克,滑石、
黄芩、车前子各10克,橘红7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3次,混合后浓缩至40毫升。1岁以内患
儿每次5毫升,6小时服1次。
    【备注】  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100例,总有效率100%。
    【来源】  张德文,《辽宁中医杂志》  1985年第9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肉桂、肉豆蔻、藿香(后下)各3—4克,党
参6~10克,白术、茯苓各6-8克。
    [用法]加减日  1剂,水煎频服,并酌情补液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117例,结果:痊愈109
例,好转8例,治愈时间l—3天。
    [来源]谢斌,  《广西中医药》  1989年第5期,,
    方五
    【组成]葛根、藿香各3—6克,茯苓;乌梅各5一r0克,
石榴皮6克,青黛、草蔻各2克,白术10克,板蓝根15~20
克。
    [用法]日  l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100余例,均获显效。
般用药l—2剂即可止泻退热。
    【来源]施昱,  《中级医刊>  1982年第l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【组成]山药15克,薏苡仁10克,鸡肝1具。
    [用法]将山药、薏苡仁共研细末,鸡肝切成片与药末
拌匀,置碗中加食醋适量蒸熟,早、晚分服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婴幼儿慢性腹泻千余例,均获良效,一般
连服3天即可获效。
    【来源]熊现仿,  《湖北中医杂志》 1985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【组成]吴萸2克,丁香、木香各1.5克,肉桂3克,
苍术3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共研细末,每次1-2克,食醋调糊敷脐,用
胶布或伤湿膏盖严,每2日换药1次。
    【备注]治疗婴幼儿腹泻200例,用药1-4天后,结
果:治愈188例,占94%;无效12例,占6%
    [来源]  韩奋强,《中西医结合杂志》  1988年第9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  车前子32克(微炒),泽泻64克(炒炭存
性)木瓜、胡黄连、焦白术、炒扁豆、生山药各24克,党参、
砂仁、木香、葛根各16克,桔梗9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共研细末备用。  3-6个月每次1. 2~1.5克;6
个月—l岁1.5-2克;1岁8个月‘2岁3~4.5克,均日服
3次。
    【备注]治疗婴幼儿腹泻364例,结果:治愈332例,
有效24例,无效8例。服药时间平均为2-4天。
    【来源]胡安黎,  《上海中医药杂志>  1985年第12期、
小儿遗尿
    本病是指小儿睡眠中无意识的排尿+其发病多与大脑皮
质及皮质下中枢功能失调有关。过度疲劳、骤然改变环境、惊
恐及精神刺激等往往为其诱因。此症轻者数夜一次,重者可
一夜两遗或数遗,若常年累月不愈,则影响小儿身心健康发
育。至于尚未建立随意排尿意识之3岁以下幼儿的尿床现象,
不能按遗尿症来对待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桑螵蛸15克,覆盆子15克,净莲须10克,益
智仁12克,怀山药30克,韭菜子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日l剂,水煎服。成人量,小儿酌减。
    [备注]用治小儿遗尿,一般4-6剂可愈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义马矿务局医院李太安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王不留行籽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耳穴取膀胱、肾、脾、,胃、心、神门、脑干。
耳廓常规消毒,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上述耳穴。治疗期间定时
唤醒小儿小便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遗尿。
    [来源]《中医药学报》  1987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山药25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山药250克加鸡肠(1个鸡的肠,洗净)煮食,
每日  l剂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治疗小儿遗尿疗效颇佳,一般治疗鼍周痊
愈。
    【来源]湖北省恩施医学专科学校杜发斌经验方,孟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新鲜鸡肠30克洗净,菟丝子、鸡内金、牡蛎
各6克,五味子、熟附片各3克,黄芪10克,党参9克。
    [用法]日l剂,水煎,分3次,饭前服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小儿遗尿20例,全部治愈。
    【来源]程润泉,  《新中医》  1983年第12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西洋参3克,鸡蛋1个。
    [用法]将生鸡蛋的一端敲一小洞,将切成碎片的西洋
参放入蛋中,然后将孑」堵上,用湿纸包住,埋在热的草木炭
中至蛋熟。每日服食1个,连服l周。
    [备注]此方治小儿遗尿有特效,曾治疗几十例,有效
率98%
    [来源]福建省泉州市中医院刘德桓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  2寸连须葱白3支,硫磺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捣如泥,睡前敷脐,次晨取掉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小儿遗尿7例,多在治疗2-3次治愈,随
访未见复发。
    [来源]邓德卿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82年第12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补骨脂(盐水炒)  30克,益智仁15克,金毛
狗脊12克,肉桂、甘草各6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 日1剂、.水煎服或为散剂冲服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小儿遗尿症20例,治愈19例。
    [来源]周锡龄,  《湖南医药杂志》  1982年第3期。
夜    啼
    初生婴儿啼哭一般是生理现象,假使白天安静,入夜常
常啼哭,有时刚入眠,稍有惊动便啼哭不休,甚则整夜啼哭
则为病态。多因伤乳积滞、心胆郁热所致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薄荷5克,蝉蜕10克,钩藤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去渣取药液,用消毒干棉签蘸药液,令患
儿吮吸。
    [备注]曾用本方治疗小儿夜啼10余例,均在用药1次
后获效。
    [来源]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陈景方经验方。
  .方二
    [组成]琥珀4克,茯苓6克,钩丁4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适用于惊恐型啼哭不止。
    [来源]杨新年,  《治小儿病方》,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【组成]蝉蜕7个。
    [用法]将蝉蜕去头足,取下半段,炒为末,以薄荷0. 9
克加水煎后调服。
    [备注]用此方治小儿夜啼症有确切疗效。
    [来源]福建省泉州市钟山霖献方。
.  方四
    [组成]马蹄金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用开水50~100毫升泡服,每日1-2次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镇惊安神,治小儿夜啼多例,疗效可靠,
无毒副作用。
    [来源]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卫生防疫站李如琴经验
方。
流    涎
    流涎症中医称“滞颐”,俗称“流口水”,指小儿唾液过
多或不能下咽而不自觉外流,多见于3岁以下幼儿,常因口
或粘膜炎症、外伤、面神经麻痹、脑炎后遗症及呆小病所致。
若因出牙而引起流涎者不属病态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明矾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适量温水置于脚盆内以超过足背为度,加入
明矾,待烊化后,即将双足放入,浸15分钟。每日1次。
    【备注] -般1次即有效。如效不显可连浸3天。本法
对小儿流涎效著,且无不良反应。经临床应用,每获良效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上海市南市区陈家桥地段医院詹闯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生白术、益智仁各9克。
    [用法]日  1剂,水煎(半小时)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治疗婴幼儿流涎症,一般服药3-5天即愈。
    【来源]何春华,  《中国乡村医生杂志》 1987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【组成]制南星30克,生蒲黄12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共研细末,醋适量调成饼,包敷涌泉。
    【备注]治疗婴幼儿流涎症132例,总有效率97. 72%
    [来源]褚成炎,  《四川中医》1986年第10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】  肉桂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 研细末,醋调饼状,敷双涌泉穴,胶布固定,
每晚敷药,次晨取下,连敷3-5次。
  [备注]  治疗婴幼儿流涎症6例,效果满意。
  [来源]  蓝茂璞,《中医杂志》  1983年第8期。
脐    炎
    本病是由于断脐后护理不当所致。如洗浴不慎被水浸渍,
又未揩干,或因尿布过分潮湿,久浸脐部,皮肤破损,感染
邪毒,壅,于脐周,郁而不散,出现红、肿、热、痛,  ,甚至化
脓的现象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】  枯矾6克,麝香l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枯矾研为细末,再与麝香配研均匀后,备用。
将上述研配好的药末均匀地敷撒在患处,用纱布盖严,.’胶布
固定,隔日换药1次。换药时以淡盐水洗净患处,然后敷药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用于小儿脐炎,溃烂、流水、久不收敛。
此药敷后,血、水即止,极易干燥结痂。
    [来源]四川省武胜县胜利乡卫生院陈作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车前子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车前子炒研细末,撒在患处。每日2-3次。
    [备注]小儿脐炎既不发红,又不肿胀,而流脓液,久
不愈者,用此方疗效特好。
    [来源]延边民族医药研究所崔松男经验方。
婴儿湿疹
    本病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,发病与过敏体质有
关。皮疹多见于头面部,也可延及颈、肩、躯干等部位,形
态不一,但均以痉痒及复发为特点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【组成]  冰片2克,痱子粉20克。.
    [用法】,  将冰片研成细末,与痱子粉拌匀,撒患处,每
日数次。
  [备注]  治疗小儿湿疹151例,用药l—4天,,全部有
效。
  [来源]  秦亮,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89年第10期。
  方二
  [组成]  黄柏、苦参、苍术、滑石各15克,蝉蜕、防
风、地肤子各9克。
  [用法]  日1剂,水煎洗患处,每日,3-5次,每次10一
15分钟。
  [备注]  治疗婴儿湿疹有效。
  [来源]  郭玉笔,《河南中医》  1990年第l期。
  方三
  [组成]  黄连素2克。
  [用法]  研细末,用植物油适量调糊,涂患处,每天2—
3次,涂药前先拭干渗液,结痂别急于揭去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幼儿湿疹,一般1-2周即愈。
  [来源》  张文海,《河北医药》  1985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】  生大黄、川连、黄柏、苦参、苍耳子各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滤液熏洗患处,若渗液多者加枯矾10克。
每日洗3-5次。
  [备注】  治疗婴儿湿疹50例,结果:用药1天治愈25
例,  2天治愈23例,  3天愈2例。干性皮损改善快于湿性。
    【来源]李建军,  《陕西中医》  1990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【组成]茵陈蒿散(茵陈120克,青黛15克,冰片历克。
将茵陈焙干研细末与青黛、冰片混匀,高压消毒即成)。洗剂
用苍黄止痒汤(苍术20克,黄柏15克,苦参20克)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洗患处,每2日1次,洗后外撒茵陈蒿散,
如皮损无渗出,可用香油调散剂呈糊状涂患处,隔日换药1
次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婴儿湿疹30例,结果:痊愈27例,显效
3例。
    [来源]渠散文,  《山东中医杂志》  1989年第6期。
水    痘
    水痘是感染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多发于冬春两
季,,1-6岁儿童发病率高。本病皮疹呈向心性分布,多数见
于躯干和头部。皮疹分批出现,初起为红色小斑疹和丘疹,数
小时至一日之间变为疱疹。疱疹大小不一,呈椭圆型,周围
有红晕,伴有痒感。疱液初起清澈,后稍混浊,在3-4天内
逐渐干缩结痂,痂脱后不留痘疤。部分病例早期可有轻度发
热,预后良好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【组成]青黛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青黛研末,用脱脂棉蘸之扑于患处,每日3—
4次,3—5天为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水痘。
    [来源]《中医儿科学》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板蓝根30~50克。.
    [用法]水煎,  1日分数次服;外用1%薄荷炉甘石洗
剂。合并感染者,加服复方新诺明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水痘18'4例,治愈率100%。;
    [来源]石清良,  《新中医,》1987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双花、生石膏各30克,,玄参、紫草、泽泻各
15克,薄荷9克,荆芥6克。
    【用法H  每日l剂,,分数次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治疗水痘116例,服药2-5剂,全部治愈。
    【来源]李江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 1989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双花、连翘、六一散、车前子各10克,紫花
地丁、黄花地丁各io~rs。克。
.  [用法】  加减日’1剂儿水煎,分2扣3欢服,药渣煎汤
洗患处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水痘114例,全部治愈。
    【来源]姜润林,  《中医杂志>  1989年第3期。
小儿软骨病
    小儿软骨病即佝偻病,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。多因先天
不足,平素营养不良而引起,其它疾病的发生也可能引起。现
代医学认为本病因维生素D缺乏,引起全身性病变,严重者
引起骨骼畸形。其症状为患儿早期有烦躁,夜间哭闹,出汗
多且味酸臭。骨骼改变主要有颅骨软化,.前囟闭合延迟,脖
子软,头抬不起来,腿软不能站立,牙齿晚长,说话行走也
较正常小儿晚,还有鸡胸、龟背等症状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乌贼骨20克,苍术20克,龟版30克,大麦
芽30克,甘松6克,公丁香5克,鸡肝1具。
    [用法]先将前6昧药研细,再将鸡肝剁碎,与药粉混
匀,蒸熟,烤(晒)干,再研细即可服用。每日3次,每次
3克,3天为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小儿佝偻病10余例,效果极好。
    [来源]昆明中药厂王汝俊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牡蛎50克,苍术15克,龙骨5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,每日3次,每次1. 5克,温开水加
白糖冲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治小儿软骨病,因缺钙而痉挛抽搐症。
    【来源]赵金辉,  《家传秘方治百病》,中国医药科技出
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黄精、苍术、夜明砂、生石决明、生牡蛎、醋
炒五谷虫、四叶菜各10克,望月砂6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,每包60克。l一3岁每次30克:3-
5岁每次60克,纱布包好,用第二道淘米水蒸药粉,蒸沸后
加白糖10克,猪油或猪肝末适量,早、晚各服1次,服10天
停10天,再服10天为1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小儿佝偻病139例,总有效率为97.9%。
    [来源]衡阳市妇幼保健所小儿科,  《湖南医药杂志》
1983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黄芪、党参各9克,丁香1. 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制成糖浆15毫升,为一日量,分3次口服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小儿佝偻病30例,全部治愈。
    [来源]阎田玉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85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龟甲、百合、条参、山药各  克,龙骨、牡
蛎、全虫、桑皮、杏仁、天冬各20克,浙贝12克,枳壳15
克,鸡内金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。大于7个月每次3克:1. 5岁  克:
大于    岁  克。冲服,每日  次,  15日为1疗程。.
    [备注]治疗小儿佝偻病148例,总有效率98 %.
    [来源]李永年,  《湖南中医杂志》  1989年第4期。
小儿脐风
    脐风俗称“四六风’?七朝风”,现代医学称新生儿破伤
风。由于断脐不洁,脐部感染所致。一般在4-7天内发病,
以牙关紧闭、苦笑面容为特征。一旦发病,预后不良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】  活蝎子2个。
    [用法]用净布包好捣烂,敷前额处,见汗即愈。
    [备注]适用于新生儿破伤风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省焦作中州机械厂徐子光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全虫18克,僵蚕20克,羚羊角粉30克,牛
黄10克,琥珀10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共研细末,  ’密封保存。每日服3-4次,每次
0. 3~0。5克,开水调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治新生儿破伤风效佳。
    【来源]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中医院王美阶经验
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【组成]油葱(鲜茎)  9 y15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捣烂取汁,每日  1剂,分2-3次与人乳调匀
灌服。
    【备注】  本方清热止痉,曾治愈5例新生儿破伤风,早
期疗效较好。
    【来源]广西南宁龙州县上金乡上金村民间壮族医生黄
景峰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防风2.4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清水煎汤服下。
    【备注]治小儿脐风黄到鼻口而口尚未撮紧者。
    [来源]周洪范,  《中国秘方全书》,科学技术文献出版
社。
小儿惊风
    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以抽搐伴神昏为特征的证
候。又称惊厥,俗名“抽风”。根据病情可分为急惊风和慢惊
风。,急惊风多见于急性感染发热性疾病,其典型表现是意识
突然丧失,同时见有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,或阵发性抽搐,可
见牙关紧闭,高烧;慢惊风多见于大病、久病之后,或营养
不良小儿,其特征是时有肢体、肌肉轻微抽动等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‘组成]活蚯蚓10~20条。
    [用法]用清水洗净置碗内,加入白糖15克,取其所
化之水服下。
    【备注]适用于小儿高热、抽搐。
    【来源]周洪范,  《中国秘方全书》科学技术文献出版
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【组成]人指甲0.6克,蝉衣0.6克,蜂房0,9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频频饮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有镇惊熄风之功,治疗婴儿因各种原因引
起高热所致抽风、效果较好。
    [来源]乌鲁木齐市中医院王多让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狗砂2. 5克,朱砂0.5克,牛黄0. 5克。
    [用法],共研细末内服。)岁分2次服。5个月以下分
5次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本方有镇肝熄风,清心涤痰作用,对小儿惊风
有较好疗效。
    [来源]延边民族医药研究所崔松男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朱砂25克,巴豆霜10克,荜拨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巴豆霜炙好,共研细面,以浆糊制成高梁粒大
小丸,以乳引服。日服2次,每服5粒(1周岁),按年龄递
增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小I\)ULtl风,面色苍白,恶寒发热者。
    [来源]内蒙突泉县太和乡阎广诚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】  生石膏50克,代赭石25克,朱砂23克,巴
豆霜2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。小于6个月服0. 2克/次;大于6个
月服o.25克/次1-3岁0. 3克/次:3-5岁0.5克/次5-
7岁1克/次;日服3次。
    【备注]治疗婴儿惊厥,效果较好,最佳者服药后惊厥
即止。
    [来源]王玉思,  《新中医》  1983年第?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【组成】  鲤鱼胆5克,桑叶15克,菊花5克。
    【用法】  水煎内服,每日l剂,  日服3次。
    【备注]本方具有清热止惊,滋阴润肺等功效。患儿服
1-2剂后,病情明显好转。疗效显著。
    [来源]云南省弥勒县人民医院郭维光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僵蚕3克,胆南星1克,半夏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内服,每日1剂,  日服3次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具有清热解毒、止咳镇惊等功效。患儿服
药2--- 3天,病情明显好转。尤适于痰盛之患儿。  ‘
    [来源]云南省弥勒县人民医院郭维光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白花蛇头1个,全蝎6克,蝉蜕6克,朱砂6
克,牛黄0;3克。
    [用法l,共研细末,炼蜜为丸如绿豆大,每日1次,每
次1丸,温开水送服。
    [备注]用治小儿风痢
    [来源]贵州省大方县医院丁诗国经验方。
第五章  传染科
乙型脑炎
    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,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
的急性传染病,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,流行于夏秋季,多
发生于儿童。本病发病急骤,以高热、意识障碍、抽搐、病
理反射与脑膜刺激征等为主要表现。中医属温热病;疫病和
暑温范畴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生石膏50~150克,肥知母、大青叶、青蒿各
10克,板蓝根15克,川黄连5克,粳米20克,甘草6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每日l一2剂,每4-6小时灌服1次,5日为
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流行性乙型脑炎。卫气同病型加薄荷、藿
香、佩兰;邪燔阳明型加天竺黄、黄芩、蜈蚣、全蝎、僵蚕,
配安宫牛黄丸;气营(血)两燔型合清营汤、止痉散加减,加
石菖蒲、莲子心、胆星、天竺黄、僵蚕,配安宫牛黄丸或紫
雪散,另用羚羊角磨水,频服。
    [来源]舒友元,  ,《湖南中医学院学报》 1993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石膏50~100克,银花、白菊花各20克,连
翘、板蓝根、滑石各30克,通草、青黛各3克,川贝、甘草
各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l剂,水煎服,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鼻
饲或灌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轻度乙型脑炎。若热退身凉加沙参、麦冬、
花粉各10克,玉竹6克,生扁豆12克。
    [来源]李保甫等,  《国医论坛》  1993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生地、银花、连翘、板蓝根、白菊花各30克,
石膏100~150克,丹皮、钩藤、玄参各20克,赤芍15克,
滑石40克,青黛、通草各6克,川贝10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,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鼻
饲或灌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中度乙型脑炎。
    [来源]李保甫等,  《国医论坛》  1993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羚羊角6—9克(单煎),石膏250克,生地、
板蓝根各40克,丹皮、银花、钩藤、白菊花各30克,赤芍
20克,黄连、川贝各10克,青黛9克,滑石60克,通草6
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每日l剂,水煎服,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鼻
饲或灌服。若痰盛加胆星6克,天竺黄10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重度乙型脑炎。
    [来源]李保甫等,  《国医论坛》 1993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藿香、佩兰各6~12克,生石膏30一50克
(先煎),金银花9- 20克,,连翘6-15克,竹叶3-9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每日  1剂,水煎服或鼻饲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流行性乙型脑炎。昏迷加石莒蒲6~12克,
郁金、天竺黄各3-6克;抽搐加蜈蚣l一3克,全蝎3-4.5
克,钩藤6~12克。
    [来源]石明仁等,  《中级医刊》  1993年第5期。‘
流行性脑脊髓膜炎
    本病简称流脑,是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。是
一种冬春季流行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临床以高热、头痛、呕
吐、皮肤粘膜瘀点和脑膜刺激征为主要特征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】  生地15克,生石膏10克,(先煎),川黄连、
赤芍、丹皮、白僵蚕各5克、山栀子、淡竹叶、大青叶、,生
大黄(后下),钩藤(后下)、玄参各10克,羚羊角(先煎)、
甘草各3克。
    【用法】  水煎服(鼻饲),6小时1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流脑之邪热燔灼营血,内陷心包。配用安
宫丸1粒,分2次鼻饲。
    [来源]!  张孑」等,《新中医》 1986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  生地15克,当归10克,川芎3克,荷叶30克,
茅根30克,甘草10克,全蝎10克,蜈蚣3克,地龙10克,
菖蒲3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必要时鼻饲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流脑热极生风,邪陷心包,神昏抽搐,舌
红绛、,苔黄燥,脉数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省卫生厅,  《河南省名老中医经验集锦》,
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黄芪3 0~60克,赤芍、防风各6克,乌蛇粉
3-9克(冲服)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  1剂,水煎服。30剂为1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脑炎、脑膜炎后遗症。肢体弛缓性瘫加制
马钱子粉,3-7岁每日0. 15克,8岁以上o.3克,分2次冲
服;不自主运动加天麻、钩藤各9克,蜈蚣l条(研冲);肌
肉萎缩加入参鹿茸粉(人参须、鹿茸等份),配合按摩;筋肉
挛缩加伸筋草、木瓜各9克、鸡血藤15克;屈伸不利,上肢
加桑枝30克,桂枝9克,下肢加桑寄生15~30克,川断15
克,怀牛膝9克;痴呆失语加河车大造丸或紫河车粉3-9克
冲服,配合针灸;虚热加知母9克,
    [来源]刘昌海等,  《新中医》  1990年第3期。
小儿麻痹症
    小儿麻痹症又名“脊髓灰质炎”,是由特异性嗜神经病毒
引起的急性传染病。主要损害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原,。临床
先表现为发热(双峰热)、肢痛,伴有胃肠或上呼吸道症状,
继而发生肢体麻痹和弛缓性瘫痪。常流行于夏秋之间。  1 ^,5
岁的小儿为多见。患病后一般有终生免疫。属中医学“痿
症”、“小儿中风”√‘软脚瘟”等范畴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生石膏18克,葛根12克,甘草9壳,银花12
克,川芎12克,川连4,5克,黄芩9克,全蝎3克,蜈蚣3
克。
    [用法]加水600毫升,先煮石膏15分钟,再入其余
药煎至120~150毫升,分3次温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小儿麻痹急性期。初起加局方至宝丹或安
宫牛黄丸、紫雪丹(腹泻者去紫雪丹)。无汗者加麻黄。发热
者加大青叶、板蓝根、连翘。烦躁者加胆草、钩藤。疼痛者
加天麻、芍药。通络加地龙、僵蚕。麻痹在下肢加牛膝、寄
生。麻痹在上肢加川芎、地龙、寄生。口眼喁斜加细辛、辛
荑、川芎、白芷等。兼暑者加藿香、滑石。呕者加半夏、陈
皮、竹茹。大小便闭者大柴胡汤加芒硝、车前子、地肤子、紫
雪丹。后期加用加味金刚丸。
    [来源]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,  《赵锡武医疗经验》,人
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萆薛、杜仲、肉苁蓉、巴戟天、天麻、僵蚕、
全蝎、木瓜、牛膝、乌贼骨各30克,菟丝子15克,蜈蚣50
条,,.精制马钱子60克(必须严格炮制,以解其毒)。
    [用法]蜜丸3克重,每服1-2粒,日服1^,3次,或
单用或与汤合用,白开水化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小儿麻痹恢复期。在热退、瘫痪出现后,
可根据病情配用当归补血汤、黄芪桂枝五物汤、桂枝附子细
辛汤、当归四逆汤。若见早期马钱子中毒症状,如牙关紧,可
即倖药并服凉水。
    [来源]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,  《赵锡武医疗经验》,人
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乌梢蛇、川续断、威灵仙、天麻、松节各6克,
南红花、桃仁、桂枝各3克,宣木瓜、生侧柏、川牛膝各10
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  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。
    [来源]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,  《赵心波儿科临床经验
选编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苍术、忍冬藤、独活、木瓜、川芎、丹参、怀
牛膝各6-9克,黄柏3-6克,生薏苡9~12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  1剂,水煎服,连服7-  10日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湿热阻络型(瘫痪期)脊髓灰质炎。
    [来源]胡义保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90年第7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黄芪12~15克,赤芍、丹参、鸡血藤各9~12
克,地龙4-6克,桑寄生、当归、怀牛膝各6-9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每日1剂,水煎服,30日为1疗程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气虚血滞型(恢复期)脊髓灰质炎。恢复
期配合针灸、按摩和肌注加兰他敏等治疗。
    [来源]胡义保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90年第7期。
白    喉
    白喉是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感染一般局
限于咽喉,形成灰白色假膜,主要表现为:咽喉部有白膜不
易剥离,进行性喉梗阻,如声音嘶哑,犬吠样咳嗽,呼吸困
难等;由于症状较急,中医称之为急喉风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】  北沙参、桑叶、玉竹、玄参、锦灯笼各6克,
大麦冬、花粉、银花各10克,甘草3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  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小儿白喉。若表邪已解而咽部不利,可用
养阴清肺汤。若高烧不退,鼻塞,声哑,痰壅气喘,声如拽
锯,饮水即呛,颜面灰暗,则须用羚羊角代茶送服六神丸。
    [来源]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,  《赵心波儿科临床经验
选编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    (1)内服方:鲜瓜子金15-30克(千者加
倍),鲜奶(人奶或牛奶10~20毫升)。(2)外贴方:朱砂1.5
克,  巴豆肉1.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内服方之液汁滴入患儿咽喉或频频含咽日3
—4次,将外贴方碾成药末撒于胶布上,贴大椎、印堂、定喘、
廉泉、天突等穴位,贴8~12小时,再行撕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白喉。
    [来源]龚家林,  《新中医》  1982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【组成]生橄榄10枚,生萝1、(切片)120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,  日服1次,或用以代茶。
    【备注]可预防白喉及其它喉疾。
    【来源]杨扶国,  《中国现代医学家丛书之二——著名
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》,湖南科技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’  [组成]重楼(七叶一枝花)、夏枯草、银花、  麦冬、白
芍各10克,北沙参、元参、生地、山豆根各15克,甘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  l剂、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白喉。高热加柴胡、生石膏;声嘶加蝉衣、
僵蚕;纳呆、便溏加茯苓、麦芽:腹胀加厚朴、广木香;痰
多、恶心加竹茹、淡半夏、胆南星;假膜范围大者,用重楼
加蜂蜜磨汁涂局部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谢志豪,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80年第7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枯矾3克,百草霜(须要锅脐内者)0. 5克。
    [用法]研为末吹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喉风。-吐出胶痰即愈。
    [来源]黄伯垂,  《经验良方大全》,哈尔滨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【组成]土牛膝新鲜根1撮,艾叶7片。
    【用法]将上药捣碎。加入乳和,再捣取汁。令病者仰
卧,将汁灌入鼻内,须臾痰涎从口鼻出而愈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急喉风乳蛾闭塞。
    [来源]胡正心等,  《万病验方》,中医古籍出版社。
麻    疹
    麻疹是由感受麻疹病毒所致。以开始发热,目胞赤肿,眼
泪汪汪,继出红色疹点,为其主要证候特征。因其疹子隆起,
状如麻粒,故名麻疹。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,但以冬春二
季较多,传染性很强,但发病一次,即有持久免疫,很少有
第二次感染者。主要发生于0.5-5岁的小儿,尤以7个月一
2岁的乳幼儿发病率最高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桑叶4.5克,蝉蜕1.5克,淡豆豉4.5克,苇
根6克,薄荷1.5克,菊花3克,连翘4.5克,山栀1.5克,
甘草1.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  l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麻疹前期,或风热感冒。症见发热、鼻塞、
流涕、眼泪汪汪,咳嗽,声音嘶哑。方中为3岁儿童用量。
    【来源]孙一民,  钏缶证医案医方》,河南科学技术出版
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  荆芥、牛蒡、蝉衣、薄荷、连翘、桑叶、’板蓝
根各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每日l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麻疹初起,欲出未出者。汗少苔腻者,加
豆豉;若为寒邪外束,疹出困难、苔白者,去连翘、桑叶,加
苏叶、防风;若正气不足,疹出困难,酌加党参、黄芪扶正
托疹;若患儿腠理致密,疹不易出,可外用芜荽煎汤加酒,或
用西河柳、浮萍煎汤揩面部和四肢末端,帮助透疹。
    【来源]王玉玲等,  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 1986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【组成]芥穗4. 5克,薄荷4. 5克,麻黄1·5克,金银
花9克,射干4,5克,板蓝根9克,鲜芦根9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疹毒归肺,合并肺炎。症见疹点消失,面色眦
白,精神躁扰或昏迷,气喘,鼻翼动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邵慧中,《祁振华临床经验集》,辽宁科学技术
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【组成]紫浮萍1.5克,紫花地丁6克,紫草6克,紫
菀3克,桑叶4.5克,苇根6克,蝉蜕3克,连翘4.5克,淡
豆豉4.5克,山栀衣4.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麻疹出疹期。麻疹开始透表或尚未出齐时,
发热,烦躁,咳嗽。方中为3岁儿童用量。
    【来源]孙一民,《 ii缶床医案医方》,河南科学技术出版
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【组成]银花、连翘、牛蒡、蝉衣、薄荷、大青叶、鲜
芦根各适量。
    【用法]每日l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麻疹中期将透未透者,疹色红赤,口渴甚
者加花粉;下利疹出不畅者加葛根。如患儿素体脾胃虚弱,花
粉、大青叶等寒性之品,又当慎投。
    【来源]王玉玲等,  《上海中医药杂志3 1986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【组成]、芜荽子30克(用鲜芜荽更好),西河柳30克,
浮萍(或麻黄)12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布包煮沸(春冬气候寒冷时可在室内煮,使病
儿闻此药味),用小手巾在煮沸的药液中打湿拧干,烫额、面、
手等皮肤暴露部位,不要擦澡洗身,免受寒湿。每天可煮沸
3-4次,每次拧烫2-3遍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麻疹隐伏或出而不透达,在气候寒冷时多
见,特别是病后出疹正气大虚,以及小儿拒不服药的情况下,
用此法适宜。
    [来源]孙静如,  《杏林医选——江西名老中医经验选
编》,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元参6克,石斛5克,麦冬9克,紫花地丁5
克,金银花5克,连翘5克,山栀1克,竹叶1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  1剂,水煎服。
  [备注】  主治麻疹退后,阴液耗伤,余毒未尽。症见口
咽干,  口唇裂,鼻干无涕,手足心热,烦躁,夜间汗出,食
欲不振,大便干,小便黄。方中为3岁儿童用量。
    [来源]孙一民,  钏缶床医案医方》,河南科学技术出版
社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沙参、麦冬、天花粉、象贝母、杏仁、  甘草、
枇杷叶各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麻疹后期、肺胃阴伤者。如低热久咳,加
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石斛等。
    [来源]王玉玲等,  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  1986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]蝉蜕3克,浙贝6克,连翘10克,银花10克,
芥穗3克,花粉6克,紫草3克,芦根12克,薄荷2. 4克,
麦冬10克,桃、杏仁各3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为麻疹通治方,在疹前期、出疹期和疹后
期皆可使用。
    [来源]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儿科,  《赵心波儿科临床
经验选编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百    日  咳
    百日咳是由百日咳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
病。其特征为阵发性、痉挛性咳嗽,咳后有深长的鸡啼样吸
气声。婴儿及重症易并发肺炎及百日咳脑病。好发于5岁以
下儿童,冬春季多见。属中医顿咳、疫咳等范畴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茯苓、桂枝、白术、甘草各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百日咳重症痉咳。热甚去桂枝加生石膏,
久咳阴伤加五味子。合并肺炎配合抗生素。
    [来源]傅昌格,  《黑龙江中医药》  1992年第6期,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羚羊角粉o.6克X2支(分冲),黛蛤散15克,
炒子芩;桑白皮、蒸百部、炙苏子、天竺子各10克,浙贝母
5克,生甘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百日咳。呕吐饮食痰涎加半夏、竹茹;大
便干秘加制川军;痰多加半夏、杏仁、白芥子、葶苈子、地
龙;感染发热加清热解毒药;感染严重加用抗生素。
    【来源]许方荣,  《江苏中医》  1992年第12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【组成]麦冬、天冬、沙参、野百合各9克,瓜萎仁、
肥百部、秋桔梗各8克,木蝴蝶、化橘红各6克,枇杷叶15
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每日  l剂,水煎2次,  分3-4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百日咳综合征。
    [来源]汪令信等,  《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》  1993年第
4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百部、旋复花(布包)、竹茹、半夏、桔梗、前
胡各6克,鲜茅根30克,代赭石20克,甘草3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百日咳。目胞浮肿加薄荷6克,鼻衄、痰
中带血或面部出血点者,加黄芩9克,倍茅根;痰多加瓜萎
9克,川贝6克;纳食不佳、大便干燥加神曲、焦槟榔各lc
克,大黄5克;干咳无力、舌红少苔加麦冬、黄精各10克,
生地20克。
    [来源]李英鸾,  《天津中医》  1993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百部、紫菀、枳实、陈皮各6-9克,黄精、天
冬、麦冬、茯苓各9~12克,半夏、甘草各3-6克,细辛
(后下)1-3克。
  ·  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分3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痉咳期百日咳。
    [来源]周建衡,  《山东中医杂志》  1991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大青叶、百部各10克,苏子、川贝粉(冲
服)、射干、葶苈子、马兜铃、甘草各6克,僵蚕8克,法夏
3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小儿夏季百日咳。本方为4-6岁儿童用
量,根据年龄及病情加减用量。
    [来源]禹正玲,  《贵阳中医学院学报》 1990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川贝母、米壳、苏子、百部、杏仁、陈皮、法
半夏各等份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研极细末,装瓶备用。每周岁0.5克/次,日
3-4次,不满周岁0.25克/次,日3次,用白糖水或温水送
服,用梨汁合白糖水送服效果更佳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主治百日咳。有效率100%,治愈率99.8%
    [来源]温九盛,  《山东中医杂志》  1990年第6期。
::C;6-rjl仆日田日白,:4之
/J1L1」1土月,C、/]水火
    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
病。以腮腺或其他唾液腺非化脓性肿大、疼痛为特征,、可累
及各脏腑。儿童患病较多,,大多预后良好。本病属中医“痄
腮”范畴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鲜艾根、菊花根各2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上药捣烂挤汁,加白糖适量服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腮腺炎。.一般3-5次即愈。
    [来源]  《农村百事通》编辑部,  《验方,偏方,秘
方》,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仙人掌。
    [用法]将仙人掌洗净去刺,剖开捣烂,加鸭蛋清调匀,
装罐。同时视腮腺部肿大范围,取药膏摊在消毒纱布上(布
厚约0.5毫米),敷贴患处。每日换1次,贴敷l一3次。
  [备注]  .主治流行性腮腺炎。
    [来源]陶美娣等,  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 1994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银花、紫地丁、浙贝、炒牛蒡子、元参各9克,
夏枯草、蒲公英、板蓝根各12克,柴胡、薄荷各4.5克,升
麻、蝉衣各3克,制天虫6克(学龄儿童用量)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  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流行性腮腺炎,一侧或两侧腮部漫肿疼痛,
发热,咽红,舌质偏红,苔薄黄,脉浮滑数。可配用外敷药:
青黛15克醋调,或如意金黄散茶调敷患处,每天3—5次。
    [来源]盛丽先,《浙江中医学院学报》 1988年第为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鲜泽漆(俗称猫儿眼)  1000克,鲜地丁50克,
金银花30克,冰片0,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上述药品洗净去尘切碎,置入锅内,、加水
2000毫升,煮沸30分钟后过滤,弃去药渣,收取过滤液1200
毫升,再用文火煎煮浓缩至膏状(使浓缩液滴水成珠而且有
光亮色泽时),随后加入冰片,充分调和均匀,装入罐内,密
闭备用。治疗时,将药膏摊在厚白布上(布厚约0·5毫米),
视其腮腺肿犬之范围而贴药。单侧发病贴单侧,双侧发病贴
双侧,间日换药1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流行性腮腺炎。
    [来源]苏道祥等,  《中级医刊》 1986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穿山甲、乳香、没药、赤芍、连翘、生大黄、
栀子、大青叶、板蓝根各等量,五灵脂为各药量的5倍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研成细末,用炼好的蜂蜜调成膏状。用时,
药膏冷却后摊在纱布上,摊好范围要略大于腮肿范围,敷于
腮肿部位,每30~36小时换1次药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腮腺炎。高热者,配合用药:牛蒡子、金
银花、大青叶、板蓝根、赤芍、夏枯草、重楼、生石膏,浓
煎频服,一日l剂。剂量视年龄酌情选择。
    [来源]曹立钢,  《吉林中医药》  1987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贯众6克,板蓝根9克,甘草3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用水煎服,  日服2次。
    【备注]在流行季节,连服3天,可以减少流行性腮腺
炎发病,如已发病可以减轻症状。
    【来源]王伯岳,  《中医儿科临床浅解》,人民卫生出版
社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龙胆草、黄芩、台乌各10克,蒲公英、银花
藤、车前草、萑草各30克,柴胡15克,木通、橘核、荔枝
核各12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  主治痄腮伴有睾丸红肿疼痛者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龚志贤,《龚志贤临床经验集》,人民卫生出版
社。
猩  红  热
    猩红热,中医称为“丹痧”、“烂喉痧”√‘疫疹”,是由产
红疹毒素的B溶血性链球菌A组菌株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
病。临床以发热、咽峡炎、全身皮肤出现鲜红色皮疹、恢复
期皮肤成片状脱皮为特征。多在冬春流行,以2—8岁小儿为
多见。本病系时行疫病,属中医温病范畴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金银花、连翘、牛蒡子、大青叶各9克,;荆芥
穗、黄芩、锦灯笼各6克,薄荷、蝉蜕:甘草各3克。,
    [用法]每日  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猩红热轻型。症见:恶寒发热,周身酸痛,
咽喉肿痛,皮肤有弥漫性朱红色疹点,压之褪色,颈、肘1胭、
腋等皮肤折皱处疹出如红线状,小便短黄,脉浮数,舌苔白
腻或黄腻,舌红肿起刺如杨梅。高热汗少、疹隐不齐,加葛
根6克、芦根9克;高热汗少、心烦不安,加生山栀9克,淡
豆豉9克;舌干口渴、烦躁不安,功口生石膏12克、知母奢克:
喉痛声嘶、微咳有痰,加桔梗9克,浙贝母9克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王伯岳,《中医儿科临床浅解》,人民卫生出版
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银花、连翘各10克,芥穗、马勃各5克,蝉
蜕、牛,蒡子、芦根各3克,射干、黄芩各舀尧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猩红热皮疹未透者。
    [来源]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儿科,  《赵心波儿科临床
经验选编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银花、连翘、大青叶、生石膏、丹皮、元参、
马勃、射干、赤芍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猩红热各阶段患者。烦躁加栀子,身痒加
蝉蜕,便结加酒军,尿黄少加滑石,热入营血加牛黄。个别
重症病儿配合使用青霉素及对症支持疗法。
    【来源]胡国栋,  《成都中医学院学报》 1983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板蓝根、芦根、银花、连翘各10克,生石膏
18克,竹叶、丹皮、牛蒡子各3克. .l赤芍5克,生地12克,
玄参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猩红热,毒疹已出,仍高热,口渴,咽喉
红肿、疼痛,可见腐物附着,时或谵语,舌质红或绛有芒刺、
中心老黄苔,脉洪数。
    [来源]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儿科,  《赵心波儿科临床
经验选编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桔梗、天花粉、连翘、地骨皮各9克,麦冬、
大青叶、锦灯笼各6克,蝉蜕、甘草各3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  l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猩红热后期。症见:痧疹消退,身热减退,
咽痛减轻,皮肤开始脱屑,尚有微热、咽部不适等症,舌质
微红,苔薄黄,脉缓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王伯岳,《中医儿科临床浅解》,人民卫生出版
社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】  板蓝根、金银花、蒲公英各9克,甘草3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水煎2次,合在一起,分3次服,连服3-5天。
    [备注]预防烂喉痧。应注意避免与病人接触,已接触,
可用本方预防之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王伯岳,《中医儿科临床浅解》,人民卫生出版
社。
急性病毒性肝炎
    急性病毒性肝炎是指由肝炎病毒(甲、乙或非甲非乙型
肝炎病毒)引起的肝脏急性炎症,大部分属自限性。临床表
现为一组从完全的亚临床或症状不明显至病情迅速进展甚或
致死的综合病症。急性病毒性肝炎一般分为普通型和重症肝
炎。,普通型又再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,重型包括急性和亚
急性肝坏死两型。本病属中医“黄疸”、“胁痛”范畴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  .明矾300克,郁金700克,薄荷1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泛为绿豆大丸。成人常用量3-6克,  日分
2次口服,重症酌情加至8一12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黄疸型肝炎。能速退黄疸。肝胆湿热型合
用平胃四逆散加茵陈、虎杖、黄芩、栀子、车前子,或排石
汤加减;脾胃虚弱合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当归、赤芍、白芍、焦
三仙;热毒炽盛型用本品要量大,合用犀角散加虎杖、丹皮、
车前子。
    [来源]程建军等,  《辽宁中医杂志》  1994年第N期,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茵陈(另包后下)  15~30克,,茯苓;猪苓、泽
泻、白术、柴胡、郁金各15克,丹参30克。  ?
    [用法】  每B 1~2剂,水煎服,儿童剂量酌减。’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:热重加栀子、大黄;败
酱草或龙胆草;湿重加霍香、苍术;白蔻仁;瘀血加赤芍、丹
皮、桃仁。
    [来源]杨孝勤等,  《陕西中医学院学报》  1994年第1
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金银花、野菊花、紫花地丁、大青叶各30克,
紫背天葵10克。
  .  [用法]每日  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病毒性肝炎。黄疸加茵陈、板蓝根、大黄、
虎杖;湿重加云苓、佩兰、砂仁、苍术、白术;胁痛加郁金、
川楝子、延胡索;体虚加人参、黄芪;发热加柴胡、黄芪;结
石加金钱草、海金沙、鸡内金、朴硝、大黄;饮食不振加焦
三仙、鸡内金;肝硬化加丹参、三棱;腹水加泽泻、半边莲、
玉米须、猪苓;肝癌加白花蛇舌草、半枝莲;乙肝加鱼脑石、
地鳖虫、三七、垂盆草。
    [来源]田国团等,  《时珍国药研究》 1994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白花蛇舌草、麦芽、谷芽、车前草各30克,虎
杖15克,栀子、枳壳、丹皮各10克,龙胆草、柴胡各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,1月为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
  [来源】
  方五
  [组成】
猪苓各15克,
大黄10克。
主治乙型病毒性肝炎。
伊春锦等,《河北中医》  1994年第l期。
金钱草50克,青黛8克,虎杖、郁金、泽泻、
茵陈、大枣、板蓝根各20克,柴胡12克,熟
    [用法]每日l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瘀胆型肝炎,本病以胆红素明显增高、肝
肿大、皮肤瘙痒为特征。腹胀甚加枳实、麦芽、焦山楂;恶
寒发热加金银花、蒲公英、黄连;呕吐加砂仁、苏叶、鸡内
金。
    [来源]黄光荣等,  《新中医》  1994年第4期;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青皮4克,大黄6克(酒浸12小时);湿重于
热者各5克。
    [用法]研末,  3克/次,日3次口服,10日为1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主治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。
    [来源]他树荣等,  《四川中医》  1994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【组成】  茵陈、板蓝根各30克,大黄、平地木、车前
子、丹参各15克,山栀子、炒谷芽各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 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小儿急性肝炎。  以上为4岁药量,年龄小
者酌减。转氨酶200单位以上加垂盆草、山豆根;黄疸重加
金钱草、赤芍;发热加连翘、黄芩.+呕吐重加苏梗、黄连。
    [来源]汪七痴等,  《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》 1994、年第
5期。
社。
方八
[组成]大生地12克,甘草6克。
[用法]每日l剂,水煎服。14日为1疗程。
[备注]主治重症肝炎。一般不超过2个疗程取效。
[来源]郑庆良,  《民间偏方秘方精选》,人民军医出版
食1生肝炎
    慢性肝炎是指存在有6个月以上的慢性肝脏炎性疾患。
根据组织学标准、血清学检查、病情经过及预后,原则上可
分为两型: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。慢性肝炎的
症状主要表现为经常或反复出现乏力、肝区疼痛和腹胀等,工
作能力及一般健康状况下降,肝脏肿大和压痛,可有脾脏肿
大。本病属中医“胁痛”、“黄疸”等范畴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当归、白芍、郁金、丹参、  、蚤休、连翘、枸杞
子、金钱草各15~30克,茯苓、白术10~15克,板蓝根、桑
寄生各20~30克,黄芪15~1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,每月服25~28剂,3个月
为1疗程。l疗程后复查肝功及乙肝五项;不愈者继续服汤
药;痊愈者用上方研末装胶囊,8粒/次,日3次口服,;治疗
3-6月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慢性乙型肝炎。
    [来源]王新民等,  《实用中医内科杂志》  1994年第4
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  党参、丹参各30克,白术、淫羊藿、柴胡、郁
金、七叶一枝花各15克,茯苓、泽泻、夏枯草、虎杖各20克,
甘草6克,白芍12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每日  1剂,水煎服。30日为1疗程,服3个疗
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慢性肝炎。胸闷不寐加陈皮、法半夏;纳
差甚加山楂叶:胁痛甚加素馨花、白背叶根:瘀血甚加三七;
黄疸去淫羊藿,加茵陈、鸡骨草。本方对慢迁肝疗效优于慢
活肝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何开发等,《辽宁中医杂志》  1994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黄芪、丹参各30克,党参、当归、白芍、山
菜萸各15克,香附、赤芍、虎杖各20克,鳖甲25克,甘草
5克。
  [用法】  每日1剂,水煎至500毫升,饭后30分钟服
用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慢性活动性肝炎。呕吐加竹茹15克;腹
胀明显加三仙各15克,菜菔子20克,槟榔片10克;胁痛加
延胡索I5克,川楝子10克;黄疸明显加茵陈50克;转氨酶
高加五味子10克(研碎入药)。
    [来源]颜廷芬,  《中医函授通讯》 1993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【组成】黄芪、丹参各50克,白术、太子参、-当归各
15克,白花蛇舌草20克,丹皮、赤芍、枳壳、山豆根、连翘
各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  l剂,水煎服,  30日为)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慢性肝炎。肝郁脾虚者加柴胡9克,郁金
12克,茯苓15克;肝肾阴虚者加北沙参、女贞子各15克,鳖
甲50克;右胁痛显著者加元胡、川楝子各9克;黄疸指数高
加金钱草、茵陈各20克,虎杖15克,山栀10克。恢复期加
服和络舒肝片,  4片/次,日3次。
    [来源]赵学银,  《江苏中医》  1989年第9期。
伤    寒
    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。以儿童及青
壮年为多。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,但相互之间无交叉免疫力。
流行多在夏秋季节,全年均可发生。本病潜伏期3~35天,平
均.10天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葛根、黄芩、黄连、茯苓、猪苓、泽泻、白术、
芦根、冬瓜子、甘草。
    [用法]  每日]剂,水煎服,病重者日服2剂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肠伤寒。湿重于热者加佩兰叶、姜半夏;
热重于湿加黑山栀、淡竹叶;腹胀、腹痛者加柴胡、川朴、白
芍;呕恶者加姜半夏、淡竹茹;腹泻者葛根先煎;  便秘者加
桃仁。
    [来源]贺志良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 91年第8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葛根15克,黄连20克,黄芩30克,甘草3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l剂,水煎3次,饭后1小时左右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伤寒及副伤寒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朱可奇等,《江西中医药>  1992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】  杏仁、薏苡仁、白蔻仁、半夏、厚朴、通草、
滑石、淡竹叶、生石膏、知母、黄芩、栀子、大青叶、藿香、
佩兰各10~4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l剂,水煎服,重者2剂,分3—4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斑疹伤寒。高热神昏躁动加钩藤、僵蚕;
呕吐加竹茹;皮疹成片或出血斑加紫草、白茅根;便秘加大
黄。西医予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。
    [来源]马建政,  《北京中医》  1993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、[组成]白头翁、补骨脂各3-6克,黄连2-4克,、败
酱草12~15克,秦皮6~10克,干姜l—2克,肉豆蔻2-r5
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主治小儿鼠伤寒。湿重加车前子、泽泻;大便
有奶瓣加炒三仙、鸡内金;大便有红、白细胞或脓球加赤芍、
地榆;便溏,每食即泻加扁豆、炒山药、莲子、薏苡;久泻
阴伤加炒枸杞子、五味子、白芍:久泻血虚加当归、丹参。
    [来源]鲍菁,  《甘肃中医学院学报》  1991年第1期。
细菌性痢疾
    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。病菌通过
污染的食物或饮水经口传染,多发于夏秋季。症状表现为:发
热、腹痛、腹泻、大便次数每日几次或几十次,便中有粘冻
或脓血。典型病人有里急后重感。儿童得病特别重时,  ,还有
高烧、抽筋等症状。本病属中医“痢疾”范畴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】  黄连  克,黄芩、当归、秦皮、白芍各  克,
白头翁12克,广木香、甘草、大黄各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煎取250毫升左右,分+3次微温保
留灌肠,  3日为1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小儿急性茵痢。
    【来源]陈建平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 1991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【组成]金银花炭、生地榆各40~50克,紫花地丁、秦
皮各    克,川黄连    克,焦三仙、罂粟壳、诃子
肉各20~30克,防风(微炒)20~25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每日l剂,水煎,分3次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细菌性痢疾。大便脓多血少重用防风,血
多脓少重用焦山楂;体温高重用紫花地丁;恶心欲呕加生姜;
食欲不振加陈皮。
    【来源]王忠民等,  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 1989年第9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【组成]红藤50~100克,忍冬藤2.5~50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每日l剂,水煎    毫升,分4-6次口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菌痢。
    [来源]盛定松等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 1989年第10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党参、焦白术、茯苓各12克,干姜、黄连各
5克,焦山楂、煅牡蛎各30克,木香、陈皮、枳壳各10克,
车前子12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l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慢性痢疾。脓血便多加黄芩,畏寒肢冷加
熟附子。脓血便及白粘冻消失后,大便转为稀溏去黄连、车
前子,加罂粟壳、赤石脂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沈士荫,《四川中医》  1985年第6期。
阿米巴痢疾
    阿米巴痢疾是由溶组织阿米巴引起的大肠感染。可呈无
症状的带虫状态,典型的以痢疾症状为主,易于复发成为慢
性。本病属中医“痢疾”范畴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金银花20克,杭白芍15克,甘草6克,三七
末3克,鸦胆子(龙眼肉包)  10粒。
    [用法]先将鸦胆子用温开水送服,次将余药煎汤温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阿米巴痢疾。
    [来源]’  庞国明等,《中医秘单偏验方妙用大典》,中国
中医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白头翁30克,,黄芩15克,,黄连9克,鸦胆子、
厚朴、藿香各9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l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阿米巴痢疾。恶寒高热加葛根12克,双
花15克;下痢赤多加生地榆15克;恶心呕吐加半夏9克,腹
痛甚者加白芍10克,伤津者适当补液。
    [来源】方原超,  《湖北中医杂志》 1983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樗白皮loo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加水600毫升,水煎浓缩至100毫升,每服10
毫升,  日服3次(重病者用量加倍),7日1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阿米巴痢疾。
    [来源]赵先礼,  《中华内科杂志》  1980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仙鹤草20克,木棉花12克,川朴花、木香、
藿香、马蹄金、炒山药、神曲、白头翁各9克,生甘草3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,分2次服。10天1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阿米巴痢疾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陈良盛,  《福建中医药》 1983年第1期。
疟    疾
    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,疟蚊媒介传播的地方性传染病。临
床上以间歇性寒战、高热、出汗和脾肿大、贫血等为特征,恶
性疟并有侵犯内脏引起凶险发作的倾向,由于疟原虫种类不
同,分别引起间日疟、恶性疟、三日疟、蛋形疟。我国以间
日疟最常见,恶性疟次之,三日疟偶见,蛋形疟尚无病例报
告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】  甘草、甘遂各等量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共研细末,o.5—1克,,用棉花包裹、置于脐窝,
用胶带封贴,勿犯寒气,每次贴药l --2天,若在发作前3小
时贴药,当天即可控制发作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疟疾。
    [来源]舒寿群,  《新中医》  1982年第7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  雄黄粉o.3克,六一散2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拌匀,于疟疾发作前2小时服1/2,4-6
小时后再服l/2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疟疾。
    [来源]王乃山,  《中成药研究》  1982年第7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常山15克,青蒿30克,草果、甘草各6克,
柴胡、陈皮各9克,当归、白芍、黄芩、白术各12克,川芎
9克,熟地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妊娠并发疟疾。
    [来源]姚庆云,  《江苏中医杂志》  19 82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生姜6克,山楂6克,细茶6克,柴胡6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用酒、河水、井水各一大碗煎一碗、露一宿,
次早温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三日疟。
    ‘t来源]黄伯垂,  《经验良方大全》,哈尔滨出版社。,
血吸虫病
    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寄生虫病。我国的
血吸虫病系由日本血吸虫侵入人体寄生于门静脉系统而引起
的疾病。本病在临床上急性期以发热、肝肿大并有压痛、血
中嗜酸性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;慢性期以腹泻、脓血便、肝
脾肿大为主要表现;晚期则发展为肝硬变。本病属中医“蛊
毒”、“蛊胀”、“单腹胀”、“水毒病”、“癥瘕”、“积聚”等范
畴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乌梅30克,柴胡15克,黄连、白芍、川楝子、
大黄各13克,党参10克,干姜8.5克,黄柏、附子、细辛、
桂枝、雄黄(另包)各5克,当归、花椒各3克。
    [用法]二日l剂,水煎分4次服,其中雄黄不入煎,
分4次随汤送服。或以上方炼蜜为丸,每丸重10克,每服1
丸,1日2次。儿童酌减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血吸虫病。若有舌红、口渴喜冷饮、肢厥
较轻,大便秘结等症状者,可酌减姜、辛、桂、附四药的剂
量。
    [来源]宋远忠,  《北京中医》  1985年第4期;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桃仁、车前子、槟榔、陈皮各10 ---15克,醋
炙鳖甲、白术、茯苓、泽泻各15~30克,黄芪、丹参各30-
50克,鸡内金6~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先用冷水浸泡30分钟,再用文火
煎熬30分钟,每剂2煎。
  4[备注]主治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。肝郁脾虚型加北柴
胡、白芍、香附、党参;腹胀甚加炒菜菔子。肝脾血瘀型加
三七、郁金、泽兰叶;上部出皿加茅根、藕节;便血加蒲黄
炭、侧柏炭、地榆炭。脾肾阳虚型重用黄芪(可用100-- 150
克),加党参、附片、干姜、淫羊藿:肝肾阴虚型加熟地、女
贞子、枸杞子;口渴甚加麦冬、石斛、玄参。并配合西医保
肝和支持疗法,及相应的对症处理。
    [来源]黄德容,  《湖南中医杂志》  1991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使君子、雷丸、鹤虱、苦楝皮各120克,明矾、
苍术、茵陈各240克,枯矾、青矾各180克,槟榔60克,熟
地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,。每服5克,饭后吞服,
每日3次,体弱者2次。3周为1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慢性血吸血病。
    [来源]进生等,  《中华民间秘方大全》,世界图书出版
公司。
蛔  虫  病
    蛔虫病是感染蛔虫卯所致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,临床以
食欲异常、脐周疼痛、时作时止、大便下虫或大便检查有虫
卯等为特征。蛔虫的并发症较多,诸如肠梗阻、肠穿子」、胆
道蛔虫等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藿香10克,乌梅15克,黄连5克,川楝子6
克,白矾1.2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2次,滤液混合约300毫升,
分3次服,连服3日。若腹痛消失,可空腹服驱蛔灵片,每
次3—5克,一般服2次,儿童量酌减。7日为l疗程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湿热型胆道蛔虫病。主症见腹部绞痛,烦
闷不适,呕吐苦水,便秘尿黄,发热恶寒,舌苔黄腻,脉弦
数。若兼发热、白细胞增多加柴胡、黄芩;呕吐甚加旋复花、
代赭石;腹痛重加延胡索、七叶莲;便秘加大黄、芒硝。
    [来源]刘翠荣,  《湖南中医杂志》  1989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  乌梅、芍药各15克,细辛3克,川楝子、干
姜、桂枝、川椒各6克,黄连、木香、枳实各8克,黄柏、槟
榔、郁金各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-2剂,每剂加水600毫升,煎至150毫
升,饭前l小时服。服药6-8小时后仍有明显腹痛者,加服
]剂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主治胆道蛔虫病。
    [来源]范雁飞,  《实用医学杂志》  1992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乌梅、蒲公英各20克,使君子15克,川花椒、
干姜各8克,黄芩、黄连各9克,柴胡、大黄、槟榔、枳实、
川楝子、青木香各12克。小儿酌减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,分3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胆道蛔虫病合并感染。腹痛停止后服用左
旋咪唑或驱蛔灵。
    [来源]吴家清等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93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使君子5克,黄连3克,榧子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去渣,加入砂糖少许,饭前温服。  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主治蛔虫病。
    [来源]郑庆良,  《民间偏方秘方精选》,人民军医出版
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茵陈、槟榔各30克,乌梅、山楂、川椒、熟
附子各12克,细辛、黄连、桂枝、吴菜萸各:克,黄柏、陈
皮各6克,干姜9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,分3次服,用3-6剂后,再驱虫,用
苦楝皮30克,槟榔20克,水煎500毫升,分2次服。治疗
1一l0日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蛔厥证。上腹部或剑突右下方阵发性绞痛,
先止痛,取胆俞穴,按压1—2分钟,沿右背部膀胱经,由上
而下按压4-5遍:并强刺中脘、右梁门穴。疼痛缓解后用本
方。脉沉肢冷、体弱加人参、当归;大便秘结者加大黄、玄
明粉。
    【来源]刁呈云,  《山东中医杂志>  1994年第3期。
蛲  虫  病
    蛲虫病是感染蛲虫虫卯所致。临床以夜间肛门奇痒为特
征‘。蛲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末端及结肠,雌虫于夜间爬出肛门
产卵,在肛门可见到白线头样成虫。本病易引起互相感染和
自身反复感染,故在小儿中较为多见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百部150克,川椒60克,苦参200克,明矾
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加水500毫升,煮沸20~30分钟,去渣
过滤,备用。成人每次灌肠40毫升,儿童酌减,每晚睡前1
次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蛲虫病。
    【来源]王俊侠,  《湖北中医杂志》  1981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【组成】  苦楝子1个。
    【用法]将成熟苦楝子洗净,温开水泡软,去皮后塞入
肛门,每晚睡前1次,连用5日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蛲虫病。本方男女老幼、体质强弱皆宜。
注意事项:①塞后卧床休息,第2天早起排出苦楝子;②同
睡者须同时治疗,每日用开水洗短裤,以杜绝传染之源。
    【来源]李存敬,  《新中医》  1987年第9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【组成]牵牛子5克,面粉50克(二者比例为1,10)
    [用法]将牵牛子碾成细粉,加入面粉,烙成薄饼,空
腹1次食尽。半月后重复治疗1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小儿蛲虫症。
    [来源]王云翔等,  《新中医》 1988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百部、苦楝皮、槟榔、  ,鹤虱各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同时也可将上药共研细末,装入胶囊,
每晚睡前纳入肛门,每次1个,连续用1周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蛲虫症。
    [来源]贾河先等,  《百病良方》第二集第二版增订本,
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。
绦  虫  病
    绦虫古称“寸白虫”,常见的有牛绦虫与猪绦虫,是由于
人食入未煮熟的含有绦虫幼虫的猪肉或牛肉而引起的寄生虫
病。或食入猪绦虫卵,则虫卵内的六钩蚴可脱壳而去,穿过
肠壁,随血流行到人体肠道外各部位(如肌肉、皮下、脑、服
等),发育成囊幼虫,引起囊虫病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【组成]槟榔12克,大腹皮、芒硝各10克,川椒、乌
梅、仙鹤草各15克,南瓜子50克,大黄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研粗末后水煎顿服。服药前先嗅炒鸡蛋香味片
刻,然后吃一小口,1—2分钟后再服药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绦虫病。
    [来源]安贤晏等,  《中医药信息》 1.992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  南瓜子80克,槟榔8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治疗当日上午用南瓜子捣碎去壳,水煎过滤浓
缩至50毫升,1次空腹口服。5-15分钟后,用槟榔水煎浓
缩至50毫升口服。30.分钟后,用3016硫酸镁100毫升口服。
儿童药量酌减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牛肉绦虫。
    [来源]戎聚全等,  《中国农村医学》 1994年第l期-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南瓜子150克,使君子30克,山楂肉30克,
槟榔100克,芒硝10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将南瓜子、使君子、山楂肉研为细末,清晨空
腹1次服完(老、幼减量),药后2小时再把槟榔、芒硝煎水
服下。
    【备注】  主治绦虫病。
    【来源]周充敬,  《广西中医药》  1987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】  硝石2份,制皂矾1份。
    ‘用法】  将上药研成细粉,制成片剂,每片0.2克。瓶
装密封备用。凡接受治疗者,均常规服槟榔承气汤(槟榔片
100克,大黄20克,芒硝25克,甘草15克),l剂水煎300
- 400毫升,在晨起分2次空腹口服(间隔4小时)。硝石矾
片成人每次8片,儿童酌减,每日3次,用白开水送服。100
天为1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囊虫病。本方对皮下、肌肉囊虫病的疗效
忧于脑囊虫病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吕德苗,《辽宁中医杂志》  1986年第2期。
钩  虫  病
    钩虫病是因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引起的寄生虫病。临
床主要表现有贫血、胃肠功能紊乱及营养不良;严重者可导
致心肌损害而发生心功能不全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麻黄1.5克,制半夏、猪苓、赤茯苓、  泽泻、
杏仁、贝母各9克,陈皮、枳壳各6克,生白术4.5克,桂
枝3克,甘草、细辛各1.2克,生姜3片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  l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钩虫病初期。
    [来源]进生等,  《中华民间秘方大全》,世界图书出版
公司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鲜马齿苋全草30克,食醋25毫升,白糖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马齿苋先加水800毫升,慢火煎至200毫升左
右。去渣后,加入食醋和白糖,每晚睡前服1剂,,连服2晚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钩虫病。对钩虫病贫血患者,仍需辅以补
血治疗,可用鸡血藤60克,加猪骨炖汤,连服5~10日。本
方孕妇慎用。
    [来源]郑庆良,  《民间偏方秘方精选》,人民军医出版
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党参15克,白术、红枣各20克,山药、苡仁、
槟榔、贯众各30克,清炙甘草5克,砂仁(后下)3克,榧
子肉1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,分3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钩虫病腹泻。.脾阳不足,加炮姜4.6克,
肉桂3克。脾阴耗伤去党参、白术,加沙参12克,,石斛丑0克,
芡实、莲子肉各15克。,肾阳不振,加附子6克,四神丸9克
(包煎)。气虚脱肛加升麻6,克,黄芪12克。土虚木乘、腹痛
加剧,加防风9克,白芍12克,信用甘草,气血虚甚,加黄
芪、阿胶(烊冲)各12克,归身9克。
    [来源]  进生等,  《中华民间秘方大全》,世界图书出版
公司。
丝  虫  病
    丝虫病是由丝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内引起的一种
寄生虫病。通过蚊虫传播。临床表现在急性期为淋巴管炎和
淋巴结炎,在慢性期则为淋巴管阻塞引起的象皮肿、乳糜尿
及睾丸鞘膜积液等。
    
    [组成]制马钱子125克,穿山甲、僵蚕各,37. 2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上药研为末或制成丸,  1.5克(含制马钱子
0. 925克)/日,分2次口服。海群生0.25克/次,日2次,5
日为1疗程。外用麻黄、透骨草、苦参、芒硝、食盐各63克,
水煎后熏洗、热敷患处,每日  1次。
  。  [备注]主治丝虫病性象皮肿、
    [来源]姚念宏,  《北京中医》  1990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鸦胆子280粒(去壳)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以鸦胆子40粒于早餐后2小时用浓白糖
水送服,连服?日。
  ·  [备注]主治丝虫病。伴乳糜尿者每日炖食鲜山药250
~500克,2周后症状未消,再如法用鸦胆子;伴象皮肿者,
加服防己、威灵仙、黄芪、桂枝、白芍、丹参、丹皮、桃仁、
茯苓、白术、甘草,日l剂,-3周后症状未减者,再服鸦胆子。
    [来源]张自强等,  《江西中医药》  1992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Z组成】  苦参20克,山楂30克,茯苓、车前子各15克,
槟榔、地龙、萆薜、海藻各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取汁300毫升,加蜂蜜50克,
分2次饭后服。症状消失后,将本方诸药碾末制成蜜丸,  2C
克/次,日2次,连服0.5—1月。
    [备注】主治丝虫病乳糜尿。湿热下注加黄柏、滑石、
石苇、金钱草、栀子;乳糜夹红淋涩作痛加炒蒲黄、琥珀末
(冲服),脾肾虚不固加黄芪、党参、山菜萸、五味子、诃子、
芡实。
    [来源]陈述万,  《北京中医》  1992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青蒿30克,黄荆叶、威灵仙各1百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连服2天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丝虫病急性期。
    [来源]郑庆良  ,《民间偏方秘方精选》,人民军医出版
社。
梅    ,毒
    梅毒是由梅素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乏属于性病
的一种。初起时为全身性感染,病程缓慢,在发展过程中可
侵及任何器官和组织,产生各种症状,甚至危及生命,有时
可潜伏多年、甚至终身不露丝毫痕迹。有自愈倾向,但易复
发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【组成]  ①内服药:银花、土茯苓各45克,公英30克,
生黄芪、薏苡、赤小豆各20克,龙胆草、马齿苋、苍耳子、
皂刺各10克,大枫子仁3克,车前子15克(包)。②外用药:
包心白菜5000克,硇砂10克,煅石膏粉1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内服药每日  1剂,水煎服。外用药:取包心白
菜去根洗净,切成3厘米之片段,以青盐末2000克分层撒于
菜体,密封1周后压榨取汁,加硇砂、煅石膏粉搅匀、冷藏,
外洗,2-3次/日。
    [备注】主治梅毒。内服药加减:伴下疳阴疮或龟头溃
烂加孩儿茶3克:脾虚血亏加党参、白术、当归各10克;肾
阴或肾精不足加淫羊藿、五昧子、菟丝子各10克;毒在胸上
加桔梗12克;毒在腹下加牛膝12克。
    [来源]柏选正等,  《陕西中医》  1991年第6期‘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大米、黄升丹、雄黄、白矾各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将大米蒸熟,待凉,搅抹成软泥状,加入黄升
丹、雄黄、白矾混合后研成的细粉,拌匀,搓成蚕豆大小的
药丸,晾干。20粒/日,分2次口服,  15日为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梅毒。
    【来源    赵晓香,《浙江中医学院学报》 1994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】  当归30克,白芍20,克,防风20克,乌梢蛇
20克,蝉蜕20克,蒺藜12克,银花  克,花粉  克,土
茯苓120克,白鲜皮15克,大胡麻15克,生甘草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 每日1剂,水煎,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    主治椅毒。
    [来源]    河南省卫生厅,  《河南省名老中医经验集锦》,
河南科技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土茯苓30~60克,银花12克,威灵仙9克,
白鲜皮9克,苍耳子15克,甘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]加水800毫升,煎成400毫升,日  l剂,分3
次服,  3个月为)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梅毒。
    [来源]李在明,  《张八卦外科新编》,河南人民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鹿角(嫩者佳)、黑驴蹄甲(俱烧存性)、当归
(全酒洗)等份。
    [用法]为极细末,每服15克,好酒调下,有汗为度。
通身发出似疹形者,毒皆尽矣。酒量大者,饮醉更妙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杨梅疮,神效。
    [来源]胡正心等,  《万病验方》,中医古籍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土茯苓45克,白鲜皮、生龙骨、生牡蛎各30
克,威灵仙、牛膝各15克,银花藤、黄芩各12克,菊花18
克,杜仲9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r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梅毒性心脏病、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兼狭窄、
高血压。
    [来源]进生等,  《中华民间秘方大全》,世界图书出版
公司。
第六章  五官科
耳    聋
    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。轻者耳失聪敏,听而不
真,称为重听:重者全然不闻外声,则为全聋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磁石60克,葛根45~60克,骨碎补30~60克,
山药30克,白芍15克,川芎15克,石菖蒲9克,酒大黄15
一l8克,甘草12克,大枣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 每Bi剂,水煎2次,分2次口服。
    [备注]  主治突发性耳聋。辅用硫酸亚铁、  VB6、VC等
疗效更著。
    [来源]  孙爱华等,《中医杂志》  1984年第5期1、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  生地9克,枳壳9克,当归9克,川芎9克,
桔梗6克,柴胡6克,甘草6克,桃仁6克,红花6克,怀
牛膝20克,丝瓜络20克,路路通10克,石菖蒲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 水煎服,每日l剂,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  主治神经性耳聋(外伤性)。
    [来源]  河南中医学院卫淑华献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  小珍珠2粒,生半夏粉3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珠入米汤内打湿,滚半夏粉在上约黄豆大,
用丝棉裹好放入耳,二日即聪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病后耳聋。
    【来源]陈琳贤,  《验方新编》,广西民族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甘遂0. 6克,甘草0. 6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各研细末,左耳用甘遂,右耳用甘草,药
末沾细小棉条上,填入耳中,每晚睡时放入,早晨取出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神经性耳聋。
    [来源]刘俊德,  《古今妙方》,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蔓荆子10克,川芎10克,柴胡lo克,gge仁
10克,红花10克,赤芍10克,葛根30克,黄芪30克,丹
参30克,青葱管5支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突发性耳聋。
    【来源]潘焕鹤,  《江苏中医杂志》 1986年第,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,[组成]胆草、栀子、菊花、泽泻各12克,生地30克,
白芍15克,天冬、杜仲各75克,石菖蒲6克,郁金15克,
香附12克,磁石2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l剂,水煎服。    ’
    [备注]主治突发性耳聋。
    [来源]陈佳宽,  《四川中医》 1983年第3期。
耳    鸣
    耳鸣又称“聊秋”,指病人自觉耳内鸣响,大则如闻潮声,
小则如蝉鸣,或细或暴,妨碍听觉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桑叶10克,丹皮6克,栀子10克,连翘6克,
菊花10克,川尖6克,瓜萎皮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,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痰火内闭耳窍之耳鸣。
    [来源]周执中,  《辽宁中医杂志》  1984年第11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熟地10克,萸肉6克,天冬10克,麦冬10克,
磁石10克,龟版10克,五味子3克,白芍10克,牛膝5克,
秋石3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真阴虚之耳鸣。
    [来源]周执中,  《辽宁中医杂志》  1984年第11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苍术适量,艾炷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用小刀将苍术削成圆锥形,底面用针刺数小孑L,
然后底朝外塞进外耳道,将艾炷置于苍术上点燃施灸。:每次
灸5~7lt,隔日或每日灸治1次,10次为1疗程,疗程间隔
5—7天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耳鸣。
    [来源]《江苏中医杂志>  1983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
    [用法]
    [备注]
    [来源]
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】
    [用法]
    [备注]
    [来源]
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六
菊花30克,芦根30克,冬瓜皮30克。
水煎服。每日]—2次。
主治耳鸣。
伍爱平等,《家用偏方治百病》,中国医药科技
鲜芦根10克,瓦松10克,车蕊草10克。  、
水煎成汤剂,当茶饮。
主治耳鸣。
伍爱平等,《家用偏方治百病》,中国医药科技
  [组成]  全蝎14个,薄荷叶14张,麝香1.5克。
  [用法]  将全蝎、薄荷焙干,共研细末,与麝香混匀,
以水制成细条,塞入患耳内。、
  [备注]  治疗耳鸣。
  [来源]  明,王肯堂,《六科准绳》,上海科学技术出版
社。
美尼尔综合征
    本病也称耳源性眩晕,又称膜迷路积水。临床表现为发
作性眩晕,常伴有恶心、呕吐、波动型听力减退、耳鸣等。
    万一
    [组成】  五味子10克,当归6克,酸枣仁10克,龙眼
肉15克,  山药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Bl剂,水煎服,早、晚2次服用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美尼尔综合征。
    [来源]潘嘉龙,  《陕西中医》  1989年第12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代赫石20克,牡蛎20克,,白芍10克,草决
明10克,钩藤10克,半夏10克,茯苓10克,陈皮‘10克,
旋复花10克,竹茹10克,五味子10克,柴胡10克,黄芩
10克,甘草3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水煎服,将上药用凉水浸泡30分钟、再用文
火煎煮30分钟,每剂煎2次,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,分3
次温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耳源性眩晕。
    [来源]王书成,  《河北中医》  1989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代赭石30克(先煎),夏枯草12克,姜半夏
12克,猪苓12克,钩藤12克(后入)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主治耳源性眩晕。一般服3剂后即见效。
    [来源]空军上海市第一医院中医科毛如宝献方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】  天麻15克,鸡1只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将鸡掏肠洗净,与天麻同煮,不放盐。等鸡熟
后,吃鸡喝汤,以汤为主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美尼尔综合征。
    [来源]《中国中医药报》  1987年7月6日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泽泻20克,  白术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口服。每日l剂,水煎,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内耳性眩晕。
    [来源]彭日敦,  《陕西中医》  1989年第12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柴胡9克,黄芩15克,半夏12克,青皮9克,
枳壳9克,竹茹9克,龙胆草9克,栀子9克,蔓荆子12克,
苍耳子9克,大青叶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l剂,水煎2次,分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内耳性眩晕,症见头晕目眩,羞明畏光,
耳胀耳呜,口苦,甚则汗出呕吐等。
    [来源]印会河,  《中医内科新论》,山西人民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】  川芎、泽泻各30克,  当归、白芍、白术、茯
苓、丹参、白茅根各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Fl一2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主治美尼尔综合征。
    [来源]程运文,  《国医论坛》  1991年第l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【组成】  泽泻10克,白术、茯苓、法夏、益智仁各6克,
陈皮、牛膝各4克,女贞子、旱莲草、菊花各7克,甘草:3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每日l剂,水煎服,3日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美尼尔综合征。
    [来源]于昌贵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84年第11期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】  独活30克,鸡蛋6个。
    [用法]独活、鸡蛋共入水中煮,待蛋熟后去蛋壳再放
入煮15分钟,单吃鸡蛋,每日1次,每次2个,3天l疗程
连用2-3个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美尼尔综合征,疗效显著。
    [来源]  <医药信息报》  1988年4月21日第2版。
耳疔、耳痈
    耳疗、耳痈,生于外耳道,呈局限性红肿,突起如椒目
者称耳疗或耳疖,亦称外耳疖;若外耳道红肿,耳根内胀痛,
溃破流脓者称之为耳痈。二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,其病因病
机大致相同,故一并论治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黄连3克,鸦蛋子仁l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黄连研成细粉,鸦蛋子仁捣碎,二药调匀。
用法,将耳道底塞棉花,然后放药于患处,  1日换药1次,连
用3天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耳疔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中医学院卫淑华献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核桃油15克,冰片0.1克(研面),蝎子l条
(焙干、研面)。
    [用法]以上3味,用核桃油调和,将耳内脓液捻尽,
用上药滴入耳内2-3滴,反复滴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耳疗,症见外耳道流脓、疼痛。
    [来源]编者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[组成]  轻粉6克,蛇床子30克,苦参15克,黄柏15
克,乌贼骨12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 共为细粉,敷搽患处,亦可用香油调敷患处。
一日2次。
  [备注]  主治外耳湿疹,流脓水。
  [来源]  编者经验方。
中  耳  炎
    中耳炎俗称“烂耳朵”,中医称为耳疳、耳湿等。:临床以
耳膜穿孑L,耳内流脓为主要表现。是耳科的常见病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】  冰片2.5克,元寸o.5克,樟丹‘10克,龙骨
15克,黄连10克,牡蛎Io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为细末。用时先将患耳之脓液清拭干净,
把有少许药粉的喷雾器之喷头对准外耳道口,吹喷二三次,使
雾状药粉通过鼓膜穿孑」,均匀地附在中耳腔内;再次用药时,
也须将患耳之脓液及残药清拭净后,再如法继续吹药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化脓性中耳炎。
    [来源]孙钺,《中医药学报》  1986年第l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熟地黄12克,路路通9克,木通6克,  知母
9克,黄柏9克,细辛5克,夏枯草6克,甘草3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。    ;
    【备注J  主治中耳炎。急性者加黄芩9克,花粉9克。
    [来源]黄广平,  《山东中医杂志》  19 88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麝香3克,枯矾15克,乌贼骨15克,硼砂3
克,冰片2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先将麝香研末,过120目筛备用,再取其它药
物(草纸包裹煨黄或在火上烤黄),共研细末,过120目筛。
后将2次药粉混匀装瓶备用。用时先用双氧水清洁外耳道,药
棉擦净脓液,然后用纸卷一小筒,取药末少许(约o.1克)吹
入耳内,每日  3次,  l周为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。
    [来源]许爱军,  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  1987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新鲜猪苦胆1个,黄连6克,冰片0.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猪胆汁置入瓶内,黄连、冰片共为细末后浸
入胆汁中,24小时后取汁滴耳。1日2—3次,每次2-3滴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急性中耳炎。  3-5日即愈。
    【来源】王胜芝,  《山东中医杂志》  1986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【组成】香油60克,全蝎6个,冰片3克。
    [用,法]将全蝎入香油内炸焦后取出,再将冰片放入油
内,待溶化后装瓶备用滴耳,一日3次,每次2—3滴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慢性中耳炎。5—7日即愈,不再复发。
    [来源]韩广业等,  《新中医》  1982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柏叶6克,黄连6克,青黛3克,硼砂3克,
冰片0.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面,待患耳洗净后,将药粉吹入耳内,
每臼1次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慢性中耳炎。
    [来源]编者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】  大黄、黄芩、黄柏、黄连、苦参各20克,冰
片面6克,香油500克,液体石蜡10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先将前5味药放入香油锅内浸泡24小时,然
后加热炸至药枯成黑黄色时,滤净药渣,再加石蜡、冰片面,
搅匀过滤,分装于眼药水瓶内备用。用前以棉签拭净耳内脓
液,然后滴入1—2滴药液,每日1次。
    [备注]  主治急、慢性中耳炎。
    [来源]  河南中医学院教授蔡福养献方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  黄连30克,大黄50克,白矾、石膏、龙骨各
100克,冰片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 先将白矾、石膏、龙骨煅后,与其它药共研细
末,过筛,高压灭菌30分钟备用。先将患耳常规清洗擦干后,
吹入药粉,每日3-5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小儿中耳炎。
    [来源]曾冲,  《湖北中医杂志》  1984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【组成】  枯矾30克,冰片3克,麝香l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共研细末,将患耳洗净,吹入药粉适量,脓液
多者每日换药1次,少者隔日换1次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化脓性中耳炎。
    [来源]《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》 383
页,1971年北京。
    方十
  [组成].  泽泻15- 30克,茯苓15~30克,石菖蒲10一
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l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中耳炎。
    [来源]孙佛全等,  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 1987年第l期。
    方十一
    [组成】  枯矾6克,冰片1.2克,五倍子1.5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研细末。患耳清洗后,吹入少许药粉,
每日  3次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化脓性中耳炎。
    [来源]《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》 384
页,19 71年北京。
    方十二
    [组成]鲜生地、鲜败酱草各等量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洗净捣烂,取汁装瓶备用。先清洗患耳,
滴入药液,每日2-3次,每次2:、3滴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小儿中耳炎。
    [来源]贺海军,  《辽宁中医杂志》 1982年第8期。
    方十三
    [组成]炉甘石3克,黄连2克,青黛2克,冰片1.5
克,枯矾3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研细末拌匀。将患耳清洗后,取药粉少
许吹入耳内,每日2次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化脓性中耳炎。
    [来源]朱求进,  《湖北中医杂志》 1985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十四
    [组成]黄连10克,枯矾l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 共研极细粉,患耳清洗后,吹入药粉少许,每
日2次。
    [备注]  治疗化脓性中耳炎。
    [来源]  王桂琴,《中医函授通讯>  1983年第5期。
鼻  出  血
    鼻出血即中医之鼻衄,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。轻者仅
涕中带血,重者可因出血过多引起休克而危及生命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】  蜗牛(焙干)l枚,乌贼骨5分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研成粉末后吹入鼻内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鼻出血。
    [来源]宋·赵佶,  《圣济总录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鲜茅根50克,鲜小蓟30克,川牛膝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加水1000毫升,煎取300毫升,分2次
服,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鼻出血。
    [来源]孟昭全等,  《实用民间土单验秘方一千首》,中
国中医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【组成】  寸冬60克,玄参40克,生地5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  日1剂,早、晚分服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主治鼻出血。l剂止血,3剂可根除。
    [来源]孟昭全等,  《实用民间土单验秘方一千首》,中
国中医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】  川军15克,肉桂3克,代赭石30克(先煎),
川牛膝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  日  l剂,早、晚分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鼻出血。
    [来源]牛忻群,  《天津中医》  1989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鲜瓦松10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洗净阴干,捣烂取汁,加红糖适量拌匀,
制成粉剂,每次1. 5- 3克,  日服2次,开水送服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鼻衄。
    [来源】    《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》 486
页,  1971年北京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【组成]丹皮、阿胶各6-9克,仙鹤草、香附子各6—
12克。
    [用法]日1剂,水煎服,5日1疗程。出血局部可用
凡士林纱条压迫止血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各种鼻衄.。
    [来源]尹世起,  《中医杂志》 1991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生石膏30~60克(先煎),知母、麦冬、仙鹤
草各9~15克,生地、白茅根各15~30克,牛膝、生藕节、
侧柏叶、茜草根各9~12克,生大黄6-9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   日1剂,水煎,药液凉饮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鼻衄。
[来源]
方八
[组成]
[用法]
[备注]
[来源]
方九
[组成]
[用法]
[备注]
[来源]
李栩堂,  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  1985年第.6期。
龙骨粉适量。
上药粉吹入患鼻。
治疗鼻衄,多在10~12分钟止血。
史大曾,  《广西中医药》1981年第3期。
生地60克,童尿10毫升。
生地煎汤入童尿中即服。
治疗鼻衄。
程润泉,《四川中医》  1985年第8期。
鼻    炎
    鼻炎是以鼻塞不通、流涕,甚至不闻香臭为特征的鼻部
疾患。可分为急性鼻炎、慢性鼻炎和过敏性鼻炎3种。。
    急性鼻炎多由外感风邪所致,症见:鼻塞不通、流涕、喷
嚏,甚至不闻香臭。
    慢性鼻炎,鼻堵呈间歇性或交替,鼻涕粘稠或清稀,经
久不愈,甚至嗅觉不灵。
    过敏性鼻炎,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、喷嚏、鼻塞、
流清涕为特征的鼻病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麻黄9克,防风9克,羌活10克,藁本10克,
川芎9克,白芷9克,细辛3克,升麻3克,葛根10克,苍
术10克,甘草6克。
6克,青黛3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为细末,患者口噙冷水,让人将药粉吹入鼻
子」内,取嚏为效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慢性过敏性鼻炎。
    [来源】清,吴谦,  《医宗金鉴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,方六
    [组成]苍耳子1.0克,白芷60克,辛夷60克,冰片
粉6克,薄荷霜5克,芝麻油500毫升,液体石蜡1000毫升。
    [用法]将麻油、苍耳子、白芷、辛夷同放锅内浸泡24
小时,加热待苍耳子、白芷、辛夷炸成黑黄色捞出,再下冰
片粉、薄荷霜、液体石蜡,搅匀,冷却后过滤,分装小瓶内
备用。用时仰头滴鼻,每次滴入l一2滴,  日滴1-2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,慢性鼻炎,萎缩性、过敏性鼻炎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中医学院蔡福养秘方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苍耳子、辛夷、鱼腥草、白芷、防风、桔梗、
川芎、甘草各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慢性鼻炎。
    [来源]朱沛冉,  《云南中医杂志》 1986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硫磺80克,雄黄20克,樟丹10克。
  -I用法]上方共研,细末,白凡士林调膏,涂患处,每日
1-2次,重症3-5次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鼻前庭炎。
    [来源]李百川,  《陕西中医》1989年第12期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]辛夷花、双花、菊花、玫瑰花各10克,绿梅
花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代茶饮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鼻炎,每收良效。
    [来源]盛国荣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87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十
    [组成]辛夷1. 5克,薄荷3克,连翘4.5克,黄芩3
克。
    [用法I日  l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新生儿鼻炎,效果显著。
    [来源]殷淑贤,  《开封医药> 1988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十一
    [组成]辛夷、苍耳子、白芷、丝瓜藤各1血克,:绿矾
50克,薄荷80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共研细末过筛,装瓷瓶备用。取o.1克吹鼻,
每日3次,  10天1疗程,疗程间隔3-5天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过敏性鼻炎。
    [来源]刘云南等,  《江苏中医杂志》1983年第f期。
鼻  窦  炎
    鼻窦炎,中医称之为鼻渊。是以鼻流浊涕、头痛鼻塞、嗅
觉减退为特征的鼻病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【组成]孩儿茶60克,鹅不食草30克,冰片15克,香
油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将前3味药共研细末,用香油调成糊状,纳鼻
内,每日2-3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鼻窦炎之鼻塞,流浊涕。
    [来源]王德鉴,  《中医耳鼻喉科学》,上海科技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鱼脑石6克,细辛、白芷、白蔻仁、丁香各3
克,明雄N克,冰片1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分别研细末,盛瓶内备用。每次用消毒棉
球蘸药粉少许塞一只鼻7L内,左右交替,  日各3-4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鼻渊。症见鼻流脓涕,头昏、头胀、头痛,
鼻塞不通。
    [来源]汤淳康,  《北京中医杂志》  1989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,    工组成】  龙井茶叶30克,川黄柏6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面,吸入鼻内,  日吸3--5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鼻窦炎见鼻塞,有脓性分泌物症。
    [来源]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肖龙献方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升麻6克,葛根15克,赤芍、黄芩、鱼腥草
各12克,蒲公英20克,桔梗、白芷、苍耳子各10克,:生甘
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l剂,  日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、慢性鼻窦炎。
    [来源]谭教书,  《湖北中医杂志》  1986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辛夷、苍耳子、白芷、木通、藁本、升麻、川
芎、细辛、双花、公英、地丁、菊花、薄荷各适量。
    [来源]孙固,  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  1984年第10期。
    方十
    [组成]桔梗、黄芩、花粉、贝母、蚤休各9克,金银
花12克,苍耳子、甘草各6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   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鼻窦炎。
    [来源]缪宝迎,  《吉林中医药》  1985年第s期。
    方十一
    [组成    苍耳子    克,黄芩18克,辛夷花10克,防
风15克,甘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日  l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鼻窦炎。
    [来源]朱日升,  《江西中医药》  1985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十二
    [组成]辛夷、柴胡、山栀、浙贝、苍耳子各10克,元
参30克,  当归5克。
    用法】    日l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鼻渊。
    [来源]谢焕荣,  《黑龙江中医药》  1988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十三
    [组成]双花、苍耳子各15克,大蓟10克,辛夷、菊
花、黄芩各9克,白芷、炙甘草各5克。
    [用法    日l剂,水煎服,8~10剂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鼻渊。
    [来源]陈仁华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83年第2期。
鼻  息  肉
    鼻息肉,中西医同名,是指鼻腔内的赘生物,其状若葡
萄或石榴子,光滑柔软,带蒂而可活动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白芷6克,辛夷6克,薄荷6克,冰片0.5克,
麝香o.3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先将前3味研面,加冰片、麝香合研极细面,
装瓶备用。用时取药粉少许,吹入鼻息肉处,或用蜜调涂息
肉处,每日2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鼻息肉。
    [来源]王德鉴,  《中医耳鼻喉科学》,上海科学技术出
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藕节60克(焙焦),乌梅肉30克(焙焦钆白
矾15克,冰片3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为细末,贮瓶密封备用,取少许吹入患侧
鼻子」,每小时1次,  5天为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鼻息肉。
    【来源]程爵荣,  《中医杂志》,1987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蚯蚓(炒)  l条,牙皂1片,蜂蜜少许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为细末,蜜调涂患处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鼻息肉。
    [来源]宋,王怀隐,  《圣惠方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苍术、白芷、乌梅、五味子各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药物置壶内煎煮,鼻子」凑近壶嘴,以雾气薰吸。
每日1次,10天为1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鼻息肉。
    [来源]《辽宁中医杂志》  1984年第7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硇砂9克,轻粉、枯矾各4. 5克,雄黄;6克,
冰片、生甘遂各3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分别研细末,混合均匀,用棉球浸消毒甘
油,蘸上药粉少许,贴于鼻息肉表面,半小时后取出,隔3天
上药)次,用药3次无效者,改换它法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鼻息肉。
    [来源]徐丽华,  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  1981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苦丁茶、细辛、苍耳子、辛夷各6克,僵蚕9
克,冰片0. 5克,硇砂3克.,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即成,取少许吹于息肉表面,  日2次,
或用棉球蘸散剂置于息肉处,  日1次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鼻息肉。
    [来源]王永钦,  《中国医药学报》  1988年第1期。
鼻  咽  癌
    鼻咽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,此病常发生于鼻咽腔顶
部和侧壁,临床见头痛,鼻塞、涕中带血,检查可见鼻咽粘
膜充血,溃疡或肿块等特征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龙葵30克,山豆根20克,  山慈菇20克,白
花蛇舌草20克,土贝母20克,半枝莲20克,七叶一枝花10
克,木芙蓉10克,薜荔果10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水煎服,  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鼻咽癌。
    [来源]漆浩,  《家庭效验良方大全  北京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  麝香1克,牛黄l克,猴枣1克,白蜡0. 5克,
珍珠2克,凤凰衣3克,辰砂3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为细末,  每日  次,每次    克,冲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鼻咽癌。
    [来源]漆浩,  《家庭效验良方大全》,北京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【组成]  ,石上柏60克,瘦猪肉6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加入清水6-8碗,煎液一碗半,分1次或2次
服之,每日1剂,20天为  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鼻咽癌。
    [来源]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验方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川芎15克,鹅不食草15克,细辛3克,辛夷
3克,上青黛1. 5克,三梅片o.9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研细末,搐鼻,或用麻油调成糊状,以
棉花栓蘸药塞鼻中。日2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鼻咽癌。
    [来源]杜廷贵等,  《癌痛疗法》,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
司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【组成】  金银花9克,鱼脑石6克,黄柏6克,硼砂6
克,冰片o.6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粉,用香油、凡士林调成软膏。用棉球
蘸药塞鼻腔内,或用药粉吸入鼻子」内,  1日3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鼻咽癌。
    [来源]  杜廷贵等,《癌痛疗法》,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
司。
急、慢性咽炎
    急、慢性咽炎,中医称之风热喉痹和阴虚喉痹,是咽部
一种很常见的疾病。急性咽炎以咽部红肿灼热、吞咽不利、疼
痛为主要症状;而慢性咽炎则以患部潮红,呈慢性充血,咽
部不适,似常有痰而又不易咳出,  I吞咽欠爽为其主症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薄荷3克,甘草3克,桔梗3克,寸冬j板蓝
根、元参、生地各6克,菊花、二花、‘白茅根、藕节各10克,
大黄6克(后下)。
    [用法]  水煎服,每日  1剂。
    [备注]  主治急性咽炎。
    [来源]  漆浩,  《家庭效验良方大全》,北京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  腌酸梅3枚,海带10克,冰糖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 加水炖化,  日l剂,分3次饭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急性咽炎。
    [来源]叶海昌,  《广西中医药》 1985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甘草15克,西瓜霜6克,薄荷3克,冰片0.5
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为细末,  吹患处,每日3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慢性咽炎,咽喉肿痛。
    [来源]黑龙江省林甸县陈玉春献方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金银花15克,杭菊花12克,甜桔梗10克,麦
冬10克,京玄参10克,木蝴蝶3克,粉甘草6克,胖大海
3枚。
    [用法]将上药用水浸泡10分钟后,以文火煎20分钟,
第2煎煮15分钟,每日  1剂,分2次于饭后温服;亦可用开
水浸泡15分钟后代茶频饮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慢性咽炎,咽喉不利,干痒疼痛等。
    [来源]何国兴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90年第10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  射干150克,猪脂3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 猪脂300克炼油,去油渣,入射干,文火煎射
干至焦黄,去药渣,冷却成膏。每日4小汤匙,分4次含服,
连用1月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慢性咽炎。治疗17例,全部治愈oi!
    [来源]蒋自平,  《四川中医》  1986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金银花10克,连翘10克,元参10克,麦冬
10克,乌梅6克,胖大海3枚,桔梗10克,甘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先用冷水浸泡10分钟后,再用文火煮10分钟,
煎成300毫升,早、晚2次分服。
    [备注]用于慢性咽炎。
    [来源]李庆存,  《山西医药杂志》  1980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紫金锭30克,三七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,醋调敷颈前喉节上方凹陷处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慢性咽炎。
    [来源]黄国庆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86年第12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芦根、菊花各12克,元参、石斛、麦冬各,9克,
牛蒡子、射干、蝉蜕、甘草各6克,秤星根30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上方加减,  日  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慢性咽炎。
    [来源]  《卫生革命》  (广西桂林)  1977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]双花、麦冬各15克,杭菊、桔梗各10克,木
蝴蝶、甘草各3克,胖大海3枚。
    [用法]沸水冲泡代茶饮,每日1剂,10天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慢性咽炎。
    [来源]何国兴等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85年第l期。
    方十
  、[组成】  鲜蛇莓草100---200克(干品10~50克)。
    [用法】,  Bl剂,水煎服,20天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慢性咽炎。
    [来源]苏文扬,  《广西中医药》  1984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十一
    [组成]生地20克,玄参25克,
木蝴蝶、玉竹、半枝莲、双花各15克,
    [用法]  日  l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慢性咽炎。
    [来源]张承恩等,  《吉林中医药》
    方十二
麦冬、沙参、桔梗、
甘草10克。
1985年第3期。
    [组成]全瓜蒌25克,苏子、蝉蜕、桔梗、桃仁各10
克,海浮石15克,寸冬12克,败酱草30克,大黄、甘草各
3克。
    [用法]酌情加减,  日l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慢性咽炎。
    [来源]王宝亮,  .《河南中医》  1988年第8期。
    方十三
    [组成]胖大海2枚,双花2克,穿心莲2克,薄荷1
克。
  [用法】    日1剂,泡水代茶频饮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慢性咽炎。
    [来源]唐关平,  《贵州医药》  1986年第5期。
急、慢性,喉炎
    急、慢性喉炎相当于祖国医学的喉暗,主要是由于风热
毒邪侵犯,引动肺胃之热而致的风热实证或久病肺金虚损、肾
阴不足而致的虚证所引起声音不扬,甚至—嘶哑失音为主要症
状的急慢性喉病。
    方一
  [组成]  玄明粉、朱砂、硼砂、冰片各等份。
  [用法]  共为极细末吹喉,每日5-6次。
  [备注]  主治急性喉炎。
  [来源]  元,陈实功,  《外科正宗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方二
  [组成]  玄参、生地、麦冬、贝母、丹皮、白芍、牛膝、
陈皮、红花各10克,甘草5克。
  [用法]    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[备注]  主治慢性肥厚性喉炎。
  [来源]  王振亚,《中西医结合杂志》  1987年第7期。
扁桃体炎
    扁桃体炎,中医称之为乳蛾,其发病部位在咽喉部两侧
的喉核处,症见咽喉红肿疼痛,扁桃体肿胀如蛾,化脓,可
伴有发热、头痛、面赤等症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【组成]人中自l2克,人中黄10克,马勃6克,玄参
10克,麦冬10克,生地10克,生石膏30克(先煎),黄芩
9克,薄荷6克(后下)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]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。
    [来源]赵金辉,  《家传秘方治百病》,中国医药科技出
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  双花、菊花各300克,红花、赤芍各350克,
寸冬250克,玄参15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制成水剂,每次用量15~20毫升,经吸
入器直接喷入咽喉部,每日1次或隔日1次,  5天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扁桃体炎。
    [来源]、  《黑龙江中医药》 1985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生大黄。
    [用法]生大黄每天9克,症重者可用12克,用沸水
泡,水量约150毫升,待不烫时顿服。间隔2小时左右泡第
二遍,再隔2小时后泡第三遍。
    【备注】主治急性扁桃体炎。治疗6l例,全部治愈。
    [来源]孙绍民,  《中西医结合杂志》 1987年第10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薄荷、,僵蚕、青黛、朴硝、白矾、火硝、黄连、
硼砂各1.5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为细末,与猪胆汁搅匀,阴干,每30克
加冰片0.9克,研细末,取少许吹入患处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、喉炎。
    [来源]刘俊德,  《古今名方》,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蝉衣、白僵蚕、片姜黄各10克,生大黄9克
(后下:桔梗、山豆根、蒲黄各10克,玄参15克,黄芩10
克,甘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日l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治疗急性扁桃体炎100例,全部治愈。
    [来源]傅明光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85年第8期。
    方六、
    [组成]柴胡、杏仁、山豆根、桑叶、白芷、丹皮各10
克,粉葛18克,板蓝根、天花粉各12克,甘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 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扁桃体炎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高炬,《云南中医杂志》  1987年第8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桔梗、生甘草、防风、炒僵蚕各6克,芥穗、
薄荷各9克。
    [用法]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扁桃体炎、扁桃体周围炎。
    [来源]凌昌华等,  《中华医学杂志>  1962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】.  山豆根、牛蒡子、射干、荆芥各9克,双花18
克,防风、甘草各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日1剂,水煎,早、晚分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扁桃体炎。
    [来源]张安祥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62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]生甘草6克,炙甘草9克,防风7:5克,升麻
15克,柴胡24克,葛根、独活、白芍、羌活、党参各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日  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慢性扁桃体炎。
    [来源]张德光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85年第4期。
异物梗喉
    在咽食时,无意中将未嚼碎之食物或夹于食物中的异物
存留在咽部而引起咽部疼痛,有异物感及吞咽困难,存留过
久引起炎症及出血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蝼蛄2个。
    [用法]以蝼蛄杵汁,滴被刺处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针刺入喉。用三五次自出。
    [来源]唐,孙思邈,  《千金方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,】  硼砂9克,乌梅5只,桔梗9克,甘草12克,
威灵仙9克,沙姜30克,青榄5只,山楂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加水1000毫升,煎取500毫升,在半小时内
慢慢饮用。小儿酌减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鱼骨卡喉。  l一2剂痊愈。
    【来源]孟昭全等,  《实用民间单验方一千首》,中国中
医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皂角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研末,取少许吹入鼻内,以助喷嚏除鱼骨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鱼刺卡喉。
    [来源]宋·许叔微,《普济本事方》,上海科学技术出
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大黄6克,厚朴15克,枳实10克,芒硝15克,
威灵仙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异物梗喉。
    [来源]彭怀仁,  《中华名医方剂大全》,金盾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威灵仙50~90克,薏苡仁20克,白糖30克,
醋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取薏苡仁、威灵仙水煎液,冲化白糖,再加入
醋,分4-6次,口含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各种骨鲠,  2天可愈。
    [来源]李文亮等,  《千家妙方》,解放军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【组成]威灵仙25克,野菊花30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加水1300毫升,慢火煎取450毫升,加10%
醋酸溶液10毫升口服,每次60毫升,于20分钟内慢慢饮用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骨卡喉,  1-2次治愈。
    [来源]彭怀仁,  《中华名医方剂大全》,金盾出版社。
牙    痛
    牙痛是多种牙齿疾病和牙周疾病常见症状之一。因其疼
痛性质和部位不同,因而牙痛的类型和治疗也不同。包括西
医学“急性牙髓炎”、“牙龈炎”、“牙周炎”等疾病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鸡蛋2只,蜂蜜1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鸡蛋去壳打匀,加入蜂蜜,开水同冲,早晨空
腹冷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风热牙痛,牙龈红肿。服2-3次即愈。
    [来源]彭怀仁,  《中华名医方剂大全》,金盾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马蜂窝(陈旧)  1块,白酒10、- 12毫升。
    [用法]马蜂窝浸入白酒中(热酒较好),浸透后用纱
布包好。同时牙咬住纱布,流出口水即见效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牙痛。
    [来源]赵金辉,  《家传秘方治百病》,中国医药科技出
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荜拨、甘松、白芷各10克,生草乌4克,冰
片3克,鹅不食草6克,细辛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过筛后,装瓶密封备用。用时以本品
0. 3克吹鼻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风寒牙痛。
    [来源]  《中级医刊》  1983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玄参30克,生地30克,土牛膝40克,细辛
2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煎煮2次,取汁混匀,1日分2次内服,每
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主治牙痛。治疗138例,,全部治愈。
    [来源]阮士军,  《陕西中医》  1985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生石膏30克,硼砂21克,冰片0. 9克,僵蚕
3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共为细末,吹敷患处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牙疳及实火牙痛、齿衄等。
    [来源]明,张景岳,  《景岳全书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高良姜、草乌、细辛、荆芥各6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研末,每次少许,擦患处,有涎吐出,隔
时温汤漱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风牙、虫牙。
    [来源]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,  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,
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煅石膏12克,黄芩、生地、黄连、升麻各3克,
丹皮4. 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  日l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胃火牙痛,龋齿。症见牙痛时发时止,遇
冷热痛甚,不可忍,夜不能寐。
    [来源]清·吴谦,  《医宗金鉴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】-  细辛、甘草各3克,骨碎补、连翘各9克,荆
芥、薄荷、升麻各4. 5克,赤芍、牛蒡子各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各种原因之牙痛。
    [来源]朱良春,  《江苏中医》 1962年第10期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]细辛、良姜、荜拨、白芷各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粉装瓶内,加白酒或酒精以淹没药粉为
度,浸泡7天,压榨过滤取汁,,棉签蘸药汁置患牙咬紧,用
药后流口水应吐出,勿吞咽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牙痛。
    [来源]王炎章,  《上海中医杂志》  1983年第11期。
    方十
    [组成]川乌、草乌、冰片、白芷、细辛各等份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研细末,密封备用,取药粉少许置鼻前
庭,深吸气数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牙痛。
    [来源]余伦文,  《中国农村医学》  1988年第7期。
    方十一
    [组成】  生赭石研末30克,牛膝30克,滑石18克,甘
草3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每日l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牙痛。
    [来源]清·张锡纯,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,河北人民出
版社。
    方十二
    [组成]生石膏(先煎)、生地、玄参各30克,薄荷
(后下)、细辛、升麻各6克,地骨皮、谷精草、牛膝各15克,
黄连、大黄(后下)各9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   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主治胃火牙痛。
    [来源]吴国权,  《湖北中医杂志》 1984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十三
    [组成】  生地、熟地各15克,骨碎补各10克,枸杞、
蒺藜各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
    [备注]
    [来源]
    方十四
    [组成]
连9克。
    [用法]
    [备注]
    [来源]
日1荆,水煎服。
主治牙痛。
曾广盛,《湖南医药杂志>  1984年第4期。
生石膏30克,鲜生地12克,丹皮10克,黄
日1剂,水煎服。
主治胃火牙痛。齿龈肿胀、出血症。
苏晓燃,《新中医》  19 83年第1期。
牙  龈  炎
    牙龈炎是由于不注意口腔卫生及细菌感染引起的牙,龈炎
症。表现为牙龈红肿,溃疡出血,伴有疼痛、口臭及流涎等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【组成]青黛2份,冰片1份,五倍子1.5份,黄柏3.5
份,明矾2份。
    【用法]上药共为细末,用流动石蜡或食用植物油调和
为糊状备用。用时局部清洁处理后,用棉球蘸药涂布于溃疡
面上,勿漱口,每日3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牙龈炎。
    [来源]赵金辉,  《家传秘方治百病》,中国医药科技出
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  青黛6克,乳香、轻粉各3克,麝香1. 5克,
砒石0.3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为细末,用香油调成膏药,薄摊纸上,每于
卧时温水漱净口、拭干,随疳证大小,剪膏药贴患处,至晨
揭去,再以温水将口漱净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牙龈炎,症见红肿疼痛、溃烂、口臭等。
    【来源]清,吴谦,  《医宗金鉴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徐长卿9克,二花藤30克,玉竹6克,地丁
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2次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牙龈炎、疼痛。
    [来源]《安徽单验方选集》,安徽人民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鲜薄荷叶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捣烂,贴于患侧面部,每日数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牙龈炎、牙齿疼痛。
    [来源]《安徽单验方选集》,安徽人民出版社+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黑豆30克,芹菜100克,冰糖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2-3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牙龈出血。
    [来源]任爱平等,  《家用偏方治百病》,中国医药科技
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乌梅9克,生姜l片,白糖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先将乌梅、生姜水煎半小时后,去渣加入白糖
服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牙龈出血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河南省卫生厅,  《河南秘验单方集锦》,河南科
学技术出版社。
鹅  口  疮
    鹅口疮,又名雪口疮、雪口。因其临床表现是以满口及
舌上铺布白眉为特征,似鹅之口,故名之。又因其色白类似
雪片,故又称雪口。多见于哺乳小儿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】  青黛m克,朴硝3克,冰片0.9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,蜜调,以鹅翎蘸少许敷患处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主治鹅口疮、口疮、重舌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明,鲁伯嗣,  《婴童百问》,上海书店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蜂蜜30毫升,生姜汁10毫升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混匀后涂患处,每日2-3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鹅口疮。
    [来源]伍爱平,  《家用偏方治百病》,中国医药科技出
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白矾(烧灰)、朱砂(水飞)各7. 5克,马牙
硝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研末,以清水搅取汁,涂舌与口角上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鹅口疮。一般3-4天可愈。
    [来源]清·吴谦,  《医宗金鉴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走马牙疳
    走马牙疳,是因平素多食甜香,积热化火,胃火上炎,以
致牙龈肿痛出血,甚则牙床坏死,牙齿脱落,两颊穿溃的病
症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】干蟾1枚(烧灰),龙柏花、地骨皮各?.5克,
麝香3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捣细罗为散。每有口齿疳疮蚀破者,先以
硝石少许掺之,相次以此药1. 5克,敷于患处,每日2-3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走马牙疳。
    [来源]宋·王怀隐,《太平圣惠方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牛黄、珍珠、琥珀、人中自、胡黄连、乳香、
没药各3克,儿茶6克,硼砂1. 5克,冰片0.9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为细末,搽患处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牙疳臭烂穿腮者。
    [来源]清,祁广生,  《外科大成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,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五倍子1个,乌梅肉1个,白矾3克,南星1
个,雄黄1块,大梅片0. 9克,麝香0. 15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前5昧,皆以面裹煨,研细。再入梅片、麝香
和匀,吹患处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走马牙疳。
    [来源]清,傅山,  《青囊秘诀》,山西人民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黄柏15克,人言1.5克(用红枣去核纳入言
0.3克,烧存性),芦荟3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上药为末,先将米泔漱净疳毒,掺上此药即愈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走马牙疳。
    [来源]明·龚廷贤,  《万病回春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芦荟、银柴胡、胡黄连、川黄连、牛蒡子、玄
参、桔梗、山栀、石膏、薄荷、—羚羊角各1. 5克,甘草、升
麻各0. 9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上药用水400毫升,淡竹叶10片,煎至240毫
升,食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小儿走马牙疳,身热气粗,牙‘腐烂,气
味作臭,以及穿腮破唇者。
    [来源]元·陈实功,  《外科正宗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.组成]白砒0,3克,轻粉3克,青黛6克,乳香3克,
麝香1. 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为末,用香油调薄,摊纸上,捶实,阴干收
之。每于卧时,漱净口,拭干,随疮大小剪药封之,至晓去
药,漱净吐之,  日3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走马牙疳。
    [来源]清,祁广生,  《外科大成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曲连(又名金龟莲、金银盆)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洗净切片、研为细末,口服,  日3次,每次0. 5
克,小儿酌减。
[备注]主治牙疳。  95%获痊愈。
[来源]禹州市第二中医院白福全经验方。
口    疮
    口疮是指口腔粘膜上生黄白色如豆大的溃疡点为主要特
征的一种口腔疾病,又名口疳。它包括西医的口腔炎、口腔
溃疡等多种疾患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珍珠、牛黄各适量。
    【用法]将上药适量研细末,取少许吹于患处,每日2
—3次。
    [备注】主治口疮。
    [来源]民间流传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太子参3克,麦冬3克,玄参3克,生甘草2
克,银花2克。
    [用法]泡茶饮服,以尽味为度,每日1剂。
  [备注】  主治口疮。3-5剂可获痊愈。
    [来源]孟昭全等,  《实用民间土单验秘方一千首》,中
国中医药出版社。
  方三
  [组成]三棵针30克,野菊花15克,马齿苋30克,甘
草9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  日服2-3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口腔炎。治疗34例,均痊愈。
    [来源]江玉文等,  《中医精方荟萃》,黑龙江人民出版
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竹叶10克,木通30克,灯芯10克,生地15
克,黄芩12克,甘草梢6克,车前子(包)6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常法煎煮,日服2次,每Bl剂,连服5-7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口疮属下焦热盛者。
    [来源]黑龙江省林甸县陈玉春献秘方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冰片6克,黄柏30克,薄荷30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上药为细末,生蜜为丸,弹子大,每服1丸,
含化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口疮,舌疮。
    [来源]民间流传方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白芨粉20克,  白糖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混匀,先用3%双氧水,再用生理盐水,洗
净患处,然后涂搽配好的白芨粉,再用棉球压迫15~30分钟,
涂药后忌漱口、进食。
    【备注】  、主治口疮。
    [来源]《湖南中医学院学报》  1986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】  绿豆60克,芒硝40克。
    [用法].  研末,每服3-5克,每日3次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主治口腔溃疡。
    [来源]伍爱平等,  《家用偏方治百病》,中国医药科技
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】  明腰黄0.6克,真黄o.3克,青黛、甘草、冰
片各o.6克,黄柏、龙胆草各o.3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为细末,醋调为糊,敷患处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主治口疮。
    [来源]《中西医结合杂志>  1987年第8期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]吴茱萸粉约3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醋调成团,敷贴于双侧涌泉穴,盖以塑粉
薄膜,胶布固定,睡前敷贴,隔日清晨取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口腔溃疡。
    [来源]杨晓蓓,  《上海针灸杂志》  1990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十
    [组成]五倍子37克,枯矾25克,白糖2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先将五倍子炒黄,加入白糖完全溶化冷后加枯
矾,共研细末即成,取适量,香油调糊,涂患处,每日2-3次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主治口腔溃疡。
    [来源]路永善,  《赤脚医生杂志》 1976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十一
    【组成]升麻、栀子各15克,白芷、防风、茯苓、石
斛、甘草各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顽固性口疮。
    [来源]曹洪欣,  《湖北中医杂志》 1990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十二
    【组成]五倍子(炒)  30克,枯矾、冰片各3克,硼砂
9克,玄明粉、朱砂各1. 5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共研细末,密封备用。同时取少许药粉吹撒患
处,每日3-4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复发性口腔溃疡。治疗200例,均获满意
疗效。
    [来源]殷清等,  《中华口腔科杂志》 1982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十三
    [组成]青黛、人中自、孩儿茶各30克,龙脑薄荷、玄
明粉、马勃各15克,冰片6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述药物共研极细末,密封备用。用时先用淡
盐水漱口,然后将药涂敷患处,  日3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口腔溃疡。治疗100余例,全部治愈。
    [来源]张文祥等,  《河南中医》 1983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十四
    [组成]青黛60克,冰片12克,薄荷2.4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研极细末,密封保存。用时取药粉少许
涂敷溃疡面。每日4—5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口腔溃疡。
    [来源]温华丽,  《中西医结合杂志》  1984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十五、
    [组成]细辛6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研极细末,分为5包,每天用一包,米醋
调糊敷脐,连用4-5天。
    [备注]  主治口疮。
    [来源]  陈栋,《新中医》  1974年第)期。
    方十六
    [组成]  青黛20克,山豆根、大黄各30克,黄连15克,
人中自2克,  砂仁10克,孩儿茶、枯矾、没药各15克,冰
片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研极细末,装瓶密封高压消毒备用,用
时取药粉少许,用2%龙胆紫调敷患处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口疮。
    [来源]曾冲,  《四川中医》  19 85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十七
    [组成]青黛15克,飞西月石、青果核、炉甘石、人
中自各100克,川连18克,西瓜霜50克,梅片9克,飞石
膏25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研极细末,分装、高压消毒备用。取少
许吹敷患处,每日  4 -- 5次。病重者增加每天吹药次数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口腔溃疡。
    [来源]张青,  《辽宁中医杂志》  1988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十八
    [组成]煅人中自(煅透勿焦)、白芷各100克,冰片
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研极细末,少许涂敷溃疡面,日2 -3次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主治急性和复发性口腔炎。
    [来源]杨伟明,  《广西中医药》  1980年第4期。
倒    睫
    由于先天性睑赘皮、睑内翻或后天患沙眼、睑缘炎等都
可使睫毛向后生长,形成倒睫。由于睫毛摩擦及刺激眼球,患
者有畏光羞明、流泪等症状。
    万一
    [组成]  五倍子12克,蜂蜜l5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 将五倍子捣烂细末,蜂蜜调匀,取适量敷于眼
皮上(外用),每日1次,连用4-5次,眼毛可起。
    [备注]  主治倒睫。
    [来源]  刘俊德,  《古今妙方》,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  石斛、川芎各等份。
    [用法]  共为细末。口内含水,随左右略鼻内,日2次。
    [备注]  主治倒睫。
    [来源]  茹卞眉,《袖珍中医处方》,上海中医学院出版
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  鲜生地25克,木香10克,胡黄连10克,冰
片3克,黄芩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 共捣为膏,加水适量,做成小饼,贴在眼皮上。
    [备注]  主治倒睫。极效。
    [来源]  罗山县王芳献方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  黄芪、人参各3克,黄连、柴胡各2.1克,蔓
荆子、当归、葛根、防风各1.5克,生甘草3克,细辛叶0,9
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 上药作一服。用水300毫升,煎至150毫升,
去渣稍热服。
    [备注]  主治眼棱紧急而致倒睫卷毛。
    [来源]  元·仉维德,  《原机启微》,科技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  蝉蜕(洗)、蛇蜕(醋煮)、荆芥、穿山甲(烧
存性)、川乌(炮、去皮)、粉草各15克,蚕蜕7.5克,猪蹄
蜕7·5克(微炒)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为细末。每服6克,淡盐汤调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脾受风热,倒睫卷毛,常流眼泪,翳膜渐
生,乍愈乍发,多年不愈,眼皮渐急,睫倒难开,如刺刺痛。
    [来源]元,危亦林,《世医得效方》,上海科学技术出
版社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密蒙花、羌活、菊花、石决明、木贼、黄柏、
白蒺藜、黄芩、蔓荆子、青箱子、枸杞子各等份。
    [用法]研末,每服9克,茶送下。水煎亦可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卷毛倒睫。
    [来源]唐·孙思邈,  《银海精微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睑  缘  炎
    睑缘炎,俗称烂眼边,中医称睑弦赤烂,又名风弦赤烂、
迎风赤烂、烂弦风等。本病以睑缘潮红,溃烂刺痒为特征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绿豆30克,杭菊花12克,桑叶12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l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睑缘炎。
    [来源]  《百病家疗全典》,重庆大学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煅白矾30克,铜青9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研末,开水浸泡,澄清,点洗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睑缘炎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元·李仲南,  《永类铃方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黄连、黄柏各3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为细末,奶汁浸一宿,焙干,再用绵布
包裹,入荆芥汤浸,乘热洗眼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睑缘炎。
    [来源]宋,刘防,  《幼幼新书》,中医古籍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.[组成]五倍子、黄连、防风、荆芥穗、当归、川芎、
菊花各12克,铜绿1. 5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研极细末,以薄荷煎汤为丸,弹子大。
临用时以热水化开1丸,乘热洗眼,每日3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睑缘炎。
    [来源]清,许克昌等,《外科证治全书》,人民卫生出
版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苍术、当归、川芎、薄荷、黄芪、熟地黄、防
风、川羌活、白芍、甘草各等份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锉细。用水300毫升,煎至240毫升,去
滓、食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肝脾血虚,气不和顺之睑弦赤烂。
    [来源]明·傅仁宇,  《审视瑶函》,上海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防风、龙胆草各15克,铜青9克,五倍子6克,
淡竹叶l握(去根)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上药为末。每服1. 5克,热汤60毫升泡,停
冷澄清,洗眼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睑缘炎。
    [来源]元,危亦林,《世医得效方》,上海科学技术出
版社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鸡蛋黄1--- 3枚(放入铜铫内,以文火煎熬,色
黑如油),制甘石、冰片各少许。
    [用法]后2味药研为细末,与蛋黄油和匀,涂擦患处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睑缘炎。
    [来源]廖品正,  《中医眼科学》,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。
麦  粒  肿
    麦粒肿是指在胞睑边缘忽起小疖,形若麦粒而言。症见
红肿疼痛,继而成脓,穿皮而破、肿退结癜而愈。麦粒肿又
称针眼、偷针。相当于西医学之睑板腺炎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全蝎3克,大黄1.5克,双花9克,甘草1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为细末,每次服l克,早、晚各服H次,白
开水送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麦粒肿。
    [来源]赵金辉,  《家传秘方治百病》,中国医药科技出
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黄连3克,乳汁适量。
    【用法]把黄连放在容器中,再加入乳汁,以浸没药物
为度。浸泡1日后,滤汁点涂患处,每日3-4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麦粒肿。  2-3天治愈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赵金辉,《家传秘方治百病》,中国医药科技出
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黄芩、白芷、当归、赤芍、栀子、桑白皮、连
翘各10克,黄连、木通、桔梗各6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水煎服,1日l剂。
    [备注]眼睑疖肿、疼痛,尚未成脓。
    [来源]唐,孙思邈,  《银海精微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【组成】  蝉衣4克,连翘12克,瞿麦15克,大黄(后
下)6克,木通3克,滑石15克,黄芩9克,生甘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水煎服,  日l剂,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主治麦粒肿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赵金辉,《家传秘方治百病》,中国医药科技出
版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天花粉、天南星、生地、公英各等量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,加食醋及液体石蜡,调成膏状,取
适量置纱布上,敷患处皮肤上,每日换药1次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主治麦粒肿。
    [来源]唐毅,  《新中医》  1981年第8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】  柴胡、羌活、草决明、黄芩各6克,炒山栀、
茯苓、泽泻、赤芍、车前子(包)、淡竹叶、生大黄(后下)
各9克,升麻、生甘草、川连各3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   日l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  主治麦粒肿。
    [来源]  姚连芳等,《上海中医杂志》  19 81年第8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  苍术19克,白芷、薄荷、双花各6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   日1剂,煎汤熏眼,每次熏10~20分钟,日
熏3-5次  (药液可重复使用)。
    [备注]  治疗麦粒肿。治愈率达90F6。
    [来源]  李德泽,《广西中医药>  1985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  蜈蚣、全虫、冰片各1.5克,大黄3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 冰片单研末,其它诸药共研细末,与冰片混匀,
食醋调糊,敷患处皮肤,敷料固定,  日换1次。
    [备注]  主治麦粒肿。
    [来源]  王元贵,《中西医结合杂志》  1987年第11期。
结  膜炎
    结膜炎属于祖国医学天行赤眼的范畴,俗称红眼病,是
因天行时气流行,热毒之邪侵凌于目,致白睛红肿赤痛,怕
光羞明,眵多流泪:常累及双眼,能迅速传染并引起广泛流
行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秦皮、川柏、川椒各9克,薄荷6克,荆芥6
克,防风6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煎,熏洗患眼,每次熏20~30分钟,每
剂煎2次用之。
    【备注】  主治急、慢性结膜炎(红眼病)。
    [来源]赵金辉,  《家传秘方治百病》,中国医药科技出
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  活水蛭3-5条,生蜂蜜5毫升。
    [用法]将活水蛭清水洗净,置新蜂蜜中浸泡6小时,
取浸液过滤装瓶备用,每次l滴点眼,  日  1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红眼病。3-5天痊愈。用本药不能多次点
眼,否则易引起结膜下出血、水肿。
    [来源]安徽省革委卫生局,  《安徽单验方选集》,安徽
省人民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防风6克,菊花12克,桑叶9克,板蓝根18
克,大青叶15克,银花9克,连翘12克,黄芩9克,夏枯
草6克,  白茅根9克,蝉蜕4. 5克。
    [用法]第一煎内服,第二煎用纱布滤过,用其液点眼,
日3-5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。
    [来源]陈卫,  《新编千家妙方》,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银花12克,甘草6克,紫花地丁30克,桔梗
4. 5克,野菊花12克,连翘12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并用以洗眼,每日2-3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结膜炎(红眼病)。
    [来源]赵金辉,  《家传秘方治百病》,中国医药科技出
版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青黛、川芎各30克,鹅不食草、薄荷各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 上药研成极细末,用时患者口含温开水,取少
许药粉吹对侧鼻腔,双侧眼患病者吹双侧鼻腔,吹药以泪出
为度,流泪后吐出所含之水,  日2—3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结膜炎。
    [来源]程爵棠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83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双花、菊花、防风、荆芥、生地、赤芍、板蓝
根、黄连、刺蒺藜、木贼草、蜂衣各10克,薄荷6克,生甘
草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日1剂水煎,趁热熏蒸双眼,至药汁稍温后饮
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结膜炎。
    [来源]张贤辉,  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  1983年第8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双花15克,菊花、连翘、、白蒺藜、赤芍各12
克,红花、薄荷、蝉蜕各9克,公英24克,酒军3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B1剂,水煎服,并熏蒸患眼,  日3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结膜炎。
    [来源]周德龙,  《四川中医》  1986年第12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双花、车前草各30克,菊花、连翘各15克,
黄芩、牛蒡子、草决明、青葙子各12克,木贼草、密蒙花、
山栀子各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日  l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结膜炎。
    [来源]曾冲,  《吉林中医药》  1986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【组成]黄柏10~15克,黄连6~10克,秦皮12~15
克,谷精草13~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结膜炎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魏崇高,《四川中医》  1985年第8期。
    方十
    [组成]车前草(子)  50克,薄荷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日l剂,水煎,分3-5次洗眼、尽量使药液
进入眼内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流行性结膜炎。
    [来源]周庆杨等,  《新中医》  1985年第6期。
角  膜炎
    角膜炎,中医称之为聚星障。表现为黑睛表面生有细小
星翳,或连缀,或团聚,白睛红赤,畏光流泪,若病情发展,
可向黑睛深层蔓延,形成花翳白或混睛障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夏枯草、大青叶各15克,黄芩、连翘、防风、
蔓荆子、柴胡、茺蔚子各10克,车前子、赤芍各12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  1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角膜炎之患眼红痛,流泪、羞明。
    [来源]贺明生,  《新中医》  1986年第l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杏仁10克,甘草10克,花椒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用水煎液,熏蒸患眼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眼内所生遮蔽视线之目障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省卫生厅,  《河南省秘验单方集锦》,河南
科学技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大青叶50克,白芷15克,当归15克,赤芍
20克,生地15克,川芎15克,  白芍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l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树枝状角膜炎。
    [来源]陈卫,  《新编千家妙方》,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羌活、防风、荆芥、薄荷、蝉蜕、赤芍、黄芩
各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角膜炎,黑睛生翳。
    [来源]韦挥德等,  《全国名老中医验方选集》,学术书
刊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赤芍、当归(洗,焙)、黄连(去狈)各等份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上药为末。每用6克,极滚汤泡乘热熏洗,冷
即再温,日洗3-5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角膜炎眼目赤涩,怕日羞明。
    【来源]明,葆光道人,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,人民卫生
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【组成】  秦皮、黄柏、决明子、黄连、黄芩、桃仁各9
克,栀子7枚,大枣5枚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研碎,用水400毫升浸泡,煎取120毫
升,澄清过滤,仰卧洗目,  日3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角膜炎之眼赤热痛,羞明,  目生障翳。
    [来源]唐·孙思邈,《备急千金要方》,人民卫生出版
社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柴胡、荆芥、防风、双花、连翘、黄芩、赤芍、
龙胆草、栀子、蔓荆子各9克,板蓝根、草决明各12克,甘
草3克,黄连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  1日l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浅层点状角膜炎。
    [来源]李俊华,  《陕西中医学院学报》 1988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柴胡、薄荷(后下)、蝉蜕各10克,夏枯草、
大青叶、黄芩、赤芍、公英、菊花各15克,板蓝根、钩藤
(后下)各30克,甘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日  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单纯疤疹病毒性角膜炎。
    [来源]石守礼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84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]玄明粉50克,食用白醋5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用瓦罐闷浸、搅拌,文火熬干,研末过筛即成,
取少许点于结膜囊内。
    [备注]  ,主治急性角、结膜炎。
    [来源]苏宜春,  《陕西中医杂志》  1987年第8期。
角膜溃‘疡
    角膜溃疡包括细菌所致的匐行性角膜溃疡、病毒性角膜
溃疡、细菌性角膜溃疡等。中医根据病损形态特征,分别称
为花翳白陷、凝脂翳、黄液上冲、蟹睛等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【组成】  虎杖o.5克,维生素Bzo.02克,普鲁卡因0,25
克,鱼肝油5毫升,蜂蜜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将虎杖、维生素Bz研成极细末,与普鲁卡因、
鱼肝油搅匀,加蜂蜜至100毫升,混匀后滴眼,,日3~5次,
每次l—2滴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角膜溃疡。5—7日痊愈。
    【来源]孟昭全等,  《实用民间土单验秘方一千首》,中
国中医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  黄芩、蝉蜕、甘草、木贼各15克,谷精草、苍
术各30克,龙退3条(炒)。
    【用法】  上药研末,每服6克,夜卧时用冷水调下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主治眼内黄膜上冲,赤膜下垂(角膜溃疡)。
    [来源]明,王肯堂,  《证治准绳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麦门冬(去心)、茺蔚子各4. 5克,知母、玄
参、车前子、软石膏(煅)、防风各3克,黄芩、天冬、大黄
各2,1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用水400毫升,煎至300毫升,空腹时服,
日2次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眼内黄膜上冲(角膜溃疡)。
    [来源]明·傅仁宇,  《审视瑶函》,上海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石决明、菟丝子、五味子各30克,细辛、干
山药、干地黄、知母各45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次10丸,
空腹时用茶送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蟹睛疼痛外障(角膜溃疡)。
    [来源]明·葆光道人,《秘传眼科龙木论R,人民卫生
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青蛤粉、谷精草、郁金各15克,羌活+龙胆
草、炒黄芩各9克,升麻,6克,麻黄4. 5克,炙甘草、摹蝉蜕
各1. 5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共研细末,每次6克,冲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翳障,角膜溃疡。
    [来源]  明,王肯堂,《证治准绳》,上海科学技术出版
社。
虹膜睫状体炎
  ,本病是瞳孑」缩小,虹膜与晶状体发生不同程度粘连的一
种眼疾。中医称之为瞳神紧小症。若慢性或陈旧性者,属于
瞳神干缺症范畴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】  生地黄、独活、黄柏、防风、知母各o.9克,
蔓荆子、前胡、羌活、白芷、生草各1.2克,酒黄苓、寒水
石、栀子、酒黄连各1.5克,防己0.9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用水300毫升,煎至150毫升,去滓大热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肾阴不足,风湿夹热之虹膜睫状体炎。
    [来源]元,仉维德,《原机启微》,科技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黄柏、知母、木通、栀子、生地、甘草、黑参、
桔梗、黄芩、防风各等份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哎咀。每服18~21克,水煎食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虚火妄动,瞳仁干缺(虹膜睫状体炎)。
    [来源]唐,孙思邈,  《银海精微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酒炒黑山栀、野蔷薇花根、麦冬、车前子
(包)、猪苓、茯苓各15克,姜半夏9克。
    佣法]水煎服,每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虹膜睫状体炎。
    [来源]陈卫,  《新编千家妙方》,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。
玻璃体混浊出血
    本病中医称之云雾移睛。是指患眼外观与常人无异,惟
病人自觉眼前似有蚊蝇或云雾样黑影飞舞飘动,甚至视物昏
蒙,严重影响视力的病症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生地15克,山萸肉9克,丹皮9克,泽泻9克,
茯苓9克,沙苑蒺藜9克,车前子9克(另包),枸杞子15克,
石斛9克,柴胡9克,青皮9克,木香6克,茺蔚子9克,生
甘草3克,竹叶、灯芯引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l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玻璃体混浊并眼底出血。
    [来源]陈卫,  《新编千家妙方》,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生地9克,赤芍9克,当归12克,川芎9克,
黄芩6克,炒山栀6克,茺蔚子12克,生蒲黄9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每日1剂。
    u备注]主治眼外伤玻璃体出血并发白内障。
    [来源]陈卫,  《新编千家妙方》,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。
泪  囊  炎
    泪囊炎多因鼻泪管阻塞,微生物随泪液潴留在泪囊中,生
长繁殖而发病。临床表现为溢泪、溢脓,泪河增宽,急性期
可见局部皮肤红肿、疼痛,可伴或不伴发热和全身不适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金沸草60克,砂仁(炒)、川椒皮各2‘1克,
甘草(炙)12克,白菊花、黄柏(酒制)、枸杞子各45克,巴
戟24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20
丸,空腹时用盐汤或温酒送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漏睛脓出(泪囊炎)。
    [来源]明·傅仁宇,  《审视瑶函》,上海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柴胡、栀子、羌活、升麻、炙草各1.5克,赤
芍、草决明、茯苓、车前子各1.2克,黄芩1.8克,黄连、大
黄各1.5克,青竹叶10片,泽泻1.2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用水400毫升,煎至100毫升,食后稍热服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主治漏睛。症见眼目隐涩,视物微昏,目痛,
内眦开窍如针,按之脓出。
    [来源]元·仉维德,  《原机启微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龙胆草6 ^-,15克,密蒙花6~15克,黄连J一
12克,草决明9一12克,枸杞子9~15克,当归6~15克,菊
花9~18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水煎服,每日  l剂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慢性泪囊炎。
    [来源]陈卫,  《新编千家妙方》,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黄连、乳香各等量,冰片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将黄连焙干研细,3味药共为极细末,过细罗,
装瓶备用,涂下泪点,每日2次。根据病情,每i一3天用
0.5%黄连素液冲洗泪道)次。
    [备注]  ,主治慢性泪囊炎。
    [来源]陈卫,  《新编千家妙方》,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枯矾、轻粉、血竭、乳香各等份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研极细末,对漏处吹点。外用盐花、明
矾少许,煎水洗眼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眼中日间流水,色黄赤而味腥,时发时止,
目胀痛之阳漏症(泪囊炎)。
    [来源]明,傅仁宇,《审视瑶函》,上海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当归尾、赤芍、荆芥穗、防风、川芎、野菊花、
生栀子、薄荷各3克,柴胡、连翘(去心)各4.5克,银花
6克,生甘草1.5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加灯芯160厘米,水煎,空腹时服i
    [备注]主治肝风湿热上攻之漏睛疮,溃脓者。
    [来源]清·吴谦,  《医宗金鉴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翼状胬肉
    冀状胬肉因其形似昆虫的翅膀,故名。为睑裂部向角膜
生长的三角形肉膜,横满白睛,攀侵黑睛,  中医称为“胬肉
攀睛”,为常见的一种眼病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杏仁(去皮尖)、人乳汁各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杏仁研成膏,加乳汁化开。点眼,  日2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胬肉攀睛。
    [来源]元·危亦林,《世医得效方》,上海科学技术出
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l'  白丁香3克,白芨、白牵牛各9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上药研至细腻无声,放舌上试过,无滓方收
贮。每日点眼3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胬肉攀睛,星翳外障。
    [来源]’  明,傅仁宇,  《审视瑶函》,上海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】  防风(去芦)、龙胆草各15克,铜青9克,五
倍子6克,淡竹叶1握(去根)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上药为末。每服1-5克,热汤60毫升泡,候
冷澄清,洗眼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烂弦风赤,浮翳,胬肉攀睛,涩痒眵泪。
病甚者,加大黄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元,危亦林,《世医得效方》,上海科学技术出
版社。,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黄连、黄柏各120克,黄芩、人参各90克,桔
梗105克,半夏60克,栀子仁6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为末,炼蜜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50丸,
日2次,茶水送下。
    [备注]  主治胬肉攀睛。
    [来源]  唐,孙思邈,《银海精微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  银柴胡、黄芩、枳壳、防风、前胡、薄荷(后
下)、羌活、龙胆草各9克,生石膏15克,木通4. 5克,甘
草3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 水煎服,每日  l剂。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  主治翼状胬肉。
    [来源]  赵金辉,《家传秘方治百病.》,中国医药科技出
版社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  川连、杏仁各5克,归尾、赤芍、地肤子、菖
蒲各10克,羌活2.5克,白矾1.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澄清,洗患眼,  日2次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胬肉茵毒。
    [来源]  ’明·虞抟,  《医学正传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鲫鱼(鲜者)。
    [用法]上一味,去皮骨,取肉一片,  中央开一窍,正
贴眼眶上,一日换3-5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目生胬肉涩痛。
    [来源]宋,赵佶等,《圣济总录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煅炉甘石2700克,麝香、琥珀各45克,煅珍
珠54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为末,每120克药粉加凡士林油4'80克做
成膏剂,每次少许,挤于大眼角,  日  3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眼红肿刺痒,气蒙、火蒙,六翳,胬肉攀
睛,迎风流泪及暴发火眼,眼边赤烂。
    【来源]北京市公共卫生局,  《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》,
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]玄参、知母、麦冬、生地、桑枝各120克,菊
花、黄芩、归尾、赤芍各10克,泽泻、防风各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日1剂水煎,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翳状胬肉。
    [来源]沈占尧,  《辽宁中医杂志》  1982年第?期。
    方十
    [组成]麻黄6~12克,蔓荆子6克,藁本、细辛各3
—6克,羌活、防风、川芎、白芷各12克。
  [用法]    日1剂,水煎服,连服30~35剂。
  [备注]主治翼状胬肉。
  [来源]黄荣活,  《广西中医药》  19 81年第1期。
    本病因胞睑内出现细小颗粒,外观粗糙不平,如沙砾状
故名。由于颗粒色红而粗糙,状如花椒,故又名椒疮。主要
症状为眼部不适,发痒,胞睑开闭疼痛,眵多流泪,羞明等。
现代医学认为,沙眼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传染性疾病,由沙眼
衣原体感染所致,每易并发其它眼病而影响视力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赤小豆10克,黄连10克,冰片2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末,用少许点眼角内,每日2-3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沙眼。
    [来源]伍爱平等,  《家用偏方治百病》,中国医药科技
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明矾3克,胆矾3克,黄连3克,木贼、5克,
菊花5克。
  [用法】  水煎后薰洗,每晚1次,每剂用?天,下次薰
洗再加热,如患者感觉刺激性强,可酌加适量开水后再用。
    【备注】主治沙眼痛。
    [来源]黑龙江省林甸县陈玉春献方。
    方三
[组成]秦皮15克,菊花10克,草决明10克。
[用法]水煎澄清后,洗眼。
[备注]主治沙眼,症见眼干燥、灼热、胞睑肿硬。
[来源]新疆哈密矿务局王德林献方。
电光性眼炎
    本病又称紫外线性眼炎,可因紫外线直接照射或间接照
射而致。初起表现为双眼刺痛,异物感逐渐加重,眼睑痉挛,
剧痛,羞明流泪,偶有盲点、红视或黄视症发生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熟地。
    [用法]将熟地洗涤干净切片,每片约2厘米厚薄,4
片即够用。用时患者平卧或头后仰,将熟地片贴在眼上,约
2分钟1次,轮流重复使用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电光性眼炎。用此方治疗20~30分钟即
痛消泪止。
    [来源]陈泽泉,  《新中医》 1979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新鲜人乳汁10毫升,2%普鲁卡因0. 3一o.5毫
升。
    [用法]点眼。每次3—5滴,滴后让患者活动眼球,休
息半小时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电光性眼炎。用此方滴2—3次即愈。
  [来源】  刘俊德,《古今妙方》,天津科技出版社。
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
    [用法】
    [备注]
    [来源]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
2滴。
    [用法]
滴1次。
    [备注]
    [来源]
仙人掌适量。
去皮刺,切成薄片,贴患眼,干后即换。
主治电光性眼炎。2-3次痊愈。
河南杞县马丙武献方。
2%黄连素注射液1支(2毫升),0.5%地卡因
两药混匀,装眼药瓶内,滴眼,每l一2小时
主治电光性眼炎。
陈卫,《新编千家妙方》,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。
青  光  眼
    青光眼是眼压升高所致的综合征。主要表现为间断或持
续性的眼内压升高和晚期的视神经乳头萎缩及视物功能障碍
等症状。是一类常见的致盲性眼病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】  石决明25克,生白芍12克,生牡蛎12克,知
母9克,蔓荆子9克,磁石12克,生龟版12克,龙齿12克,
代赭石12克,甘草3克。
  ’  [用法]水煎服,  日1剂,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闭角型青光眼。
    [来源]赵金辉,《家传秘方治百病》,中国医药科技出
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【组成】  陈阿胶(烊化)9克,白芍12克,生地15克,
石决明25克,钩藤9克,茯神9克,鸡子黄(冲服)1个,络
石藤9克,生牡蛎12克,炙甘草3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,日  l剂,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开角型青光眼。
    [来源]赵金辉,  《家传秘方治百病》,中国医药科技出
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羚羊角粉3克,菊花20克,草决明25克,五
味子15克;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频频代茶饮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慢性单纯性青光眼。
    [来源]陈卫等,  《新编千家妙方》,中国中医药科技出
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柴胡15克,酒黄芩15克,川芎、酒大黄、羌
活、防风、白芷、天麻、半夏、  枳壳、藁本、苍术各10克,
细辛5克,甘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  日  1剂,早、晚分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急性青光眼。5一?剂即愈。
    [来源]孟昭全等,  《实用民间土单秘验方一千首》,中
国医药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黄连末30克,白羊子肝1具(去膜)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同于盆内研极细,作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
15~30丸,食后温浆水送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肝经有热,眼生障翳之青盲。。
    [来源]  元·仉维德,《原机启微》,科技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  夜明砂、木贼、防风、田螺壳、青木香、细辛
各等份。
    [用法]  上药为末,用煮烂猪肝,同药研令极匀,丸如
梧桐子大。每服30丸,酒送下。
    [备注]  主治雀目青盲。
    [来源]  明·王肯堂,《证治准绳》,上海科学技术出版
社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
克。.
    [用法]
    [备注]
    [来源]
    方八
  ,[组成]
    [用法]
    [备注]
    [来源]
羊肝50克,谷精草、白菊花各15克,生地10
水煎服,每日l剂,分早、晚服。
主治青光眼。
安徽金寨县金祖恩献方。
菊花10克,;猪肝1具,苍术10克,粟米适量。
共煮粥。
主治青盲或夜盲。
民间流传方。
近  视  眼
近视眼是以视近清楚、视远模糊为特征之眼病。
万一、
[组成]鱼骨3克,鸡肝1具,青箱子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放砂锅内煮熟,乘热熏眼,连汤服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近视眼。
    [来源]山西省晋城张民忠献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褚实子、菟丝子各25克,茺蔚子18克,枸杞
子、木瓜、陈皮各15克,三七粉(冲)3克,五昧子6克,紫
河车粉、生石膏各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  日l剂,分早、晚各服1次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近视或远视以及老年肝肾虚衰之视近困
难。
    【来源]成都中医学院陈达夫献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【组成]神曲、山楂、鸡内金、麦谷芽、覆盆子、五味
子、菟丝子、枸杞子、金樱子、车前子各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日l剂,水煎服,同时用1%丁公藤眼药水点
眼。    ,
    [备注]治疗近视。
    [来源]柏超然,  《上海中医杂志》 1985年第1期。
伎    旨
    指由于维生素A缺乏,导致夜视力或暗视力不佳的病
症,俗称雀目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蛤粉、青葙子、石决明各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为细散,用牛肝60克切开,掺药5克在
内,麻绳扎定,用米泔水煮熟,细嚼9克,米饮下,临卧服。
亦可用鸡、兔肝煮药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肝虚雀目,夜不见物。
    [来源]宋,赵佶,  《圣济总录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老柏白皮120克,乌梅肉60克,细辛、地肤
子各1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捣筛为散,每次2克,食后用酒调服。每
日3—4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雀目,至暮无所见者。
    [来源]唐·王焘,  《外台秘要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白  内  障
    凡由先天或后天因素引起晶状体混浊,称为白内障。症
见初起视物模糊、眼前有黑点或黑影移动,或远望昏蒙、近
视清晰,视力下降。病程较长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葛根25克,麦门冬12克,枳壳6克,甘草3
克,茵陈12克,枇杷叶9克,石斛10克,黄芩6克,薏苡
仁12克,生首乌10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水煎服。每日  l剂,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白内障。
    [来源]赵金辉,  《家传秘方治百病》,中国医药科技出
版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生、熟地各24克,白芍12克,茯苓12克,乌
贼骨12克,杞子10克,菊花10克,防风10克,柏子仁10
克,细辛2克,柴胡6克,甘草6克,山药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老年性白内障(肝脾两虚)。
    [来源]漆浩,  《家庭效验良方大全》,北京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熟地15克,制首乌9克,黄精9克,玄参12
克,杞子9克,灵磁石(先煎)30克,淮山药10克,茯苓15
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,  日1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白内障。
    [来源]湖南省慈利县安同寿献方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当归、熟地各15克,杞子、川椒、五昧子、楮
实子各30克,菟丝子(酒煮)240克,炒车前子6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为细末,蜜水煮糊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30
丸,亦可作汤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白内障。
    [来源]唐。孙思邈,  《银海精微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】  蝉蜕粉9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每天1剂,温开水或黄酒送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治疗白内障。
    【来源]《医药卫生》 1976年第6期。
  方六
  【组成]生石决、夏枯草、磁石、谷精草、蒙花、生地、
白芍、枸杞子、女贞子、白蒺藜、菊花、柴胡、炙甘草各适
量。
    [用法]酌情加减,  日  1剂,水煎服。30剂为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初期老年性白内障。
    [来源]曾亦媛,  《辽宁中医杂志》  1986年第10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土白术、当归、茺蔚子、枸杞子、车前子、香
附子各10克,白芍、茯神、石决明、夏枯草、生地各15克,
柴胡6克,青葙子12克,甘草3克。
    [用法]日l剂,水煎服。
  ,[备注]治疗未成熟的白内障。
    [来源]郭松,  《陕西中医学院学报》  1981年第1期。
社。
眼  外  伤
眼外伤是指眼珠及其附属器由于意外而引起的损伤。
方一
[组成】  芙蓉叶、生地黄各等份。
[用法]上药捣烂,敷眼胞上,或研末,以鸡蛋清调敷。
[备注]主治眼胞打伤,赤肿疼痛。
【来源]明·王肯堂,《证治准绳》;上海科学技术出版
第七章  皮肤科
湿    疹
    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,可分为急性湿疹和慢性
湿疹。急性湿疹的损害呈多形性,初起为红斑,自觉灼热、痉
痒,继之在红斑上出现散在或密集的丘疹或小水疱,疱破形
成糜烂、渗液面。慢性湿疹表现为皮肤逐渐增厚,皮纹加深、
浸润、色素沉着等。主要自觉症状是剧烈瘙痒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【组成]大黄15克,青黛15克,枯矾5克,川柏5克。
    [用法]以上各药研成细粉,麻油或菜籽油调匀,  ‘敷患
处。
    [备注]经长期临床应用,疗效甚佳,特别是渗出物多、
奇痒难忍的类型,疗效更为满意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安徽省滁州卫校戈国荣献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  吴茱萸30克,海螵蛸21克,硫磺3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研细末,皮损消毒后撒药粉于患处,加
压包扎,隔日换药1次;换药时不去患处药痂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治疗慢性湿疹,第4次换药时轻轻拭去药痂,
一般可获痊愈。最后涂些药膏以滋润皮肤,巩固疗效。
    [来源]戴裕文,  《中级医刊》  1966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炒黄柏20克,枯矾20克,草纸灰70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黄柏炒,锉研,枯矾研碎,共过细筛,另用草
纸烧灰,置阴凉处退火一夜,研碎与上药末加匀,贮存防潮。
用时温水洗净患处,用粉扑敷撒患处,一日2—3次。
    【备注]婴儿和新生儿的皮肤湿疹,用药2-3天,即
肌肤干燥,湿疹痊愈,疗效显著。
    【来源]安徽中医学院巴坤杰经验方。
    ,方四
    [组成]黄连、黄柏、紫花地丁、炉甘石、生地榆、白
鲜皮、地肤子各250克,冰片、乳香各50克,薄荷1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、和匀,麻油适量加热调成糊状,涂
患处,覆盖固定,每日换药1次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湿疹,一般换药1次痒痛减轻,2次渗液
减少,9次可获痊愈。
    [来源]叶端庄,  《湖北中医杂志》  1988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松花粉240克,薄荷24克,黄柏24克,青黛
18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黄柏、薄荷晒干洗净,切片研细,加入青黛
同研,拌松花粉研和拌匀。干拭患处,每日3次,或调成软
膏外敷。
  。  [备注]用治皮肤湿疹、搔痒流水、浸淫成片,效佳。
    [来源]浙江省嘉兴中医院杭芝轩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【组成]黄丹30克,黄柏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混匀,有渗出者直接撒药粉于患处,
若无渗出可用香油调敷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急性湿疹100例,总有效率100%。治疗
期间忌食鱼虾及辛辣食物。
    [来源]任义,  《四川中医》  1984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轻粉、铜绿、章丹、冰片、儿茶各等份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,香油调糊涂患处,敷料包扎,隔日
换药1次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治疗湿疹10例,一般用药3-5次,均愈。本
方有毒,切勿内服。
    [来源]刘大雪,  《开封医药》  1988年第l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】  土茯苓30克,马齿苋30克,生槐花30-克,黄
柏15克,黄芩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内服,每日2次。
    [备注]对湿疹、黄水疮,流水结痂,灼热痒痛者有显
著效果。
    [来源]新疆中医学院附院王继先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】  青黛、枯矾、花椒各30克,雄黄6克,轻粉
10克,硫磺20克,黄连10克,黄柏18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,用植物油调匀涂患处,每日1次。
涂药前先用1%0新洁尔灭或淡盐水清洗患处,再以.75%酒精
消毒周围皮肤。若渗出液太多,可先用花椒30克,黄连10克,
黄柏18克,煎水500毫升湿敷患处,每日:2-3次,渗液减
少再涂上药。’
    [备注]治疗湿疹68例,全部治愈,不留后遗症。治
疗时间最短者5天,最长者15天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何太安,《云南中医杂志>  1990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十
    [组成】  千里光(鲜品)50克,黄柏10克,白鲜皮10
克,地肤子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煎水、去渣,外洗患部i病重者可将上药
捣烂煎水去渣,文火浓缩成膏状,外涂患处。
    [备注]用治湿疹效佳。
    [来源]贵州省大方县药材公司王昌林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十一
    [组成]生黄连粉、炉甘石粉各15克,苦参粉、煅牡
蛎粉各20克,蛇床子粉、冰片粉各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以上药用植物油调成膏状备用。先以黄连、黄
柏、黄芩、大黄各20克水煎清洗病灶,用消毒脱脂棉拭干,
再敷上药膏,包扎固定,每日换药1次。
    .[备注]治疗湿疹63例,均愈。
    [来源]陈明置,  《云南中医杂志》  1989年第6期。
阴囊湿疹
    阴囊湿疹俗称为“绣球风”,为常见的皮肤病之一。多因
夏季炎热,阴囊汗湿,无法长久保持干净,汗液浸渍,  而发
本病。另外,用不洁净的毛巾,或不注意个人卫生,均有患
上本病的可能。此症初起,阴囊表皮发红发痒,然后迅速发
硬起壳,最严重的是龟裂流黄血水,此时奇痒难忍,行走摩
擦时,痛痒更甚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】  苦参片50克,鱼腥草30克,枯矾3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将上方放入烧开的1500毫升沸水煎煮3—5分
钟,待其稍凉后,用纱布蘸药液温洗阴囊患处。每日早、晚
各洗1次。
    [备注]用治阴囊湿疹,一般治疗7天,即可痊愈。
    [来源]方厚贤,  《上海大众卫生报》第369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青黛、密陀僧、硫磺、滑石各等份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,油调外敷,每日2次。
    [备注]共治160例,其中阴囊湿疹45例,阴囊皮炎
85例,阴癣30例,结果:全部治愈,治愈天数3一?天。
    [来源]童太春,  《中西医结合杂志》  1985年第9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青竹竿4寸,灯芯草3克,冰片3克。
    [用法]取青竹竿(如大拇指粗)内装灯芯草,烧焦存
性,研细末,加冰片和匀,外撒阴囊患处。每日.13次。
    [备注]用治阴部湿疹,疗效明显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省桐柏县果园医院郑云鹏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二花、滑石各30克,连翘、黄柏、白鲜皮、海
桐皮各15克,黄芩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每日1剂,水煎服。外洗剂(野菊花60~100
克,加水300毫升,煎成200毫升)温洗患处,每日3次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阴囊湿疹98例,结果:用药]次治愈29
例,2次治愈38例,3-6次治愈31例。
    [来源]邛胡纲,  《陕西中医》 1989年第11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【组成]芒硝30克,地肤子10克,食盐15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将2昧药倾于盆内,以沸水适量溶化为度,待
温度降至适中时浸洗,每日2-3次,15日为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用治阴囊湿疹效佳。一般2-3疗程可愈。
    [来源]云南省新平县中医院赵永康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六
  ,[组成]蛇床子、地肤子、苦参、黄柏、明矾、川椒各
20~30克。
  [用法】  上药加水2500毫升,煎沸30分钟取汁,d先熏
后洗患处,每日2-3次,每次30分钟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阴囊湿疹70例,用药2-5天,全部治愈。
    [来源]于庆平,  《河北中医杂志》  1985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】  讯藕芩(夜寒苏)30克,猪大肠2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两药共炖至猪大肠熟透(约1小时),每日2次。
    【备注】  一般服用1周即可治愈。猪大肠也可以黄豆代
替。
  [来源]、贵州省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所陆科闵经验
方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炉甘石30克,铜绿15克,,雄黄10克、冰片
5克,鸡蛋油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,先将前3味药各为细面,放擂碗内,再将冰片
放药面上,用火点燃后,速用大碗扣擂碗上。10分钟后将大
碗去掉,擂匀。用鸡蛋油适量调涂患处,每日2次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阴囊痉痒,皮肤脱屑,抓破后流水,病久
阴囊皮肤增厚粗糙、脱屑。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    【来源]河南省信阳地区中医院夏友岳经验方。
脓  疱疮
    脓疱疮又称传染性脓痂疹,中医称为“天疱疮”、黄水疮。
夏秋季多见,小儿易患此症,好发于暴露部位。多由于肺卫
有热,脾胃蕴湿,湿热怫郁,或心火积盛、熏蒸腠理,感受
暑湿毒邪,湿热毒邪交结,发于肌肤而成。表现为皮肤起脓
疱、浸淫成疮。有不同程度的痒感,抓破后黄水外流,引起
接触感染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】  山羊胡须30克,菜籽油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将山羊胡须燃成炭灰末后,与菜籽油拌匀后擦
患处,每日  3次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对黄水疮有特效,一般用药7天可愈,且
不留疤痕。
    [来源]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民委左育能经验
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松香20克,橄榄树皮30克,
    [用法]干品研成细粉备用。用时先用生理盐水洗净疮
面,再将药粉混合均匀,洒布于疮面上约2厘米厚,再用消
毒纱布包扎,  1-2日换药1次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具有消炎杀菌、收敛止血的作用,治疗黄
水疮、皮肤溃疡效果较好。
    【来源]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】
0.5克。
云南省玉溪市卫生学校普家传经验方。
生川连30克,黄柏60克,梅片6克,薄荷冰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,香油调搽。
    [备注]用治黄水疮效佳。
    [来源]山东省卫生厅,  《山东省中医验方汇编》,山东
人民出版社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红粉5克,官粉3克,冰片1. 5克,黑矾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为细末,过筛。撒敷患处湿性部位,每日l
—2次。用量视患处面积而定。
    [备注]用治各种黄水疮。在临床上第一次撒敷,几分
钟内可出现渗水,并少有疼痛。此时可用干棉球擦除永样物
后立即再撒药,不一会患处开始干燥。少则1次,多则几次,
就会治愈。本方有毒,仅限外用,不可内服。
    [来源]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蒙医院斯琴别立格
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  黄连20克,黄柏20克,黄芩20克,苦参30
克,蛇床子15克。
  [用法1  上药加水1600毫升,煎取1200毫升药液,待
冷后滤去药渣即可外洗,每次约10分钟,每日3次。
    [备注]用治脓疱疮。
    [来源]赵金辉,  《家传秘方治百病》,中国医药科技出
版社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黄连50克,黄柏20克,朱砂30克,冰片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敷患处。如患处流黄水,可直接撒患
处;如不流黄水,用香油适量搅拌敷患处。
    [备注]对黄水疮有较好疗效。用药期间忌腥、冷食物。
    [来源]延边民族医药研究所崔松男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白头翁30克,蚤休30克,白鲜皮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上述中药煎汤,分2次外洗,将脓液、脓痂
清除干净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黄水疮。
    [来源】  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84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大黄10克,黄柏3克,黄芩o,6克,地肤子
5克,煅石膏6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粉,菜油90克调匀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脓疱疮、黄水疮。脓疤渗液处去脓痂洗净,
外搽患处,每日3次,约3-5天即见创面干洁。
  [来源】  上海市南市区陈家桥地段医院吴堑达经验方。
带状疱疹
    带状疤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
性皮肤病。其临床特点为数个簇集水疱群,排列成带状,沿
周围神经分布,常为单侧性,伴有神经痛。可发生于任何部
位,多见于腰部。与祖国医学文献记载的“缠腰火丹”丫‘蛇
串疮”丫‘蜘蛛疮”等相类似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【组成]生大黄30克,冰片5克,蜈蚣5条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共研细末,香油调糊,涂搽患处,每日  2次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治疗带状疤疹,轻者3日愈,重者5'6日愈。
    [来源]马传玺,  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  1983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  海金沙50克,青黛10克,龙胆草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混合研匀,以麻油调成稀糊状,用鸭毛将药糊
薄涂于患处,每日1—2次。
    [备注]用治带状疱疹,疗效甚好,一般3~10日可愈。
    [来源]江西省吉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周志生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雄黄、白芷粉各5克。
    [用法]醋调成糊,涂患处,每日2-5次,不包扎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带状疱疹,一般3-5天愈。
    [来源]陈庆忠,  《中级医刊》  1966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王不留行30克,冰片、5克,鸡蛋清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将王不留行焙干成黄褐色,以不焦为度,研成
细末,加入冰片粉,用鸡蛋清调成糊状,涂于患处,每日3次。
    【备注]用药后疼痛消失,一般2-3天即可痊愈。忌
辛辣食物。
    【来源]安徽省全椒县马厂乡马厂村曹从药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【组成]雄黄、儿茶、白矾各1克,冰片0. 5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共研细末,加雪花膏5克,调匀涂患处,每日
2-3次。
    【备注]治疗带状疱疹16例,单纯疱疹8例,均于3一
4天后治愈。
    [来源]张元桐,  《辽宁中医杂志》  1982年第11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虎杖15克,板蓝根20克,丹皮、赤芍各13克,
蝉蜕10克,甘草5克。
    [用法l日l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带状疱疹13例,全部治愈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蒋森,《新中医》  1982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鲜韭菜根30克,鲜地龙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同捣烂,香油调匀,每日涂搽患处2次。,
    [备注]治疗带状疱疹26例,结果:均于2-5天治愈。
    [来源]刘新府,  《河南中医》  1983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】  生大黄、黄柏各2份,五倍子、芒硝各1份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,加凡士林配成3014的软膏,外敷患
处,隔日换药1次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带状疱疹150例,经2,4次治疗,全部
治愈。
    [来源]乔成林,  《中医杂志》 1988年第8期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]黄连30克,七叶一枝花50克,雄黄60克,琥
珀、明矾各90克,蜈蚣20克。
  [用法l  共研细末,麻油调糊敷患处,每日换药1次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带状疱疹560例,均在5天内治愈。
    [来源]赵金虎,  《江苏中医》 1989年第8期。
荨  麻疹
    荨麻疹中医称“瘾疹”,俗称“风疹块”。属于过敏性皮
肤病,是皮肤粘膜血管扩张、通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
性水肿反应。本症特征为瘙痒性风团,随起随消,消退后不
留痕迹,皮肤划痕试验阳性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生枇杷叶25克,生地15克,黄柏15克,地
肤子15克,白茅根15克,茜草15克,白鲜皮15克,桑白
皮15克,连翘15克,菊花15克,苡仁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煎水内服,每日1剂,分3次服完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对“风疹”,俗称“冷饭疙瘩”  (过敏性皮
炎)效果甚佳。轻者1剂,重者3剂可愈。
    [来源]云南德宏州民族医院刘永能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【组成]葛根汤加味。
    【用法]用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治疗荨麻疹51例,全部治愈。其中急性者治
疗1一?天,慢性者治疗5~10天。
    [来源]刘法清,  《中医杂志》 1984年第9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l  防风6克,生黄芪、生乌梅、制首乌各15克,
地肤子、地龙、丹皮、甘草各10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   日l剂,水煎,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荨麻疹65例,服药6~12天,全部治愈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裴宇浩,《陕西中医>  1986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地肤子、首乌各30克,益母草15克,荆芥、
防风各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日1剂,水煎,分2次服,每次加红糖15克,
热服避风,微取汗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荨麻疹10余例,用药3-5剂,均愈。
    [来源]瞿连禄,  《新中医》  1984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全蝎3克,蜈蚣2条,僵蚕10克,地龙10克,
蝉蜕5克,麻绒5克,桂枝、防风、生姜各10克,大枣5枚。
    [用法]日l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  治疗顽固性荨麻疹11例,结果:一般均在服
药2剂后皮疹消退,治愈率为91%,总有效率为100%。
    [来源]罗建雄,  《湖南中医杂志》  1990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秦艽、乌梢蛇、蝉蜕各6一l0克,柴胡、双花
各12~15克,五味子,乌梅各10~15克,生地、白鲜皮、地
肤子、防风各10~12克,焦大黄6-8克,甘草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日1剂,水煎服。  ’
    [备注]治疗顽固性荨麻疹24例,均痊愈。
    [来源]郭继法,  《山东中医杂志》 1989年第6期。
癣是一种传染性的皮肤病,是由霉菌侵犯表皮、毛发和
指(趾)甲等浅部所引起。根据其发病部位及特征常见有头
癣、手足癣、体癣、甲癣、花斑癣等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【组成]  蛇床子适量。
    【用法]以蛇床子(生)煎汁洗涤患处,再在患部撒蛇
床子粉末(去皮壳研细而成),并饮服蛇床子皮壳之煎汁。
    【备注]治各种癣疮,第二天消肿,  1周内可愈,屡试
屡效。.
    [来源]周洪范,  《中国秘方全书》,科学技术文献出版
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【组成]六一散7份,枯矾1份。
    【用法]共为细末,每日中午及晚间先用温水洗脚后再
涂药粉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手足癣,一般5日好转,10日彻底治愈。
    [来源]李连杰,  《中药材》  1989年第.12期。  、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食醋300毫升,黄铜5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黄铜浸入食醋中,浸至发生铜绿,取铜绿擦
患处,每日2次。
    [备注]  .治疗皮癣有独特疗效,一般1周可愈。无黄铜
可用古钱币代替。此药有毒,不可内服。
    [来源]云南省南涧县浪沧乡刘文祥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苍术、黄柏各15克,川牛膝10克,龙胆草30
克,明矾40克。
    [用法]煎水浸泡患足,每日2 A- 3次,每次30分钟,
泡后自然晾干。
    【备注】  治疗足癣感染,  2-3天可愈。
    【来源】  王道坦,《湖北中医杂志》  1985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】  巴豆1枚,菜油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菜油适量倒入碗中,  巴豆去壳在油碗内研磨至
尽,先将头发剃光洗净,再涂上药,最后用油纸覆盖固定,  7
天后揭去油纸,待菌痂自行脱落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头癣,一般涂药1次即愈。
    [来源]周耀祖,  《四川中药》  1983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蛇苦胆9克。
    [用法]取干品,用开水磨成泥,外敷患处,每日1—
2次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治疗癞头癣,有较好疗效,一般擦3-4剂
均获痊愈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云南民族学院郭大昌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附子(制)、硫磺各等份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,再以姜汁调药面如糊状,用鲜茄蒂
蘸药搽患处。每日1次。
    [备注]涂前须把头发剃光,3-4次痊愈。
    [来源]吉林省德惠县中医院宋令琴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全蝎15克,蜈蚣5条,土槿皮20克,百部20
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上药用95%酒精150毫升浸泡24小时后,
以棉花蘸擦患处。每日2-3次。
    [备注]用治顽癣有特效,用药期间忌食辛辣发物。
    [来源]吉林省德惠县中医院郭俊孝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[组成]生半夏500克,斑蝥5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2味共研细末,香油调匀外用,少许涂搽患
处,每日1次。有毒,不能入口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顽癣,疗效尤佳。用后皮肤起大泡,流清
水,可用消炎粉外敷治疗即愈。
    [来源]贵州仁怀县政协王荣辉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十
    【组成】硫磺30克,明矾、大蒜各10克,炉甘石、氧
化锌各6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分别捣碎研细混合,加食醋适量调匀,文
火煮沸10分钟,温度适宜时涂患处,每日1. 2次。
    [备注]  治疗体癣30例,用药3-5天均获痊愈。
    [来源]  宋和铭,,術中医》 1983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十一
    [组成]  醋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  将患部洗净,以浓醋水涂上。
    [备注]  用治顽癣,擦7-8次后即愈,且不复发。
    [来源]  周洪范,《中国秘方全书》,科学技术文献出版
社。
牛  皮癣
    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,又称为银屑病。其病因和
发病机制至今尚无定论。本病损害为全身性,头皮和四肢伸
侧多发,尤其多见于肘、膝关节的伸侧,有对称性,病初为
暗红或鲜红色的斑疹、斑丘疹或丘疹,病稍久颜色变暗红,表
面似鳞屑,损害渐大,鳞屑明显,干燥而疏松,刮去鳞屑,可
见一层红色半透明薄膜,刮去薄膜可见散在的小出血点,此
乃牛皮癣损害的重要特征。称为点状出血现象。本病可分为
寻常型银屑病和特殊型银屑病两大类型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【组成]生草乌10克,雄黄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2药各研细粉,置于瓶中。用时各取出药粉
2.5克,以双层纱布包紧,蘸75%酒精擦患处,至发红。每
日H次,至痊愈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牛皮癣,疗效颇佳。
    [来源]云南省玉溪市卫生学校普家传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生地、丹皮、赤芍、黄芩、生栀子、连翘、土
茯苓、滑石、防风、蝉蜕、甘草各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日1剂,水煎服。药渣加陈醋1009毫升,浸
泡2小时后,擦洗皮损,20剂l疗程。
    【备注]治疗银屑病98例,总有效率95. 9%。
    【来源]兰茂璞,  《北京中医》  1990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硫磺30克,雄黄、轻粉、红粉、花椒各20克,
石信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粉,过筛后加入水银擂散,凡士林调膏
涂搽患处,涂药前先用盐水洗净患处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银屑病112例,均在4-6天治愈。本方
对湿疹或其它痒疹也有较好疗效。
    [来源]阳子江,  《四川中医》  1983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乌梢蛇、生地、川芎、桃仁、蛇床子、白鲜皮、
连翘、芥穗、防风、浮萍、刺蒺藜各10克,地肤子、红花各
6克,丹参15克,久病气虚加黄芪10克;痒甚加花椒3克。
    [用法]日1剂,水煎服。见效后改服第2方,刺猬皮、
乌蛇皮、土槿皮、黄牛皮各等份,共研细末,每次10克,每
日3次,连服3天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银屑病160例,痊愈.154例,好转6例。
痊愈中平均疗程为16天。
    [来源]张友农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83年第11期。
皮    炎
    皮炎与湿疹不能截然分开,皮炎也是由外界和内在的各
种刺激所致的一种炎症性改变,如物质的刺激、精神神经因
素、药物、油漆、日光等均可诱发皮炎,由于病变的程度和
部位的不同,湿疹与皮炎在名称上有所区别。如婴儿湿疹称
异位性皮炎,慢性湿疹与神经性皮炎,实际上很难区分,发
生在骶尾部的苔藓化损害,一般称为神经性皮炎而不称慢惟
湿疹,有时全身性湿疹消退后,仅留某一局部表现为典型的
神经性皮炎损害。皮炎的主要表现是表面水肿形成海绵化、小
水疱、糜烂、渗出,进而皮肤粗糙、肥厚、苔藓化,亦可继
发感染,患者常以皮肤痉痒为主诉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绿豆、明矾、硫磺、食盐、花椒、葱须各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用铁勺在火上烧黄,分别研末,愈细愈好,头
发一撮,用铁勺在火上烧成灰,上列各药放入碗内,用麻油
调匀,每天洗过澡后将此药擦在患处,早晚2次。
    [备注]用治过敏性皮炎,只需几次,便可除根,
    [来源】  周洪范,《中国秘方全书》,科学技术文献出版
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黄蚂蚁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捣烂取汁,搽患处,  日涂2次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主治神经性皮炎,用药3-5次,痉痒渐除。
    [来源]云南省弥勒县人民医院郭维光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老陈醋500毫升。
    [用法]浓缩至50毫升,涂患处,每日2次,涂药前
先用温水洗净局部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神经性皮炎72例,治愈65例,有效5例,
无效2例。
    [来源]郭力,  《云南中医杂志》  1984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浮萍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煎汁浸洗,半日效。茵陈,煎洗,亦效。
    【备注]主治遍身风痒生疮。
    【来源]清·德轩氏辑,《普济应验良方》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【组成]斑蝥4克,雄黄、铜绿、冰片各6克,苦参30
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粗末,浸泡于75%酒精500毫升中,密封
?天,涂患处,每日2—3次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神经性皮炎21例,疗效满意。
    [来源]刑玉洲,  《河南中医》 1983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【组成]苦参200克,陈醋500毫升。
    【用法]将苦参加入陈醋中浸泡5天,涂搽患处,每日
2次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神经性皮炎,一般搽药3-5天见效,每
次涂药前先用温水洗净患处。
    [来源]郭筱金,  《湖北中医杂志》  1985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】  上肉桂200克,陈醋500毫升。
    [用法]将肉桂研成细末,用醋调糊涂患处,  2小时后
糊干即除掉。若未愈,隔1周如法再涂]次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神经性皮炎50例均愈,轻者涂药1次,重
者2-3次即愈。
    [来源]崔世远,  《辽宁中医杂志》 1984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鲜生姜25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捣碎、布包挤取姜汁,反复涂患处,每周1次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脂溢性皮炎,一般用药2-3次即愈。
    [来源]纪同华,  《四川中医》  1987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九
    【组成]枇杷叶45~60克,黄芩、黄连、黄柏各6克。
    [用法]日1剂,加水1500毫升,煎至l000毫升,1/2
内服,另1/2作洗剂,洗患处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漆性皮炎,多数患者用药l剂而治愈。
    [来源]朱培亭,  《陕西中医》  1981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十
    [组成]苍术3份,青黛2份,,黄柏1份,双花炭1份,
冰片少许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,将药粉直接撒患处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婴儿尿布皮炎50例,结果:全部治愈。
    [来源]徐冠祥,  刪缶床皮肤科杂志》  1989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十一
    [组成]茶叶、艾叶、女贞子叶、皂角各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加水250毫升,煎至100~150毫升,取
滤液外洗或湿敷患处,每日3次。.
    [备注]治疗放射线所致皮炎12例,全部治愈。治疗
时间最短者21天,最长者480天。
    [来源]走秉志,  《广西中医药》  1982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十二
    [组成]黄芪30~60克,桃仁10~15克,红花3~10
克,皂刺10~30克,赤芍10~20克,炒山甲5~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加减,  日  1剂,水煎服,药渣再煎,早、晚洗
患处。,
    [备注】  治疗日光性皮炎16例,全部治愈,其中用药
3-5天治愈者6例,6-- 10夭愈8例,11~14天愈2例。
    [来源]贾美华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84年第12期。
    方十三
    [组成]苦参30克,蛇床子30克,广百部30克,川
椒100粒。
    [用法]上方加水200毫升,煎汁外洗,每日1剂,分
早、晚2次洗。
    【备注]治疗皮肤瘙痒有特效,皮肤溃烂者禁用。
    【来源]四川省夹江县云吟职业中学徐茂玢献方。
    方十四
    [组成]蛇床子、地肤子、苦参各30克,黄柏15克,
花椒5克,甘草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日  1剂,水煎3次,第2次药液分3次内服,
第1、3次混合作洗剂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皮肤瘙痒症近百例,一般服药2剂,最多
不超过4剂即愈。
    [来源]宋建华,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84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十五
    [组成]人发一把,,熟猪油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将人发置瓦上煅灰后,加熟猪油和匀,涂于患
处。每日1次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本方对老年性皮肤搔痒效佳,一般1次见效,
重者不超过5次。
    [来源]上海市南方区陈家桥地段医院詹闯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十六
    [组成]蛇床子3-9床,地肤子3~15克,相思子20
克,梓白皮、川槿皮、榆白皮、白鲜皮、海桐皮各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日  1剂,分煎服,药渣每晚睡前再煎1次外洗。
    [备注]  治疗皮肤瘙痒症24例,一般用药6-12剂即
治愈。
    [来源]  刘康平,《广西中医药》  1985年第l期。
    方十七
    [组成]  党参、茯苓、赤芍、黄芪、白芷各20克,苡
仁35克,苦参30克,  当归、防风、白术、陈皮各15克,川
芎5克,甘草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   日l剂,水煎3次,每6小时服1次。
    [备注]  治疗皮肤瘙痒症119例,均在服药2-3剂后
皮痒消失。
    [来源]  林才生,《辽宁中医杂志》  1982年第6期。
皮肤皲裂
    皮肤皲裂不是独立的疾病,由不同的因素引起,在寒冷
季节最常见。在寒冷季节中,皮脂腺及汗腺的分泌减少,皮
肤干燥,因而手足皲裂容易发生,到天暖时,就可自然痊愈
或显著减轻。职业与发病有明显的关系,常见于体力劳动者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【组成]黄豆1份,凡士林2份。
    【用法]以黄豆适量,研细过筛,与2倍凡士林混合,
装瓶备用。治疗时洗净患处皮肤,然后敷上此药(药膏以填
平裂口为度),外用消毒纱布包扎。每隔3日,换药1次。
    [备注]该方适用于因寒冷或皮肤枯燥所致的皲裂疮,
大多数用药2-4次即可痊愈。
    [来源]四川省大足三驱卫生院赵学良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熟猪油30克,蜂蜜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二者调匀装瓶备用,患处用热水浸泡10~30
分钟,使角质软化,去掉污垢,如角质过厚,可剪去刮掉,效
果更好。然后将上方外敷,  、再外贴护创膏,每日  2次,睡前
必须治疗1次。如有感染可外撒白芨粉或抗茵消炎膏,同时
用上方外涂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皮肤皲裂,疗效极佳。一般3天可愈。
    [来源]上海市上海县华漕卫生院周培玲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瓜萎瓤2500克,加钾肥皂  500克。    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混合搅拌后,制成扁圆状,每份50克洗患处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掌指皲裂200例,7日后均基本治愈。
    [来源]李雅致,  《山西医药杂志》  1980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白芨80克,冰片、五昧子各12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共研细末,加凡士林400克,调膏敷患处。,
    [备注】  治疗手足皲裂数例,均获良效。
    [来源]叶碧青,  《湖北中医杂志》  1982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甘油60毫升,红花油15毫升,青黛4克,香
水1毫升,75%酒精20毫升。
    [用法]混合均匀后,涂搽患处,每日3次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-治疗手足皲裂1206例,治愈率10016。
    ,t来源]郭仁旭,  ,《陕西中医》 1985年第2期。
白  癜  风
    白癜风以皮肤上出现无自觉症状的白色斑片为主症,又
称为“白驳风”。可发于全身各部位,病程较长,迁延难愈,
偶尔亦有自愈者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枯矾、防风等量。
    [用法]共为细末,以鲜黄瓜切片蘸药末擦患处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白癜风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焦作中州机械厂王家庚献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【组成]生穿山甲l片。
    [用法]取5分钱大的穿山甲1片,利用它的天然边缘,
刮白斑处。若在阳面从下向上,若在阴面从上向下,即顺经
络循行方向,由轻到重连刮60次,发红为度,不能出血。刮
完后涂以红霉素软膏润泽皮肤,防止感染,每日2次,一般
刮1周后白斑即可消失。
    [备注]此方简便、廉而有验,共治疗6例,全部治愈,
无l例复发。
    [来源]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岳庄卫生院阚金铭经验
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【组成]当归、川芎、白芍、红花、何首乌、枸杞、生
地、黄芪、白芷、蒺藜、桂枝各2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加减日  l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白癜风200例,结果136例痊愈,好转62
例,无效2例,疗程最短者25天,最长者3个月。
    [来源]谭定全,  《湖南中医杂志》  1989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】  雄黄、硫磺、白矾各1克,生姜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,用生姜取汁和药末调匀,用纱布包
起后,外擦患处,每日2次。30天为1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具有祛风燥湿的功能,主治白癜风,外用
反复擦患处,至皮肤发红为度,治疗期间忌食辛辣、香燥食
物。
    [来源]云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马淑玉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【组成】  赤芍6克,川芎5克,桃仁(研碎)、红花、鲜
姜(切)各9克,老葱(切)3根,红枣7个,麝香0,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先用黄酒350~400毫升煎前?味药,至70--
80毫升时,过滤去渣,再将麝香包放入煎4-5沸即可,每晚
睡前服药,服后即睡,1剂药连续煎服两晚,停药1晚,以免
影响食欲,如此连服10剂左右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白癜风128例,结果:治愈110例,其余
1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。
    [来源]田润芝,  《陕西中医学院学报》 1982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硇砂100克,蜂蜜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硇砂研成细粉,用炼蜜调糊外用,每日擦1 -
2次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对白癜风有良好疗效,撩药后适当晒太阳
效果更佳。
    [来源]新疆维吾尔医院努尔东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【组成]苏木、茺蔚子、蝉蜕、赤芍各10克,白蒺藜
15克,何首乌20克,大枣6枚。
    【用法]酌情加减,  日1剂,水煎服,每10日l疗程,
疗程间隔2-3日,白斑局部配合日光浴,每次20~30分钟,
每日2-3次,或使白斑多次接触日光,但避免暴晒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白癜风36例,结果,痊愈20例,好转12
例,无效4例。疗程最短1个月,最长1.5年,多数患者疗
程为6~10个月。
    [来源]王秀珍,  《北京中医》  1987年第3期。
汗    斑
    汗斑即花斑癣。是浅表的皮肤真菌病,传染性小,  常由
接触患者衣物所致。多生于面项,斑点游走,蔓延成片,或
有微痒,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“紫白癜风”相类似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鲜苦瓜1只(约30克),信石0.6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将苦瓜剖一小口,把信石粉从切口放入苦瓜内,
再用湿草纸包2层,放置热灰中煨熟为止。、将煨熟的苦瓜去
纸,用纱布包好,重涂患处,每日1-2次。
    【备注】  治疗汗斑,轻者用药]次即愈,重者3-5天,
愈后不留痕迹。此方有毒,不可内服。治疗期间禁食一切刺
激性食物。
    【来源]江西省武宁县幸福卫生院刘洋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硫磺6克,生白附子、密陀僧各3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,用黄瓜蒂蘸药搽患处,每日2次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花斑癣91例,全部治愈。轻者治疗1-2
天,重者3-4天即愈。
    [来源]吴润德,  《辽宁中医杂志》 1981年第5期。  ,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紫皮大蒜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去皮捣碎如泥,涂擦患处。
    [备注],  治疗花斑癣17例,经1-3次治疗,全部治愈。
    [来源]郝斌峰,  《中医杂志》 1984年第10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鲜大藻(即大浮萍或水浮莲)1—3个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擦患处,每日2次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花斑癣5例,1-5次均愈。
    [来源]戴德善,  《中级医刊》  1966年第l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】  韭菜、茄子各25克,硼砂、硼酸各2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前2味洗净捣烂,后2味共研细末,4味药混
匀,加入米醋200毫升,密封24小时启用,涂擦患处.每日
数次。
    [备注]  治疗花斑癣5例,,用药3-5天全部治愈。
    [来源]    《人民军医》  1978年第2期。
扁  平  疣
    扁平疣是一种较常见的病毒性赘生物。临床可见发生于
颜面、手背和前臂的米粒至高梁粒大的扁平丘疹,颜色呈黄
褐色或正常皮色,表面无炎症,多数散在,也可密集。在祖
国医学中统属于疣类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薏苡仁120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水煎,吃米喝水,每日l剂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扁平疣,连服7天可退,再服能根治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赵法新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  蜈蚣2条,全蝎3克,蝉衣、丹参各12克,荆
芥、防风各10克,生石膏30克,薄荷4克。
    [用法]日1剂,水煎,分2次服,5天1疗程,疗程
间隔2天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扁平疣15例,全部治愈。
    [来源]杨世兴,  《湖北中医杂志》  1983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土茯苓15克,纯精肉1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与肉加水同煮,取汁饮用,每日2次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扁平疣,轻者3-5天见效,5-7天可愈;
重者10~15天痊愈。
    [来源】  上海市少年路24弄13号张美风献方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】  苏子、莱菔子、白芥子各30克。
    [用法]炒黄研细末,加白糖100克,每次10克,  日
服3次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治疗扁平疣9例,全部治愈,未见复发。
    [来源]王庆宪,  《河南中医》  1918年第4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麻黄、甘草各8克,杏仁10克,薏苡仁60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   日l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治疗扁平疣20例,全部治愈。
    【来源]段百善,  《陕西中医》  1981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【组成]香蕉皮苦干,食盐少许。
    【用法]将香蕉皮晒干,烧灰存性,和食盐少许共研末,
瓶装密封备用。治疗时用药粉搓擦疣体即可,每天2次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连用5-7天,寻常疣可脱。
    [来源]段百善”,《陕西中医》  1981年第]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香蕉皮若干,食盐少许。
    [用法]将香蕉皮晒干,烧灰存性,和食盐少许共研末,
瓶装密封备用。治疗时用药粉搓擦疣体即可,每天2次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连用5-7天,寻常疣可脱落。对其他疣
状痣等皮肤赘生物亦效。
    [来源]郭朝广,  《中医报》第135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嫩南瓜1个。
    [用法]将南瓜用竹签扎孑」若干个,少倾孑」中流出液体,
收集液体涂患处。每日3-4次。
    [备注]此方治面疣有效,疣脱落不留瘢痕。
    [来源]吉林省德惠县中医院杨玉杰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【组成】  生草乌20克,雄黄20克,没药、冰片、儿茶
各15克,轻粉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,用鸡蛋黄调成糊状,涂患处,每日
1次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换药前用温水洗净,一般用药3-5天即愈。
    [来源]内蒙古蒙医学院附属医院宝音代来经验方。
脱    发
    常见的脱发为“斑秃”,俗称“鬼剃头”,其特点是:起
病迅猛,头发骤然发生面积大小不等,形状不一,圆形或不
规则形的脱落,脱发处无炎症,亦无任何自觉症状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川芎9克,当归15克,熟地20克,菊花9克,
天麻15克,羌活12克,木瓜12克,桑椹12克,旱莲草10
克,萝卜子20克,何首乌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脱发,连服6~10剂可愈。忌食辛辣食物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省鲁山县红旗医院王沛雨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好醋50毫升,墨一锭。
    [用法]磨成稀糊状涂患处,每日3次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斑秃数十例,有奇效。
    [来源]刘耀驰,  《四川中医》  1985年第8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雄黄、硫磺、凤凰衣各15克,制穿山甲9克,
滑石粉30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共研细末,用猪板油30克,猪胆1只调药粉
如泥状,用纱布包搽患处,每日2-3次,连用1—2周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斑秃17例,结果:痊愈16例,好转1例。
    [来源]  《新医药学杂志》  1974年第l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首乌、黑豆各20克,黑芝麻、黄芪、阿胶
(烊化)各15克,  白术、桂圆肉12克,大枣9枚。
    [用法]日l剂,水煎服,20天1疗程。同时服西药胱
氨酸片0.1克/次,日服3次;外用桑白皮300克煎汤涂患处,
每日2-3次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斑秃50例,用药1—3个疗程,结果:全
部治愈。
    [来源]唐炳光,  《湖南中医杂志》  1987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·[组成]茯苓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研细末,每次10克,日服2次,连续服药2-
3个月,以出新发为度。
    【备注】  治疗斑秃5例,均愈。
    [来源]李育才,  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  1985年第9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】  芜花、红花、川乌、草乌、细辛、川椒各3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上药浸于75%酒精或白酒中,以酒没过药为
度,泡1周,用药液涂擦患处,搽至头皮发热、发红为度,每
日1次,30
    [备注]
    [来源]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
30克,枯矾
    [用法]
    [备注]
    [来源]
日为l疗程。
  治疗斑秃数十例,疗效满意。
  龚景林,《四川中医》  1985年第8期。
  大黄、千里光、六耳铃、雄黄、苍术、槟榔各
15克,肥猪肉30克。
加水1000毫升,煎至600毫升,温洗患处。
治疗斑秃,一般4-8剂可愈。
汤玉麟,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  1987年第7期。
秃    疮
    秃疮俗称“癞头疮’?蛀发癣”,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头癣,
是发生于头皮的一种浅部真菌病,由于致病菌种的不同和病
情表现差异,一般分为黄癣及白癣两类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】,  硫磺30克,杨树皮数斤,生桐油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置硫磺于新瓦上升之,杨树皮焙焦共为末,生
桐油调膏,敷患处,每3日换药1次。
    [备注]用治白秃疮,症见奇痒、脱发、起白屑。
  [来源】  河南省周口市人民医院买文轩经验方。
  方二
  [组成】  苦楝子适量,桐油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苦楝子焙焦研末,桐油调和,搽涂患处,每日
早、晚各搽1次。用药前,先用明矾水洗净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秃疮效佳。
[来源]河南省息县八里岔卫生院陈庶经验方。
粉    刺
    粉刺即青年痤疮,俗称“青春豆”。是毛囊和皮脂腺的慢
性炎症性皮肤病。多发于青春期男女,好发于面部、胸部、背
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,形成与毛囊口一致的淡黄色或正常
皮色的圆锥形丘疹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杏仁6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杏仁去皮捣如泥,用鸡蛋清调成糊状,临睡
前涂于患处,清晨洗去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多例均获良效,一般治疗月余即可见效,
方法简便,无副作用。
    [来源]江苏省中医院许履和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  白果仁2粒、,
    【用法]每晚睡前用温水将患部洗净(不可用肥皂)。将
去掉外壳的白果种仁,用J1片切成平面,频搓患部,边搓边
削去用过部分,每次用2粒即可。用药的次日早上洗脸后,可
照常搽抹雪花膏之类的护肤剂。
    【备注】  治疗116例,一般用药7~14次,痤疮均可消
失。
    【来源]东北林学院医务室邵忠文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【组成]  白茯苓15克,厚朴15克,飞雄黄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研成细末,凡士林调膏,熔化后备用。每
晚睡前涂患处,次晨洗净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痤疮25例,治愈20例,有效率99%。此
方也可治疗黄水疮,治愈率在95%以上。
    [来源]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医院金琳经验
方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鲜猪胆1个,鲜樱桃枝叶30克,鲜桃树枝叶
50克,鲜槐、柳树枝叶各40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将上述枝叶洗净,切碎,加水2000毫升,文
火煎开,待药汤不烫后再加猪胆汁2-4毫升,搅拌后洗脸,
每剂可煎3次,每次洗前均加猪胆汁2毫升,每日早、晚各
洗1次,  1个月为1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痤疮250例,治愈248例,治愈率为
99.2%
    [来源]张和平,  《陕西中医》,1989年第10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荆芥、防风、黄芩、白芷、桔梗、浮萍、丹皮、
皂刺各10克,生何首乌、苦参、土茯苓各20克,牛膝,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日1剂,水煎服。有脓疱或囊肿者加二花20克,
连翘15克:有瘢痕者加丹参30克。
    [备注]  治疗寻常型痤疮46例,治愈42例,总有效率
96%
    [来源]徐风声,  《山东中医杂志》 1982年第1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蝉衣、皂刺、苍耳子、当归、杷叶各12克,生
地30克,白蒺藜、玄参、赤芍、地肤子、  ,苦参各15克,黃
芩21克,桔梗、甘草各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酌情加减,  日l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治疗痤疮50例,效果良好。
    [来源]任寿山,  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 1986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杷叶、炒荆芥各10克,黄芩7克,桑白皮、当
归尾、侧柏叶各12克,甘草6克,赤芍15克,白花蛇舌草
45克。
    [用法IBi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痤疮186例,总有效率100%。
    [来源]严燕翎,  《湖北中医杂志》  1981年第4期。
雀    斑
    雀斑呈黄褐色或咖啡色,很象麻雀卵壳上的斑点,,青年
男女脸上或脖子上、肩膀上、手背上最为常见。此症多与遗
传有关,最易感染的部位是眼眶及双颊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当归.、川芎、沙参、柴胡、防风、天花粉各20
克,冬瓜仁、白芷、白芨、绿豆各10克。
  ,t用法】  上药混合研末过220目筛,取粉1克,蜜糖、
过氧化氢各3毫升,1054枸橼酸钠5毫升,精面粉及40'C水
少许混合成糊状。将中药糊剂敷于面部,温热棉垫覆盖,  30
分钟后清除。l周治疗1次,10次为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黄褐斑。
    [来源]《 lI缶床皮肤科杂志》  1989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丹参、浮萍、鸡血藤各30克,生地20克,连
翘15克,红花、川芎、荆芥穗、生甘草各10克。
    【用法】  日l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【备注]治疗雀斑30余例,服药6~18剂,全部治愈。
    【来源】  李太安,《河南中医》  1982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【组成]鲜鸡蛋1只,优质食醋180毫升。
    [用法]用陈醋泡生鸡蛋3-5天,取出后用蛋白擦面
部,每日数次。
  [备注]  治疗雀斑,轻者雀斑数日即逐渐消失,重者亦
仅数周逐渐消失。
    [来源]孙清廉,  《中医药信息报》第210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鹿角灰、密陀僧、白茯苓、天门冬各等份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,睡前洗净面部,先用一小块茄子拭
擦患处,再用蜜调上药粉涂患处,次日早晨用水洗去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雀斑10余例,全部有效,约10日皮损即
退净。
    [来源]《中医杂志》  1959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白芷100克,白醋5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白芷放入醋中泡半月后,取药外擦患处,每
日3次,每次5分钟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治疗雀斑,临床显效率.4316,有效率91%。
治疗期间禁用碱性肥皂。
    [来源]江苏金陵老年病康复医院杨家强经验方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】  丹参、鸡血藤、浮萍各30克,红花、川芎、荆
芥穗、生甘草各10克,生地20克,连翘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日  l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黄褐斑30余例,均获痊愈。一般服药6—
8剂见效。
    [来源]李太安,  《河南中医》  1982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]青柿叶干粉50克。
    [用法]用白凡士林50克混合调匀,临睡前搽患处,早
晨洗去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黄褐斑,一般搽药15~30日,斑即消退。
    [来源]郭绍汾,  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 1982年第8期。
    方八
    [组成]珍珠母30克,白菊花9克,白僵蚕、茵陈、夏
枯草、六月雪、白茯苓、柴胡、生地、女贞子各12克,炙甘
草4.5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   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黄褐斑60例,总有效率为90夕,一般服
药12天开始见效。
    [来源]余土根, 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  1984年第2期。
酒,糟  鼻
    本病是一种以鼻部发红、上起粟疹脓疤、状如酒渣为特
征的皮肤病,又称“赤鼻”、“酒渣鼻”。多发于中年人,因肺
胃积热、瘀血凝结所致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】雄黄20克,硫磺20克,官粉8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,装瓶密封备用。用时以初产妇女乳
汁(头生)把药末调成糊状敷患处,每晚睡前敷药,第2天
早晨洗去,连续涂药,直至痊愈。
    [备注]曾用本方治疗9例,一般患者敷药4-5天即
愈。
    [来源]河北省南和县教育局薜威镇献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生石灰、生石膏各等份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,取适量药粉,白酒调糊敷患处,每
Bl次,连敷2-3次。皮肤破溃者勿用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酒渣鼻12例,均痊愈。
    [来源]张桂宝,  《广西中医药》 1983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绿豆750克,荷花瓣(晒干)60克,滑石15
克,  白芷15克,  白附子15克,冰片6克,密陀僧6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共研细末,用时先将患处洗净,白天以药
粉扑患处,晚上可用温开水将药调成糊状,封涂于患处,晨
起洗去。如此用药,至痊愈为止。
    [主治]酒渣鼻。
    [来源]  《新中医》 1974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【组成]硫磺粉、大黄粉各15克。
    【用法]加蒸馏水100毫升,拌匀密封1周即可使用,
涂搽患处,每日3次。
    [备注]  治疗酒渣鼻7例,均在l周内治愈。
    [来源]  胡献国,《湖北中医杂志》  1985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  茵陈30~50克,凌霄花、丹皮各10~15克,
野菊花、丹参、乌梅各15~30克,黄芩、栀子各10克,大
黄5~10克。
    [用法]    日l剂,水煎服,l0日为1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  治疗酒渣鼻74例,总有效率为94. 59%。
    [来源]  郑翔,《湖北中医杂志》  1989年第l期。
腋    臭
    腋臭是一种以腋下汗出、带有狐躁臭味为特征的皮肤病。
多见于青壮年,多由先天禀赋所致,也可因湿热内蕴、秽浊
外壅引起,又称“狐臭”、“体气”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【组成】  轻粉、滑石各5克。
    [用法]上药混匀,开始每晚腋窝涂擦1次,数日后可
隔日涂搽1次,  1个月后可数日涂搽.1次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腋臭100例,均收到良好效果,无不良反
应。
    [来源]孙长新,  《中成药研究》  1982年第7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藿香、佩兰、木香、香薷、炒苍术、零陵香、
白芷、檀香、草蔻。
    【用法]  日1剂,水煎、分2次服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臭汗症30余例,服药3-9剂即愈。
    [来源]刘沛然:  《辽宁中医杂志》  1982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新鲜辣椒粉50克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加碘酒300毫升浸泡1周,先洗净患处后,每
天早、晚各涂上药1次,?天l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腋臭一般l周见效,1个月左右痊愈。
    [来源】    《中国医药报》,1988年5月26日第3版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密陀僧4份,三仙丹、轻粉各3份。
    [用法]分别研细末,按4:3:3之比例,加滑石粉适
量(不超过总药量的3/20),混合调匀,用一块热馒头,撒满
药粉趁热夹在腋下10~15分钟;或在腋下有汗时将药撒于患
处,4一?天治疗1次。
    [备注】  治疗腋臭,用药7一10次痊愈。
    [来源]  《中医杂志》  1965年第6期。
疥    疮
    疥疮是由疥虫所致的传染性皮肤病。此症初起形如芥子
之粒,故名疥疮。多因个人卫生不良,或接触疥疮病人而被
传染。一般都是由手指或脚丫处发生,渐渐蔓延全身,只有
头面不易波及,其搔痒过度,会使皮肤破裂,流出血水,结
成千痂,其中有虫,日久化脓,又痒又痛,难受至极。,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雄黄、硫磺、三仙丹各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粉末,用布包起来,沾樟脑油擦患处。
    [备注]用治疥疮,  3天后即可痊愈,有脓的疥疮,擦
过5天,也可消除。
    [来源]周洪范,  《中国秘方全书》,科学技术文献出版
社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】硫磺、韭菜各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先将适量韭菜在铁锅内炒热,用纱布包之,适
当捏紧使其有少许汁出,蘸一下硫磺,趁热遍搽全身,每天
外擦1次,连用3天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有祛风除湿之功,对疥疮有明显的治疗效
果。服药期间忌食辛辣香燥之品。
    [来源]广东省深圳市妇女儿童医院连朝辉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硫磺20克,雄黄10克,轻粉、红粉、冰片各
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上药溶于95%酒精500毫升内,摇匀,棉花
蘸药水外用,擦患处,每日2次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疥疮,擦药3-5天即可痊愈。此方有毒,
仅限外用,不可内服。
    [来源]新疆呼头壁县医药公司献方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黄连30克,白矾10克,氯霉素片15片,凡
士林,100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各药研成细末与凡士林混合成膏,每日2次,
涂擦患处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25例疥疮、湿疹患者,均愈。
    [来源]新疆伊宁市维吾尔区医院肖开提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】  巴豆仁、菜油各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将巴豆仁捣烂,以油调成糊状外涂患部,每日
2-3次。
    [备注]本方对疥疮有较好疗效。有的患者擦后局部出
现红疹,但数小时后可消除。
    [来源]广西南宁地区上林县塘红乡弄陈大村医疗站瑶
医罗国珍经验方。
臁    疮
    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慢性下肢溃疡,以小腿下部内外臁溃
烂、不易收敛为主要表现,  .多由饮食失节,湿热内蕴、瘀血
阻滞引起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]蜈蚣、五倍子各等份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,撒布溃疡面,以消毒纱布覆盖,隔
日换药H次,每次换药前先用淡盐水清洗溃疡面,外周皮肤
用0.1%新洁尔灭消毒。疮面上的痂壳不必除去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慢性溃疡15例,痊愈14例,无效1例。
    [来源]李显仲,  《河北中医》 1985年第3期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[组成]当归、苍术、白术、葛根、甘草、防风、泽泻、
猪苓、苦参、茵陈、黄芩、知母、黄柏、晚蚕砂、海桐皮。
    [用法]酌情加减,  日1剂,水煎服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慢性小腿溃疡48例。治愈44例;好转2
例;有效2例。
    [来源]周应征,  《云南中医杂志》  1990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活蚯蚓30~50条,白糖1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将蚯蚓放入白糖中,待12~15小时后,蚯蚓
渗液即溶化白糖,弃蚯蚓  ,蚯蚓糖液高压灭菌后涂患处,涂
药前疮面常规处理,涂药后敷料包扎,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臁疮6例,结果:全部治愈。
    [来源]《中医杂志》 1957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枯矾、活性炭各30克,珍珠粉6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,创面常规处理,撒上药粉,敷料加
压包扎,  2-6天换药1次。
    [备注]  ,治疗慢性皮肤溃疡50例,换药1-16次,全
部治愈。
    [来源]涂恩来,  《云南中医杂志》 1988年第2期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,  鲜女贞叶15~20片。
    [用法]煎汤熏洗患处,然后用煮熟的叶贴敷伤口,敷
料胶布固定,,每日换药2-3次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下肢慢性溃疡4例,疗效显著。
    [来源]章磊,  《中国杂志》  1984年第8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大黄、白芨各50克,密陀僧、儿茶、没药各
30克,青黛20克,轻粉10克,冰片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研细末,高压消毒备用。创面常规处理后,
取药粉少许以2%龙胆紫溶液调糊外敷并包扎固定,早、晚各
换药1次,10天为1疗程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下肢溃疡34例,总有效率为94.1 6《。
    [来源]曾冲,  《中西医结合杂志》  1986年第9期。
    方七
    [组成】  鲜天胡荽全草50克。
    [用法]洗净捣成糊状,炒热加鸡蛋清1个、土霉素粉
l克,搅匀即成,创面常规处理后,涂药膏并包扎,每日换药
1次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下肢溃疡25例,敷药3~20次,全部治
愈。
    [来源]李治方,  《江西中医药》  1986年第1期。,
鸡    眼
    本病多发于足部,因其深陷肉里,状如鸡眼故名,又名
肉刺。本病由于足底部或趾间长期挤压或摩擦所致。
    方一
    [组成】  边桂3克,白丁香3克,乌梅5克。
    [用法]共为细末,用消毒刀将鸡眼割去后,将药面撒
于表面,用胶布固定。
  [备注l  治鸡眼,7日即愈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省方城县古店卫生院银挺臣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二
    【组成】  鸦蛋子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压碎外用。先用温水将脚洗净,削去局部角化
硬皮,用一块胶布,中留孑」套在鸡眼上,然后将药末敷孑L内
再用胶布固定。5日换药1次。
    [备注]用治鸡眼,一般3次可愈。
    [来源]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赵法新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三
    [组成]艾卷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选用温热水浸泡患处15分钟,待鸡眼角质软
化后,用毛巾拭净,点燃艾卷灸阿是穴,以患者略感疼痛,皮
肤红润为度,每次约20分钟,1日1次,7次为1疗程,疗
程间隔2-3日。
    [备注]主治鸡眼。
    [来源]《江西中医药》  1988年第6期。
    方四
    [组成]鲜沙姜、水杨酸等量。
    [用法]鲜沙姜捣碎后,加水杨酸拌匀备用。将患处洗
净,并用胶布煎一小洞,贴在鸡眼上,只露出鸡眼,取上药
少许敷患处,外贴胶布固定。3天换药1次。
    [备注]经临床应用百余例,屡试屡效。一般数天后鸡
眼便自动脱落,且无痛苦。
    [来源]河北省石家庄市饮食公司卫生院詹军经验方。
    方五
    [组成]半夏茎适量。
    [用法]将半夏茎晒干、粉碎备用。先将鸡眼浸温水中
泡软,削去角化组织,放上半夏茎粉(生),胶布固定6天即
脱落,未脱落者如法再治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鸡眼7例,结果:敷药1次治愈者5例,
2次治愈者2例。
    [来源]钟杉生,  《人民军医》  19 81年第5期。
    方六
    [组成]六神丸。
    [用法】  先用i054洗必泰溶液消毒局部,用刀削去角化
质层,以不出血或刚出血为度。再用1%盐水浸泡15~25分
钟,使真皮软化,然后取六神丸数粒研细末,醋调成糊敷患
处,胶布固定,  3日换药1次。
    [备注]治疗鸡眼,一般5~15日即愈。
    [来源]刘国应,  《四川中医》 1990年第2期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